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古诗两首
第1课时:《望天门山》
教学内容 望天门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及朗诵古诗。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欣赏诗的韵律美。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风光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诵读法
教学准备 1、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和生字词、古诗的课件。2、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2、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1、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2、检查交流:⑴ 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生字:断 楚 孤 帆 亦 妆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⑵ 多媒体出示课文《望天门山》。如果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3、自读自悟诗意。请大学联系课文中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⑴ 学生个人读悟。⑵ 在学习小组中交流。⑶ 在全班交流: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⑷ 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2、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3、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4、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自由练背。 同桌互相背。 多媒体配乐有感情的背。四、书写生字,默写课文1、练习生字“断、楚、孤、帆”。2、默写《望天门山》。五、总结全诗,深化感悟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本课作业 1、因人而异,设计ABC三等作业。2、搜集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
板书设计 (贴生字卡,并标识重点笔画)
21古诗两首
第2课时:《饮湖上初晴后雨》
教学内容 饮湖上初晴后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诗中的生字,交流和掌握认字方法。2、会写本课生字,并能灵活运用。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背诵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索、想象、创新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4、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及朗诵古诗。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欣赏诗的韵律美。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风光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诵读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谁的一首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你能勇敢地站起来朗诵给大家听吗?〖采用复习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及积极回答问题的能力〗 〖表扬鼓励〗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宋代著名的诗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怎么样?(好)板书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二、探究新知1、知诗人,解诗题:⑴让生谈自己对苏轼的了解或背诵相关的诗句。⑵师稍作简介⑶解诗题:让生小组内讨论后再全班内总结。①简介诗的写作背景②让生观察图画并交流诗中所描述的情景2、抓字眼,明诗意:⑴让生朗读全诗,并会认字。⑵师出示认字卡,检测生的认字情况⑶师生交流合作,明确字、词、句的意思。(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⑷师根据生的理解加以解释和拓展。(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课外知识)3、想诗境,悟诗情:⑴学法指导:朗读古诗注意停顿,体会诗的韵律美。以助于体会诗的意境。⑵听录音,闭目想象诗的意境。(目的在于营造诗中的意境,渲染气氛,使学生品味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⑶让生依据个人理解来朗读全诗,并参与评价。⑷交流应读出怎样的感情。⑸依据插图来想象体会。⑹师征求一朗读机会。⑺让生评价老师。(注意评价方式的多样化)⑸让生再细读体会。4、熟读成诵:⑴让生个人练习,同桌互背。⑵男女生接背。⑶全班内开火车练习。(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达到熟练程度,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升华)5、学写生字:⑴让生个人观察,并识记。⑵同桌交流。⑶书空练习,并在田字格中正规书写。⑷作品展示。三、当堂达标检测1、检测生的认字情况。2、检测生的朗诵情况。(注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相加指导)四、课堂小结1、让生个人交流。2、全班内交流总结。3、师生谈各自的感受。
本课作业 1、因人而异,设计ABC三等作业。2、搜集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
板书设计 (贴生字卡,并标识重点笔画)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