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同步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6.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同步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31 17:5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6.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共18题;共60分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
1.1896年,丘逢甲写诗回忆当时的情景与心情:“四万万人同声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材料反映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19世纪50~70年代,由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以及其他少数民族起义,清朝军费开支猛增。为了对付财政危机,清政府主要采取四项措施:增加旧税,创设新税,向富人开捐,向外国人借债,而增加旧税主要是田赋附加税与漕粮改折。而向富人开捐,是推广捐例出卖官爵、封典。这些方法使清政府短期克服了眼前财政困难,但长远上看导致
A.中央财权下移 B.西方经济侵略加剧
C.中央集权加强 D.地方权力不断萎缩
3.甲午战争证明了清政府无力应付时代的挑战,“自强运动那种表面化的现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材料中“自强运动”是指
A.禁烟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国货运动
4.下图是一幅反映洋务运动的漫画。图中人物说“有了这些洋玩意儿就可以富国强民了!”对此漫画的解读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最终达到了目的 B.洋务派大量引进洋枪洋炮
C.洋务运动以失败而告终 D.洋务派认识到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重要性
5.李鸿章在《筹划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中指出:“若我果深通其法,……安见百数十年后不能攘夷而自立耶?”据此可知,此时的李鸿章力主推广( )
A.教育之法 B.治国之法
C.制造之法 D.经商之法
6.1874年9月,轮船招商局在《申报》发布公告:“今届一年结总之期,除将办理情形及总账刊刻分送外,务请在股诸公于八月初一日午刻至本总局看账议事,凭折取利。倘远在他省,即请就近赴各分局看账,凭折支利。特此布闻。”这表明轮船招商局( )
A.分支机构遍布全国各地 B.采用近代企业经营模式
C.初步达成自强求富目标 D.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
7.1854年10月18日,咸丰皇帝在上谕中说:“该夷(英、法、美)等曾先后驶往金陵(南京)镇江,与贼交谈,其心怀叵测……。”这表明清政府担忧( )
A.边疆危机加剧 B.列强卷土重来 C.内外势力勾结 D.汉族官僚崛起
8.学者方之光指出,洪秀全“虽犯了这样那样的甚至严重的错误”/‘仍不愧为近代历史上伟大的农民革命家。该学者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洪秀全
A.制定了反映农民要求平等的纲领
B.大力借助西方宗教思想
C.揭开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
D.将农民战争推向最高峰
9.下表是清政府所创办的主要新式学堂分类统计表。清政府此举
A.适应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需要 B.违背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C.使西学在中国得到普遍认同 D.导致封建统治日益陷入危机
10.甲午中日战争之前,举国上下都相当乐观。清政府的士大夫看来,日本的海军跟北洋水师比起来不值一提,日本的陆军也根本不是湘军、淮军的对手。清政府把临时招来的新兵调往前线。这种情况表明,中国
A.近代化努力收效巨大 B.清军训练有素
C.自信轻敌的乐观情绪 D.民族意识觉醒
1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它第一次闪烁着具有近代民主色彩的精神火花,是中国近代化的先声,在近代中国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这可能是对哪一作品的评述?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民报》 D.《新青年》杂志
12.近代某文献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代表了“19世纪60年代以前国人在探索近代化道路方面的最高水准”。该文献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民报·发刊词》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3.对于汉阳铁厂选址后人褒贬不一。当事人张之洞如是说:“若铁厂设于大冶,厂在省外,实缺大员,无一能到省者。岁糜巨款,谁其信之?若设在省,则督、抚、司、道皆可常往阅视,局务皆可与闻。”张之洞认为汉阳铁厂选址应
A.有效节约生产成本 B.便利于体制内的高效监督
C.符合现代管理趋势 D.临近交通枢纽和矿产资源
14.1866年,左宗棠创办马尾造船厂时奏称:“臣愚以为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轮船成则漕政兴,军政举,商民之困纾,海关之税旺,一时之费,数世之利也。”这说明他创办此厂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
B.筹集资金以充海军军费
C.加强海军海防建设
D.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15.据载,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北京“官眷出城者约有四百家,崇文、宣武两门外官宅十空其六七。钱铺闭歇者,自二月十五后相继,共有三百家。典铺当者,以十千为率。银价斗落至大钱一千二三百文一两,西客收帐,商贾歇业”。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
A.使北京丧失了商业中心地位 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C.荡涤了清朝统治经济基础 D.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
二、材料分析题
16.帝国的救赎
材料一 在中世纪与近代之交,林则徐观念大变,既表现了御侮的民族勇气,又表现了接纳新知的开明,两者具有同样的光彩。……尽管林则徐的新知中仍然掺和着种种偏见,但他是从传统的华夷观念中探出头来认识西方的人。而后才有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命题以及一整套兵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的议论,作为一种时代思想,它又启迪了20年以后的洋务运动。
——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1)用史实说明林则徐“既表现了御侮的民族勇气,又表现了接纳新知的开明,两者具有同样的光彩”。
(2)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命题在当时有没有被重视并付诸实践,它的时代价值体现在哪里?
材料二 自强,是中国古有的概念。……但在60年代,这一概念已被赋予新的意义。奕 、文祥、曾、左、李,还有众多知名的和不知名的忧国之士都借来表述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3)如何理解“在60年代,这一概念已被赋予新的意义”?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94年7月25日,日本海军在丰岛海面击沉了悬挂英国国旗的商船高升号,船上近千名清军有700多人遇难。事件发生后,总理衙门大臣奕助紧急约见英国驻华公使欧格讷,双方对本次会见各自做了记录,但是在一些关键细节上有出入。
根据总理衙门的记录,当奕助追问:“日本如此无理,西国素讲公法,当作何办法?”欧格讷说:“此时我不能出断语,当听政府之命。既日本将英船击沉,或竟调水师前往,亦未可知。”而欧格讷写给伦敦的报告中却说:“对于日本炮击英国船只一事,英国政府将采取什么措施,我说毫无疑问那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事件,但我掌握的情报很少,不能冒昧发表意见”,他还询问奕助“一旦真的爆发战争,假使中国决定迅速出击,他认为是否有对敌手施行沉重打击的力量。亲王犹豫了数分钟……咕哝了一声,对他们目前是否能同日本进行成功竞争,表示怀疑。虽然那是一个令人痛苦的场面,但我还是继续说道:这恰是要害所在。……我仍有重要理由怀疑中国能否成功地抵抗日本突然和强有力的侵略。”
——摘编白雪珥《绝版甲午——从海外史料揭秘中日战争》
(1)围绕日本炮击高升号一事展开的中英会谈,请根据材料指出双方记录的不同之处。
(2)中英对此次会谈的不同记录实际上反映了双方对于当时情势的不同认识,并会影响即将开始的中日战争,试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之。
18.材料 经济活动的利权考虑,是张之洞经济思想的核心内容。他的经济利权观大致分为中外关系、官商关系两个层面。中外关系方面,他全力维护中国利权,尽力避免外国的侵占。为实现这个目的,他主要采取了三大措施:一是利用关税壁垒工具,在对外贸易中加重征收洋货进口税,减征或免征土货出口税;二是保护民族工商业来发展民族工业,用本国产品占领本田市场,抵御外国货物的侵占及垄断;三是尽力阻止外国资本对交通、矿产业的全面渗透和控制,如汉阳铁厂、湖北兴山的强楚矿山等拒绝外资的附股,保持中国的独立性。
官商关系方面,张之洞是政府官员,主要是从政府角度来考虑如何保护政府的利益,因此,在处理政府与商人的关系时主张尽力保护政府的利权。一般情况下,为达到利用商人、利用民间工商业共同对抗田外资本对政府利益的侵害目的,张之洞全对民间资本予以支持和鼓励,以促进民间工商业的发展。但在通常的经济活动中,受传统的官僚思想影响,在官商利益冲突时,张之洞会毫不犹豫采取一系列举措从商人手中夺取利益。
——罗茗《洋务运动两大代表人物经济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张之洞的经济利权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张之洞的经济利权观进行评价。
(
…………○…………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
…………○…………内…………○…………装…………○…………订…………○…………线…………○…………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
…………○…………外…………○…………装…………○…………订…………○…………线…………○…………
)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根据材料“1896年”、“去年今日割台湾”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马关条约》,C项正确;A是1858年,B是1860年,D是1901年,排除。故选C项。
2.A
【详解】据材料“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增加旧税,创设新税,向富人开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清政府为了便于各地自行筹集军费镇压起义,允许地方政府加税、向富人开捐,这逐渐导致清朝中央政府的财政权向地方转移,即中央财权下移,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了增加旧税,创设新税,向富人开捐的影响,无法体现西方经济侵略加剧的问题,故B项错误;地方政府加税、向富人开捐也不利于中央集权加强,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说明地方权力加强,不是萎缩,故D项错误。故选A。
3.B
【详解】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的失败,因此材料中的“自强运动”是指洋务运动,故答案为B项;禁烟运动引发中英鸦片战争,排除A项;义和团运动是民间组织发起的反帝爱国运动,且在甲午战争之后,排除C项;国货运动是在一战期间发起的,与甲午战争无关,排除D项。
【点睛】洋务运动旧称“同光新政”。该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的失败。
4.D
【详解】试题分析:材料反映洋务运动以引进西方技术实现富国强民的梦想。说明洋务派认识到西方技术的先进。故选D。甲午战争的失败证实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故A错误;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故B与史实不符;C项材料无法体现。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
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从材料“李鸿章”“《筹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深通其法,愈学愈精,愈推愈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因此他力主推广制造之法,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教育的变革,排除A项;B项是资产阶级的思想主张,李鸿章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经商,排除C项。故选D项。
6.B
【详解】根据材料“务请在股诸公于八月初一日午刻至本总局看账议事,凭折取利”可知,轮船招商局实行股份制,采用了近代企业的经营模式,B项正确;通过题干信息无法得出轮船招商局的分支机构遍布全国,排除A项;初步达成自强求富目标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排除D项。故选B项。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54年10月18日(中国)。据材料“与贼交谈,其心怀叵测”,结合所学知识,太平天国运动在南京建立政权,清政府担忧列强与太平天国领袖勾结,C项正确;材料提到外国列强驶入金陵(南京)镇江,未涉及边疆危机,排除A项;1854年10月18日,列强没有卷土重来,排除B项;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促进了汉族官僚崛起,排除D项。故选C项。
8.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制定了《天朝田亩制度》,沉重打击了清王朝,把中国历史上的农民战争推向最高峰,故D项正确;A项包含在D项之中;BC项不符合题意。
9.A
【详解】由表格信息可知,清政府所创办的主要新式学堂有外国语学校、军事学校、技术事业学校等。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学校的创办适应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需要,故A正确;这些举措是“中体西用”思想的体现,故B错误;“普遍认同”说法欠妥,故C错误;这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举措,故D说法错误。
10.C
【详解】依据材料中的“举国上下都相当乐观”、“日本的海军跟北洋水师比起来不值一提”这些信息可以得出,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国人对这场战争抱以自信轻敌的乐观情绪,故本题选C;结合史实可知,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中国的近代化成果的取得主要依靠洋务运动,而洋务运动只是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有一定的成果,但不能称之为巨大,故可排除A;材料的核心思想是为了说明战前国人对此战的一种心态,并不是为了说明清军训练有素的,故可排除B;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中国人还有盲目自大,不切实际的乐观心态,这恰恰不能说明民族意识的觉醒,故可排除D。
11.B
【分析】
【详解】《资政新篇》是近代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是中国近代化的先声。故答案为B项;《天朝田亩制度》与近代化无关,排除A项;《民报》和《新青年》杂志要晚于《资政新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D项。
12.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核心是发展资本主义,是当时先进中国人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符合材料“19世纪60年代以前国人在探索近代化道路方面的最高水准”的说法,B正确;《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是发展小农经济,A排除;CD均与资产阶级革命派有关,排除。故选B。
13.B
【详解】据材料“厂在省外,实缺大员,无一能到省者……若设在省,则督、抚、司、道皆可常往阅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张之洞对汉阳铁厂选址考虑的是官员的巡查管理,体现了体制内的监督,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减省成本的目的,故A错误;材料体现了汉阳铁厂管理政企不分,不符合现代管理趋势,故C错误;材料也未涉及临近交通枢纽的问题,故D错误。
【点睛】
14.C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尾造船厂是洋务派代表左宗棠所创办的军事工业,创办此厂的主要目的是军事方面的,即加强海军海防建设,材料中的“军政举”等字眼也是强调这一点,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创办此厂的主要目是军事方面的而非经济方面的扩大中外贸易,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是加强海军海防建设而非筹集资金以充海军军费,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马尾造船厂是洋务企业而不不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马尾造船厂的企业性质——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
1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材料“官眷出城者约有四百家,崇文、宣武两门外官宅十空其六七”“银价斗落至大钱一千二三百文一两,西客收帐,商贾歇业”体现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对统治阶层、商业发展形成冲击,打击了清朝统治,D项正确;北京在清朝是以政治中心为主,非商业中心,排除A项;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排除B项;清朝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材料未涉及对小农经济的冲击,排除C项。故选D项。
16.(1)领导禁烟运动,积极整顿海防,主持虎门销烟;
主持编译《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时代价值:这一主张,是鸦片战争时期强国御侮的时代强音,也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先声。
(3)指19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派倡导的洋务运动引进了近代西方的机器生产、工艺技术等,在生产方式、军队建设、思想教育等方面迈出了现代化的一步。
【详解】(1)史实,据材料一“在中世纪与近代之交,林则徐观念大变……民族勇气……接纳新知的开明”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虎门销烟、编译《四洲志》等方面说明林则徐“既表现了御侮的民族勇气,又表现了接纳新知的开明,两者具有同样的光彩”。
(2)价值,据材料一“作为一种时代思想,它又启迪了20年以后的洋务运动”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强国御侮、学习西方、救国之路的先声等方面说明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命题的时代价值。
(3)理解,据材料二“奕 、文祥、曾、左、李,还有众多知名的和不知名的忧国之士都借来表述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回答如何理解“在60年代,这一概念已被赋予新的意义”。
17.(1)不同:中国的记录显示英国可能会出动海军向日本施加压力;欧格讷的记录则显示英国并没有出兵的打算,并且英国对中国能否抵抗日本的进攻持怀疑态度。
(2)英国:一方面不愿意看到日本的崛起,担心会影响英国在中国甚至远东地区的利益,希望中国能够对抗日本;另一方面又担心中国无力抵抗日本的进攻,一旦中国战败,远东格局甚至世界格局都会发生改变。因此,对于即将开始的中日战争,英国的态度基本会保持中立,静观其变,一切以维护英国利益为主。
中国:一方面对于是否能够抵抗日本的进攻缺乏信心,另一方面又一厢情愿地认为作为受害方,英国理应站在中国一边,共同应对来自日本的威胁。因此,对于即将开始的中日战争,中国将主要希望寄托于外交领域,谋求获得英国等列强的支持,这不利于中国政府和军队的备战,为最终战败埋下隐患。
【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94年(中国)。根据材料“日本如此无理,西国素讲公法,当作何办法?”“此时我不能出断语,当听政府之命。既日本将英船击沉,或竟调水师前往,亦未可知”可知,中国的记录显示英国可能会出动海军向日本施加压力;根据材料“对于日本炮击英国船只一事,英国政府将采取什么措施,我说毫无疑问那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事件,但我掌握的情报很少,不能冒昧发表意见”“一旦真的爆发战争,假使中国决定迅速出击,他认为是否有对敌手施行沉重打击的力量。亲王犹豫了数分钟……咕哝了一声,对他们目前是否能同日本进行成功竞争,表示怀疑。……我仍有重要理由怀疑中国能否成功地抵抗日本突然和强有力的侵略”可知,欧格讷的记录则显示英国并没有出兵的打算,并且英国对中国能否抵抗日本的进攻持怀疑态度。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94年(中国)。英国:根据材料“对于日本炮击英国船只一事,英国政府将采取什么措施,我说毫无疑问那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事件”“一旦真的爆发战争,假使中国决定迅速出击,他认为是否有对敌手施行沉重打击的力量。亲王犹豫了数分钟……咕哝了一声,对他们目前是否能同日本进行成功竞争,表示怀疑。……我仍有重要理由怀疑中国能否成功地抵抗日本突然和强有力的侵略”可知,辩证分析分析英国的态度,如一方面不愿意看到日本的崛起,担心会影响英国在中国甚至远东地区的利益,希望中国能够对抗日本;另一方面又担心中国无力抵抗日本的进攻,一旦中国战败,远东格局甚至世界格局都会发生改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于即将开始的中日战争,英国的态度基本会保持中立,静观其变,一切以维护英国利益为主。 中国:根据材料“日本如此无理,西国素讲公法,当作何办法?”“一旦真的爆发战争,假使中国决定迅速出击,他认为是否有对敌手施行沉重打击的力量。亲王犹豫了数分钟……咕哝了一声,对他们目前是否能同日本进行成功竞争,表示怀疑”可知,一方面对于是否能够抵抗日本的进攻缺乏信心,另一方面又一厢情愿地认为作为受害方,英国理应站在中国一边,共同应对来自日本的威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于即将开始的中日战争,中国将主要希望寄托于外交领域,谋求获得英国等列强的支持,这不利于中国政府和军队的备战,为最终战败埋下隐患。
18.(1)维护中国利权;抵御外资入侵;维护政府利权。
(2)体现了不断争取民族利益、民族独立,有积极意义;抵御外资入侵,有利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着重保护政府的利权,限制了民间工商业的发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并没有产生很显著的作用。(任答3点)
【解析】(1)
根据材料“中外关系方面,他全力维护中国利权,尽力避免外国的侵占”可归纳出维护中国利权;根据“二是保护民族工商业来发展民族工业,用本国产品占领本田市场,抵御外国货物的侵占及垄断;三是尽力阻止外国资本对交通、矿产业的全面渗透和控制,如汉阳铁厂、湖北兴山的强楚矿山等拒绝外资的附股,保持中国的独立性”可归纳出抵御外资入侵;根据“官商关系方面,张之洞是政府官员,主要是从政府角度来考虑如何保护政府的利益,因此,在处理政府与商人的关系时主张尽力保护政府的利权”可归纳出维护政府利权。
(2)
根据“他全力维护中国利权,尽力避免外国的侵占”“保持中国的独立性”等体现了不断争取民族利益、民族独立,有积极意义;根据“二是保护民族工商业来发展民族工业,用本国产品占领本田市场,抵御外国货物的侵占及垄断;三是尽力阻止外国资本对交通、矿产业的全面渗透和控制”可归纳出抵御外资入侵,有利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根据“在处理政府与商人的关系时主张尽力保护政府的利权”可归纳出着重保护政府的利权,限制了民间工商业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并没有产生很显著的作用。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