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岳麓版必修3 第8课 笔墨丹青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概述中国古代绘画艺术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熟悉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古代绘画史上著名的画家和作品,掌握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发展脉络,理解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与书法一样重视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
过程与方法:
对话,探究,讨论,师生合作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求学生在绘画鲜明的感性形象之外,从历史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整体视野中联系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家的个性,真正体会绘画中所蕴涵和积淀的民族审美情趣、人生志趣和哲学观念。
教学重点:
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
教学难点:
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
教学课时:一节课.
绘画知多少?
“中国画”,又称“国画”, 历史源远流长。
画科/题材: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表现手法:工笔、写意、兼工带写
用色方面:水墨画、设色画
画家阶层:院体画、文人画、民间画
一、绘画艺术的起源
1、新石器时代 :岩画与彩陶
从新石器时代找到绘画艺术的源头.而当时生产力极其低下,在当时人们如何做画呢
在当时,由于生产力非常落后,当时还没有出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来的绢帛、纸张等先进材料。所以在那时人们主要通过一些树枝、打磨的石器将一些人物、动物形象或者一些抽象的几何图案刻画在地面上、岩壁上、陶器上,形成所谓的地画、壁画、陶画。
特点: 质朴粗犷而又不失浪漫
2、战国秦汉:帛画(从萌芽走向成熟)
到了战国,中国的绘画又发生哪些新的变化呢?
变化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最重要表现在绘画工具的改进和材料的变化。这个时期已经出现用毛笔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
用毛笔在绢帛上绘制作品,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墨笔勾勒,并加以平涂和敷色渲染,这一基本绘画的形式和技巧,两汉以后一直被沿用下来。因此,可以说战国时代已经奠定了我国传统绘画的基本特征。
战国时期,已出现用 毛笔绘制在绢帛上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品,绘画成为独立艺术门类 。这个时期的绘画总的方面可以说是浪漫而又不失古拙。如汉代的帛画中充满了珍禽异兽、神仙魔怪,色彩鲜艳,形态飞扬。
特点:色彩鲜艳,气势宏大,
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
二、发展 (从顾恺之到吴道子)
1、魏晋时期
中国传统绘画的真正形成期可以说是在魏晋时期。不仅因为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国绘画史上第一位有作品可考的大画家,而且开始出现凸显个性的文人画。
有一年,建康城里要修建一座寺庙,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持和尚因找不到资金而没了办法。这时候来了个贫苦的年青人,说要捐一百万钱。主持以为他吹牛,起初不相信。青年人提出要在一面粉刷好的墙上画一幅维摩诘(传说中一个佛教徒)像,可以向前来观看他作画的人征集捐款。就这样,一连三天,观众人山人海,把寺庙挤得水泄不通。等到最后,这个年青人为维摩诘点上眼珠的时候,画上的人物就像活了一样,观众的赞叹声、掌声、欢呼声响成一片。这时募集的钱早超过了一百万。这个年青的画家就是顾恺之。
文人画在魏晋出现,不是偶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其一:在这时,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家文化受到冲击,产生危机.文化多元,为画家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其二:这个时期,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这些具有崇高气节的文人在政治上碰壁,又不愿流俗同伍,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所以寄情于书画.在这种环境下,文人画便应运而生.
文人画就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这种绘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文人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
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的画。
2、唐朝时期,艺术发展全面辉煌
特点:创制法度;雍容华贵,展现盛唐气象
原因: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发展
三、繁荣:宋代到明清(人文画和世俗画)人文山水画:
进入宋代,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的兴 ( http: / / www.21cnjy.com )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文人画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文人山水画兴起。山水画此时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画家的追求也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如南宋的马远和夏圭的作品就很注重意境的表达。
北宋:
1、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文人更注重内心修养,——山水画、注重意境
2、商业兴盛,城市生活繁荣和文化普及——民间风情画《清明上河图》
南宋的山水画----“残山剩水”
马远、夏圭作图多作“一角” ( http: / / www.21cnjy.com )、“半边”之景,构图别具一格,不求对称,墨色恬淡 。有“马一角”、“夏半边”之称,故他们的画作又被称为“残山剩水”,是对南宋偏安江南的写景照。
明清的文人画 ----风格奇特、不拘成法
朱耷,真名朱统筌,明亡、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度为僧,又当道士,有八大山人别号。他的山水画很有特色,尽是残山剩水一片荒凉,都是为了塑造典型的破碎河山意境,寄托他的亡国之痛。他的最高成就是花鸟画
枯木寒鸭图
朱耷(八大山人)
画中景物萧索,枯树上栖卧四枝寒鸭,旁边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巨石之上,另一鸭单足而立,向下鼓噪而鸣,树上一鸭向上回应争鸣,另一鸭正警惕顾盼,而中间一鸭却闭目安睡,不为所动。树 其睡鸭姿态突出地反映出八大山人孤傲、冷峻的性格特点。
明宪宗朱见深这幅画构图非常绝妙。粗看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似一笑面弥勒盘腿坐,体态浑圆。细看却是三人合一。左为一着道冠的老者,右为一戴方巾的儒士,二人各执经卷一端,团膝相接,相对微笑,第三人则手搭两人肩上,露出光光的头顶,手捻佛珠,是佛教中人。
清代郑板桥时常借竹抒发自己的胸襟,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他在一幅墨竹中题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岩中,千磨万折还坚劲,任尔颠狂四面风。”他以竹子坚劲挺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倾吐他一生屡遭打击的不平和他刚正不阿、孤傲倔强的性格,表现他对现实的反抗心情。
中国古代绘画的风格和作用。
明清时期的绘画:民间风情
特点:
木刻版画成为小说、剧本插图;
年画、布贴画和剪纸画等百姓绘画流行
明清小说兴盛,成为百姓读物。……
年画--------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 ( http: / / www.21cnjy.com )青、山东潍坊和四川绵竹,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木刻年画产地。杨柳青年画 ---- 娃娃体态丰腴、活泼可爱。他们或手持莲花;或怀抱鲤鱼,都象征吉祥美好,非常惹人喜爱。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绘画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一方面盛行注重斜视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出现了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
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阶段 绘画类型 代表 特点
起源 新石器
战国秦汉
发展 魏晋
唐朝
宋元
明清
宋元
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