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综合复习训练(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综合复习训练(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31 19:28: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综合复习训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近代某国家颁布的一部资产阶级宪法规定:“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有关该近代国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确立了天皇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B.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C.借助三次王朝战争完成国家统一 D.通过革命和反侵略战争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2.如表为孟德斯鸠考察历史和现实后关于国家政体的划分。由此推知,孟德斯鸠( )
类型 特点 统治原则 评价
专制政体 君主权力无限,将个人意志视为一切 恐惧 坏政体
君主政体 君主依赖法律和贵族统治国家 荣誉 好政体
民主政体 主权属于全体人民 美德 好政体
A.推崇君主立宪制度 B.主张实行民主共和
C.赞赏中国政治体制 D.错误分析法国现状
3.马丁·路德着眼于人世生活的社会政治维度提出了“两个国度”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上帝创造了两个不同的国度,即精神国度与世俗国度。基督徒同属两个国度的公民:在精神国度中通过对基督的认信接受上帝之爱并爱上帝:在世俗国度中通过在不同角色中的服侍(家庭、职业场所、教会、国家)来爱邻人。该理论( )
A.竭力维护基督教上帝权威 B.冲击了罗马教会统治权威
C.蕴含理性主义的时代气息 D.导致欧洲政治局面的分裂
4.康德认为,启蒙运动是人类在愚昧期的觉醒。愚昧是没有别人的指引,便无法自我思考,这种愚昧是内在的,假如其根源不是缺乏理解力,那就是优柔寡断,缺乏自我判断的勇气,应当敢于知道这一点。康德旨在说明( )
A.理性思考的重要性 B.愚昧产生的根源 C.判断力的核心地位 D.他人指引的作用
5.西欧某一画家提出:“美,是一种聆听,来自内心,来自人对现实世界的切身感受。美,是一种自觉信仰,不屈服于任何居坐高大教堂中的红衣主教”“绘画实际上是科学与大自然的合法女儿”。这一言论凸显了( )
A.人性的解放 B.科学的运用 C.信仰的自由 D.理性的觉醒
6.有学者指出:“资产阶级民族国家从封建君主专制国家中苦苦挣扎而脱胎出来的时期,政治生活的主题是革命……这是一场向资产阶级民族国家签发历史出生证的革命。这一场革命的旗帜上写的是‘自由’,‘平等’‘独立’‘人权’等理性原则。”这说明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建立( )
A.深受启蒙思想影响 B.以革命为唯一方式
C.结束了君主制政体 D.确立了民主共和制
7.有学者认为,宗教改革摧毁了基督教世界的统一性以及以教皇为中心的政府,从而使近代国家主义得到长足发展。该学者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宗教改革( )
A.破除了封建迷信思想影响 B.反映了人文精神的觉醒
C.提升了世俗王权的独立性 D.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8.16世纪荷兰画家勃鲁盖尔的作品淳朴、自然,表现了荷兰为代表的北欧之社会现实,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他是风俗画大师,人们称他“农民勃鲁盖尔”。据此可知( )
A.荷兰成为欧洲艺术创作的中心 B.海上殖民扩张影响艺术创作
C.批判现实主义美术思潮成为主流 D.文艺复兴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
9.有学者指出,英国议会在1832年和1867 年颁布法案,通过不断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使城市中产阶级以及工人与农民阶级相继获得选民资格,但这两个法案在议会代表产生与监督等问题上始终未过多涉及。该学者旨在强调英国( )
A.代议制民主具有虚伪性 B.注重政治力量间的利益均衡
C.政治制度发展的渐进性 D.民众主导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10.19世纪初,从柏林到瑞士要经过10个邦国,办10次手续,换10次货币,交10次关税,沿途缴纳的关税超过了所运货物的价值。这可以用于说明德国( )
A.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B.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实现统一的必要性 D.联邦制阻碍市场发展
11.1525年德意志法兰克福的市民们向市政会提交了一份条款,它要求“市政会和公社有任命和罢免城市教区教堂和其他教堂牧师的权力”,教区牧师“只能宣讲纯正的上帝之道和神圣的福音,不能掺杂人定的法律,如教会法”。这份条款( )
A.体现了市民改革的意识 B.推动民族国家的形成
C.奠定了城市自治的基础 D.导致教会地位的衰落
12.下表是19世纪末沙俄各类农民缴纳土地赎金的统计表(国家农民即原先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不属于皇室和地主所有的农民,依此类推),这( )
农民类型 购买土地数量(俄亩) 每年赎金数额(卢布) 购买每俄亩地价格(戈比)
国家农民 63118578 51320581 81.3
皇室农民 4113778 2970524 73.1
地主农民 33047749 40983263 142.2
总计 100280105 95274368 95.0
A.表明俄国旨在建立公平社会 B.剥夺了俄国封建主的利益
C.为俄国后期发展埋下了隐患 D.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13.18世纪早期,英国人开始接种疫苗预防天花,大多数民众相信上帝会帮助自助者,疫苗接种甚至得到了主教们的大力支持,伦敦皇家学会也通过搜集数据证明了疫苗可以挽救生命。这反映出当时( )
A.启蒙运动达到高潮 B.近代科学开始兴起
C.理性主义得到传播 D.宗教观念趋于淡薄
14.17~18世纪,法语取代拉丁语成为欧洲上层社会和文艺界最时髦的交际语言,各国皇室以在宫廷中讲法语为荣。普鲁士的柏林科学院,在1782年还举办了题为“是什么让法语成为通用语”的论文竞赛。法语成为欧洲的通用语,重要原因在于( )
A.欧洲近代民族国家形成 B.法国成为启蒙运动中心
C.天主教会统治力量削弱 D.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影响
15.恩格斯在《论俄国社会问题》一文中写道:“(1861年后的俄国)国家完全保持了自己的收入,把相当大的一部分支出转嫁给省和县,省和县为了弥补支出便征收新的捐税,而俄国的惯例是上层阶级几乎不纳税,农民几乎交纳全部捐税。”该论述( )
A.揭示了农奴制下农民的处境 B.指明了俄国社会发展的出路
C.阐明了俄国改革的不彻底性 D.表明中央放宽了对地方控制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4世纪到16世纪长达300余年的时间里,爆发了早期资产阶级冲击封建贵族统治的两大革命。革命之一的文艺复兴从意大利开始,而后传播到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全欧洲。恩格斯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文艺复兴不单单是文学艺术的复兴,而且是思想和科学的复兴。
——摘编自孟节省、林雪原编著《西方文化漫谈》
材料二 18世纪的启蒙精神,来自17世纪的科学和思想革命。人们常常描述说,进步思想是现代或自17世纪末叶以来欧洲文明的支配思想或特有思想。然而进步思想却是在1700年以后才日益变得明晰。有文化教养的人也不见得相信迷信,一切超自然的观念对许多欧洲人来说,日渐淡薄。“现代”人不仅不再害怕鬼怪,他们也不再害怕上帝。“哲人”意指哲学家,而“富有哲理”在18世纪的意思是说,以批判和寻根问底的精神去探讨一切课题。
——摘编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欧洲进步思想的核心内容及产生的原因。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丁·路德认为,属灵的宗教与属世的生存两者之间并不能混淆。例如:做好事和行善都是属世的事情,与属灵的救赎应当没有关系。此外,对人的救赎是上帝的事情,人并没有能力进行自救。还认为,基督教的崇拜对象是上帝而不是教皇、主教和僧侣,后者不具有神性,更不具有凭着自我神化来为世人赎罪的权力。对人类进行救赎的不是教皇和教会,而只能是耶稣基督,从而把教会和宗教的事务置于政府的管理之下,避免了教会通过教权干涉政治的弊病。
——摘编自朱孝远《德国宗教改革与马丁·路德的贡献》
材料二 社会秩序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它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它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
——卢梭
自由是按法律的要求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如果一个人做法律禁止的事,那他就不再自由了,因为其他人都拥有这个权利。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 (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这些制度性要素主要就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亦即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来实现各种政治权力之间的全面制衡,以防止任何一个政治势力单独控制全国的政治生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丁·路德的核心主张提出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分析启蒙运动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联邦制所体现的权力结构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是如何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来实现政治权力的制衡的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七世纪末期和十八世纪,被称为“理性时代”。人们的思想越来越从迷信中,也包括盲目的信仰中解放出来。在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时期所开始的事业,以更为显著的形式得以继续。这种新的思想潮流首先来自英国和法国,所有迄今为止对宗教、国家、社会和经济的观念都遭到了质疑,受到理性判断的严格考验。凡是经不起这种“理性”考验的东西,就会像在实验室里废弃的东西一样被抛弃。
——摘编自【德】曼弗雷德·马伊著《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从人类起源到9·11事件》
材料二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7—19世纪,资产阶级在一些国家相继进行了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革命或改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英国、美国和法国走在前面。随着资本主义的扩展,俄国、日本、意大利和德意志等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资产阶级也建立起适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治制度。
——摘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种“新的思想潮流”指的是什么。并说明在“经济”方面的代表人物、观点及地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实行的两种政体。并以美国为例,说明启蒙思想在资产阶级革命和政治制度上的体现。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德国。根据“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可知这部资产阶级宪法中规定国家的各项权力基本上都属于皇帝,由此判断这一国家应该是近代德意志。近代的德意志通过三次王朝完成国家统一,C项正确;“天皇”是日本的最高统治者,与德国不符,排除A项;近代德意志是通过王朝战争走向资本主义道路,排除B项;近代德意志没有进行反侵略战争,排除D项。故选C项。
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据材料可知,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孟德斯鸠认为,主权属于全体人民是好政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主张三权分立,建立民主共和制度,B项正确;推崇君主立宪制度的是伏尔泰,排除A项;孟德斯鸠认为,专制政体是坏政体,所以赞赏中国政治体制,不符合其看法,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信息无法判断是否是法国现状,排除D项。故选B项。
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宗教改革时期(欧洲)。依据材料“两个国度”理论借基督教上帝权威阐释世俗国家,这在客观上抬高了世俗国家政府的权威,这冲击了罗马教会的神权统治。B项正确;“两个国度”理论借基督教上帝权威阐释世俗国家,其主旨不是竭力维护上帝权威,排除A项;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欧洲政治局面的分裂不是由马丁路德的“两个国度”理论导致,排除D项。故选B项。
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材料“假如其根源不是缺乏理解力,那就是优柔寡断,缺乏自我判断的勇气,应当敢于知道这一点”体现的是康德认为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强调的是理性主义,A项正确;愚昧产生的根源在生产力水平的落后,材料未涉及,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判断力的核心,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理性主义,非他人指引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材料“来自人对现实世界的切身感受”“是一种自觉信仰,不屈服于任何居坐高大教堂中的红衣主教”强调的是人的价值和尊严,凸显的是人文主义,即人性的解放,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科学的运用,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人文精神,非信仰自由,排除C项;理性主义与启蒙运动有关,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资产阶级民族国家“革命的旗帜上写的是‘自由’‘平等’‘独立’‘人权’等理性原则”,这说明其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A项正确。B项“以革命为唯一方式”说法过于绝对,且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从封建君主专制国家中苦苦挣扎而脱胎出来”只能说明君主专制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就此“结束了君主制政体”,排除C项;材料主旨“启蒙思想影响”,而“确立了民主共和制”与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据题意可知,宗教改革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提升了世俗王权的独立性, 即“使近代国家主义得到长足发展”,C项正确;宗教改革并不反对宗教信仰,所以A项中“破除”的表述错误, 排除;早在古希腊时期, 西方即已出现人文精神,早于题干中“宗教改革”爆发的时间“16 世纪初”,排除B项;D项应为启蒙运动的影响,与题干中的历史事件“宗教改革”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荷兰。根据“表现了荷兰为代表的北欧之社会现实,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文艺复兴重视世俗生活和人文主义,所以材料反映了文艺复兴扩张到北欧地区后对艺术的影响,D项正确;A项错在“中心”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与殖民扩张无关,排除B项;批判现实主义是19世纪的事情,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9.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 世纪英国。根据材料可知,英国虽然通过1832年和1867年议会改革,使更多的人拥有了选民资格,但在议会代表的产生和监督等问题上并未过多涉及,这易导致议会代表的产生流于形式,代议制民主具有虚伪性,A项正确;材料与政治力量的利益均衡无关,排除B项;“渐进性”并非材料主旨,排除C项;“民众主导了”的说法过于夸大,排除D项。故选A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 世纪初的德国。据题干中从柏林到瑞士的种种繁琐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分裂状态下的各邦国之间关卡林立,严重阻碍了经济交流和发展,这体现了德国实现统一的必要性,C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分裂状态的弊端,而不是工业革命的成效,排除A项;此时德国尚未统一,谈不上加强中央集权,排除B项;材料重点在于说明分裂阻碍发展,而不是联邦制本身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
11.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1525年的德意志。根据材料“市政会和公社有任命和罢免城市教区教堂和其他教堂牧师的权力”及所学可知,此时正处于宗教改革时期,德意志法兰克福的市民向市政会提出了改革教会的相关措施,体现了市民改革的意识,A项正确;宗教改革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但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中世纪西欧城市经济的发展,使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发生变化,他们要求维护自身阶级的利益,争取城市自治,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市民对基督教会的改革要求,无法直接得出教会地位衰落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
12.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沙俄)。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农民购买土地的价格差异较大,尤其是地主农民的价格远高于其他类型,这会导致一系列问题,这种不公平的赎买政策会引发诸多矛盾和不满,为俄国后期的发展埋下隐患,比如加剧社会矛盾、阻碍经济进一步发展等,C项正确;这种差异明显的赎买政策并不能表明俄国旨在建立公平社会,恰恰相反,体现了不公平,排除A项;虽然封建主的土地被赎买,但他们也获得了赎金,不能说完全剥夺了他们的利益,排除B项;这种赎买政策并不能完全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而且还存在价格不公平等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早期的英国。结合所学,当时正值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是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题干中的人们认识到“自助”,通过“搜集数据”证明疫苗可以挽救生命,“主教们”作为神职人员也支持了疫苗接种,这反映了当时一些英国人运用了自身的理性来判断是非对错,而不再像之前那样蒙昧、迷信、充满宗教狂热等等,C项正确;18世纪后期,启蒙运动达到高潮,A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16-17世纪,近代科学兴起,B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启蒙运动批判宗教狂热、教权等,但不反对人们信仰基督教,当时的英国人仍然有比较强的宗教观念,排除D项。故选C项。
1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18世纪(西方)。根据材料信息17世纪欧洲启蒙运动兴起,18世纪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述学说盛行于欧洲,这成为法语广布欧洲的重要原因,B项正确;法语在欧洲形成推动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排除A项;法语流行不能表示天主教会力量被削弱,排除C项;拿破仑战争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排除D项。故选B项。
15.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1861年的俄国。根据材料可知,题干信息为恩格斯对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论述,“上层阶级几乎不纳税,农民几乎交纳全部捐税”表明改革并未彻底改善农民的处境,农民负担加重,改革具有不彻底性,C项正确;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排除A项;恩格斯揭露了俄国的阶级压迫的现状,但并未给其指明正确出路,排除B项;题干不能说明中央放宽了对地方控制,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6.(1)持续时间长;覆盖地域广;涉及领域宽;文化巨人辈出;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以人文主义为思想主题;反对蒙昧主义,崇尚科学。
(2)核心内容:以理性作为思想武器,矛头指向封建主义;反对宗教迷信,提倡科学;对未来社会提出了新蓝图。
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发展;近代科学兴起,科学与知识有了很大进步。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方。根据材料“从14世纪到16世纪长达300余年的时间里”得出持续时间长。根据材料“革命之一的文艺复兴从意大利开始,而后传播到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全欧洲”得出覆盖地域广。根据材料“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得出涉及领域宽;文化巨人辈出。根据材料“文艺复兴不单单是文学艺术的复兴,而且是思想和科学的复兴”得出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以人文主义为思想主题;反对蒙昧主义,崇尚科学。
(2)本题是特点类和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方。第一问,根据材料“有文化教养的人也不见得相信迷信,一切超自然的观念对许多欧洲人来说,日渐淡薄”得出反对宗教迷信,提倡科学。根据所学知识得出以理性作为思想武器,矛头指向封建主义;对未来社会提出了新蓝图。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得出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发展;近代科学兴起,科学与知识有了很大进步。
17.(1)背景:德意志四分五裂;受天主教会的压榨;文艺复兴解放了思想;罗马教会兜售赎罪券。(任答3点)
(2)内容:提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主权在民、社会契约、权力制衡。
影响:传播自由平等思想,冲击封建专制统治;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做了理论准备;推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争取民族独立提供精神武器。
(3)特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实现:联邦政府拥有大权,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一“基督教的崇拜对象是上帝而不是教皇、主教和僧侣,后者不具有神性,更不具有凭着自我神化来为世人赎罪的权力。对人类进行救赎的不是教皇和教会,而只能是耶稣基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意志四分五裂,受天主教会的压榨;根据材料一“对人的救赎是上帝的事情,人并没有能力进行自救”可知,文艺复兴解放了思想;根据材料一“做好事和行善都是属世的事情,与属灵的救赎应当没有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教会兜售赎罪券。
(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欧洲。第一小问主要内容,根据材料二“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可知,社会契约、天赋人权;“它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它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可知,主权在民;“自由是按法律的要求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如果一个人做法律禁止的事,那他就不再自由了,因为其他人都拥有这个权利。”并结合所学得出提倡自由、平等、法治、权力制衡。
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自由是按法律的要求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如果一个人做法律禁止的事,那他就不再自由了,因为其他人都拥有这个权利”所学知识从思想、政治、经济对其他国家等方面回答。在思想上,传播自由平等思想,冲击封建专制统治;在政治上,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做了理论准备;在国际上,推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并且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争取民族独立提供精神武器
(3)本题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美国。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三信息“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可以得出特点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第二小问措施,依据材料三“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与“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相关史实展开,可知:联邦政府拥有大权,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各州可以在不违背联邦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地方有一定的自治权等.
18.(1)潮流:启蒙运动。
代表人物:亚当·斯密。
主要观点: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
地位:被尊为“现代经济学之父”
(2)政体: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体现:
革命:《独立宣言》体现了天赋人权、人人平等、社会契约论、反对专制等思想,坚定了北美人民独立的信念,促进美利坚民族的觉醒,推动北美独立(或答:《独立宣言》阐述了人民主权思想,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需写出具体成果和体现的思想)
政治制度: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人民主权、三权分立等思想,为美国建国提供理论指导;美国确立起民主共和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需写出具体成果和体现的思想)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18世纪的欧洲。第一小问潮流:根据“十七世纪末期和十八世纪,被称为‘理性时代’”、“这种新的思想潮流首先来自英国和法国”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种“新的思想潮流”指的是启蒙运动,构想了未来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蓝图。第二小问启蒙运动中在“经济”方面的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他的主张主要是提倡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和自由经营。第三小问地位他被尊为“现代经济学之父”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至19世纪的欧美。第一小问政体,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实行的两种政体是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第二小问体现,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在独立的过程中,以启蒙思想为指导,颁布了《独立宣言》,提出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的主张;《独立宣言》体现了天赋人权、人人平等、社会契约论、反对专制等思想,坚定了北美人民独立的信念,促进美利坚民族的觉醒,推动北美独立。政治制度上:独立后的美国颁布1787年宪法体现了人民主权、三权分立等思想,为美国建国提供理论指导;美国确立起民主共和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