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2-20 17:30:33

文档简介

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00分)
1.(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恩赐(cì) 荞麦(qiáo) 蹚水(tānɡ)
B.排闼(dà) 盘踞(jū) 擎着(qínɡ)
C.记载(zǎi) 肆虐(nüè) 颠簸(pǒ)
D.铁锹(qiū) 璀璨(cuǐ) 菜畦(qí)
【答案】A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正确.
B:盘踞(jū 改 jù)
C:颠簸(pǒ 改 bǒ)
D:铁锹(qiū 改 qiāo)
故答案为:A
【点评】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2.(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威协 慷慨 B.开彩 晶莹
C.目睹 滥用 D.节治 摇篮
【答案】C
【知识点】字形
【解析】【分析】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成语的用字都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随便改动。
A:协——胁
B:彩——采
C:正确
D:治——制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3.(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下列成语同“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有关的是(  )
A.月明星稀 B.后羿射日 C.嫦娥奔月 D.夸父追日
【答案】C
【知识点】词义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词义及神话故事。B:后羿射日:讲述的就是这位英雄手持弓箭、降妖伏魔、为民除害的故事,其中射日的情节尤其富于想象色彩,表现了上古人类对自身力量的肯定和战胜灾害的决心。
C:嫦娥奔月:讲了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免于百姓受害,吃了长生不老药升天奔月的事.同时反映了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D:夸父追日:讲夸父为了弄明白太阳落下的地方在哪,向西追去,途中口渴,饮干某某河水,在寻下一个水源中口渴而死,写出古代劳动人民渴望战胜自然,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词义及神话故事的掌握能力。
4.(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我能给下列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并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A.达到 B.赶上 C.比得上
①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   
②论学习,我可不及他。   
③如果不是医生及时赶到,他可能就没命了   
【答案】A;C;B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一字多义”的练习题。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
故答案为:①A②CB③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多义字的理解,正确理解字的语境意义需要在积累的基础上仔细揣摩,然后根据字的意思再一 一对号入座。
5.(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使我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B.《中国诗词大会》上的诗词题目很多出自中小学课本。
C.我爷爷常常身穿一件黑棉袄和一顶黑棉帽。
D.在“春晚”的筹备会上,各部门交换了广泛意见。
【答案】B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
A:缺主语,删掉“使”。
B:正确。
C:搭配不当,把“和”换成“,戴”。
D:语序颠倒,把“广泛”放在“交换”之前。
故答案为:B
【点评】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6.(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下列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A.列数字 B.举例子 C.打比方 D.作比较 E.下定义
①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②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答案】A;C
【知识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①“40万亿千米”是列数字。
②把“地球”比作“母亲、摇篮”是打比方
故答案为:①A②C
【点评】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7.(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指出破折号的不同用法,将序号填入括号内。
A.表解释说明 B.表语意转换 C.表声音断续
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丁——冬——丁——冬……   
【答案】B;A;C
【知识点】标点符号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破折号的作用的理解及判断能力。做题多读,细读句子,理解句子意思,进步去分析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
故答案为:B;A;C
【点评】考查学生对破折号的作用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8.(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根据课文内容和知识积累完成练习。
(1)《书湖阴先生壁》的作者是   ,诗中“   ,   ”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写出了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情谊。
(2)“   ,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这首诗出自诗人   写的组诗   。
(3)   水村山郭酒旗风。   多少楼台烟雨中。
(4)五行:   。五音:   。五彩:   。
【答案】(1)王安石;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2)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
(3)千里莺啼绿映红;南朝四百八十寺
(4)金、木、水、火、土;宫、商、角、徵、羽;黄、青、赤、白、黑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1)王安石、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2)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
(3)千里莺啼绿映红、南朝四百八十寺
(4)1、金、木、水、火、土 2、宫、商、角、徵、羽3、黄、青、赤、白、黑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书写时一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9.(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家园的呼唤——垃圾分类的障碍
某社区34.8%的人认为垃圾分类的障碍是设施不全,无法分类投放;30.9%的人认为是由于缺乏环保意识;13.42%的人表示不知道该如何分类;13.29%的人对垃圾分类回收的益处不了解;3.15%的人觉得麻烦;2.31%的人认为最后垃圾还会合在一起,现在分了也白分;还有2.13%的人认为此举没有意义。
(1).读了上面的材料,综合分析导致垃圾分类障碍的主要原因是   、   ,次要原因是   、   、   、   、   。
(2)就推动“垃圾分类”在社区的顺利实施,请你提供两条建议。
建议一   
建议二   
(3)请你给垃圾分类拟一则宣传标语。
【答案】(1)设施不全;缺乏环保意识;不知如何分类;对垃圾分类回收的益处不了解;觉得麻烦;认为最后垃圾还会合在一起;认为此举没有意义
(2)加强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环保意识的宣传。
(3)垃圾不分类,等于在浪费。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分析】(1)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谈自己的建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生活实际,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3)此类试题常常给定一个主题,让考生根据这一主题拟写标语,考生答题时首先要了解宣传标语的特点,主题突出,字数简洁,活用修辞,语言要温馨委婉。
故答案为:(1)1、设施不全2、缺乏环保意识3、不知如何分类4、对垃圾分类回收的益处不了解5、觉得麻烦6、认为最后垃圾还会合在一起7、认为此举没有意义
(2)1、加强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2、加强环保意识的宣传。
(3)垃圾不分类,等于在浪费。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3)设计标语语言要简练,紧扣宣传主题。
10.(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奇招击退红潮
①在湖泊和海洋里,当藻类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这样漫无节制地繁殖起来的时候,就形成了红潮。红潮来时,因藻类生长吸收了太多的氧气,致使当地的水域严重缺氧,大量水生植物窒息而死。此外,红潮还会在水中释放出神经毒素,使与之接触的人感染上呼吸道和神经系统疾病,甚至患上癌症。
②一直以来,人们都对红潮束手无策,他们所能做的,只是听天由命,按事物发展盛极必衰的规律,耐心等待着红潮自己消失。但现在,科学家终于找到了一种消除红潮的办法——用超声波消除藻类。
③藻类之所以能漂浮在水面,而不会沉到水底,是因为它们身体里含有一种浮力细胞,里面含有氮气气泡,它们就像藻类与生俱来的“救生圈”,靠着这些气泡的浮力,整棵植株就能漂浮在水面上。
④而人们就抓住了藻类的这一特点,用特定频率的超声波引起浮力细胞里的气泡共振,当共振达到一定强度,气泡就会把细胞胀破,使得藻类失去浮力的支撑而下沉。一旦失去了水面的阳光,藻类在水下很快就会死亡。
⑤最近,一个英国研究小组利用三种不同频率的超声波对项圈藻进行了测试。他们发现,尽管三种频率的超声波在一定程度上都能起作用,但效果最好的是频率接近1兆赫的超声波,这个频率刚好是项圈藻中浮力细胞的共振频率。
⑥不同种类的水藻,因为大小不等,它们的共振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这项技术可以有针对性地去除某一种类的水藻。此外,这种除藻办法不会伤及其他的水生植物,因为其他的水生植物的细胞对于超声波来说太致密了,不容易引起共振。
⑦由于高频率超声波在水中传播时,会很快被吸收,譬如1兆赫的超声波作用范围半径只有20米,所以这项技术在小范围的湖泊和池塘里,比在动辄方圆千米的大海里更为实用。
(1).请用横线画出描写红潮危害的语句。
(2).第③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3).本文按照逻辑顺序,依次说明了   ,   ,   ,条理清晰。
(4)下列说法或推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凡是红潮繁殖的水域,水生植物都无法生存。
B.击退红潮的“奇招”就是用特定频率的超声波来消除藻类。
C.藻类浮力细胞的共振频率是1兆赫。
D.频率为1兆赫的超声波对漂浮在方圆数千米的大海里的红潮不会起作用。
【答案】(1)红潮来时,因藻类生长吸收了太多的氧气,致使当地的水域严重缺氧,大量水生植物窒息而死。此外,红潮还会在水中释放出神经毒素,使与之接触的人感染上呼吸道和神经系统疾病,甚至患上癌症。
(2)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藻类植物依靠气泡的浮力浮在水面上的特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红潮的危害;击退红潮的方法及科学原理;用超声波消除红潮的优势和不足
(4)B
【知识点】说明文阅读
【解析】【分析】(1)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短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2)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红潮来时,因藻类生长吸收了太多的氧气,致使当地的水域严重缺氧,大量水生植物窒息而死。此外,红潮还会在水中释放出神经毒素,使与之接触的人感染上呼吸道和神经系统疾病,甚至患上癌症。
(2)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藻类植物依靠气泡的浮力浮在水面上的特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1、红潮的危害2、击退红潮的方法及科学原理3、用超声波消除红潮的优势和不足
(4)B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11.(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口语交际。
小丽和小芳是好朋友,放学后她们却吵了起来。小丽认为应该先做作业再玩,小芳却认为应先玩然后再做作业。她们的意见不统一,你准备怎么劝她们
【答案】略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典型的劝告类口语交际题,解答此题要注意以下两方面要求:
第一要在准确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吐露心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文明得体;第二要符合语体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使用口语还是使用书面语。称呼、劝说的内容得体、语气委婉(你说呢、你觉得呢、好吗、行吗等)。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说话时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12.(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习作。
请你以一只生活在小河里的青蛙的身份给人类写一封建议书,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呼吁人类减少污染,保护河流。
要求:①注意建议书的格式;②把建议的原因和具体内容写清楚;③不少于500字。
【答案】略
【知识点】应用文作文
【解析】【分析】写建议书,一般先写清楚存在的问题,再说明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建议书有一定的格式:根据建议书的内容先写上标题,再写称呼(就是写清楚建议书是写给谁的
【点评】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
1 / 1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00分)
1.(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恩赐(cì) 荞麦(qiáo) 蹚水(tānɡ)
B.排闼(dà) 盘踞(jū) 擎着(qínɡ)
C.记载(zǎi) 肆虐(nüè) 颠簸(pǒ)
D.铁锹(qiū) 璀璨(cuǐ) 菜畦(qí)
2.(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威协 慷慨 B.开彩 晶莹
C.目睹 滥用 D.节治 摇篮
3.(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下列成语同“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有关的是(  )
A.月明星稀 B.后羿射日 C.嫦娥奔月 D.夸父追日
4.(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我能给下列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并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A.达到 B.赶上 C.比得上
①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   
②论学习,我可不及他。   
③如果不是医生及时赶到,他可能就没命了   
5.(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使我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B.《中国诗词大会》上的诗词题目很多出自中小学课本。
C.我爷爷常常身穿一件黑棉袄和一顶黑棉帽。
D.在“春晚”的筹备会上,各部门交换了广泛意见。
6.(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下列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A.列数字 B.举例子 C.打比方 D.作比较 E.下定义
①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②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7.(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指出破折号的不同用法,将序号填入括号内。
A.表解释说明 B.表语意转换 C.表声音断续
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丁——冬——丁——冬……   
8.(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根据课文内容和知识积累完成练习。
(1)《书湖阴先生壁》的作者是   ,诗中“   ,   ”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写出了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情谊。
(2)“   ,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这首诗出自诗人   写的组诗   。
(3)   水村山郭酒旗风。   多少楼台烟雨中。
(4)五行:   。五音:   。五彩:   。
9.(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家园的呼唤——垃圾分类的障碍
某社区34.8%的人认为垃圾分类的障碍是设施不全,无法分类投放;30.9%的人认为是由于缺乏环保意识;13.42%的人表示不知道该如何分类;13.29%的人对垃圾分类回收的益处不了解;3.15%的人觉得麻烦;2.31%的人认为最后垃圾还会合在一起,现在分了也白分;还有2.13%的人认为此举没有意义。
(1).读了上面的材料,综合分析导致垃圾分类障碍的主要原因是   、   ,次要原因是   、   、   、   、   。
(2)就推动“垃圾分类”在社区的顺利实施,请你提供两条建议。
建议一   
建议二   
(3)请你给垃圾分类拟一则宣传标语。
10.(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奇招击退红潮
①在湖泊和海洋里,当藻类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这样漫无节制地繁殖起来的时候,就形成了红潮。红潮来时,因藻类生长吸收了太多的氧气,致使当地的水域严重缺氧,大量水生植物窒息而死。此外,红潮还会在水中释放出神经毒素,使与之接触的人感染上呼吸道和神经系统疾病,甚至患上癌症。
②一直以来,人们都对红潮束手无策,他们所能做的,只是听天由命,按事物发展盛极必衰的规律,耐心等待着红潮自己消失。但现在,科学家终于找到了一种消除红潮的办法——用超声波消除藻类。
③藻类之所以能漂浮在水面,而不会沉到水底,是因为它们身体里含有一种浮力细胞,里面含有氮气气泡,它们就像藻类与生俱来的“救生圈”,靠着这些气泡的浮力,整棵植株就能漂浮在水面上。
④而人们就抓住了藻类的这一特点,用特定频率的超声波引起浮力细胞里的气泡共振,当共振达到一定强度,气泡就会把细胞胀破,使得藻类失去浮力的支撑而下沉。一旦失去了水面的阳光,藻类在水下很快就会死亡。
⑤最近,一个英国研究小组利用三种不同频率的超声波对项圈藻进行了测试。他们发现,尽管三种频率的超声波在一定程度上都能起作用,但效果最好的是频率接近1兆赫的超声波,这个频率刚好是项圈藻中浮力细胞的共振频率。
⑥不同种类的水藻,因为大小不等,它们的共振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这项技术可以有针对性地去除某一种类的水藻。此外,这种除藻办法不会伤及其他的水生植物,因为其他的水生植物的细胞对于超声波来说太致密了,不容易引起共振。
⑦由于高频率超声波在水中传播时,会很快被吸收,譬如1兆赫的超声波作用范围半径只有20米,所以这项技术在小范围的湖泊和池塘里,比在动辄方圆千米的大海里更为实用。
(1).请用横线画出描写红潮危害的语句。
(2).第③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3).本文按照逻辑顺序,依次说明了   ,   ,   ,条理清晰。
(4)下列说法或推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凡是红潮繁殖的水域,水生植物都无法生存。
B.击退红潮的“奇招”就是用特定频率的超声波来消除藻类。
C.藻类浮力细胞的共振频率是1兆赫。
D.频率为1兆赫的超声波对漂浮在方圆数千米的大海里的红潮不会起作用。
11.(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口语交际。
小丽和小芳是好朋友,放学后她们却吵了起来。小丽认为应该先做作业再玩,小芳却认为应先玩然后再做作业。她们的意见不统一,你准备怎么劝她们
12.(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习作。
请你以一只生活在小河里的青蛙的身份给人类写一封建议书,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呼吁人类减少污染,保护河流。
要求:①注意建议书的格式;②把建议的原因和具体内容写清楚;③不少于5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正确.
B:盘踞(jū 改 jù)
C:颠簸(pǒ 改 bǒ)
D:铁锹(qiū 改 qiāo)
故答案为:A
【点评】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2.【答案】C
【知识点】字形
【解析】【分析】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成语的用字都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随便改动。
A:协——胁
B:彩——采
C:正确
D:治——制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3.【答案】C
【知识点】词义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词义及神话故事。B:后羿射日:讲述的就是这位英雄手持弓箭、降妖伏魔、为民除害的故事,其中射日的情节尤其富于想象色彩,表现了上古人类对自身力量的肯定和战胜灾害的决心。
C:嫦娥奔月:讲了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免于百姓受害,吃了长生不老药升天奔月的事.同时反映了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D:夸父追日:讲夸父为了弄明白太阳落下的地方在哪,向西追去,途中口渴,饮干某某河水,在寻下一个水源中口渴而死,写出古代劳动人民渴望战胜自然,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词义及神话故事的掌握能力。
4.【答案】A;C;B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一字多义”的练习题。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
故答案为:①A②CB③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多义字的理解,正确理解字的语境意义需要在积累的基础上仔细揣摩,然后根据字的意思再一 一对号入座。
5.【答案】B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
A:缺主语,删掉“使”。
B:正确。
C:搭配不当,把“和”换成“,戴”。
D:语序颠倒,把“广泛”放在“交换”之前。
故答案为:B
【点评】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6.【答案】A;C
【知识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①“40万亿千米”是列数字。
②把“地球”比作“母亲、摇篮”是打比方
故答案为:①A②C
【点评】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7.【答案】B;A;C
【知识点】标点符号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破折号的作用的理解及判断能力。做题多读,细读句子,理解句子意思,进步去分析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
故答案为:B;A;C
【点评】考查学生对破折号的作用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8.【答案】(1)王安石;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2)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
(3)千里莺啼绿映红;南朝四百八十寺
(4)金、木、水、火、土;宫、商、角、徵、羽;黄、青、赤、白、黑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1)王安石、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2)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
(3)千里莺啼绿映红、南朝四百八十寺
(4)1、金、木、水、火、土 2、宫、商、角、徵、羽3、黄、青、赤、白、黑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书写时一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9.【答案】(1)设施不全;缺乏环保意识;不知如何分类;对垃圾分类回收的益处不了解;觉得麻烦;认为最后垃圾还会合在一起;认为此举没有意义
(2)加强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环保意识的宣传。
(3)垃圾不分类,等于在浪费。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分析】(1)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谈自己的建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生活实际,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3)此类试题常常给定一个主题,让考生根据这一主题拟写标语,考生答题时首先要了解宣传标语的特点,主题突出,字数简洁,活用修辞,语言要温馨委婉。
故答案为:(1)1、设施不全2、缺乏环保意识3、不知如何分类4、对垃圾分类回收的益处不了解5、觉得麻烦6、认为最后垃圾还会合在一起7、认为此举没有意义
(2)1、加强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2、加强环保意识的宣传。
(3)垃圾不分类,等于在浪费。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3)设计标语语言要简练,紧扣宣传主题。
10.【答案】(1)红潮来时,因藻类生长吸收了太多的氧气,致使当地的水域严重缺氧,大量水生植物窒息而死。此外,红潮还会在水中释放出神经毒素,使与之接触的人感染上呼吸道和神经系统疾病,甚至患上癌症。
(2)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藻类植物依靠气泡的浮力浮在水面上的特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红潮的危害;击退红潮的方法及科学原理;用超声波消除红潮的优势和不足
(4)B
【知识点】说明文阅读
【解析】【分析】(1)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短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2)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红潮来时,因藻类生长吸收了太多的氧气,致使当地的水域严重缺氧,大量水生植物窒息而死。此外,红潮还会在水中释放出神经毒素,使与之接触的人感染上呼吸道和神经系统疾病,甚至患上癌症。
(2)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藻类植物依靠气泡的浮力浮在水面上的特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1、红潮的危害2、击退红潮的方法及科学原理3、用超声波消除红潮的优势和不足
(4)B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11.【答案】略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典型的劝告类口语交际题,解答此题要注意以下两方面要求:
第一要在准确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吐露心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文明得体;第二要符合语体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使用口语还是使用书面语。称呼、劝说的内容得体、语气委婉(你说呢、你觉得呢、好吗、行吗等)。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说话时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12.【答案】略
【知识点】应用文作文
【解析】【分析】写建议书,一般先写清楚存在的问题,再说明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建议书有一定的格式:根据建议书的内容先写上标题,再写称呼(就是写清楚建议书是写给谁的
【点评】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