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卷(一)
一、基础知识
1.(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卷(一))看拼音,写词语。
fú hào líng hún jiā jié jì lù
gōng jiàng shè jì chuàng jǔ zhì huì
2.(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卷(一))辨字组词
县 设 历 慧 欧
具
没 厉 惠 殴
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卷(一))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填空。
(1)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形 各 举 闻
双 戏 学 五
名 中 热 非
形 兼 千 万
(2)形容热闹的场面或景象。
(3)指书法和雕塑绘画作品,不但有美妙的形态且有神韵。
4.(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卷(一))多音字组词。
作zuō zuò 乘chéng shèng
笼lǒng lóng
5.(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卷(一))照样子写词语。
(1)清清楚楚:( AABB ) 、 、 。
(2)无忧无虑:(ABAC) 、 、 。
6.(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卷(一))写出下列句子下划线词语的近义词。
(1)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2)赵州桥非常雄伟。
(3)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4)你看,张择端的画,多么传神啊!
7.(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卷(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1) ,春风送暖入屠苏。
(2)清明时节雨纷纷, 。
(3)遥知兄弟登高处, 。
(4)《元日》是 朝 写的有关传统节日 的诗;《清明》是 朝 写的有关传统节日 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 朝 写的有关传统节日 的诗。
(5)我国的“文房四宝”是指: ;“中医四诊”是指: 。
8.(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卷(一))完成句子
(1)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修改病句)
(2)画上的人形态各异: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用下划线词语造句)
(3)一幅 这 作品 名扬中外的 是(排序并加标点)
(4)人们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改“被”字句)
9.(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卷(一))课内阅读
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文字。可那时候还没有纸,要记录一件事情,就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者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这些竹片、木片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但是,这种书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古时候用“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学问高,是因为书多的时候需要用车来拉。再后来,有了蚕丝织成的帛,就可以在帛上写字了。帛比竹片、木片轻便,但是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
(1)短文选自《 》。
(2)选文中先人最先用 记录文字,后来用 记录文字,缺点是 ,然后用 记录文字,优点是 ,缺点是 。
A.这种书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 B.竹片和木片 C.比竹片、木片轻
D.蚕丝织成的帛 E.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 F.龟甲和兽骨上,或者青铜器
(3)古人看书需要用车拉,可以用 这个成语来形容。原因是当时的书用竹简制作,重量太 ,后来蔡伦发明了纸,这种纸可以用 这个成语形容。
(4)根据课文内容排序
( )后来,把文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再用绳子穿起来。
( )西汉时代,用麻来造纸,但麻纸粗糙,不便书写。
( )几千年前,记录一件事情,就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者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
( )再后来,把文字写在帛上,但帛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
( )后来,造纸术传到了全世界,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 )东汉时代,蔡伦吸收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10.(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卷(一))课外阅读
敦煌石窟
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前临宕泉河,面向东,南北长1680米,高50米。洞窟分布高低 错落、鳞次栉比,上下最多有五层。它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唐代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 年),僧人乐尊者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
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北魏、西魏和北周时,统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贵族们的支持,发展较快。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在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个。
安史之乱后,敦煌先后由吐蕃和归义军占领,但造像活动未受太大影响。元朝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废弃,莫高窟也停止了兴建并逐渐湮没于世人的视野中。直到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后,这里才重新为人注意。
莫高窟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000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近代以来,又发现了藏经洞,内有5万余件古代文物,并衍生出了一门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
但莫高窟在近代以来受到许多人为的损伤,文物大量流失,其完整性遭到了严重破坏。1961年,莫高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而莫高窟与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重庆大足石刻则是中国境内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四座石窟。
(1)短文第1自然段介绍了莫高石窟的 。
(2)在短文中找出两处运用列数字说明方法的句子。
(3)你认为敦煌莫高窟被列为“人类珍贵文化遗产”的原因是什么?短文从方面来说明的?
11.(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卷(一))快乐作文。
你最喜欢我国的哪个传统节日?这个节日有哪些习俗?你是怎么度过的?
要求:详细写出自己过节的过程。突出过节习俗,切忌写流水账。不少于300字。
题目:题目自拟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符号;灵魂;佳节;记录;工匠;设计;创举;智慧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符、魂、佳、匠、举、智”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符号、灵魂、佳节、记录、工匠、设计、创举、智慧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答案】县城;设计;历史;智慧;欧洲;具体;没有;厉害;恩惠;殴打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形近字的特点:①笔画相同,位置不同。②字形相近,笔形不同。③字形相近,偏旁不同。④字形相近,笔画不同。⑤字形相近,读音相同。⑥字形相近,读音不同。⑦部首相同,位置不同。
故答案为:县城、设计、历史、智慧、欧洲、具体、没有、厉害、恩惠、殴打
【点评】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给出的都是形近字,要看清字形,弄清字义,然后再组词。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同学们平时认真学习,多掌握一些汉字,多积累一些词语。
3.【答案】(1)态;异;世;名;龙;珠;富;车;扬;外;闹;凡;神;备;门;户
(2)热闹非凡
(3)形神兼备
【知识点】词形;词义;成语
【解析】【分析】考查补写词语及运用,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故答案为:(1)态、异、世、名、龙、珠、富、车、扬、外、闹、凡、神、备、门、户;
(2) 热闹非凡;
(3) 形神兼备;
【点评】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词语的好习惯。能够准确的理解词语的意思。学生应该熟读课文,识记常用词语,积累词汇。
4.【答案】作坊;工作;乘法;一乘轿子;笼罩;鸡笼
【知识点】拼音;字义;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多音字的辨别能力。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当然组词也不同。
故答案为:作坊、工作、乘法、一乘轿子、笼罩、鸡笼
【点评】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5.【答案】(1)干干净净;郁郁葱葱;忙忙碌碌
(2)无边无际;无穷无尽;无时无刻
【知识点】AABB式词语;ABAC式词语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
(1)从给出的词语“ 清清楚楚 ”来看,是AABB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的,第三个和第四个字是一样的。
(2)从给出的词语“无忧无虑”来看,是ABAC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三个字是一样的。
故答案为:(1)干干净净、郁郁葱葱、忙忙碌碌;
(2)无边无际、无穷无尽、无时无刻;
【点评】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6.【答案】(1)创造
(2)宏伟
(3)精致
(4)逼真
【知识点】词义;近义词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先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再依据词语的意思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故答案为:(1)创造;
(2)宏伟;
(3)精致;
(4)逼真;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词语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7.【答案】(1)爆竹声中一岁除
(2)路上行人欲断魂
(3)遍插茱萸少一人
(4)宋;王安石;春节;唐;杜牧;清明节;唐;王维;重阳节
(5)我笔墨纸砚;望闻问切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诗文朗读、默写、翻译;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1) 爆竹声中一岁除;
(2) 路上行人欲断魂;
(3) 遍插茱萸少一人;
(4)宋、王安石、春节、唐、杜牧、清明节、唐、王维、重阳节;
(5)我笔墨纸砚、望闻问切;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书写时一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8.【答案】(1)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
(2)我们家的人有的喜欢看电视,有的喜欢跳舞,还有的喜欢唱歌。
(3)这是一幅名扬中外的作品。
(4)文字被人们用刀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知识点】修辞手法;修改病句;句式转换;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1)表意不明,句尾加“之一”。
(2)连用三个(有的……)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
(3)句子是由词或词组组成,在句子中,词与词之间有一定的组合关系,比如:谁是什么。谁怎么样。谁干什么等。在某处有某物。要把句子说通顺,合情理,要注意对中心语的修饰是否合适,句尾使用标点符号要注意句子的语气,疑问句句尾一般用问号,陈述句句尾一般用句号。
(4)把字句改被字句原则是把"把字句"中前后主语调换即成为被字句,把“把”改成“被”。即成为“被字句”。
故答案为:(1)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
(2)我们家的人有的喜欢看电视,有的喜欢跳舞,还有的喜欢唱歌。
(3)这是一幅名扬中外的作品。
(4)文字被人们用刀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点评】(1)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2)考查学生对排比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主要测试学生连词组句的能力,要把句子说通顺,合情理。平时注意多读,多练。
(4)掌握把字句改被字句的方法,平时注意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9.【答案】(1)纸的发明
(2)F;B;A;D;C;E
(3)学富五车;重;物美价廉
(4)241365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分析】(1)对作品的作者、内容的出处应该有准确地掌握,填空要根据要求和课文的内容来分析作答。
(2)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在理解句子的前提下筛选恰当的成语。
(4)这是一道句子排序题。排列句子时,应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并从中找到关键性的词语,根据这些有标志性的语句,确定哪个句子可以在最前,哪个句子不能在最前,哪几个句子必须相连。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读语段,检查确定。
故答案为:(1)纸的发明;
(2)F、B、A、D、C、E ;
(3)学富五车、重、物美价廉 ;
(4)241365;
【点评】(1)这道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作品、和作者的掌握能力。
(2)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及成语与的理解能力。
(4)该题考查对句子进行排序的能力,此外还考查学生对语段的整体把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10.【答案】(1)地理位置
(2)南北长1680米,高50米。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000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3)在我国现存的石窟中,莫高窟是开凿时间最早、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珍贵的价值。短文从规模、时间、内容等方面来说明的。
【知识点】说明文阅读
【解析】【分析】(1)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2)列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方法,使语句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地理位置;
(2)南北长1680米,高50米。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000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3)在我国现存的石窟中,莫高窟是开凿时间最早、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珍贵的价值。短文从规模、时间、内容等方面来说明的。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列数字说明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11.【答案】略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应该从身边最熟悉的的传统节日写起。我们最熟悉的风俗有端午节、春节、元宵节……,这次作文就一种民间风俗,写自己快乐的事情。以此表达自己过传统节日的快乐,对我们传统节日的热爱。
故答案为:端午节;“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民歌唱的就是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有二十多个,如:端午节、端阳节、龙舟节、粽子节、地腊节、诗人节……端午节最主要的习俗,要数吃粽子、赛龙舟了。相传这些民俗活动是为了纪念2200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他们还把粽子投入江中喂鱼虾,以免吃屈原的尸体。一直延续到今,就形成了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每到端午节,妈妈还会用五种彩色的线,搓成五彩缕给我戴在手腕、脚腕和脖子上,意谓可避灾、除病、保安康。端午节还有很多习俗,比如:画门符、吃五黄、戴香包、挂艾草等。怎么样,咱们中国传
统文化是不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呢?
【点评】选定题目后,我们就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语句通顺。
1 / 1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卷(一)
一、基础知识
1.(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卷(一))看拼音,写词语。
fú hào líng hún jiā jié jì lù
gōng jiàng shè jì chuàng jǔ zhì huì
【答案】符号;灵魂;佳节;记录;工匠;设计;创举;智慧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符、魂、佳、匠、举、智”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符号、灵魂、佳节、记录、工匠、设计、创举、智慧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卷(一))辨字组词
县 设 历 慧 欧
具
没 厉 惠 殴
【答案】县城;设计;历史;智慧;欧洲;具体;没有;厉害;恩惠;殴打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形近字的特点:①笔画相同,位置不同。②字形相近,笔形不同。③字形相近,偏旁不同。④字形相近,笔画不同。⑤字形相近,读音相同。⑥字形相近,读音不同。⑦部首相同,位置不同。
故答案为:县城、设计、历史、智慧、欧洲、具体、没有、厉害、恩惠、殴打
【点评】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给出的都是形近字,要看清字形,弄清字义,然后再组词。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同学们平时认真学习,多掌握一些汉字,多积累一些词语。
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卷(一))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填空。
(1)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形 各 举 闻
双 戏 学 五
名 中 热 非
形 兼 千 万
(2)形容热闹的场面或景象。
(3)指书法和雕塑绘画作品,不但有美妙的形态且有神韵。
【答案】(1)态;异;世;名;龙;珠;富;车;扬;外;闹;凡;神;备;门;户
(2)热闹非凡
(3)形神兼备
【知识点】词形;词义;成语
【解析】【分析】考查补写词语及运用,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故答案为:(1)态、异、世、名、龙、珠、富、车、扬、外、闹、凡、神、备、门、户;
(2) 热闹非凡;
(3) 形神兼备;
【点评】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词语的好习惯。能够准确的理解词语的意思。学生应该熟读课文,识记常用词语,积累词汇。
4.(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卷(一))多音字组词。
作zuō zuò 乘chéng shèng
笼lǒng lóng
【答案】作坊;工作;乘法;一乘轿子;笼罩;鸡笼
【知识点】拼音;字义;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多音字的辨别能力。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当然组词也不同。
故答案为:作坊、工作、乘法、一乘轿子、笼罩、鸡笼
【点评】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5.(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卷(一))照样子写词语。
(1)清清楚楚:( AABB ) 、 、 。
(2)无忧无虑:(ABAC) 、 、 。
【答案】(1)干干净净;郁郁葱葱;忙忙碌碌
(2)无边无际;无穷无尽;无时无刻
【知识点】AABB式词语;ABAC式词语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
(1)从给出的词语“ 清清楚楚 ”来看,是AABB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的,第三个和第四个字是一样的。
(2)从给出的词语“无忧无虑”来看,是ABAC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三个字是一样的。
故答案为:(1)干干净净、郁郁葱葱、忙忙碌碌;
(2)无边无际、无穷无尽、无时无刻;
【点评】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6.(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卷(一))写出下列句子下划线词语的近义词。
(1)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2)赵州桥非常雄伟。
(3)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4)你看,张择端的画,多么传神啊!
【答案】(1)创造
(2)宏伟
(3)精致
(4)逼真
【知识点】词义;近义词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先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再依据词语的意思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故答案为:(1)创造;
(2)宏伟;
(3)精致;
(4)逼真;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词语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7.(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卷(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1) ,春风送暖入屠苏。
(2)清明时节雨纷纷, 。
(3)遥知兄弟登高处, 。
(4)《元日》是 朝 写的有关传统节日 的诗;《清明》是 朝 写的有关传统节日 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 朝 写的有关传统节日 的诗。
(5)我国的“文房四宝”是指: ;“中医四诊”是指: 。
【答案】(1)爆竹声中一岁除
(2)路上行人欲断魂
(3)遍插茱萸少一人
(4)宋;王安石;春节;唐;杜牧;清明节;唐;王维;重阳节
(5)我笔墨纸砚;望闻问切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诗文朗读、默写、翻译;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1) 爆竹声中一岁除;
(2) 路上行人欲断魂;
(3) 遍插茱萸少一人;
(4)宋、王安石、春节、唐、杜牧、清明节、唐、王维、重阳节;
(5)我笔墨纸砚、望闻问切;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书写时一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8.(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卷(一))完成句子
(1)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修改病句)
(2)画上的人形态各异: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用下划线词语造句)
(3)一幅 这 作品 名扬中外的 是(排序并加标点)
(4)人们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改“被”字句)
【答案】(1)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
(2)我们家的人有的喜欢看电视,有的喜欢跳舞,还有的喜欢唱歌。
(3)这是一幅名扬中外的作品。
(4)文字被人们用刀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知识点】修辞手法;修改病句;句式转换;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1)表意不明,句尾加“之一”。
(2)连用三个(有的……)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
(3)句子是由词或词组组成,在句子中,词与词之间有一定的组合关系,比如:谁是什么。谁怎么样。谁干什么等。在某处有某物。要把句子说通顺,合情理,要注意对中心语的修饰是否合适,句尾使用标点符号要注意句子的语气,疑问句句尾一般用问号,陈述句句尾一般用句号。
(4)把字句改被字句原则是把"把字句"中前后主语调换即成为被字句,把“把”改成“被”。即成为“被字句”。
故答案为:(1)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
(2)我们家的人有的喜欢看电视,有的喜欢跳舞,还有的喜欢唱歌。
(3)这是一幅名扬中外的作品。
(4)文字被人们用刀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点评】(1)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2)考查学生对排比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主要测试学生连词组句的能力,要把句子说通顺,合情理。平时注意多读,多练。
(4)掌握把字句改被字句的方法,平时注意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9.(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卷(一))课内阅读
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文字。可那时候还没有纸,要记录一件事情,就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者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这些竹片、木片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但是,这种书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古时候用“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学问高,是因为书多的时候需要用车来拉。再后来,有了蚕丝织成的帛,就可以在帛上写字了。帛比竹片、木片轻便,但是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
(1)短文选自《 》。
(2)选文中先人最先用 记录文字,后来用 记录文字,缺点是 ,然后用 记录文字,优点是 ,缺点是 。
A.这种书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 B.竹片和木片 C.比竹片、木片轻
D.蚕丝织成的帛 E.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 F.龟甲和兽骨上,或者青铜器
(3)古人看书需要用车拉,可以用 这个成语来形容。原因是当时的书用竹简制作,重量太 ,后来蔡伦发明了纸,这种纸可以用 这个成语形容。
(4)根据课文内容排序
( )后来,把文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再用绳子穿起来。
( )西汉时代,用麻来造纸,但麻纸粗糙,不便书写。
( )几千年前,记录一件事情,就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者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
( )再后来,把文字写在帛上,但帛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
( )后来,造纸术传到了全世界,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 )东汉时代,蔡伦吸收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答案】(1)纸的发明
(2)F;B;A;D;C;E
(3)学富五车;重;物美价廉
(4)241365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分析】(1)对作品的作者、内容的出处应该有准确地掌握,填空要根据要求和课文的内容来分析作答。
(2)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在理解句子的前提下筛选恰当的成语。
(4)这是一道句子排序题。排列句子时,应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并从中找到关键性的词语,根据这些有标志性的语句,确定哪个句子可以在最前,哪个句子不能在最前,哪几个句子必须相连。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读语段,检查确定。
故答案为:(1)纸的发明;
(2)F、B、A、D、C、E ;
(3)学富五车、重、物美价廉 ;
(4)241365;
【点评】(1)这道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作品、和作者的掌握能力。
(2)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及成语与的理解能力。
(4)该题考查对句子进行排序的能力,此外还考查学生对语段的整体把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10.(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卷(一))课外阅读
敦煌石窟
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前临宕泉河,面向东,南北长1680米,高50米。洞窟分布高低 错落、鳞次栉比,上下最多有五层。它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唐代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 年),僧人乐尊者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
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北魏、西魏和北周时,统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贵族们的支持,发展较快。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在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个。
安史之乱后,敦煌先后由吐蕃和归义军占领,但造像活动未受太大影响。元朝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废弃,莫高窟也停止了兴建并逐渐湮没于世人的视野中。直到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后,这里才重新为人注意。
莫高窟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000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近代以来,又发现了藏经洞,内有5万余件古代文物,并衍生出了一门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
但莫高窟在近代以来受到许多人为的损伤,文物大量流失,其完整性遭到了严重破坏。1961年,莫高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而莫高窟与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重庆大足石刻则是中国境内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四座石窟。
(1)短文第1自然段介绍了莫高石窟的 。
(2)在短文中找出两处运用列数字说明方法的句子。
(3)你认为敦煌莫高窟被列为“人类珍贵文化遗产”的原因是什么?短文从方面来说明的?
【答案】(1)地理位置
(2)南北长1680米,高50米。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000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3)在我国现存的石窟中,莫高窟是开凿时间最早、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珍贵的价值。短文从规模、时间、内容等方面来说明的。
【知识点】说明文阅读
【解析】【分析】(1)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2)列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方法,使语句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地理位置;
(2)南北长1680米,高50米。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000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3)在我国现存的石窟中,莫高窟是开凿时间最早、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珍贵的价值。短文从规模、时间、内容等方面来说明的。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列数字说明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11.(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卷(一))快乐作文。
你最喜欢我国的哪个传统节日?这个节日有哪些习俗?你是怎么度过的?
要求:详细写出自己过节的过程。突出过节习俗,切忌写流水账。不少于300字。
题目:题目自拟
【答案】略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应该从身边最熟悉的的传统节日写起。我们最熟悉的风俗有端午节、春节、元宵节……,这次作文就一种民间风俗,写自己快乐的事情。以此表达自己过传统节日的快乐,对我们传统节日的热爱。
故答案为:端午节;“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民歌唱的就是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有二十多个,如:端午节、端阳节、龙舟节、粽子节、地腊节、诗人节……端午节最主要的习俗,要数吃粽子、赛龙舟了。相传这些民俗活动是为了纪念2200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他们还把粽子投入江中喂鱼虾,以免吃屈原的尸体。一直延续到今,就形成了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每到端午节,妈妈还会用五种彩色的线,搓成五彩缕给我戴在手腕、脚腕和脖子上,意谓可避灾、除病、保安康。端午节还有很多习俗,比如:画门符、吃五黄、戴香包、挂艾草等。怎么样,咱们中国传
统文化是不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呢?
【点评】选定题目后,我们就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语句通顺。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