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同步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2.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同步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31 15:29: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共18题;共60分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
1.武宗初宠东宫旧竖刘谨,别立内厂,使谨主事,并东西厂亦在监察之中。武宗坐朝,有人投匿名书于路旁,数谨罪恶。瑾便矫诏,诏百官三百余人,跪在午门外,加以诘责。材料反映了当时
A.皇权渐趋衰落 B.君主专制的加强 C.内阁权势膨胀 D.监察制度的完善
2.朱棣与女真联姻,派人传檄东北,建立奴儿干都司,并在东北建立军事同盟,以包抄鞑靼各部。材料表明,明朝经略北部边疆的举措是
A.建立督抚直属中央 B.册封部落领袖管理
C.与当地人联姻结盟 D.招抚与打击相结合
3.“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下列关于嘉靖年间,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斗争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倭寇”骚扰我国东部沿海开始于元朝末年
B.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温州抗倭九战九捷
C.戚继光曾与俞大猷合作,连续重创荷兰殖民者
D.东南形势稳定下来,朝廷加强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
4.古代中国中央官制的中枢机构演变可分为三公、三省、二府和内阁军机四个时期。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汉武帝时建立了三公九卿制
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交付尚书省执行
C.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简化了理政手续,提高了效率
D.明太祖废除了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5.“票拟”是
A.大臣的奏章 B.阁臣帮助皇帝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
C.皇帝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 D.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
6.据《太祖实录》记载,1385年,明太祖考核了天下布政使司、按察司及府、州、县官员共4117人的政绩,其中擢升者435人,复职者2897人,黜降者471人,罪罚者171人,免职者143人。由此可知,明初
A.重视对地方的掌控 B.地方行政机构不断膨胀
C.监察制度比较成熟 D.官员腐败情况比较严重
7.据《明史》记载,“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历晋尚书保傅,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这反映了( )
A.内阁已成独立行政机构 B.内阁完全实现宰相化
C.皇权专制统治得到加强 D.阁臣专权现象的重现
8.明朝内阁大臣的职责一直是沿用殿阁大学士,为五品职官,尚书、侍郎是为兼职。所以内阁大臣的署名必须是“某部尚书兼殿阁大学士”。这一规定
A.体现出内阁始终是皇帝辅助机构
B.说明内阁大学士拥有决策权
C.为明朝的专制集权提供制度保障
D.不利于发挥政府集权的功效
9.“明代内阁虽无相名,实有相职;虽有相职,实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明朝内阁是个虚设的政府机构 B.内阁不是法定的最高决策机构
C.内阁是统帅六部的最高行政机构 D.内阁首辅大臣行使丞相权
10.黄宗羲在某书中曾说:“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曰:不然。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吾以谓有宰相之实,今之宫奴也。”黄宗羲在此评述的应该是哪一朝代的情形:
A.秦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11.朱元璋起义过程中有一个口号:高筑墙,广积粮。明朝建立之后,重新完善长城防线,建成九边重镇。北部防线建设所余资金,用于沿海一带,从山海关到厦门,对着大海建筑边墙。这反映出当时( )
A.海防塞防并重 B.国内阶级矛盾日益缓和
C.中外往来隔绝 D.国策深受小农经济影响
12.《明史》记载,洪武四年,朱元璋曾跟他的大臣们说:“海外蛮夷之国,有为患于中国者,不可不讨;不为中国患者,不可辄自兴兵。”……并将朝鲜、日本、安南等国列为不征国。材料主旨意在说明明代对外关系( )
A.由开放走向封闭 B.坚持以和平交往为主
C.对外贸易转向以陆上贸易为主 D.区别对待其他国家
13.如图为中国古代某一时期中央政府权力机构结构示意图。与图所示内容密切关联的帝王是
A.秦始皇 B.唐太宗 C.明太祖 D.雍正帝
14.明太祖废丞相后事务繁忙,选年老耆儒担任“四辅官”以“协赞政事”“讲论治道”;成祖即位,从翰林院中特简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务,从此内阁成为常设机构。明朝中枢机构的调整反映了( )
A.内阁成为行政中枢 B.文官政治地位提高
C.理学左右君主决策 D.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15.王其榘《明代内阁制度史》讲道:“阁臣无定员,可多可少,入阁阁臣的品级也无限制……简派阁臣的方法也无严格规定,或出于皇帝‘钦命’,或录用皇帝在东宫时的旧僚,或由阁臣密荐,或由吏部九卿科道官会同推举,由皇帝点用,或经推举后,由皇帝拈阄决定。”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大臣入阁没有规律 B.阁臣一定是皇帝亲信
C.入阁阁臣品级较高 D.入阁关键取决于皇帝
二、材料分析题
16.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是世界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
材料一
材料二 (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材料三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材料四 “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枢之谨密者入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示一、二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哪两个朝代开创的?
(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中央和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
(3)材料三、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变化?说明了什么?
(4)你怎样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末明初,日本武士、商人、浪人到中国沿海武装走私、抢掠骚扰。为防止沿海反叛势力私通倭寇,洪武三年(1370年),明朝罢“太仓黄渡市舶司”;洪武四年(1371年),颁布“禁海令”;洪武七年(1374年),撤销了自唐朝起就存在的负责海外贸易的泉州、明州、广州市舶司。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放开朝贡贸易,仍不准民间出海。而后随倭患海禁愈加严格。隆庆元年(1567年),宣布解除海禁,允许民间远贩东西二洋,开放福建漳州府月港,以月港为治所设立海澄县和督饷馆,负责管理私人海外贸易并征税,但仍禁止对日本贸易,私自前往以“通倭”罪处。隆庆开关使民间海外贸易获得合法地位,东南沿海海外贸易进入新时期。隆庆初,仅月港一地,“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公私并赖”,成效明显。明朝产品诸如丝织品、瓷器、茶叶、铁器等广受世界欢迎,致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摘编自《闭关锁国》
材料二 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裁撤了中书省和丞相。为了维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设置了殿阁大学士,这些殿阁大学士只是“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而且一般来说品级很低,只有五品。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职文渊阁,相当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内阁”真正出现;明宣宗时内阁拥有了票拟权。
根据规定,明朝的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权力的大小、升降和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取决于皇帝。由于内阁大学士大都出身翰林,是皇帝的近臣,也是官僚集团中最接近皇帝的人。另外阁臣与皇帝和皇太子多有师保关系,往往加上三公三孤,投太子三师三少,又负责筵经日讲,这些都构成了与一般朝臣不同的特殊身份,他们对皇帝和皇太子的影响自然要多于其他大臣。到了明世宗嘉靖二十一年,权臣严嵩任武英殿大学士后,出现了专控朝政二十余年的状况,内阁的权力开始与设想有了差别。
——摘编自于江泰《明朝内阁对皇权的制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概括明朝“隆庆元年”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内阁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其政治影响。
18.“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史记》
材料二:
图一 三省六部制 图二 元朝疆域图
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①材料一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
②材料二图一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图二反映出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该地方行政制度的实行有何意义?
③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
(
…………○…………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
…………○…………内…………○…………装…………○…………订…………○…………线…………○…………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
…………○…………外…………○…………装…………○…………订…………○…………线…………○…………
)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材料描述了明武宗时期刘瑾专权,其根源在于当时君主专制加强,B项正确;宦官专权并不意味着皇权衰落,排除A项;内阁权势膨胀并不会导致宦官专权,排除C项;监察制度不能有效运行,因此宦官猖獗,排除D项。故选B项。
2.D
【详解】根据“派人传檄东北,建立奴儿干都司,并在东北建立军事同盟,以包抄鞑靼各部”可得出,明代对东北地区既有设置机构招抚,又有军事上的打击,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招抚与军事打击,并未建立督抚直属中央,排除A项;材料与册封领袖管理无关,排除B项;与女真联姻仅是一方面措施,排除C项。故选D项。
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中国。据所学可知,从元朝末年起,日本海盗不时在我国东部沿海骚扰,被称为“倭寇”,A项正确; 在抗倭斗争中,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排除B项;戚继光在福建、广州与抗倭将领俞大猷合作,连续重创倭寇,排除C项; 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朝廷遂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排除D项。故选A项。
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可知,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简化了理政手续,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君主专制,C项正确;秦朝时期,设立三公九卿制,排除A项;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核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排除B项;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而非明太祖,排除D项。故选C项。
5.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票拟”是内阁阁臣帮助皇帝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6.A
【详解】明太祖对数千名地方官员进行考核、擢升、黜降等做法,体现了明朝初年国家重视对地方的掌控,A项正确;明太祖并未扩充地方官僚队伍,没有使地方行政机构“不断膨胀”,B项错误;“监察制度”成熟和官员腐败情况严重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CD两项错误。
7.C
【详解】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内阁本质上只是皇帝的“秘书”,材料中内阁权力的扩大,是皇帝对阁臣信任的结果,实际上反映了皇权专制的加强,C项正确;材料中“纶言批答”“悉由票拟”说明内阁并非是独立的行政机构,排除A项;“偃然汉唐宰辅”说明内阁只是像宰相,而非真正宰相,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阁臣专权,排除D项。故选C项。
8.C
【详解】明朝对内阁大臣的署名规定体现出了内阁大臣的地位和权限,为皇权的专制集权提供制度保障,故C项正确;内阁后来的权限稍有上升,材料没有体现出内阁对皇权的附庸,故A项错误;内阁大学土只是顾问机构,没有决策权,故B项错误;D项与材料中意思相反,排除。
9.B
【详解】试题分析:A项明显错误,内阁最大权力可以“票拟”,所以A项错误。C项错误,明朝的六部归皇帝统领.D项与材料内容中的“既无相权,却有相责”,相悖,所以正确选项为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制
10.C
【详解】试题分析:从材料中的“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可知,黄宗羲评述的是明代的内阁,明代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代内阁制
1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材料集中展现了明朝建立后采取了相对内敛塞防政策,这深受小农经济影响,D项正确;材料只体现了明朝注重塞防,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国内阶级矛盾日益缓和,排除B项;材料也没有体现中外往来情况,排除C项。故选D项。
12.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朱元璋认为海外蛮夷之国如果为患中国,必须讨伐;如果对中国不构成威胁,则不能动不动就兴兵征讨;且将朝鲜、日本、安南等国列为不征国。由此可知,材料主旨意在说明明代对外关系坚持以和平交往为主,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对外关系由开放走向封闭,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贸易问题,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朱元璋坚持以和平交往为主,不能说区别对待其他国家,排除D项。故选B项。
13.C
【详解】依据图可知皇帝直接领导六部,丞相被废除,显然是明太祖时期,C正确;秦始皇时期设立丞相制度,A错误;唐太宗时期也存在宰相制度,B错误;雍正帝皇帝时期也不存在宰相制度,但丞相制度不是雍正帝废除的,不符合材料中“密切关联”的信息,D错误。
1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成祖即位,从翰林院中特简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务,从此内阁成为常设机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废丞相,设置了内阁机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但内阁并不是法定的中央机构,无法制约君权,反映了君主专制不断强化,D项正确;内阁并不是行政中枢,排除A项;B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理学对君主决策的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
15.D
【详解】材料“或出于皇帝‘钦命’,或录用皇帝在东宫时的旧僚,或由阁臣密荐,或由吏部九卿科道官会同推举,由皇帝点用,或经推举后,由皇帝拈阄决定”体现的是阁臣的任命由皇帝掌握,D正确;材料是对阁臣出身的分类,说明有一定的规律,A排除;B说法过于绝对,与材料“由吏部九卿科道官会同推举,由皇帝点用”说法冲突,排除;内阁不是中央一级的法定机构,阁臣无品级,C排除。故选D。
16.(1)唐朝、元朝。
(2)秦始皇;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3)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雍正帝设军机处。说明君主专制不断强化并在清朝达到顶峰。
(4)积极影响: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的安定;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文化的繁荣。消极影响: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极大妨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使中国社会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详解】(1)材料一中,图一为唐朝三省六部制度,图二从宣政院可知为元朝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的机构。
(2)根据信息“秦朝初年”结合相关史实回答即可。
(3)根据材料中“罢丞相、悉关内阁、军机处”结合所学可知,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为延用,作为封建专制体制,其意义应辩证看待。从国家统一稳定、经济文化繁荣分析其积极意义 ,从影响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及与世界差距拉大等层面思考其消极影响。
17.(1)原因:倭寇到中国沿海武装走私、抢掠骚扰;沿海反叛势力私通倭寇;防止西方殖民侵略;传统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变化:隆庆元年,解除海禁。(变化)
影响:仍禁止对日本贸易,有利于巩固抗倭成果和维护沿海稳定;使民间海外贸易获得合法地位,东南沿海海外贸易进入新时期;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成效明显;白银大量流人中国。
(2)特点:皇帝的内待机构;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受到皇帝的控制;身份特殊。
影响: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完善了中央政务机构;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皇权;易出现内阁弄权。
【详解】(1))原因: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材料一“元末明初,日本武士、商人、浪人到中国沿海武装走私、抢掠骚扰”得出倭寇到中国沿海武装走私、抢掠骚扰;据材料一“为防止沿海反叛势力私通倭寇”得出沿海反叛势力私通倭寇;结合所学可知,明朝仍以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实行海禁的重要原因还有受到传统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同时,此时西方正在进行殖民扩张,对中国沿海地区造成侵扰,因此,明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有防止西方殖民侵略。变化: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材料一“洪武四年(1371年),颁布‘禁海令’”和“隆庆元年(1567年),宣布解除海禁”可知隆庆元年,解除海禁。影响: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材料一“但仍禁止对日本贸易,私自前往以‘通倭’罪处”得出仍禁止对日本贸易,有利于巩固抗倭成果和维护沿海稳定;据材料一“隆庆开关使民间海外贸易获得合法地位”得出使民间海外贸易获得合法地位,东南沿海海外贸易进入新时期;据材料一“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公私并赖”得出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成效明显;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2)特点: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材料二“这些殿阁大学士只是‘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得出皇帝的内侍机构;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据材料二“阁臣权力的大小、升降和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取决于皇帝”得出受到皇帝的控制;身份特殊。影响: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材料二“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职文渊阁,相当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得出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完善了中央政务机构;据材料二“权臣严嵩任武英殿大学士后,出现了专控朝政二十余年的状况”得出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皇权;易出现内阁弄权。
18.① “上”是指秦始皇。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郡县制。
积极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②图一反映的制度是三省六部制图二是行省制度
该制度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③明朝废丞相,设内阁,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清朝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消极影响: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详解】(1)“上”:根据“秦朝初年”得出秦始皇。制度:结合所学秦朝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认识:结合所学,可从对秦代和对后世两方面分析,对秦代,可从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分析回答。对后世,可从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分析回答。
(2)名称:根据图一信息可知,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地方行政制度:图二是元朝的行省制。意义:可从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中国省制的开端等角度分析回答。
(3)根据“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可知,材料三反映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根据“后名军机处”可知,材料四反映雍正年间设军机处,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处的设立标志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消极影响:联系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是造成中国社会落后于西方的重要原因。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