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综合复习训练(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综合复习训练(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31 19:27: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综合复习训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地理大发现后,大量贵金属随着国际贸易渠道流入欧洲,但是欧洲各项物资并未增加,加上人口的增加和农产品的不足,物价迅速上涨,投机活跃,货币贬值。在这一情况下,商品生产的经营者可以廉价地购买劳动力,他们还有大量产品待价而沽。这说明( )
A.价格革命加速资本主义发展 B.新航路开辟阻碍欧洲社会进程
C.海外扩张巩固西欧封建统治 D.地理大发现助推商业革命开始
2.18世纪上半叶,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咖啡消费量增长的同时,价格下跌了16%;18世纪下半叶,荷兰咖啡价格持续小幅下跌,而同期粮食价格近乎不变。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饮食习惯的显著变化 B.商业经营方式的革新
C.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D.殖民地种植园的发展
3.下图中航海路线与之对应信息正确的是( )
A.①航线的开辟受到“地圆说”影响,开辟了可到达中国的新航线
B.②航线开辟了经由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的全球航线
C.③航线绕道非洲到达印度和东方,逐渐成为欧亚贸易的主干道之一
D.④为西班牙航海家带领船队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达非洲的好望角
4.17世纪欧洲出现了关于“海洋自由”的争论,下表是当时学者的主要观点。这反映出当时( )
国家 学者 观点
荷兰 格劳秀斯 海洋不可占领,应向所有国家开放
英国 塞尔登 沿海国有权占领其周围的海洋,英国及其历代君王应永享对其周边海域的排他性主权和管辖权
葡萄牙 弗莱塔 保留海洋人类共有属性与地位的同时,应将部分航行与捕鱼权让渡给部分国家
苏格兰 威尔伍德 在远离各国陆地且不受海岸限制的大洋上,应实行航行自由,但近海海域不能与大洋相提并论
A.欧洲国家争夺海洋权益 B.英国海上霸主地位受到冲击
C.国际海洋法规不断完善 D.增进海洋共同利益成为共识
5.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远洋航行,甩开了横亘东西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开辟了欧洲与亚洲贸易交通的新通道,终结了欧洲与东方陆路隔绝的状态。这场“远洋航行”( )
A.促成了传统商路的重新联结 B.揭开了欧亚联系的序幕
C.巩固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D.推动了全球联系的加强
6.16世纪下半期,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颁布敕令,规定王室垄断大帆船贸易,将大帆船限制在每年两艘,运往美洲的货物值不超过25万比索,美洲运往马尼拉的白银不超过50万比索,还要求菲律宾总督努力推介本岛其他产品进行交易,尽可能避免将大量金钱带到外国。这一敕令折射出( )
A.西欧重商主义思潮的兴起 B.“价格革命”社会影响外溢
C.全球商业网络的初步建立 D.中国传统商品具有吸引力
7.17世纪后,荷兰人将甘蔗种植中心转移到中南美洲,一种基于砂糖贸易的历史现象诞生了,那就是著名的“三角贸易”……数以万吨糖被运至欧洲码头,大多数从事砂糖贸易的商人都住在英国,因富有逐渐进入上流社会,几乎把持了当时英国政治。这主要表明( )
A.蔗糖消费渐趋平民化 B.工业革命提高生产力
C.洲际贸易推动阶层变动 D.商业革命范围呈现扩大
8.16世纪以来,在世界一体化进程中,马尼拉帆船贸易(下图)是近古世界海洋贸易的重要环节,这条航路也是16——19世纪以中国闽粤沿海为中心的东亚与西方世界海洋联系的主要通道之一,结合所学,此贸易路线( )
A.主要在葡萄牙的两大殖民地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进行
B.利用日本长崎出产的大量白银交换墨西哥的农产品
C.有利于推动贸易中心由大西洋向太平洋地区转移
D.有利于推动形成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
9.1482年初,天文学家托斯卡内利回信哥伦布说:“地球之形状,实为圆球。由里斯本向西直行,即可抵达东方大国,那里有金、银、珠宝、香料等物,都是世人所需要的东西。”这一说法( )
A.有悖于基本地理知识 B.支持了葡萄牙的航海方向
C.有利于新大陆的发现 D.开启了西欧迈向海洋的步伐
10.“哥伦布大交换”将玉米带到了非洲,将甘薯带到了东亚,将马和苹果带到了美洲,将大黄和桉树带到了欧洲,同时也带动了昆虫、细菌的流动,这些生物在进入它们之前从未涉足的领地以后,对新的领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表明( )
A.新航路的开辟对美洲而言弊大于利 B.物种与生物的互动使生态更为平衡
C.跨区域大范围的全球联系初步建立 D.世界范围的多元文明格局得到维护
11.18世纪下半期,英国旅行家约翰·贝尔说道:“在17世纪,尤其是在18世纪,由于玉米充当了欧洲农民的主食,小麦就能提供大宗的商品粮。”这反映出玉米的传入( )
A.提高了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 B.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推动了各地饮食结构的趋同 D.解决了世界性的饥饿问题
12.热衷于寻找黄金和殖民开拓的欧洲人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弃那些富有神奇色彩的土地。他们像发现美洲时那样,或国家派遣,或民间组织,或个人自愿,纷纷踏上赴新大陆的征程。这一举措客观上( )
A.传播了工业革命的成果 B.推动了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促进了各地区快速发展 D.密切了世界各地区的联系
13.1501——1506年这六年中,从北非亚历山大港运至威尼斯的香料总重量仅为1496—1498年这三年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这六年时间里从西亚贝鲁特港运至威尼斯的香料总重量不及1496—1498年这三年的六分之一。这集中反映了( )
A.“大航海”的时代背景 B.欧洲商业革命的表现
C.中东地区的殖民地化 D.三角贸易的消极影响
14.1637年,西班牙官员胡安指出,即便禁止白银直接流向中国,白银也不会持久留在西班牙国内,而是部分流向欧洲其他地区,最终还是会流向中国,更为重要的是,“尽管白银确实从马尼拉流向中国,但是它(白银)……可以源源不断地换回中国及其他东方国家生产的药品及货物”。这一观点旨在( )
A.维护西班牙的贸易地位 B.加速资本原始积累步伐
C.缓和欧洲价格革命冲击 D.规范太平洋贸易的秩序
15.有学者认为,通过西地中海港口的开普航线取代了通过东地中海港口的古老贸易路线,取代时间并不是在15世纪葡萄牙人到达印度,而是在17世纪初荷兰和英国分别成立东印度公司。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新型商业组织冲击欧洲贸易格局 B.传统商路贸易依然占据重要地位
C.葡萄牙海上霸权遭到英荷的抵制 D.新航路开辟引发了欧洲价格革命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图是汉朝与罗马帝国交往的主要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大帆船贸易中最主要的“丝银贸易”,使中国的丝织品进入美洲,而白银流向中国。许多西班牙官员在观察这一贸易时,并不关心西班牙人、菲律宾人在交易中获得了多少商品,甚至在他们看来中国人运来的是自己国家的糟粕,他们的视线只集中在金钱本身。在重商主义指导下,财富就是金银。只要金钱的本体流向国外,就是西班牙的损失。当时,流出的白银大多会留在中国,因此,中国被视为欧洲和亚洲白银的中心。西班牙人认为白银等贵金属外流,也将间接在军事上对西班牙造成威胁。在这种形势下,西班牙国内外反对之声不绝于耳,迫使王室不得不进行干预。
——摘编自韩琦,张昀辰《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垄断体制的建立及评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汉朝与罗马帝国交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西班牙对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态度。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以上两个时期亚欧之间贸易的相同点。
17.棉花本是一种在个别区域种植的农作物,近代以来,资本主义主导了棉花的生产销售,有研究将这种现象称为“棉花帝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种棉花的情景:“那里还有一种长在野生树上的毛,印度人穿的衣服便是从这种树上得来的。”在秘鲁,考古学家发掘出公元前2400多年前的棉织渔网。在距今4000年前的埃及法老墓中,考古学家也发现了罕见的盛有棉籽的器皿,以及木乃伊身上缠绕的棉布彩带。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等
材料二 古代的棉花种植起源于南亚、中美洲和东部非洲,无论是种植、纺织生产还是使用,都是在相互隔绝的环境之中进行的,没有产生跨区域的影响力。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以及随之而来的跨大西洋贸易网络的建立改变了棉花的命运,棉花开始成为全球性商品。在随后的两个世纪中,欧洲帝国在美洲开启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土地掠夺”,用暴力强占印第安人土地,准允和保护跨大西洋的贩奴贸易,凭借对远洋航行技术的掌握和武装航运的暴力,建立起一个全新的连接美洲、欧洲和非洲以支撑棉花资本主义的全球经济网络,即“棉花帝国”。
——摘编自王希《评<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早期棉花种植及利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棉花命运的变化及其原因。
(3)从文明交流的角度,谈谈棉花命运发展带来的启示。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从时间上看,诸古代文明始于公元前3500年左右,一直持续到公元前1000年,诸古典文明则是始于公元前1000年,终于公元500年让位给中世纪文明。从地理区域上看,诸古代文明局限在大河流域,但诸古典文明却向外伸展,直到彼此接壤为止。于是,古典时代的文明整个地覆盖了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整个欧亚大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当西欧人开始探险航行时,他们发现散居世界各地的诸民族处于完全不同的发展水平。澳大利亚土著居民仍处在旧石器时代的食物采集阶段,美洲处在从旧石器时代到中美洲文明的不同发展水平上,非洲也表现出是似的多样性,欧亚大陆的中东、南亚和东亚有着非常先进、高度发展的文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个古代文明的典型代表及起源地区。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欧人开始探险航行时人类发展水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成因。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希腊半岛上城邦的不断涌现,岛上的人口密集起来。为缓解城内危机,城邦召开公民大会讨论移民远航。一切准备就绪,城邦组织船队,在首领的带领下,在目的地新建城邦与庙宇。随着时间的推移,母邦与新城邦间的关系有的日益亲近,有的日渐疏远甚至发生冲突。经过二百年的奋斗,希腊人大大扩张了自己的领地,他们习惯性地把移民地的原住民视为“野蛮人”。背井离乡的希腊人和这些非希腊人共同生活,相互交易,平分领地,甚至通婚。只有少数城邦能够成功驱逐原住民,或者使他们成为自己的奴隶。
——摘编自陈燃《简明希腊史》
材料二:1502年,西班牙岛(今海地)正式成为西班牙的殖民地,岛上土著的军事反抗被镇压。1539年,西班牙在古巴设立都督府,掌握行政、军事和宗教大权。从1493年建立第一个殖民地起,西班牙人大约用了近一百年时间,建立起了北起北美大陆中部、南到南美大陆上的智利和阿根廷的超级殖民大帝国。在被征服过程中,印第安人惨遭杀戮,幸存者被赶到种植园劳动。为补充劳动力,16世纪开始西班牙从非洲大量输入黑奴。
——摘编自赵卓煜《西班牙史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与西班牙殖民扩张的不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古希腊与西班牙殖民扩张的影响。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人口的增加和农产品的不足,物价迅速上涨,投机活跃,货币贬值”“商品生产的经营者可以廉价地购买劳动力,他们还有大量产品待价而沽”可知,地理大发现后,随着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欧洲出现价格革命,商业资产阶级在这时大发横财,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A项正确;新航路开辟有利于推动欧洲社会的发展进程,排除B项;海外的殖民扩张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价格革命,排除D项。故选A项。
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欧洲)。据材料“18世纪上半叶,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咖啡消费量增长的同时,价格下跌了16%;18世纪下半叶,荷兰咖啡价格持续小幅下跌,而同期粮食价格近乎不变”,结合所学可知,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殖民地种植园的发展,D项正确;饮食习惯的显著变化不是材料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商业经营方式的革新不是材料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化合物储备技术的进步不是材料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 故选D项。
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时期的世界。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③航线反映的是达 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成为了欧亚贸易的主干道之一,C项正确;②航线的开辟受到“地圆说”影响,开辟了可到达中国的新航线,排除A项;②航线开辟了经由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全球航线,排除B项;④为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带领船队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达非洲的好望角,排除D项。故选C项。
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的欧洲。依据材料概括可知:材料叙述了欧洲国家关于“海洋自由”的争论,其不同国家的观点都是从本国利益和需求出发的,如荷兰主要发展的是海上运输贸易,所以其提出航洋应向所有国家开放,而英国主要是通过占领殖民地和向海外市场销售产品为主,需要殖民地为其提供廉价的劳动力和市场,所以强调海洋管辖权维护本国的海外贸易,葡萄牙和苏格兰也从各自利益出发提出了“海洋自由论”,本质上是通过争夺海洋权益维护国家利益,A项正确;此时英国尚未建立海上霸权,与材料涉及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只是对海洋管理的谈论,未涉及成国际海洋法规,排除C项;材料是从本国利益出发,而非要增进海洋共同利益,排除D项。故选A项。
5.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这场“远洋航行”指的是新航路的开辟,它使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从而推动全球联系的加强,D项正确;新航路的开辟是开辟新的商路,没有重新联结传统商路,排除A项;欧亚联系早在新航路开辟前就已经建立,排除B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是在工业革命后,排除C项。故选D项。
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下半期(世界)。根据材料可知,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颁布敕令,限制大帆船贸易规模和数量,还要求菲律宾总督努力推介本岛其他产品进行交易,尽可能避免将大量金钱带到外国,这从侧面折射出当时大帆船贸易繁荣,中国传统商品具有吸引力,白银流入中国,D项正确;仅凭材料不能判断重商主义从这个时候兴起,排除A项;国王敕令和价格革命无关,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西班牙为了维护本国利益,限定大帆船贸易,防止本国白银大量外流,与全球商业网络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7.C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17世纪后欧洲。根据材料“大多数从事砂糖贸易的商人……因富有逐渐进入上流社会,几乎把持了当时英国政治”可知,砂糖运送的洲际贸易推动了社会阶层的变动,C项正确;材料强调蔗糖贸易对英国上层社会影响,不是强调蔗糖消费平民化,排除A项;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排除B项;材料主旨与商业革命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19世纪(世界)。根据材料“马尼拉帆船贸易(下图)是近古世界海洋贸易的重要环节,这条航路也是16——19世纪以中国闽粤沿海为中心的东亚与西方世界海洋联系的主要通道之一”和所学知识可知马尼拉帆船贸易有利于推动形成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D项正确;马尼拉帆船贸易是西班牙的两大殖民地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进行,排除A项;日本长崎出产的大量白银是传入中国,没有去墨西哥,排除B项;这一时期贸易中心并没有从由大西洋向太平洋地区转移,排除C项。故选D项。
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82年初(欧洲)。根据材料“回信哥伦布”“地球之形状,实为圆球。由里斯本向西直行,即可抵达东方大国,那里有金、银、珠宝、香料等物,都是世人所需要的东西。”可知,地圆学说有利于新航路的开辟,促进哥伦布向西航行发现美洲新大陆,C项正确;这一说法符合基本地理知识,排除A项;这一说法支持了西班牙的航海方向,排除B项;早在材料时间前,西欧就已迈向海洋的步伐,排除D项。故选C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题干相关信息可知,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物种的交换和生物的传播,表明跨区域大范围的全球联系初步建立,C项正确;材料表明跨区域大范围的全球联系初步建立,题干情境没有新航路开辟对美洲利弊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与生物的互动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原有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排除B项;题干所述情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世界范围多元文明的格局,从而出现了一体化趋势,排除D项。故选C项。
1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由题干中的信息“小麦就能提供大宗的商品粮”可知,体现了小麦市场供应增加,说明玉米的传入提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A项正确;题干中未提及“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变化”,排除B项;C项中“趋同”、D项中“解决了”的表述均过于夸大化,排除CD项。故选A项。
1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早期殖民扩张一方面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另一方面在客观上密切了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联系,D项正确;题干中的“热衷于寻找黄金和殖民开拓”指的是16世纪至工业革命以前的早期殖民扩张,据此无法得出传播了工业革命成果的结论,排除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早期殖民扩张给亚非拉地区带去了沉重的灾难,并不是促进各地区快速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1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01—1506年(世界)。据材料可知, 1501—1506年从北非亚历山大港和西亚贝鲁特港运至威尼斯的香料总量大幅减少,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即商业革命的表现,B项正确;材料中侧重于讲新航路开辟的影响,选项并非材料集中反映的内容,排除A项;此时中东地区并没有被殖民,排除C项;三角贸易主要是指欧洲、非洲和美洲之间的贸易,与题目中提到的北非和西亚到威尼斯的香料贸易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目的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37年的西班牙和中国。依据材料概况可知:从西班牙官员胡安的态度可知其是支持西班牙与中国的贸易的,认为即使白银不流向中国也会流向欧洲的其他国家,最终还是会回到中国,而与中国的直接贸易还可以换回需要的东方国家的货物和药品,表明其目的在于维护西班牙在对中国贸易中的地位,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白银在西班牙促进其本国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价格革命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对贸易秩序的规范,排除D项。故选A项。
1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由材料可知,商业公司的组建影响了欧洲贸易路线,冲击了欧洲贸易格局,A项正确;该学者强调的是传统贸易航线被取代,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近代欧洲贸易路线的变化,不是海上霸权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欧洲价格革命,没有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16.(1)特点:陆路与水路交通线并行;交往路线漫长,途径地区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
(2)态度:西班牙对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态度是复杂且矛盾的。一方面,西班牙人通过这一贸易路线将中国的丝织品带入美洲,满足了当地市场的需求,同时也为西班牙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然而,另一方面,由于白银大量流向中国,导致西班牙国内白银短缺,影响了其货币体系的稳定和经济发展。
(3)相同点:贸易商品的互补性;文化交流的加深;经济利益的驱动;政治因素的影响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世界。观察“材料一:下图是汉朝与罗马帝国交往的主要路线示意图”可知,陆路与水路交通线并行;并且从罗马到中国的交往路线漫长,途径地区多;根据图标“陆上丝绸之路”可知,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世界。根据材料二“许多西班牙官员在观察这一贸易时,并不关心西班牙人、菲律宾人在交易中获得了多少商品,甚至在他们看来中国人运来的是自己国家的糟粕,他们的视线只集中在金钱本身。”结合苏溪知识可知,西班牙对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态度是复杂且矛盾的。一方面,西班牙人通过这一贸易路线将中国的丝织品带入美洲,满足了当地市场的需求,同时也为西班牙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根据材料二“在重商主义指导下,财富就是金银。只要金钱的本体流向国外,就是西班牙的损失。当时,流出的白银大多会留在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另一方面,由于白银大量流向中国,导致西班牙国内白银短缺,影响了其货币体系的稳定和经济发展。
(3)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世界。根据材料二“使中国的丝织品进入美洲,而白银流向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贸易商品的互补性;根据材料二“流出的白银大多会留在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利益的驱动;根据材料一“材料一:下图是汉朝与罗马帝国交往的主要路线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化交流的加深;根据材料二“在这种形势下,西班牙国内外反对之声不绝于耳,迫使王室不得不进行干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治因素的影响。
17.(1)特点:起源早(历史悠久)涉及空间范围较广;多在中低纬度种植;多区域文明相对独立发展(独立发展;具有区域性)广泛应用于生活及生产领域(用途多样;与生产生活需求相适应)。(任答3点)
(2)变化:由区域商品发展为全球商品;由孤立分散生产发展为棉花帝国。
原因: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资本主义发展;世界市场的拓展。
(3)启示:文明交流促进世界进步;包容互鉴推动文明发展。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世界。早期棉花种植及利用的特点根据“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述了公元前 500 年左右印度河流域种棉花的情景”可知是起源早;根据“印度河流域”、“埃及法老墓”可知涉及空间范围广,而且躲在中低纬度种植;古代印度和埃及之间没有过多的联系,体现了多区域文明相对独立;根据“棉织渔网”、“棉布彩带”等可知广泛应用于生活及生产领域。
(2)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世界。棉花命运的变化根据“无论是种植、纺织生产还是使用,都是在相互隔绝的环境之中进行的,没有产生跨区域的影响力”、“棉花开始成为全球性商品”、“ 建立起一个全新的连接美洲、欧洲和非洲以支撑棉花资本主义的全球经济网络,即‘棉花帝国’”得出是由区域商品发展成为全球商品,由孤立分散发展为棉花帝国。原因根据“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以及随之而来的跨大西洋贸易网络的建立改变了棉花的命运,棉花开始成为全球性商品”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主要和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资本主义发展以及世界市场的拓展等因素有关。
(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和近代世界。棉花命运发展带来的启示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棉花由区域性商品,将世界各地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说明文明交流促进世界进步;包容互鉴推动文明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18.(1)典型代表及起源地区:古巴比伦文明位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古埃及文明位于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古印度文明位于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华文明位于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古希腊文明位于巴尔干半岛南部及爱琴海地区;古罗马文明位于意大利及地中海地区。
(2)特点:差异性。
成因:生产方式的不同;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外来的威胁等。(任答两个)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古代世界。典型代表: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列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典型代表,即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中华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起源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这些文明的起源地区即可。如:古巴比伦文明位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古埃及文明位于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古印度文明位于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华文明位于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古希腊文明位于巴尔干半岛南部及爱琴海地区;古罗马文明位于意大利及地中海地区。
(2)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题。时空是:15世纪后的世界。特点:根据材料“当西欧人开始探险航行时,他们发现散居世界各地的诸民族处于完全不同的发展水平”,可得出差异性。成因:根据材料二中的“澳大利亚土著居民仍处在旧石器时代的食物采集阶段……欧亚大陆的中东、南亚和东亚有着非常先进、高度发展的文明”可得出生产方式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欧亚大陆的中东、南亚和东亚有着非常先进、高度发展的文明”和所学知识可得出各民族间的交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外来威胁等。
19.(1)不同特点:①古希腊是为缓解城邦危机而移民,西班牙是新航路开辟后的大规模的海外扩张与探险;②古希腊以移民方式扩展,西班牙以殖民掠夺、武力征服为主;③古希腊向地中海、黑海周边殖民,西班牙向美洲殖民;④古希腊是区域性扩张,西班牙是全球性扩张。⑤古希腊建立起众多城邦国家,西班牙建立起殖民大帝国;
(2)影响:古希腊:促进了希腊文明的拓展;推动古代不同文明区的相互联系与交流。西班牙:改变了世界格局;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推动全球联系的初步确立;严重破坏了美洲的文明,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推动“三角贸易”形成与发展。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希腊和近代西班牙。古希腊与西班牙殖民扩张的不同特点,根据“随着希腊半岛上城邦的不断涌现,岛上的人口密集起来。为缓解城内危机,城邦召开公民大会讨论移民远航”可知古希腊是为了缓解城邦危机而移民;根据“1502年,西班牙岛(今海地)正式成为西班牙的殖民地,岛上土著的军事反抗被镇压”并结合所学可知西班牙是新航路开辟后的大规模的海外扩张与探险。根据“城邦组织船队,在首领的带领下,在目的地新建城邦与庙宇”可知古代希腊是以移民的方式扩展,而西班牙则是以殖民掠夺、武力征服为主。根据所学内容从殖民目的地上来说,古代希腊主要是向地中海、黑海周边殖民,属于区域性殖民;而西班牙则是向美洲殖民,属于全球扩张。根据“在目的地新建城邦与庙宇”可知古希腊是建立起众多的城邦国家;根据“西班牙人大约用了近一百年时间,建立起了北起北美大陆中部、南到南美大陆上的智利和阿根廷的超级殖民大帝国”可知西班牙是建立起殖民大帝国。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希腊和近代西班牙。根据“背井离乡的希腊人和这些非希腊人共同生活,相互交易,平分领地,甚至通婚。只有少数城邦能够成功驱逐原住民,或者使他们成为自己的奴隶”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古代希腊的扩张进了希腊文明的拓展;推动古代不同文明区的相互联系与交流。根据“ 在被征服过程中,印第安人惨遭杀戮,幸存者被赶到种植园劳动。为补充劳动力,16世纪开始西班牙从非洲大量输入黑奴”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西班牙的殖民扩张改变了世界格局;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推动全球联系的初步确立;严重破坏了美洲的文明,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推动“三角贸易”形成与发展。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