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享誉世界的京刷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的经历:为了拒绝给日本人演戏,他蓄须明志,在没有经济来源时,不惜卖房度日,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打针装病,直到抗战胜利,他才剃掉胡须,重新登台演戏。
课文共九个自然段。第 1自然段,用三句话简明介绍了梅兰芳先生的生平。后两句为转折关系,起到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第 2-7自然段记叙了梅兰芳先生用各种方法拒绝为日本人演出:藏身租界,远避香港:蓄须明志,卖房度日;打针装病。险些丢命。第 8自然段写了抗战胜利后,梅兰芳先生重新登台演出。最后一个自然段点明了梅兰芳先生蓄须明志的意义,并予以高度评价。
课文在叙述梅兰芳想尽办法拒演时,选取了多个事例,逐层推进,让读者不断地感受到他所经历的危险和困难。如,第 2自然段中,为了躲避日本人的纠缠,梅兰芳深居简出,不再登台。课文就直接以议论的形式表述他此时的困难:忍受着作为艺术家不能演出,不能创作的痛苦,忍受着虚度艺术生命的精神折磨。第 3-4自然段中,梅兰芳在用尽各种借口后,不得不用蓄须的办法来表示抗议,表明决心。课文详细地描写了戏园子老板给梅兰芳开出的优厚条件。一面是缺钱养家,一面是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的金钱,用强烈的对比,既写出了此时的困难,又从侧面突出了梅兰芳不为生活低头折节,令人敬仰的气节风骨!再如,第 5-7自然段中,当日本侵略军硬要他参加庆祝演出时,梅兰芳先生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打针装病。这部分写得很详细,特别是日本军医闯进梅兰芳家里查看病情,险象环生的过程。足见与日本人周旋斗争的危险性。再一次彰显了梅兰芳先生宁为玉碎,不为瓦金的民族气节。从深居简出、荒废艺术生命到蓄须明志、卖房度日的生活困境,再到打针装病,差点几丢掉性命,从课文内容的安排中能感受到梅兰芳拒演过程中困难的升级和危险的加剧。
教材中的插图是梅兰芳先生的肖像画,在他的面容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嘴唇上留着浓密的胡须。有助于学生直观地感受梅兰芳先生蓄须明志的高尚气节。
学习内容解读
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享誉世界的京刷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的经历:为了拒绝给日本人演戏,他蓄须明志,在没有经济来源时,不惜卖房度日,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打针装病,直到抗战胜利,他才剃掉胡须,重新登台演戏。全文彰显了梅兰芳先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
教学目标
1.认识“蓄、迫”等 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宁、要”。
2.迁移方法,借助图示梳理梅兰芳的主要事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借助资料和批注思考,结合梅兰芳的言行做法,感受他的爱国精神。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运用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的方法,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感受梅兰芳的爱国之情和民族气节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学习准备 课件
任务情境:制作“感动中国百年人物”海报
学习过程:
学习活动一:说一说,走进人物形象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同学们,在本单元的起始课中我们知道了这一单元的课文都包含了浓厚的爱国情怀,为了追寻百年不变的爱国心,也为了庆祝国庆节的到来,我们班开展了“感动中国百年人物”为主题的海报展览。你们看,在前两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见证了边关将士保家卫国决心;同样,我们也认识了一位胸怀天下,心系百姓的少年周恩来。这节课我们继续去感怀伟人身上的爱国情。
二、借助资料,了解人物
1.借助历史背景资料,理解词语“侵略者 沦陷 租界 大东亚圣战”
1931年,日军挑起了九一八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在中国的土地上烧杀抢掠。一个个地方( )了,一片片中国的土地被划为了( ),被日本人占为己有。日军却称这场侵略战争为( )。至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历经了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
2.反馈课前预习填写的人物基本资料
姓名 梅兰芳
身份 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角色 旦角
代表作 《贵妃醉酒》、《霸王别姬》
3.借助表格,用自己的话介绍梅兰芳。
(1)借助图片了解京剧和旦角。
(2)问题:在以前,唱戏的是一个不入流的职业。那么你们觉得梅兰芳一个唱京剧的,能登上我们今天的“感动中国百年人物榜”吗
【设计意图】以“感动中国百年人物”海报展为主题情境,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同时质疑唱戏的梅兰芳可以登上伟人榜吗?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要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下放给学生,真正做到以生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习活动二:讲一讲,概括人物事迹
一、回顾旧知,学法迁移
刚才两位同学在叙述理由的时候,都列举到了梅兰芳所做的一些具体的事例,但是说的不够完整.那么我们怎么去完成海报中的这个主要事迹栏呢 上一节课,老师已经给了我们一个特别好的方法,谁还记得。
小结:运用“主要人物和主要事迹”的方法,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二、借助图示,概括事迹
1.小组合作:默读课文,用简短的词语概括没一个时间段梅兰芳的主要事迹。每人选定一个时间圈画关键词,一人执笔填写学习任务单时间轴。
2.交流完善
3.借助时间轴,依据评价标准表用自己的说一说梅兰芳的主要事迹。
评价标准 星级
按时间顺序
主要事件叙述完整
语言通顺流畅
小结:先抓准主要事件,再理清楚事件间的联系,然后把几件事连起来就能把主要事迹说清楚,说完整。
【设计意图】这篇文章是运用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学习中习得的方法,尝试自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环节注重学生方法的迁移运用。同时借助时间轴和评价标准表做支架,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筛选出重要信息并进行总结归纳,进而关注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
活动三:评一评,评价人物精神
一、默读课文,体会困难在梅兰芳蓄须明志,拒绝登台 8年多的时间里,你们觉得梅兰芳在这么长的岁月里都放弃了什么呢?课文中就有梅兰芳放弃的很多事情,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相关语句。
1.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有关梅兰芳放弃的事情的语句。
2.交流,相机完成板书。过渡:同学们,这么多的东西,对于梅兰芳来说最不能放弃的是什么呢?来,看一下这段资料,相信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3.资料补充,学生交流理解。
小结:是的,他最不能放弃的是他的京剧艺术的生命。
过渡:可是所有的这些他都放下了,他的这些放弃是他的心甘情愿呢还是被逼无奈呢?二、品读语句,走进人物
1.出示学生划出的相关语句,再次品读,看看哪些哪些地方是心甘情愿,哪些地方看出是被逼无奈。
2.学生交流,指导朗读。
三、情感升华,完成评论
1.学生完成海报中人物评论一栏的填写
2.汇报交流
小结:是的,正像课文的最后有一个词(板书:民族气节),这就是梅兰芳坚守的。课文的最后李大同教授是这样评论梅兰芳的,一起来读:作为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他的民族气节更令人敬佩!甚至连日本的军官戏迷都这样评论:无论战争谁胜谁负,梅兰芳是不朽的。
【设计意图】
从交流印象到评价人物,从整体感知到语言内化,在单元情境嵌入始终的学习中,学生对梅兰芳的形象品析也不断深入。在这一环节中问题“你觉得梅兰芳所有的放弃是被逼无奈的,还是心甘情愿的选择?”是没有固定的、唯一答案的,这样相对比较开放、有难度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活动四:联一联,时代英雄画谱
一、联系时代,升华主旨
同学们,回望我们百年的中国历史,百年前战争岁月,有多少人为了我们的祖国浴血奋战,他们当中有领袖,有英雄战士,有和我们一样的孩子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人。一百年后,和平的中国一代,这样的人依然层出不穷,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做出了不朽的功绩,他是我们中国第一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他是我们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还有我们熟悉的张贵梅校长守护了一个又一个的山村女娃的大学梦。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他们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光,他们是真正的感动中国百年人物。
二、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搜集“感动中国·百年人物”故事,完成海报制作。同时邀请其他班级的同学来参加我们的海报展,并在读者留言一栏写下你们的感受。
【设计意图】
新课标课程理念中指出:要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整合。总目标中也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三观。所以这一环节联系时代英雄正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同时作业的布置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制作感动中国百年人物的海报,大情境的构建也有助于学生经历更完整的语文学习的过程。
《23*梅兰芳蓄须》课后反思
《梅兰芳蓄须》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现代著名的京剧艺术家梅兰芳生平中的一段动人事迹。抗战时占领上海的日本侵略者想利用梅兰芳粉饰太平,梅兰芳得知后愤然离开上海,避居香港。抗战期间,他蓄须明志,始终拒绝为日本人演出。表现了梅兰芳伟大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
一、教学效果梅兰芳所处的时代离同学们较远,所以在预习课文方面我也给了同学们相应的指导,尤其是让同学们课下通过网络查找关于梅兰芳的相关知识。在同学们展示自己了解到的关于梅兰芳的知识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加以补充总结。
本节课的教学我以“感动中国 百年人物”海报展为主题情境,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真正做到以生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上课初始,我以文中出现的四个词语为切入点,引出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然后从梅兰芳是否能登上“感动中国百年人物”为话题,然学生举例说明,阐述观点。在总结事迹中,以时间轴的形式先给同学们示范用简短的词语概括地总结出第一件事情,然后让同学们用学到的方法自已试着总结出其他几件事,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概括出本文写了梅兰芳的几件事。这样学生们通过认真阅读,了解本文主要写了梅兰芳的五个小故事,每个故事都是围绕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登台演出来写的,突出了梅兰芳的爱国热情与民族气节,课文的脉络就十分清晰,学生很快就读懂了。
整堂课以大任务推进,学生在任务中习得了能力,感悟了梅兰芳“蓄须明志”的民族气节,体现了 2022版新课标“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理念。
二、成功之处
在感悟重点语句这一环节做的还是比较成功的。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以“梅兰芳蓄须明志、拒绝登台到底是被逼无奈还是心甘情愿?”这个选择题为切入点让学生找出自已感受最深的语句来读,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引导学生透过重点的句子、词语反复体会,谈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再随机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体会。学生通过读书感受到了梅兰芳大师高尚的人格和爱国情怀。使学生从句子中感悟到梅兰芳把民族气节放在了第一位,为了民族气节他宁愿放弃视为生命的艺术。
另外,在教学中我正视孩子在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孩子的学习在课堂上是真正发生的,比如课堂中让孩子们借助时间轴去梳理主要人物和事件这个学习任务,我们会发现孩子概括出来的不是主要人物的事件,或者是事迹概括的不具体,那么这个问题是属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我没有忽视孩子在课堂上真实存在的问题。而是通过两个小组成果的比较,让学生真正的实现了由不会到会的学习过程。
三、不足之处
整体来说,课堂气氛还不够活跃,学生的参与面相对较窄。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还浮于表面,不能很好地透过词句深入体会、感悟。另外在本节课的任务四:联一联,时代英雄画谱中,我提到了黄继光、小英雄雨来等课文,直至家国情怀的时代表现,如屠呦呦、杨利伟、张桂梅等,教学内容的放大, 有利于让孩子形成对关键揖念更系统化和结构化的认知。但是,这一部分引导的过于多,学生交流发言的机会少。
四、改进措施
这一课在评价人物形象这个部分主要涉及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在梅兰芳蓄须的八年时间里,他都放弃了什么?第二个问题是,你觉得梅兰芳所有的放弃是被逼无奈的,还是心甘情愿的选择?这两个问题没有固定的、唯一答案的,又相对比较开放、具有一定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可以指引走向更深度的阅读,就像第二个问题,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或许有点难度,但是部分的孩子在与文本进行对话的时候,隐隐约约的会有一点对语言文字的感觉,所以可以让孩子们去尝试做一点有难度的事,思考有难度的问题,相信对他们的思维能力的发展、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是会有帮助的。这一环节的教学我引导的过多,更应该把时间留给学生。
同时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对学生的表述指导。因为只有真正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才会把自己的情感充分地表达出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融入到每节课当中,在平时的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渗透表达技巧,提升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