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 地理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 地理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5-31 15:04:01

文档简介

嘉陵一中高2022级高二下期第三次月考
地理试题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四川在建的国家新型基础设施——雅中“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由±800千伏及以上直流输电构成,该工程通过机载激光雷达获取地形、植被信息,结合杆塔上安装的温度、风速等监控设备,可实现电力线走廊数字化,对电力线路进行实时安全巡检,其单位走廊宽度输送容量是±500千伏方案的1.3倍,具有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等优势。该工程起点位于雅砻江中游,终点位于江西省抚州市,送电距离长达1700km,建成后,将极大缓解四川水电弃水问题(水电站未通过发电设施发电而通过泄洪设施下泄的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除采用“特高压”向外输电外,为减少当前雅砻江中游梯级水电站的弃水量,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统筹各水电站的调峰潜力 B.当地建设有色金属冶炼厂
C.搬迁水电站泄洪区的居民 D.增加建设梯级水电站数量
2.与±500千伏方案相比,向外输出相同电量,“特高压”输电线路走廊会( )
A.增加建设成本 B.减少跨山越河
C.少占土地资源 D.增大巡检难度
草方格沙障是一种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治沙方法,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沙漠中扎成方格形状。下图为“宁夏沙坡头草方格沙障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沙障的作用主要是( )
①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 ②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
③使用秸秆,降低沙障成本 ④增加蒸腾作用,提高降水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修建图示沙障的主要目的是( )
A.减少沙坡头荒漠化 B.保护铁路免受风沙掩埋
C.降低水土流失发生几率 D.提高秸秆利用效率
5.根据图中沙丘的形状判断当地的主导风向为( )
A.西南风 B.东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黑土是宝贵的农业战略资源,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但是在资本下乡、土地流转的政策背景下,一些南方的不法商人打着租地的旗号,大量盗挖五常市的林地黑土、湿地黑土和田地黑土,对我国粮食安全造成了极坏的影响。读下图示意五常市位置图,完成下面小题。
6.有关五常市黑土广布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全年温和多雨,植被生长茂盛,秋冬季节进入土壤的有机质丰富
B.纬度较高,全年气温偏低,有机质分解缓慢
C.降水较少,淋溶作用弱,有利于有机质积累
D.地处华北平原,地形平坦,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7.黑土被大量盗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表现在( )
①林地和湿地被破坏,调节气候、径流能力变弱,旱涝灾害发生频次增加,导致产量不稳定;②黑土面积减小,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粮食产量降低、品质下降;③大量增施化肥,提高粮食产量,保障我国粮食安全;④表土裸露,外力侵蚀加剧,土壤肥力下降,粮食产量降低、品质下降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安哥拉位于非洲西南部,素有春天国度美誉,经济以农矿业为主,渔业资源丰富,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化,我国与安哥拉经济合作密切,中国承建的本格拉铁路是安哥拉线路最长、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现代化铁路(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安哥拉降水分布东北多,西南少的主要原因( )
①北部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时间比南部长②东北部位于山地迎风坡
③西侧受寒流影响④西南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9.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推测本格拉铁路上运输最多的货物是( )
A.渔获海产品 B.机械汽车 C.稻米牛肉 D.汽油钢材
10.下列关于安哥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本格拉沿岸渔业资源相对丰富的月份为1月
B.安哥拉春天国度的原因是高原地形,日较差大,且受寒流影响
C.安哥拉河流多,落差大,水能丰富
D.安哥拉沿海地区太阳能丰富
在过去的30年中,印尼首都雅加达下沉了近4米,近两年北部市区甚至以每年25厘米的速度迅速沉降。2022年1月18日,印尼国会批准了《国家首都法草案》,确定将首都从雅加达迁往东加里曼丹省。读图(箭头表示迁都方向),完成下面小题。
11.推断雅加达地面大幅度沉降的主要原因是( )
A.过度开采地下水 B.海平面上升C.地壳持续下沉 D.地震导致塌陷
12.东加里曼丹省被选为新首都所在地的有利条件是( )
①靠近印尼地理中心②基础设施完善③生态环境良好④位于国际重要航线上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3.迁都后的雅加达( )
A.经济中心地位下降 B.“城市病”得到缓解
C.海陆交通枢纽地位下降 D.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趋于合理
2022年10月下旬我国第39次南极科考队出发,历时163天,于2023年4月6日圆满完成任务返回上海。本次南极科考完成对中山站、罗斯海新站物资补给、基地综合考察等多项任务,并于2022年11月6日初步完成我国中山站冰雪机场建设。如图示意南极部分科考站位置。据此完成各小题。
14.第39次南极科考期间,未出现极昼现象的科考站是( )
A.长城站 B.泰山站 C.昆仑站 D.中山站
15.中山站位于罗斯海新站的( )
A.东南方 B.东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
16.中山站冰雪机场建成当日,该地太阳( )
A.东北升,西北落 B.东升西落 C.东南升,西南落 D.南升南落
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马尔马拉海是亚洲小亚细亚半岛同欧洲巴尔干半岛之间的内海。马尔马拉海是世界上最小的海,这里冬季温和多雨,夏季高温少雨,全年降水量接近1000毫米。下图示意马尔马拉海位置。
(1)描述马尔马拉海的地理位置特征。(4分 )
(2)从海—气相互作用角度,分析马尔马拉海冬季降水多的原因。(8分)
(3)阐述马尔马拉海海水盐度最高的季节及成因。(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卢旺达是非洲人口最为稠密的国家之一,长期以来因不合理的农业耕作方式及砍伐森林,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自2006年卢旺达从中国引进菌草技术至今,菌草已经成为卢旺达农民的“致富草”。下图为卢旺达简图和菌草知识卡片。
菌草技术实现“以草代木”,从根本上解决了栽培食药用菌类需大量砍树的“菌林矛盾”。菌草株型大、产量高,加工后可以栽培食药用菌,更可以向菌草生态治理、菌草菌物饲料、菌草菌物肥料、生物质能源与材料开发等产业链延伸。
材料二:基伍湖湖底蕴藏着丰富的沼气资源。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二氧化碳等,高浓度的沼气可导致人畜窒息死亡。近几年,卢旺达与刚果民主共和国计划合作开发基伍湖的沼气。
(1)从国家环境安全的角度,阐明两国合作开发基伍湖沼气的理由。(6分)
卢旺达自然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山地大猩猩是濒于绝种的珍稀动物。卢旺达政府重视山地大猩猩研究、保护和宣传,每年都会举行大猩猩幼崽的命名仪式。
(2)列举设立卢旺达自然保护区的意义。(4分)
(3)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卢旺达大力推广菌草技术的原因。(6分)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辫状河道形成的主要条件是河流流量很不稳定,含沙量大。冰岛肖尔索河为辫状河,发源于火山众多的内陆冰原。因河床存在多处沙洲,造成河道多次分叉和汇聚,宛如无数条青龙跨过冰原盆地,形成一幅青、白、灰等色调丰富的“大地画”。下图示意肖尔索河辫状河道景观。
(1)分析肖尔索河多发间歇性洪水的原因。(4分)
(2)说明在一次洪水作用下肖尔索河道沙洲的形成过程。(6分)
(3)指出肖尔索河洪水的间歇性对辫状河道形成的作用。(6分)
(4)推测气候变暖给肖尔索河“大地画”景观带来的变化。(4分)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嘉陵一中高2022级高二下期第三次月考
地理学测试试题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
1-5 A C A B D 6-10 C A B B C 11-15 A C B A D 16.C
二、非选择题
17、(1)、位于北半球中纬度,东半球;(2分)连接地中海与黑海,是黑海与地中海的唯一通道;(2分)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战略位置重要。(2分)
(任答两点给4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最高分值4分)
(2)、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带来低纬度水汽;(2分)海水比热容大,冬季海水水温较高,蒸发量大;(2分)海水蒸发时会把大量热量、水汽输送给大气,空气湿度大;(2分)水汽易凝结,降水较丰沛,海—气间的水分交换也较为活跃。(2分)
(3)、夏季。(2分)
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流下沉,气候炎热干燥,降水稀少,陆地淡水补给少,夏季气温高,海水蒸发量大;(2分)
海域较封闭,海水与外海交换作用弱,从而造成盐度出现最高值。(2分)
18.(1)、沼气是清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2分)
基伍湖位于两国的边境,湖底沼气开发难度大、危险高,(2分)两国合作开发可减少湖底沼气带来的安全隐患,保障两国环境安全。(2分)
(2)、保护山地大猩猩等濒危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2分)
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提供科学研究基地;(2分)
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等。(2分)
(任答两点给4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最高分值4分)
(3)、经济:菌草种植食药用菌类,增加农产品种类;可以作为畜牧业饲料,缓解饲料紧缺的状况;作为可再生能源,为生产生活提供燃料。(2分)
生态:作为种植业的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以草代木,减少对树木砍伐,保持水土,恢复生态环境。(2分)
社会: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2分)
(任答三点给6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最高分值6分)
19、(1)、暖季(夏季)(午后)气温较高,冰川大量融化;(2分)火山喷发时炽热的岩浆将覆盖在火山上的冰川融化,形成洪水。(2分)
(2)、洪水到来时,携带大量泥沙在平原地区堆积,(形成水下浅滩);(3分)洪水过后,水位下降,泥沙(浅滩)出露,成为沙洲。(3分)
(注:注意答题的逻辑:洪水到来→泥沙堆积;洪水过后→泥沙出露→形成沙洲。)
、一次洪水过后形成沙洲,(2分)再次洪水来临时,侵蚀原有河床(沙洲),(2分)又堆积形成新的沙洲,导致河道多次分叉和汇聚,形成辫状河道。(2分)
(或在多次洪水的作用下,原有沙洲被多次侵蚀破坏,(2分)不断堆积形成新的沙洲,(2分)导致河道多次分叉和汇聚,形成辫状河道。(2分))
(两种答法均可酌情给分,最高分值6分)
(4)气候变暖使得冰原消融,景观色调逐渐变得单一;(2分)最终间歇性洪水消失,景观消失。(2分)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