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岳麓版必修3 第16课 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学年岳麓版必修3 第16课 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2-08 21:2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6课 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
★什么是“近代科学”?
建立在观察试验基础上的科学,并使用数学方法使科学知识精确化;同时发展了以实验为根据的归纳推理等研究方法,确立了一系列定量的科学定律。
★与古代科技成就有何区别?
内容上:传统科技是以感性和经验成果为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较少对事理和规律的探究,表现为较强的实用性;而近代科学是建立在对事理和规律的探究之上,表现为较抽象的理论性。
方法上:近代自然科学与传统科技的差别就在于是否建立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
此外,传统科技相较于近代科学缺乏科学精神和科学的应用。
★16世纪至19世纪西方与中国重大科学技术成就比较表
年代 西方 时代特征 中国 时代特征
16世纪 哥白尼日心说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 李时珍《本草纲目》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17世纪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哈维血液循环系统笛卡尔解析几何 资产阶级革命 宋应星《天工开物》 徐光启《农政全书》 西学东渐李自成起义清兵入关
18-19世纪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 启蒙运动工业革命 文字狱闭关锁国
★ 对中国科学发展在明清之际落后于西方的再认识
现代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中关于落后的起始时间许多人认为始于明清之际,大约从中国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至清乾隆(1736—1795)为止,中间有二百年左右的过度期。在此之前,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尤其在宋元时期,科学技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其中数学和三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也是当时世界科学技术的最高峰。宋元时期对应的历史时间段是公元11世纪到14世纪,而这个时间段对应西方欧洲的却是黑暗的中世纪。
(1) 欧洲中世纪简况.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了封 ( http: / / www.21cnjy.com )建社会, 历史学通常把西罗马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一千年称为中世纪,而科学史稍有不同,一般是指古希腊罗马文明结束到欧洲文艺复兴这一千年的时期,大约是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众所周知在这一时期,欧洲科学由于遭到基督教神学的压制和迫害沦为神学的婢女,任何揭示自然奥秘的科学思想只要不符合宗教教义都会被斥为异端学说而遭到镇压。尤其是当基督教被立为国教以后,教会垄断了文化教育,垄断了整个精神生活。教会这种一教遮天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它必然会敌视、压制以对自然的自由探索为己任的科学。其中最突出的证据就是藏书达70万册,珍藏着人类古代文化和科学知识的世界第一大图书馆----亚历山大图书馆曾两度遭到基督教徒的焚毁,以及由柏拉图创建,持续了900多年的希腊学术大本营__柏拉图学院被封闭(公元529年),这标志着欧洲古典科学文化的终结和科学史意义上的欧洲“黑暗中世纪”的真正开始。直到11世纪十字军东征发现了古希腊文明以后,情况才有所改变。在这种环境下,科学知识难有生根发芽的土壤,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当然阻力重重,停滞不前。
(2)对在中世纪时期中国科技领先的思考.
由于欧洲在中世纪特殊的社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环境,科学技术不可能在这时期有大的发展,出现倒退也是不足为怪的。相形之下,中国在从秦朝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之后,一直到明清之前,大约有2000年的历史基本上都是平稳渡过的,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没有太大的转折和变化,科学技术的生存环境相对宽松,统治阶级对科学技术至少还没有达到水火不容的地步,如果在某一朝代君主贤明,政策得当,科学技术还会出现蓬勃发展之势。如中国的汉唐及宋元时期就是例证。如此说来,中国从汉唐以来长达近千年领先世界是有一定社会原因的,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制度无不有关.也就是说在中世纪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还是能适应科技发展的,从而出现了唐宋时期科技发达的史实;而欧洲此时却一蹶不振,进入昏睡状态。由于欧洲的停顿才显示出中国科技的一枝独秀。而我们的古人此时如果能清醒地认识到,这种相对意义上的独领风骚,是一种占天时之利而领先的话,那么他们也许会冷静分析,在这种没有竞争对手的领先背后,是否还潜藏着制约科学发展的不利因素?也就不至于那样盲目乐观,以“泱泱大国舍我其谁”的态度而自居。这种夜郎自大、目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使中国从宋朝以后忽视科技的研究和发展,不思进取,满于现状。如果当时有人把中西科技作个比较,分析他们各自的优缺点,能认识到西方科技有哪些潜在的优点,中国科技还存在哪些不足,那么中国近代科技史就有可能改写了。为此,我们就不能仅局限在明清之际找原因(明清时候科技落后已经明显表现出来,国人也渐渐认识到这种差距罢了),而应当从比较中西古代科技特点入手,查找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原因。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近代科学的特征都有哪些。
★西方文艺复兴之后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1) 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近代自然科学和各种学术的兴起清除了思想障碍;
(2)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生产力的发展和新的社会需要又推动了科技的创新;
(3)文艺复兴期间近代科学和实验方法的诞生.
(4)科学家探求自然的不懈努力;
★结合明中后期历史背景,分析晚明科技一度辉煌的原因
(1)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农耕经济的繁荣.
(2)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引发了革新工艺技术的需要,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3)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4)科学家对古代及明代科技的总结。
★15世纪后中国科技由盛转衰的原因
(1)封建专制制度的日趋腐朽;
(2)明清统治者固守农耕经济的藩篱,从根本上阻碍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3)科举制度下的八股取士,使科学技术完全排斥在各级教育和科举考试内容之外;
(4)传统的自然观、哲学观如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等也妨碍了科学理论的发展
★在清朝固守高度密集型农耕经济,大大削弱开发新能源和科技创新驱动的情况下,近代科技能否发展起来?
不能。
原因:
(1)统治阶级的打压,不予物质与精神上的帮助,令其无从发展。
(2)地位上的压力,令进取科学探索者失去斗志与上进心。
(3)成果没有市场,更从根本上令其失去积极性。
★什么原因使西方能够把从中国传入的三大发明“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1)西方国家处于封建制度的衰落时期,此时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2)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近代自然科学和各种学术的兴起清除了思想障碍;宗教改革也起了推动作用.
★为什么在三大发明的故乡中国,未能将其“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1)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2)统治者固守农耕经济的藩篱,从根本上阻碍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3)科举制度下的八股取士,使科学技术完全排斥在各级教育和科举考试内容之外;是整个社会轻视科技,缺少探求自然奥秘的氛围,
(4)中国古代科技自身的局限性.传统的自然观、哲学观如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等也妨碍了科学理论的发展
(5)对外政策的保守.
★通过探讨李约瑟难题,我们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1)要想发展科技,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而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是科技发展的根本动力。
(2)要发展经济,就必须要重视科技。
(3)科教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