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人教统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4课《司马光》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人教统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4课《司马光》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2-02 14:43:42

文档简介

人教统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4课《司马光》同步练习
一、基础达标
1.(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 24课司马光同步练习)选择正确的读音。
司   (sī
shī)
跌   (dié diē)
弃   (pì
qì)
持   (cí chí)
2.(人教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24.司马光)读拼音,写词语。
jiā
tíng dēng
gāo zhòng
rén fàng
qì tíng
yuàn
                   
3.(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 24课司马光同步练习)比一比,再组词。
同    廷    持    铁   
司    庭    诗    跌   
4.(人教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24.司马光)查字典填空。
如果不认识“持”字,可以用   查字法,先查部首   ,再查   。
“持”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拿着;握着。 ②遵守不变。 ③掌握;料理。 ④挟制。 ⑤对抗。
给下面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光持石击瓮。   
爸爸说,妈妈是一位勤俭持家的好妻子。   
持之以恒。   
5.(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4课《司马光》同步测试)按要求给字归类。
群 庭 登 瓮 跌 皆 弃 持
破 迸
(1)上下结构:   
(2)左右结构:   
(3)全包围结构:   
6.(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 24课司马光同步练习)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错的一项是(  )。
A.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B.光持/石击/瓮破之
C.水迸,儿/得活
7.(人教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24.司马光)下面关于课文《司马光》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本篇课文是一篇文言文,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
B.司马光是宋朝的政治家、文学家。主要著作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C.“跌”是形声字,左右结构,部首是“足”,音序是D。
8.(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4课《司马光》同步测试)按课文内容填空。
(1)司马光救出掉进水缸的小朋友的方法是:举起一块   ,使劲砸缸,缸里的水流   ,掉进水缸的小朋友得救了。
(2)司马光救人这件事可看出他是个遇事   、   、   的孩子。
二、阅读理解
9.(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 24课司马光同步练习)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_______石_______瓮_______之,水迸,儿得活。
(1)将下面的词语准确地填入文中的横线上。
破 持 击
(2)给下面加下划线的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填序号)
Ⅰ没水中(  )①méi ②mò
Ⅱ儿得活(  )①de ②dé
(3)照样子,用组词的办法理解文言词语。
群:一群。
戏:    没:    众:    石:   
(4)照样子,用现代词语解释文言词语。
足:脚。
登:    去: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群儿”“一儿登瓮”中的“儿”都是指落水的那个儿童
B.“儿得活”,这里的“儿”是指司马光
C.“众皆弃去”,这里的“众”是指除司马光和落水儿童以外的人
(6)一个小孩跌入瓮中,司马光是怎么做的?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来,并说说它的意思。
10.(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4课《司马光》同步测试)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爱动脑筋的孩子
华(huà)佗(tuó)七岁时,有一天和几个小朋友一起摘桑(sāng)叶,一位老爷爷路过,问他们:“谁能摘下树顶上的叶子?”小朋友们抬头一看:树那么高,树顶上的枝条那么细,根本上不去呀!
华佗想了想,找来一根绳(shéng)子,在绳子一头拴(shuān)了块石头,把石头抛(pāo)过枝条,枝条就被压(yā)弯了。他又用双手使劲拽(zhuài)绳子,枝条更低了。这样,他就摘到树顶上的叶子了。
老爷爷笑了,说:“这孩子爱动脑筋。好,我就收你做徒(tú)弟吧!”原来,老爷爷就是当地有名的蔡(cài)医生。
(1)这篇短文有   个自然段。
(2)填一填。
这篇短文写的是华佗   岁时候的故事,文中的老爷爷是   的蔡医生。
(3)华佗是怎样摘到树顶上的叶子的?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4)华佗是个   的孩子。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sī;diē;qì;chí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故答案为:sī、diē、qì、chí
【点评】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2.【答案】家庭;登高;众人;放弃;庭院
【知识点】拼音;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汉字)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庭、登、弃、庭、院”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家庭、登高、众人、放弃、庭院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3.【答案】同学;宫廷;坚持;铁环;公司;家庭;古诗;跌倒
【知识点】字形;字义;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故答案为:同学、宫廷、坚持、铁环、公司、家庭、古诗、跌倒
【点评】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给出的都是形近字,要看清字形,弄清字义,然后再组词。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同学们平时认真学习,多掌握一些汉字,多积累一些词语。
4.【答案】部首;扌;6画;①;③;②
【知识点】字义;汉字查字典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汉语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笔画笔顺、字义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故答案为:部首、扌、6画、①、③、②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对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一字多义要结合语境来理解。
5.【答案】(1)登、瓮、皆、弃
(2)群、跌、持、破
(3)庭、迸
【知识点】字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汉字结构。根据汉字中部件的多少,汉字可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独体字只有一个部件。合体字有多个部件,根据部件与部件的方位关系,其结构主要有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等。
故答案为:(1)登、瓮、皆、弃
(2)群、跌、持、破
(3)庭、迸
【点评】此题主要考常用汉字的结构的掌握情况。平时注意识别。
6.【答案】B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节奏,B“光持石击瓮破之”的意思是:司马光拿着石头击打水瓮,打破了它。正确划分节奏应为:光/持石击瓮/破之。其它各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句读的理解,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作此题目。
7.【答案】B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相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A、B正确。B:错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文化常识、汉字结构的掌握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8.【答案】(1)石头;出来
(2)不慌;聪明;果敢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1)石头、出来
(2)不慌、聪明、果敢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书写时一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9.【答案】(1)持;击;破
(2)Ⅰ②;Ⅱ②
(3)游戏;淹没;众人;石头
(4)爬。;离开。
(5)C
(6)光持石击瓮破之。司马光拿起石头砸瓮,把瓮砸破了。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分析】(1)这道题是按课文原文填空,如果学生对课文内容熟悉,应该没问题。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3)(4)照样子,用现代词语解释文言词语。
(5)古文字词一字多义是常见的,也是考试中必考的。解答此类题,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例句中字词的意思,然后根据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各项中字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A:错误,“群儿”的“儿”是一起玩耍的儿童。B:错误,“儿得活”,这里的“儿”是是指落水的那个儿童 。C:正确
(6)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故答案为:(1)持;击;破
(2)Ⅰ②;Ⅱ②
(3)游戏、淹没、众人、石头
(4)爬、离开。
(5)C
(6)光持石击瓮破之。司马光拿起石头砸瓮,把瓮砸破了。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的背诵情况。
(2)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3)、(4)考查仿照例句解释词语的能力。
(5)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
(6)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10.【答案】(1)3
(2)七;当地有名
(3)华佗想了想,找来一根绳子,在绳子一头拴了块石头,把石头抛过枝条,枝条就被压弯了。他又用双手使劲拽绳子,枝条更低了。这样,他就摘到树顶上的叶子了。
(4)爱动脑筋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分析】(1)考查有几个自然段,此题较容易,短文按自然段分得清楚,认真数一数便可知道。
(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1)3
(2)七、当地有名
(3)华佗想了想,找来一根绳子,在绳子一头拴了块石头,把石头抛过枝条,枝条就被压弯了。他又用双手使劲拽绳子,枝条更低了。这样,他就摘到树顶上的叶子了。
(4)爱动脑筋
【点评】(1)此题考查对自然段的把握能力。
(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1 / 1人教统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4课《司马光》同步练习
一、基础达标
1.(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 24课司马光同步练习)选择正确的读音。
司   (sī
shī)
跌   (dié diē)
弃   (pì
qì)
持   (cí chí)
【答案】sī;diē;qì;chí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故答案为:sī、diē、qì、chí
【点评】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2.(人教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24.司马光)读拼音,写词语。
jiā
tíng dēng
gāo zhòng
rén fàng
qì tíng
yuàn
                   
【答案】家庭;登高;众人;放弃;庭院
【知识点】拼音;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汉字)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庭、登、弃、庭、院”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家庭、登高、众人、放弃、庭院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3.(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 24课司马光同步练习)比一比,再组词。
同    廷    持    铁   
司    庭    诗    跌   
【答案】同学;宫廷;坚持;铁环;公司;家庭;古诗;跌倒
【知识点】字形;字义;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故答案为:同学、宫廷、坚持、铁环、公司、家庭、古诗、跌倒
【点评】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给出的都是形近字,要看清字形,弄清字义,然后再组词。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同学们平时认真学习,多掌握一些汉字,多积累一些词语。
4.(人教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24.司马光)查字典填空。
如果不认识“持”字,可以用   查字法,先查部首   ,再查   。
“持”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拿着;握着。 ②遵守不变。 ③掌握;料理。 ④挟制。 ⑤对抗。
给下面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光持石击瓮。   
爸爸说,妈妈是一位勤俭持家的好妻子。   
持之以恒。   
【答案】部首;扌;6画;①;③;②
【知识点】字义;汉字查字典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汉语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笔画笔顺、字义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故答案为:部首、扌、6画、①、③、②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对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一字多义要结合语境来理解。
5.(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4课《司马光》同步测试)按要求给字归类。
群 庭 登 瓮 跌 皆 弃 持
破 迸
(1)上下结构:   
(2)左右结构:   
(3)全包围结构:   
【答案】(1)登、瓮、皆、弃
(2)群、跌、持、破
(3)庭、迸
【知识点】字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汉字结构。根据汉字中部件的多少,汉字可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独体字只有一个部件。合体字有多个部件,根据部件与部件的方位关系,其结构主要有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等。
故答案为:(1)登、瓮、皆、弃
(2)群、跌、持、破
(3)庭、迸
【点评】此题主要考常用汉字的结构的掌握情况。平时注意识别。
6.(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 24课司马光同步练习)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错的一项是(  )。
A.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B.光持/石击/瓮破之
C.水迸,儿/得活
【答案】B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节奏,B“光持石击瓮破之”的意思是:司马光拿着石头击打水瓮,打破了它。正确划分节奏应为:光/持石击瓮/破之。其它各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句读的理解,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作此题目。
7.(人教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24.司马光)下面关于课文《司马光》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本篇课文是一篇文言文,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
B.司马光是宋朝的政治家、文学家。主要著作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C.“跌”是形声字,左右结构,部首是“足”,音序是D。
【答案】B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相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A、B正确。B:错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文化常识、汉字结构的掌握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8.(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4课《司马光》同步测试)按课文内容填空。
(1)司马光救出掉进水缸的小朋友的方法是:举起一块   ,使劲砸缸,缸里的水流   ,掉进水缸的小朋友得救了。
(2)司马光救人这件事可看出他是个遇事   、   、   的孩子。
【答案】(1)石头;出来
(2)不慌;聪明;果敢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1)石头、出来
(2)不慌、聪明、果敢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书写时一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二、阅读理解
9.(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 24课司马光同步练习)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_______石_______瓮_______之,水迸,儿得活。
(1)将下面的词语准确地填入文中的横线上。
破 持 击
(2)给下面加下划线的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填序号)
Ⅰ没水中(  )①méi ②mò
Ⅱ儿得活(  )①de ②dé
(3)照样子,用组词的办法理解文言词语。
群:一群。
戏:    没:    众:    石:   
(4)照样子,用现代词语解释文言词语。
足:脚。
登:    去: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群儿”“一儿登瓮”中的“儿”都是指落水的那个儿童
B.“儿得活”,这里的“儿”是指司马光
C.“众皆弃去”,这里的“众”是指除司马光和落水儿童以外的人
(6)一个小孩跌入瓮中,司马光是怎么做的?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来,并说说它的意思。
【答案】(1)持;击;破
(2)Ⅰ②;Ⅱ②
(3)游戏;淹没;众人;石头
(4)爬。;离开。
(5)C
(6)光持石击瓮破之。司马光拿起石头砸瓮,把瓮砸破了。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分析】(1)这道题是按课文原文填空,如果学生对课文内容熟悉,应该没问题。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3)(4)照样子,用现代词语解释文言词语。
(5)古文字词一字多义是常见的,也是考试中必考的。解答此类题,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例句中字词的意思,然后根据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各项中字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A:错误,“群儿”的“儿”是一起玩耍的儿童。B:错误,“儿得活”,这里的“儿”是是指落水的那个儿童 。C:正确
(6)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故答案为:(1)持;击;破
(2)Ⅰ②;Ⅱ②
(3)游戏、淹没、众人、石头
(4)爬、离开。
(5)C
(6)光持石击瓮破之。司马光拿起石头砸瓮,把瓮砸破了。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的背诵情况。
(2)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3)、(4)考查仿照例句解释词语的能力。
(5)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
(6)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10.(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4课《司马光》同步测试)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爱动脑筋的孩子
华(huà)佗(tuó)七岁时,有一天和几个小朋友一起摘桑(sāng)叶,一位老爷爷路过,问他们:“谁能摘下树顶上的叶子?”小朋友们抬头一看:树那么高,树顶上的枝条那么细,根本上不去呀!
华佗想了想,找来一根绳(shéng)子,在绳子一头拴(shuān)了块石头,把石头抛(pāo)过枝条,枝条就被压(yā)弯了。他又用双手使劲拽(zhuài)绳子,枝条更低了。这样,他就摘到树顶上的叶子了。
老爷爷笑了,说:“这孩子爱动脑筋。好,我就收你做徒(tú)弟吧!”原来,老爷爷就是当地有名的蔡(cài)医生。
(1)这篇短文有   个自然段。
(2)填一填。
这篇短文写的是华佗   岁时候的故事,文中的老爷爷是   的蔡医生。
(3)华佗是怎样摘到树顶上的叶子的?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4)华佗是个   的孩子。
【答案】(1)3
(2)七;当地有名
(3)华佗想了想,找来一根绳子,在绳子一头拴了块石头,把石头抛过枝条,枝条就被压弯了。他又用双手使劲拽绳子,枝条更低了。这样,他就摘到树顶上的叶子了。
(4)爱动脑筋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分析】(1)考查有几个自然段,此题较容易,短文按自然段分得清楚,认真数一数便可知道。
(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1)3
(2)七、当地有名
(3)华佗想了想,找来一根绳子,在绳子一头拴了块石头,把石头抛过枝条,枝条就被压弯了。他又用双手使劲拽绳子,枝条更低了。这样,他就摘到树顶上的叶子了。
(4)爱动脑筋
【点评】(1)此题考查对自然段的把握能力。
(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