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综合复习训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1872 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文版《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指出:“(《共产党宣言》中所阐述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马克思、恩格斯意在强调( )
A.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 B.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条件不成熟
C.社会主义理论应与实践相结合 D.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
2.传统欧洲商业活动代理人的挑选一直是商人们最重要的决策之一、因强调可靠和诚实,故通常由商人的儿子、女婿和长期熟识的人充当。至19世纪中后期,这种传统人际关系以及与其相应的非正式规则的作用相对地减弱了,并引发了欧洲的“经理革命”。这一变化( )
A.折射出新型生产关系的出现 B.表明工业革命助推社会分工的细化
C.得益于工厂制度的深入发展 D.反映了经济发展对社会结构的冲击
3.如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德三国钢、生铁、煤的生产情况(单位:千吨)。这可以反映出( )
时间 英国 法国 德国
钢 生铁 煤 钢 生铁 煤 钢 生铁 煤
1890年 5131 8031 184700 1565 1962 25700 6646 4658 71400
1900年 6476 9100 228000 3390 2700 32700 13696 8500 109300
1913年 7786 10425 292043 4687 5207 40844 18935 19312 190109
A.德国政治制度具有优越性 B.欧洲大工业中心发生转移
C.国际秩序出现了根本变化 D.英法综合国力已严重衰退
4.1778年4月,英国政府向议会建议,解除爱尔兰向英国本土和各殖民地出口商品的限制性禁令,在英国殖民地市场赋予爱尔兰企业与英国企业同等的“国民待遇”。这个建议激起了英国工商企业家的强烈反对,最后英国政府放弃该提议。据此推知,当时英国( )
A.责任内阁掌握国家决策权 B.立法权与行政权相互制衡
C.英国与爱尔兰法律地位对等 D.工业资本主义尚未充分发展
5.近代一篇文告指出,“这场运动敲响了政府官员、僧侣、穷兵黩武分子、官僚政治、剥削制度、投机商、垄断商和特权阶层的丧钟”,“由帝国、君主制度和议会政治强加给我们的统一乃是专横的中央集权,是不合情理的、不堪忍受的统一。”这篇文告可能出现在( )
A.美国内战期间 B.巴黎公社期间 C.苏丹反英起义 D.明治维新期间
6.18世纪,英国工人认为自己遭受苦难的根源是机器,他们往往采取捣毁机器的方式同资本家斗争;19世纪初,工人开始走上街头,利用工会组织团结起来,提出了普选权的要求,把斗争的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制度。这表明英国( )
A.工人的群体意识和组织性增强 B.工业革命催生了阶级矛盾
C.工人运动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 D.生产力进步推动思想解放
7.1851年,英国仅用9个月建成水晶宫。水晶宫的建造使用了3300根铁柱、2300条铁梁和84000平方米的玻璃,所有的建筑构件都是在英国各地预先制成的,然后运输到伦敦用机械方式组装在一起。这体现了( )
A.工业资产阶级追求富足的生活 B.知识和技术的全球化
C.英国确立了“世界工厂”地位 D.工业化大生产的成果
8.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城市学院兴起,绝大多数城市学院都偏重工科和科学领域,而且大多成为城市的工业研究中心。如约克郡学院很早开设了民用工程学、机械工程学、矿业学、纺织工业学、印染化学、皮革制造和农业学。这反映出( )
A.工业资产阶级垄断了教育 B.对人自身发展的关注
C.工业革命推动教育世俗化 D.西方民族主义的勃兴
9.19世纪70年代德国政府直接投资铁路建设达155百万塔勒,并向银行借款达2000多万塔勒用于铁路建设。此外德国政府还创立“帝国铁路局”来统一管理和协调铁路运营和建设。到19世纪80年代,德国拥有铁路线长度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据此可知,当时德国( )
A.兴修铁路巩固国家统一局面 B.政府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
C.借助铁路发展谋求欧洲霸权 D.资金缺乏制约铁路的发展
10.早期美国女性的活动范围往往局限于家庭生活当中。19世纪70年代后,美国女性的就业数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增长势头,从1870年的171万猛然增长到1920年的827万,女性的就业率也从14.8%攀升到24.2%,增幅高达63.5%。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 B.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
C.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 D.传统社会观念的改变
11.下图是1774年、1820年英国出口商品所占比重(%)示意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 )
A.民众消费观念发生根本改变 B.技术的革新影响了产业布局
C.政府干预造成经济比例失调 D.经济发展呼唤民主制的确立
12.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曾写到“分工一经完全确立,一个人自己劳动的生产物便只能满足自己欲望中极小部分。他的大部分欲望,须用自己消费不了的剩余劳动生产物,交换自己所需要的别人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来满足。于是,一切人都要依赖交换而生活,…而社会本身,严格地说,也成为商业社会。”由此可见,该理论( )
A.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B.标志着启蒙运动的兴起
C.批判了英国的专制王权 D.肯定了市场交换的合理
13.2008年,由美国次贷问题引发的金融海啸让《资本论》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资本论》在德国的销量飙升到了前一年的近三倍,脱销了6个星期,“如果谁想了解为什么资本主义一再地产生危机,那么他就绕不过《资本论》这部著作”。这反映了( )
A.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普遍认同 B.马克思主义能够解决经济危机
C.马克思主义是富有生命力的科学理论 D.马克思预见了现代社会的问题
14.19世纪初期,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正直和公正才是谋求利益的唯一途径”,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与正义,就必须废除特权,只有这样,“一个可能存在的完全平等的体系将会建立起来”。这种主张( )
A.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不满 B.揭露了资产阶级剥削的秘密
C.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 D.阐明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观点
15.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石油企业要求统一经营开采、提炼、运输、销售,钢铁企业要求进行钢铁和焦炭的联合生产,制铝企业要求同时控制电力公司。这表明当时( )
A.新旧产业结构的融合加快 B.工业化推动生产组织变革
C.生产集中消除了市场竞争 D.现代企业制度已发展完善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工业革命是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呢?首先,是经过十七世纪中叶的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制度。以议会制和内阁制为主要内容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保证了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这个政权的建立,不仅扫除了生产力发展的封建障碍,而且推行了一系列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土地政策、税收政策、贸易政策和殖民政策,剥削和掠夺本国人民及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以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为发展工业而需要的资金、劳动力和市场,都因为有了这个政权而得到了保证。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框架内,劳资矛盾,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的矛盾,欠发达的边缘国家与发达的中心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这些都意味着早期的资产阶级都是靠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强度来榨取剩余价值的,都是靠对外扩张、剥削殖民地来转嫁国内危机、获取超额利润的。
——陈雄《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端于英国,在诸多富有发明创造精神的能工巧匠的努力下,生产工具的效率获得大幅提升,尤其是以纺织业为代表的轻工业实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由手工工场制到近代工厂制的过渡。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德等国家实现了工业化;自然科学蓬勃发展,促使各国的电力、电器、化学、石油、汽车和飞机制造等新工业部门得以建立和发展,并最终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在全世界经济结构中的统治地位。
正如马克思所说:“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科技的发展使现代工业体系的基本格局逐步形成,许多新能源、新材料得到开发利用,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从1870年到1900年的30年间,世界工业生产增长了2.2倍,从1870年到1914年的44年里,世界贸易增加了3倍。科技进步、工业发展也间接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科技力量雄厚、竞争力强的大企业不断吞并小企业,促进了资本、生产和技术的集中,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在各种先进科技条件的支持下,垄断资本不断向外扩张,在全球范围内寻找盈利空间,最终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陈雄《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产生的背景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并简述其作用。
17.【近代德国女子教育】
材料 文艺复兴时期不少人文主义者反对中世纪贬低和蔑视女性的观点。认为女性和男性一样有精神勇气及发展潜能,同样需要人类文化精华的陶冶。这一思潮推动了妇女教育状况的改善。这一时期女子教育除教授宗教教义、历史、地理、音乐、绘画、舞蹈、伦理道德之外,还强调所有班级的女孩都要接受家务和女工培训。
17至18世纪“全民教育”的呼声在德国响起。由于启蒙运动中的教育改革思想的推动,大量杰出的新女子学校建立起来。这一时期的女子学院以家政艺术为基础,教授女孩们有用的艺术和科学,但主要是为了让她们学会持家及信仰上帝。除了掌握适当的家务管理知识之外,还要学会讲清晰而优美的德语,懂得绘画艺术、音乐、演讲、伦理学、历史,以及算术、测量和天文等。“妇女图书馆”体现了资产阶级妇女教育观,其目标是培养资产阶级妇女全面而通晓事理的素养,并为妇女参与社会交流活动拓展道路。
女子教育推动了女权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女权主义者也强调男女教育权利的平等。
工业化时期德国的女子教育,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从文化教育到职业教育,都得到全方位的发展。经过较长的发展历程,德国初等教育的普及逐渐实现,逐渐形成了范围广泛的公立学校系统,教学设备、师资力量以及课程设置都有明显的改善。……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大批女性走上工作岗位,为了适应工作需要,女子职业教育也大力发展起来。
——摘编自张颖《工业化时期德国女子教育的发展》
(1)根据材料,分析近代德国女子教育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近代德国女子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的第一部著作,首次出版于1759年4月,其后经过五次修改。1790年出版了第六版,在这版中亚当·斯密对早期版本的内容进行了一些重大修改。他加入了初版中所没有的“论由钦佩富人和大人物,轻视或怠慢穷人和小人物的这种倾向所引起的道德情操的败坏”这一章,并且将其放在阐述同情共感基本原理的第一卷。他还新撰写了“论德性的品质”作为全新的第六卷,在其中亚当·斯密这样写道:“为了获得这种令人羡慕的境遇,追求财产的人们时常放弃通往美德的道路,不幸的是,通往美德的道路和通往财产的道路二者的方向有时截然相反。”亚当·斯密从“对富人和成功者的钦佩的倾向”中寻求道德情感腐败的原因,致力于从社会精英阶层的道德建设中寻求抑制商业社会道德情感腐败的出路。学术界公认,这是第六版的最大特色。
在《道德情操论》初版中,亚当·斯密对自然自由体系抱有强烈信念,他认为个体私利的、自然分工合作的自由经济活动会自然有利全社会的发展;而晚年亚当·斯密则对此心存疑虑。在隔了30余年之后,他改变了自己的财富观以及对财富所具有的积极社会功能的正面评价。——据罗卫东《亚当·斯密晚年对自由放任思想的反思
——基于〈道德情操论〉版本的考察》等整理
(1)根据材料,指出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第六版与第一版相比的变化,并对其进行解释。
(2)要解决英国当时面临的这些问题,你认为晚年亚当·斯密的“出路”能否走得通?说明你的理由。
19.工业革命是人类近代史中重大的历史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工业革命前夕,它已经在西欧的制造生产领域里取得了统治地位。而英国的手工工场是18世纪欧洲最先进、最发达的资本主义企业,因此,英国在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中率先迈开步伐,是不足为怪的。首先,英国高度发达的工场手工业,实现了生产过程中精细的劳动分工,为机器的使用创造了条件。……其次在英国的手工工场里,集中了一批技术热练的工人和经验丰富的能工巧匠,……最后,英国工业革命前夕,手工工场的高级形式——集中的手工工场规模已经很大。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 现代工厂制度起源于18世纪后1/3时段的英格兰。世人从一开始就感受到了它的影响,它也产生了极为重要的成果,因而大可以将它比作一场革命,不过可以肯定地说,很少有政治革命会产生如此深远地影响。
——(英)蒂莫西布菜宁《追逐荣耀1648-1815》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的工业革命发生的技术条件,简述第二次工业革命不同于前者的显著特点。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中“现代工厂制度的起源”的标志。阐述两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目的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2年的欧洲。依据材料概括可知:马克思强调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说明二者强调社会主义理论应与实践相结合,C项正确;材料为论述社会发展的规律,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而非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条件不成熟,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对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论述,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可知,传统欧洲商业活动中,商人多重用身边亲信之人协助自己进行商业活动,而19世纪后这种通过亲信之人开展商业活动的现象减弱,并引发欧洲“经理革命”,即商业管理人员日益专业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工业革命深入开展,工厂制度也得到发展,工厂运转日益复杂,对管理人员的专业化要求日益增强,C项正确;这都属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推商业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发展,这与社会分工细化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社会结构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德三国)。根据表格可知,1913年,德国的钢、铁生产量已经远远超过英国。在煤的生产量上,德国虽未赶上英国,但其发展速度也是相当惊人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德国铁路、机器制造业、汽车工业、电气工业发展迅速,其经济飞速发展,英法经济缓慢发展,欧洲大工业中心逐渐由英国转移到德国,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德国统一后实行君主立宪制,但保留大量封建残余,排除A项;国际秩序的根本变化出现在一战后,排除C项;一战前的英法依然是世界强国,只是在经济发展方面被美德赶超,综合国力并未严重衰退,排除D项。故选B项。
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英国政府想要取消贸易保护,但是遭到企业家的反对,这表明工业资本主义尚未充分发展,资产阶级仍需要政府政策的保护,D项正确;A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没有展现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制约,排除B项;根据材料信息,可推知当时英国与爱尔兰法律地位并非对等,排除C项。故选D项。
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871年的法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这场运动敲响了政府官员、僧侣、穷兵黩武分子、官僚政治、剥削制度、投机商、垄断商和特权阶层的丧钟,其目的是在法国建立一个各公社充分自治的、联合的、统一的共和国,B项正确;南北战争,即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一场规模最大的内战,参战双方为北方美利坚合众国和南方的美利坚联盟国。战争之初,北方为了维护国家统一而战,后来演变为一场消灭奴隶制的革命战争,排除A项;苏丹反英起义指的是苏丹人民1924年掀起的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排除C项;1868年日本的明治天皇颁布了“王政复古”诏书,这是日本著名的明治维新运动的开始。明治天皇组织倒幕势力击败了德川幕府,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为发展资本主义扫除了障碍,自此以后,由明治天皇主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排除D项。故选B项。
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 18世纪——19世纪(英国)。根据材料“19世纪初,工人开始走上街头,利用工会组织团结起来,提出了普选权的要求,把斗争的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制度”可知,19世纪初,英国工人运动有了组织,并且有了明确的目标,说明工人的群体意识和组织性增强,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阶级矛盾,排除B项;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84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思想解放,排除D项。故选A项。
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水晶宫的建造使用了3300根铁柱、2300条铁梁和84000平方米的玻璃,所有的建筑构件都是在英国各地预先制成的,然后运输到伦敦用机械方式组装在一起”和所学可知,水晶宫是英国伦敦一个以钢铁为骨架、玻璃为主要建材的建筑,是工业化大生产的产物,D项正确;水晶宫建设反映的是英国的工业实力,非工业资产阶级追求富足的生活,排除A项;材料与知识和技术的全球化说法无关,排除B项;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表现为19世纪中期,英国的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伦敦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材料未涉及,排除C项。故选D项。
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中期(欧美)。根据材料可知,此时处于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城市大学开设的课程服务于工业革命的需要,体现了教育与世俗需要紧密结合,C项正确;材料反映出工业革命推动教育世俗化,未体现工业资产阶级垄断了教育,排除A项;欧洲城市大学开设的课程服务于工业革命的需要,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欧洲城市大学开设的课程服务于工业革命的需要,不属于西方民族主义的勃兴,排除D项。故选C项。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依据材料可知,作为后发国家,当时德国政府大力支持铁路建设,这大大推进了工业化进程。B项正确;大规模修筑铁路的主要目的是推进工业化发展而非巩固国家统一,不在于谋求欧洲霸权,排除A、C项;材料只能体现德国政府在资金层面大力扶植铁路发展,由此并不能得出资金缺乏的结论,且从铁路发展显著成果看,制约发展的结论不成立,排除D项。故选B项。
1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0-1920年(世界)。据本题材料“19世纪70年代后,美国女性的就业数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增长势头……增幅高达63.5%”概括得出结论是:19世纪70年代后,越来越多的美国女性走出家庭、走向社会,这一情况源于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性别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弱,加之社会观念等的改变,使得越来越多的妇女参与到社会工作中,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女性地位的提高,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到教育水平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仅仅提到了女性就有趋势的增长,没有提及传统社会观念的改变,排除D项。故选B项。
1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74年、1820年(英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1774年英国以出口羊毛制品为主,1820年英国出口商品一棉纱及其制成品为主,说明工业革命发展,促进棉纺织业的发展,反映了技术革新影响了产业布局,B项正确;材料主旨为英国出口商品所占比重的变化,无法反应民众消费观念的变化,排除A项;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奉行自由放任的政策,排除C项;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已经确立了民主制,排除D项。故选B项。
1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方。根据题干材料解读,亚当·斯密所说的自利,不等同于我们一般认为的“自私自利”,而是以利己为起点,通过市场交换的方式实现利他,最终实现个人和社会财富的增加,这也是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完美结合。《国富论》的思想体现了当时欧洲社会正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商业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D项正确;题干与近代科学发展无关,排除A项;18世纪的英国启蒙运动已兴起,其思想学说进一步彰显了启蒙思想,排除B项;亚当·斯密所生活的时代的英国已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08年(世界)。根据材料“如果谁想了解为什么资本主义一再地产生危机,那么他就绕不过《资本论》这部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深刻分析和论证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和必然性及其运行过程和后果,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反映出马克思主义是富有生命力的科学理论,C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马克思主义理论未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排除A项;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这是由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决定的,排除B项;诞生于150多年前的《资本论》主要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关系及其基本矛盾的普遍规律,而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新变化、出现了新特点,这是马克思当时没有预料到的,排除D项。故选C项。
14.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19世纪初期的欧洲。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世纪初期的欧洲正值工业革命,贫富差距悬殊,阶级矛盾激化,题干中的信息“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与正义,就必须废除特权”体现了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该现象的不满,A项正确;马克思创立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产阶级剥削的秘密,与题干中的人物“空想社会主义者”不符,排除B项;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848年,晚于题干中的时间“19世纪初期”,排除C项;题干中未提及“无产阶级专政”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1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据题干“统一经营”“联合生产”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的集中,出现了垄断组织”可得出,当时工业化推动了生产组织的变革,即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垄断组织的出现,B项正确;材料中“石油企业要求统一经营开采、提炼、运输、销售”不涉及旧产业,A项片面理解材料,排除A项;市场竞争不会被消除,C项表述太绝对,排除C项;现代企业制度定义为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公司制度为核心,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材料根本不涉及现代企业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16.(1)背景: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圈地运动提供了自由劳动力;海外贸易、殖民掠夺、黑奴贸易等积累了丰厚的资金;工场手工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殖民扩张开辟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影响:积极: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巩固了资产阶级在本国的统治;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客观上传播了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冲击了当地的旧制度,有利于当地社会的进步;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等。
消极:西方列强加紧了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使环境日益破坏,资源日益枯竭;资本家加紧了对工人的掠夺,阶级日益尖锐,工人运动兴起。
(2)特点: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取得的成果更多、更重要;以重工业为主。
作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出现了垄断组织,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殖民体系最终确立;列宁主义诞生;帝国主义间矛盾激化,导致一战;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等。
【详解】(1)本题第一问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世界)。据材料“首先,是经过十七世纪中叶的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制度。”可得出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圈地运动提供了自由劳动力;据材料“都是靠对外扩张、剥削殖民地来转嫁国内危机、获取超额利润的。”可得出海外贸易、殖民掠夺、黑奴贸易等积累了丰厚的资金;结合英国原有的手工业发展可得出工场手工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据材料“都是靠对外扩张、剥削殖民地来转嫁国内危机、获取超额利润的。”可得出殖民扩张开辟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本题第二问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世界)。结合所学的工业革命的影响,归纳初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方面。影响:积极: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巩固了资产阶级在本国的统治;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客观上传播了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冲击了当地的旧制度,有利于当地社会的进步;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等。
消极:西方列强加紧了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使环境日益破坏,资源日益枯竭;资本家加紧了对工人的掠夺,阶级日益尖锐,工人运动兴起。
(2)本题第一问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7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特点:据材料“自然科学蓬勃发展,”可得出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据材料“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德等国家实现了工业化”可得出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结合日本、俄国等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可得出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成果更多、更重要;据材料“促使各国的电力、电器、化学、石油、汽车和飞机制造等新工业部门得以建立和发展”可得出以重工业为主。
本题第二问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7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作用:据材料“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可得出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据所学知识得出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据材料“ 科技力量雄厚、竞争力强的大企业不断吞并小企业,促进了资本、生产和技术的集中,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可得出出现了垄断组织,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据材料“在各种先进科技条件的支持下,垄断资本不断向外扩张,在全球范围内寻找盈利空间,最终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可得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据所学知识得出殖民体系最终确立;联系所学俄国十月革命可得出列宁主义诞生;联系所学一战可得出帝国主义间矛盾激化,导致一战;联系所学知识得出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等。
17.(1)变化:①资源不断丰富,女子学校不断增多;②内容得到扩充,呈现世俗化趋向;③范围持续扩大,受教育女子越来越多;④影响日益加深,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任答三点)
(2)影响因素:①思想解放运动推动;②女权运动的影响;③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化的推动;④社会各方的支持,特别是政府的重视。⑤女性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任答四点)
【解析】【小题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德国。变化:根据材料“大量杰出的新女子学校建立起来”说明教育资源丰富(或数量不断增加);依据材料“教授女孩们有用的艺术和科学,但主要是为了让她们学会持家及信仰上帝。除了掌握适当的家务管理知识之外,还要学会讲清晰而优美的德语,懂得绘画艺术、音乐、演讲、伦理学、历史,以及算术、测量和天文等。”可知,教育内容得到扩充,并呈现世俗化趋向。再根据所学知识,教育的人数和影响也随和社会发展与进步不断扩大,影响不断加深。
【小题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德国。根据材料“文艺复兴时期不少人文主义者反对中世纪贬低和蔑视女性的观点”、“启蒙运动中的教育改革思想的推动”可知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女子教育的发展;根据材料“女子教育推动了女权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女权主义者也强调男女教育权利的平等”可知女权运动也推动了女子教育的发展;根据材料“工业化时期德国的女子教育,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从文化教育到职业教育,都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可知,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的发展影响女子教育的发展。根据材料“为了适应工作需要,女子职业教育也大力发展起来。”可知,女子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也推动了女子教育的发展。
18.(1)变化:增加了对社会上财富与道德腐败的讨论,致力于从道德建设中寻求抑制商业社会腐败的出路;改变了对早期财富观的看法。晚年对早期自由放任的理论反思。(任答三点即可)
解释:英国经过30年工业革命,社会财富增加,但是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也急剧增加;社会崇拜财富,道德腐败;社会阶级分化,贫富分化,阶级矛盾突出;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紧张:关注社会,关注道德等。(任答两点即可)
(2)观点一:从社会精英阶层的道德建设中寻求抑制商业社会道德情感腐败的出路,走得通。
理由:文化水平高和视野广阔,主导工业革命发展潮流;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在当时是进步的;建立属于工业资产阶级的道德规范有利于遏制社会腐败、缓和社会矛盾;资产阶级政府立法规范等。
观点二:从社会精英阶层的道德建设中寻求抑制商业社会道德情感腐败的出路,走不通。
理由:阶级矛盾,工业资本主义资本积累,资产阶级发展的需要;后来的历史证明,问题没有解决;人性的贪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等。
(若从其他角度阐述,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与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世界。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为了获得这种令人羡慕的境遇,追求财产的人们时常放弃通往美德的道路,不幸的是,通往美德的道路和通往财产的道路二者的方向有时截然相反。”可知,增加了对社会上财富与道德腐败的讨论,致力于从道德建设中寻求抑制商业社会腐败的出路;根据材料“在隔了30余年之后,他改变了自己的财富观以及对财富所具有的积极社会功能的正面评价”可知,改变了对早期财富观的看法;根据材料“亚当·斯密对自然自由体系抱有强烈信念,他认为个体私利的、自然分工合作的自由经济活动会自然有利全社会的发展;而晚年亚当·斯密则对此心存疑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晚年对早期自由放任的理论反思。
第二小问解释,根据材料“为了获得这种令人羡慕的境遇,追求财产的人们时常放弃通往美德的道路,不幸的是,通往美德的道路和通往财产的道路二者的方向有时截然相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经过30年工业革命,社会财富增加,但是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也急剧增加;根据材料“论由钦佩富人和大人物,轻视或怠慢穷人和小人物的这种倾向所引起的道德情操的败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阶级分化,贫富分化,阶级矛盾突出;根据材料“致力于从社会精英阶层的道德建设中寻求抑制商业社会道德情感腐败的出路”可知,社会崇拜财富,道德腐败并且关注社会,关注道德等;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紧张。
(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世界。第一小问看法,根据题干“你认为晚年亚当·斯密的‘出路’能否走得通”与材料“致力于从社会精英阶层的道德建设中寻求抑制商业社会道德情感腐败的出路。”结合所学知识表达自身的看法,如赞成:从社会精英阶层的道德建设中寻求抑制商业社会道德情感腐败的出路,走得通;或者反对:从社会精英阶层的道德建设中寻求抑制商业社会道德情感腐败的出路,走不通。
第二小问理由,根据自身的看法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进行证明。如赞成态度,根据材料“对富人和成功者的钦佩的倾向”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阶级发展,文化发展,制度等层面进行说明。如在文化上,文化水平高和视野广阔,主导工业革命发展潮流;在社会发展上,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在当时是进步的;在制度上,建立属于工业资产阶级的道德规范有利于遏制社会腐败、缓和社会矛盾,同时资产阶级政府立法规范等。
如反对态度,根据材料“论由钦佩富人和大人物,轻视或怠慢穷人和小人物的这种倾向所引起的道德情操的败坏”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阶级发展,人性以及理论上说明。在阶级发展上,阶级矛盾,工业资本主义资本积累,资产阶级发展的需要;在历史发展上,后来的历史证明,问题没有解决;在人性上,人性的贪婪;在文化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等。
19.(1)技术条件:①手工工场水平较高,劳动分工细致,工具日趋专门化,工人技术日益纯熟,规模大。②17世纪中叶英国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许多科学家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
显著特点: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多国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美、德突出。
(2)起源:1771年阿克莱特开办的水力纺纱厂。
影响: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现代工业提供物美廉价的商品,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休闲娱乐和群众体育运动兴起,报刊发行量大增,人们的文化素养提高;女性获得更多受教育机会;人口增加明显。(任选两点)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和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技术条件:根据材料“实现了生产过程中精细的劳动分工”,可得出手工工场水平较高,劳动分工细致,工具日趋专门化;根据材料“集中了一批技术热练的工人和经验丰富的能工巧匠”,可得出工人技术日益纯熟;根据材料“集中的手工工场规模已经很大”,可得出规模大;结合所学,17世纪中叶英国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许多科学家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
显著特点:根据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不同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是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可知,多国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美、德突出。
(2)本题是特点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起源:结合所学,1771 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
影响:结合所学,可从生产力和经济发展、城市化、生活水平提高、娱乐活动、女性受教育等角度阐述。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现代工业提供物美廉价的商品,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休闲娱乐和群众体育运动兴起,报刊发行量大增,人们的文化素养提高;女性获得更多受教育机会;人口增加明显。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