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试卷浙教版 七年级下册 第四章 地球与宇宙单元卷
一、单选题
1.(2022七上·镇海期末)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自然现象蕴涵了丰富的科学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火山喷发出来的岩浆来自地幔中的软流圈
B.地球的昼夜现象是地球的自转引起的
C.在月球上可以听到陨石撞击月面的巨大声音
D.在太阳的照射下,早晨的树影很长,中午树影很短是由地球的公转造成的
2.(2022七上·镇海期末)第22届世界杯足球赛于当地时间2022年11月20日19:00在中东的卡塔尔举行,届时中国的球迷观看时,已经午夜时分了。造成这种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
A.地球的形状 B.地球的大小 C.地球的自转 D.地球的公转
3.(2022七上·镇海期末)2022年12月14日的双子座流星雨亮相天宇,吸引了很多天文爱好者的关注。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流星雨形成主要是部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B.流星体实质上是小的恒星
C.流星体与彗星属于同一类天体
D.在月球上也能发生流星雨现象
4.(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8章星空世界单元试卷)关于太阳黑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黑子就是太阳表面上的小黑点
B.太阳黑子峰年出现的平均周期为11年
C.太阳黑子出现的地方温度很高,可达8000℃
D.太阳黑子和日珥是同一种太阳活动
5.(2024七上·镇海区期末)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太阳系、河外星系、银河系和宇宙,四个选项中能正确代表它们相互关系的是( )
A. B.
C. D.
6.(2024七上·镇海区期末)如图为太阳光照图,四图中宁波市白昼最长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2024七上·宁波期末)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在平地上用立竿见影的方法,逐日测算正午太阳高度。图甲表示测量的方法,垂直水平地面竖起一根长杆OP,正午时测得杆影长度为OP';图乙为兴趣小组同学绘制的正午竿影长度变化图,图中纵坐标表示杆影的朝向及杆影的长度,①②③④为测量过程的某四天杆影长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OPP’为所测太阳高度角
B.该兴趣小组进行实验的地点不可能在宁波
C.根据图乙可知,数字④所对应的日期为春分日
D.要完成图乙,兴趣小组至少需要连续测量一个月
8.(2024七上·宁波期末)如图所示为世界最大太阳望远镜(DKIST)拍得的人类迄今为止分辨率最高的太阳照片,为研究太阳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持。下列有关太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离地球很远,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很小
B.八大行星绕太阳公转,太阳是银河系的中心
C.日全食发生时,太阳的光球层被遮挡
D.太阳表面不发光的区域称为太阳黑子
9.(2023七上·宁海期末)下列关于天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国际上将整个天空划分为88个星座
B.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金星是唯一自东向西逆向自转的行星
C.哈雷彗星的公转周期为76年
D.北斗七星的位置随季节而变化,当斗柄指东时为秋季
10.(2023七上·宁海期末)电影《独行月球》中孤独月与金刚鼠被遗忘在月球上,开启了一段特殊的生活,也让观众更加了解月球。下列对关于月球的科学知识错误的是( )
A.地球上的人可以看到月球背面
B.月球表面凹凸不平主要是由于陨星的撞击
C.月球上昼夜温差很大
D.月球本身不发光
11.(2023七上·余姚期末)北斗七星的位置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我国民间流传谚语: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据此判断,下列哪个是在秋季星空图中看到的北斗七星( )
A. B.
C. D.
12.(2023七上·慈溪期末)家住慈溪的小科,在自家的飘窗上做“观竿测影”的实验,实验中用铅笔代替竿子,如图是其上午某时刻的实验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此时小科面对的方向偏北
B.一天内,杆影移动是由地球自转造成的
C.正午小科得到的竿影长度不为零
D.一天内,竿影的长度和方向都会发生变化
13.(2023七上·慈溪期末)2022 年4月24日(农历三月二十四)清晨,在东方低空,看见木星、金星、火星和土星排成一条直线,并与月球相伴,上演“四星连珠伴月”的天象,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体积最大最亮的是金星 B.当天的月相为上弦月
C.四颗行星都绕太阳公转 D.这一天土星离地球最近
14.(2022七上·镇海期末)火星的直径约为地球一半,自转轴倾角、自转方向、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火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十分稀薄,密度仅为地球大气密度的1%。根据以上信息,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火星上也有季节变化
B.火星表面昼夜温差大
C.在火星上也能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
D.火星的一天比地球的一天约长一倍大
15.(2022七上·镇海期末)下面四幅图是东西南北四个半球,图中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一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6.(2022七上·镇海期末)2022年,“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接连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对宇宙的探索又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下列对宇宙的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
A. 夜晚看到的星星都是恒星
B.宇宙的大小结构层次为:宇宙→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
C.流星现象是由于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层,与大气层摩擦燃烧产生的
D.从侧面看,银河系是一个车轮状的大漩涡
二、填空题
17.(2024七上·镇海区期末)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八月初九)在杭州开幕。
(1)如图1是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这天地球位置最接近图1中的 。
(2)当晚的月相最接近于图2中的 。
(3)再过一个星期有可能出现的天文现象是 。(填“日食”或“月食")
18.(2024七上·镇海区期末)一天中竖立在水平地面上竹裘的影子长度变化与天空中太阳的位置密切相关,家住北纬40度的小科在某一天测量竹竿影子的变化,并在地面做好记录(如图所示)。
(1)这一天中,竹竿影子的长短的变化规律是 ,竹竿影子的长短与太阳高度角变化的规律是 。
(2)图中指向正北方向的箭头是 。(填“甲”、“乙”、“丙”或“丁”)
19.(2024七上·镇海区期末)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某日地球的昼夜分布图,这一天是北半球的 (节气),此时赤道上昼夜长短情况是 。造成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 。
(2)图2是南京的小科记录的“二分二至”正午时刻教室内的光照情况,其中符合图1所示这一天光照情况的是 。(填①、②或③)
20.(2024七上·镇海区期末)小科在模拟日食实验时,绘制了一张实验图。如图所示,实验中大球代表太阳,小球代表月球,“眼睛”表示小科在地球上的观察点。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可以观察到的日食类型是 。
(2)下列因素中与形成的日食的类型有关的是 (填序号)。
①观测者在月球阴影区的位置 ②月球的大小 ③月地距离的不同
21.(2024七上·宁波期末)我们已经学习了太阳系的相关知识,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火星是太阳系的大行星,近年探测火星形成一个热潮,火星是图中的 (填字母)。
(2)下列不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是 。
①引起板块张裂,引发火山喷发
②地球两极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③地球磁场出现异常,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④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中断
⑤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与太阳黑子的11年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22.(2023七上·余姚期末)在“制作地球仪”的活动中,同学们兴趣浓厚,用乒乓球、铁丝、量角器等制作了小地球仪,并运用它和手电筒配合演示地球自转,观察昼夜交替等现象。
(1)下面是四位同学交上来的地球仪作品,综合评估分数最高的是 。
(2)在制作正确的地球仪上,地轴和底座应该呈 (填夹角度数) 的交角。
(3)演示地球自转时,面对赤道,应该 (选填“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拨动地球仪转动。
三、实验探究题
23.(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8章星空世界单元试卷)小军同学通过高倍望远镜观察月亮,发现月面是凹凸不平的,如图甲所示。这是由于流星在太空中运行到靠近月球时,在月球的引力作用下坠落到月面,与月面发生碰撞而形成了坑洞,这种坑洞叫做月坑。
小军同学猜想月坑的深度可能与流星的质量、体积及下落的高度有关。于是,他设计了一个用一只铺满厚厚的细沙的盘子和几个不同的小球及刻度尺进行探究月坑深度的模拟实验,如图乙所示。经过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实验序号 质量m(g) 体积 V(cm3) 下落高 度h(cm) 坑的深 度d(mm)
1 20 7.5 50 2.6
2 20 7.5 60 3.5
3 20 7.5 70 5.0
4 20 2.5 70 11.3
5 20 1.8 70 12.4
6 60 7.5 70 14.6
7 85 7.5 70 15.9
(1)由1、2、3三组数据可得:“月坑”的深度与流星的 有关。
(2)由 三组数据可得:“月坑”的深度与流星的质量有关。
(3)“月坑”的深度还与流星的体积有关:体积越大,“月坑”的深度越 (选填“深”或“浅”)。
(4)请你结合小军的研究过程就“影响月坑深度的因素”问题提出另外一个猜想: 。
24.(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7章地月系 单元试卷)如图甲是小施同学测绘的学校操场上旗杆影子长度(分别在夏季和冬季某日的12时测得),
(1)A图是在 测绘的(选填“夏季”或“冬季”)。
(2)该现象可运用到房地产开发中“楼间距的确定”,为了保证后排房屋中午时间的采光,必须考虑前、后楼南北方向上的楼间距(如图乙)。我们北半球的楼间距设计应该参考 (填节气名称)的光照情况。
(3)按上述理论设计,宁波的楼间距应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海南的楼间距。
(4)根据实验,判断宁波地区物体影子最短时我国的节气是 。
(5)在宁波市的一天中,旗杆杆顶影子所留下的轨迹最有可能的是图中的____。
A. B.
C. D.
25.(2020七上·北仑期末)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请在E处短线上补画箭头,表示地球公转的方向。
(2)当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的A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
(3)图2为北半球某楼房夏至和冬至两天的正午时刻太阳照射示意图,其中表示夏至目的是 (甲或乙),为保证后排低层房屋的采光,楼与楼之间距离的设计应参考 (甲或乙)的光照情况。
26.(2020七上·江北月考)如图所示是地球上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A地的季节和此时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
①冬季②夏季③昼短夜长 ④昼长夜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图示季节,下列现象在我们浙江省可能出现的是 ( )
A.大地一片葱绿 B.同学们穿着短袖衣衫上学
C.雷雨天气经常发 D.正午房屋的影子在一年中最长
(3)图中可以看到,整个北极都处于极夜,则这一天的节气为 日。这一天中昼夜平分的地点为 。
(4)图中所示的晨昏线属于 (选填“晨”、“昏”)线。
四、解答题
27.(2023七上·余姚期末)2022年11月8日天宇出现月全食,余姚天气晴好,观测条件甚佳。科学兴趣小组为观测本次月全食做了充分准备并进行了全程观测记录。
小组成员查阅资料了解到,月全食主要分五个阶段:
①初亏:月球刚接触地球本影;
②食既:月球刚好全部进入地球本影;
③食甚:月球中心与地球本影中心最近;
④生光:月球从地球本影冒出的刹那
⑤复圆:月球刚好完全离开地球本影
本次月全食过程及时刻如图甲所示:
小组成员的主要观测记录:月全食是从月球东边进入地球本影开始,至月球西边离开地球本影结束;地球本影在月球上的弧形轮廓模糊,没有平时见到的月相明暗界线清晰;月球全部进入地球本影后,直至全食阶段结束开始生光,始终能看到暗红色的月亮。
请根据资料、小组观测记录及你所拥有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本次月食发生时我国农历日期是今年十月 (选填“初一”或“十五”)。
(2)图乙是小组成员观察月食和月相变化过程时绘制的两幅图,其中 (选填“图一”或“图二”)是同学们绘制的月食图,另一幅是月相图。请你说出月相变化过程与月全食过程有哪些不同: (至少说出两点)。
(3)本次月全食的全食阶段(即月球全部在地球本影内的时段)经历的时间为 分钟。
28.(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8章星空世界单元试卷)表中为四个星系距银河系的距离及它们的运动速度。
星系 距离(百万光年) 速度(km·s-1)
处女座 80 1200
大熊座 980 15000
牧夫座 2540 39000
长蛇座 3980 61000
(1)画出一个曲线图,说明每个星系距银河系的距离与它的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以距离为横坐标,速度为纵坐标)
(2)数据分析:星系的距离与速度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
(3)归纳:由此可见,这些遥远的星系正在远离银河系,可推出宇宙是在膨胀还是在收缩? 。
29.(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8章星空世界单元试卷)美国“好奇号”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我国“嫦娥四号”卫星也已经带“月球车”登陆月球。
(1)“好奇号”选择火星登陆,其中的原因之一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火星离地球近,大小和质量也接近地球,太阳系中另外两颗类地行星是 和 。地球、火星等都按照一定的轨道围绕 公转。
(2)“月球车”登陆月球,将面临的环境特征是____(填字母)。
A.沙尘暴 B.暴雨 C.温差大
D.噪音干扰 E.引力比地球上小
30.(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8.3太阳系小天体(第2课时))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木星和哈雷彗星的绕日公转方向。
(2)当哈雷彗星运行到图中A、B、C三点中的 点时,彗尾最长。哈雷彗星的彗尾朝向也是有规律的,一般是朝着 的方向;这是因为彗尾是彗星的物质被太阳风剥离出来形成的。
(3)当哈雷彗星绕日公转一周时,地球绕日公转约 圈。
(4)木星轨道内还有 颗行星。按结构特征,木星属于巨行星,属于该类行星的还有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火山;月球的概况;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
①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地慢的软流层。
②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一半就是白昼,称为昼半球;而背着太阳的另一半则太阳照不到,是黑夜,称为夜半球。这就使地球上有了昼夜之分。
③地球自转的现象:昼夜交替现象、水的旋涡、一日中的影长变化等。
【解答】
A.火山喷发出来的岩浆来自地幔中的软流圈,故A正确;
B.地球上的昼夜现象的成因是地球本身不透明、不发光,只能被太阳照亮一半,故B错误;
C.月球上无大气,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故C错误;
D.一日中影子长短的变化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2.【答案】C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
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中心是太阳。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
【解答】
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在不停的自转,造成地球在自转的时候,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每个经度所在的点的日出时间都不一样,就使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间的差异。故 C 符合题意, AB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答案】A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月球的概况;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
流星是小行星经过地球大气层时剧烈摩擦形成的火光,大部分流星体会在大气层中燃烧殆尽,极少数大的会坠落地表,称为陨星,包括陨石、陨铁、石和铁的混合体。
【解答】
流星是小行星经过地球大气层时剧烈摩擦形成的火光,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A正确,B、C错误;
月球上无大气,无法发生流星雨现象,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4.【答案】B
【知识点】太阳的结构与概况
【解析】【分析】根据光球层上常出现暗黑的斑点,叫太阳黒子;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较低的地方,太阳黑子变化的周期为11年;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烈的重要标志。
【解答】A、光球层上常出现暗黑的斑点,叫太阳黒子,A不符合题意;
B、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约为11年,B符合题意;
C、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稍低的部分,温度达不到8000℃ C不符合题意;
D、太阳黑子和日珥并不是同一种太阳活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答案】B
【知识点】银河系和宇宙
【解析】【分析】天体系统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依次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总星系是人类目前所认识的宇宙。
【解答】结合图示,①为太阳系,是所给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
②为河外星系,属于总星系,与太阳系、银河系没有包含关系,
③为银河系,属于总星系,包含太阳系,
④为总星系,是级别最高的天体系统,包含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
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答案】B
【知识点】昼夜长短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转动叫自转,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
【解答】①箭头是顺时针旋转,说明是南极俯视图,南极圈及以内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的宁波市白昼最短,故A不符合题意;
②箭头是逆时针旋转,说明是北极俯视图,北极圈及以内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的宁波市白昼最长,故B符合题意;
③昼夜平分,北半球的宁波市昼夜等长,故C不符合题意;
④北极圈以内大部分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的宁波市昼长夜短,但白昼没达到最长,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答案】B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A.太阳高度角是阳光与地面的夹角;
B.根据乙图分析阳光直射点的位置移动规律即可;
C.根据数字④中影子的高度判断;
D.根据太阳高度的一年中的变化规律判断。
【解答】A. 根据图片可知,图甲中∠OP′P为所测太阳高度角,故A错误;
B.阳光直射的最北端是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以北的地点,物体的影子始终是朝北。图中影子①朝南,说明实验地点位于北回 归线以南,即阳光直射点在该实验地点的南北移动。宁波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不可能影子朝南,故该兴趣小组进行实验的 地点不可能在宁波,故B正确;
C.根据图乙可知,数字④的影子高度为0,说明影子是一年中最短的时候,所对应的日期为夏至日,故C错误;
D.实验小组是逐日测算正午太阳高度,由于地球公转产生太阳高度的变化,故引起正午物影的变化。地球公转周期是一年, 要完成图乙,兴趣小组至少需要测量一年,故D错误。
故选B。
8.【答案】C
【知识点】太阳的结构与概况;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A.根据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判断;
B.根据银河系的构成判断;
C.根据日全食的形成判断;
D.根据太阳黑子的形成判断。
【解答】 A.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故A错误;
B.八大行星绕太阳公转,太阳是太阳系的核心,不是银河系的中心,故B错误;
C.日全食发生时,太阳的光球层被遮挡,故C正确;
D.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的低温区域,故D错误。
故选C。
9.【答案】D
【知识点】太阳系的组成;行星及其卫星;著名的星座与恒星;银河系和宇宙
【解析】【分析】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饶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分为不同的级别和层次,最高一级是总星系,总星系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包括太阳系和其他恒星星系;太阳系包括了陶阳、地月系和其他行星;地月系包括了地球和月球;
【解答】A. 国际上将整个天空划分为88个星座,正确;
B. 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金星是唯一自东向西逆向自转的行星,正确;
C. 哈雷彗星的公转周期为76年,正确;
D.北斗七星的位置随季节而变化,当斗柄指东时为春季,所以D错误;
故答案为:D.
10.【答案】A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水,没有生命,只有矿物质颗粒;月球上有很多的环形山, 主要是因为没有大气层的保护,被陨石撞击而成;月球的引力是地球引力的1/6;月球上面昼夜温差很大,温差达到300摄氏度;月球本身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解答】A. 月球绕着地球公转,因为月球的自转周期和月球绕太阳的公转周期相近,所以月球永远是用同一面对着地球,因此地球上的人不可以看到月球的背面,A错误;
B. 月球表面凹凸不平主要是因为月球上没有大气,所以被陨星的撞击而成,正确;
C. 月球上没有大气,所以月球上昼夜温差很大,正确;
D. 月球本身不发光,而是靠反射太阳的光,正确;
故答案为:A.
11.【答案】A
【知识点】著名的星座与恒星;银河系和宇宙
【解析】【分析】大熊座是北方天空中最醒目、最重要的星座,大熊星座中的七颗亮星组成一个勺子的性状,这就是著名的北斗七星;
【解答】北天星空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北斗七星在秋季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西方,A正确;
故答案为:A.
12.【答案】A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昼夜交替
【解析】【分析】 地球自转: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 地球自转引起的现象有: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一天中竿影的变化;时差等;
【解答】A.对于北半球的慈溪而言,太阳一年四季在他的南面,所以此时小科面对的方向偏南,A错误;
B.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转动,所以一天中的竿影会发生变化,正确;
C. 因为只有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才可以被太阳直射到,慈溪在北回归线以北,所以正午小科得到的竿影长度不为零,正确;
D.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转动,所以一天内,竿影的长度和方向都会发生变化,正确;
故答案为:A.
13.【答案】C
【知识点】地球公转;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月相;太阳系的组成;行星及其卫星
【解析】【分析】农历初一形成的月相是新月,之后形成的是峨眉月,初七或初八形成的是上弦月,之后形成的是凸月,农历十五十六形成的是满月,之后形成的是凸月,农历二十二或二十三形成的是下弦月,之后形成的是残月。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离太阳由近及远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他们都绕日运动;
【解答】A. 体积最大最亮的是木星,A错误;
B. 农历三月二十四,当天的月相为下弦月到弦月的中间月相,B错误;
C. 木星、金星、火星和土星都是太阳系的恒星,所以四颗行星都绕太阳公转,C正确;
D. 看见木星、金星、火星和土星排成一条直线 ,土星与地球的距离最近无法判断,D错误;
故答案为:C.
14.【答案】D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
结合火星的自转轴倾角、自转方向、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则说明地球上的一些自然现象在火星上也能出现。但火星空气稀薄,所以昼夜温差大。火星公转周期是地球的两倍,所以火星上的“一年”约等于地球上的“两年”。
【解答】
A.火星自转倾角与地球相近,也绕日公转,所以推测火星上有季节变化,A符合题意;
B.火星上大气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差,故而昼夜温差大,B符合题意;
C.火星自转方向与地球相近,也是自西向东,所以能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C符合题意;
D.火星自转周期与地球相近,所以一天也与地球相近,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5.【答案】D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解析】【分析】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点上方看是逆时针方向,从南极点上方观察是顺时针。
【解答】
根据分析可知,①是自西向东,正确;②是自东向西,错误;③从北极点上方观察是顺时针,错误;④从南极点上方观察是顺时针,正确。故①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6.【答案】C
【知识点】银河系和宇宙;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解析】【分析】
从侧视图中看,银河系像个中间厚、四周薄的铁饼;从俯视图看,银河系又像一个大漩涡,图中的光
点是一颗颗恒星。
【解答】
A.启明星是金星,属于行星,故A错误;
B.宇宙的大小结构层次为: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故B错误;
C.流星现象是由于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层,与大气层摩擦燃烧产生的,故C正确;
D.侧视图中看,银河系像个中间厚、四周薄的铁饼,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7.【答案】(1)④
(2)B
(3)月食
【知识点】冬至、夏至、春分、秋分;月相
【解析】【分析】熟记月相以及地球绕日公转的知识点是解题关键。
【解答】(1) 9月23日接近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即图中④位置。
(2) 初九接近上弦月,月面朝西,右边亮, 当晚的月相最接近于图2中的B即上弦月。
(3) 再过一个星期是十六,满月月相,有可能出现月食,日食可能在初一出现。
18.【答案】(1)先变短再变长;太阳高度角越大,竹竿影子越短,反之亦然
(2)丙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学校操场上旗杆的杆影长短是在变化的。杆影的长度和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大小有关。这个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一天中的正 午,当太阳位于正南或正北方向,太阳光和地面的夹角最大。
【解答】(1)中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由太阳高度角定义可知太阳高度角越大,影子越短,所以中午影子最短,即这一天中,竹竿影子的长短的变化规律是先变短再变长。
(2) 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一年四季正午时候的影子都朝向北方,甲丙指向南北方向,所以图中指向正北方向的箭头是丙。
19.【答案】(1)冬至;昼夜平分;公转
(2)①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太阳直射点是有变化的。夏至日,太阳 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5°);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太 阳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5°)。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 返移动。
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其中夏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且北极圈(北纬66.5°)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 昼现象。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其 中冬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且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正好相反。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 球各地昼夜等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解答】(1)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冬至日,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由分析知造成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公转。
(2)冬至这天太阳高度角最小,图2中太阳高度角最小的是①,所以其中符合图1所示这一天光照情况的是 ① 。
20.【答案】(1)日环食
(2)①③
【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当月球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月球遮住了太阳的一部分时,出现日偏食;月球只遮住了太阳的中心部分、在太阳周围还露出一圈日面时,出 现日环食;太阳完全被遮住时,出现日全食。
【解答】(1)月亮未完全遮住太阳,只遮住了太阳的中心部分、在太阳周围还露出一圈日面,出 现日环食。
(2) 观察者在月球阴影区的位置不同,可能会看到日环食、日全食或日偏食 , 月地距离的不同可能导致观测者感觉月球可能遮住太阳一部分,也可能遮住全部,所以会导致日食类型不同。
21.【答案】(1)c
(2)①②
【知识点】太阳的结构与概况;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当太阳活动剧烈时,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大气层,会引起电离层扰动,使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是地球磁场突然出现“磁暴”现象,导致罗盘指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如果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入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还会出现美丽的极光;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解答】(1)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小行星带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对应c。
(2)①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引起板块张裂,引发火山喷发,和太阳活动无关;
②地球两极出现极昼极夜现象与地球的运动有关,和太阳活动无关;
③太阳活动有可能导致地球磁场出现异常,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④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
⑤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与太阳黑子的11年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故不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是①②。
22.【答案】(1)丙同学
(2)66.5°
(3)从左往右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 ,从南极点上空呈顺时针转动; 地球在自转时同时公转,自转一周需用23小时56分4秒,公转了约0.986度,按地球自转速度折合3分56秒,时间,自转加上公转用的时间共24小时。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一小时。
顺时针旋转。看呈顺时针旋转。
【解答】(1)地轴,即为地球斜轴,又称地球自转轴,是指地球自转所绕的轴,北端与地表的交点是北极,南端与地表的交点是南极。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丙同学正确;
(2)在制作正确的地球仪上,地轴和底座应该呈66.5°的交角。
(3)演示地球自转时,面对赤道,应该从左往右拨动地球仪转动。
故答案为:(1)丙同学;(2) 66.5°;(3)从左往右;
23.【答案】(1)下落高度
(2)3、6、7
(3)浅
(4)月坑深度可能与月球表面的材质有关(合理均可)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结合问题中涉及的物理量,通过质量、体积、下落高度和坑的深度的变化,找出其中的物理规律并进行总结。
【解答】(1)从前三组数据可得,下落高度越大,坑的深度越大,因此“月坑”的深度与流星的下落高度有关。
(2)实验3、6、7中,当物体体积和下落高度不变时,质量越大,坑的深度越大。
(3)从实验3、4、5中可得,当物体质量和下落高度相同时,体积越大,坑的深度越浅.
(4)由于地球和月球表面的材质不同,所以影响月坑深度的因素可能还和月球表面的材质有关。
故答案为:(1)下落高度(2)3、6、7(3)浅(4)月坑深度可能与月球表面的材质有关(合理均可)
24.【答案】(1)冬季
(2)冬至
(3)大于
(4)夏至
(5)A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除了赤道,地球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南北极圈以内,甚至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解答】(1)夏季是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小的季节,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所以图中A为冬季测绘
的,B为夏季测绘的;
(2)北半球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影子长;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影子短,我们北半球的楼间距设计应该参考冬至的光照情况。
(3)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地球公转运动使得同一地方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不同,从而使得物体的影子长短不同.我国位于北半球,南方太阳高度角大,北方太阳高度角小,因此南方影子短,北方影子长。地球公转运动使得同一地方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不同,从而使得物体的影子长短不同,我国北方楼间距应该大于南方楼间距,才能保证后楼采光,而海南相较于宁波位于更南方, 因此按上述理论设计,宁波的楼间距应大于海南的楼间距。
(4)一年中,日出最早是在夏至日(6月22日左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影子最短,日出最晚是在冬至日(12月23日左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影子最长,越靠近北回归线,影子则越短,所以宁波地区物体影子最短时我国的节气是夏至。
(5)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杆影朝向与太阳方向相反。宁波位于北半球,太阳在宁波的南方,故杆影朝北,自西向东移动,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冬季(2)冬至(3)大于(4)夏至(5)A
25.【答案】(1)
(2)春分
(3)乙;甲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1)地球绕日公转情况如下图:
(2)杆影的长度和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大小有关。这个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一天中的正午,当太阳位于正南或正北方向,太阳光和地面的夹角最大。一年中,一个地方正午的太阳高度是随季节而变化的,夏季大,冬季小。因此,正午杆影长度也随季节而变化,夏季短,冬季长。
【解答】(1)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故E处表示的箭头方向如下:
(2) 当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的A位置时 ,此时太阳直射赤道,且将要向北回归线移动,所以是春分。
(3)夏至日,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大,故为乙; 北半球冬至日太阳高度角小,物体的影子长,所以为保证后排低层房屋的采光,楼与楼之间距离的设计应参考冬至日,即甲 。
故答案为:(1)见上图;(2)春分;(3)乙;甲
26.【答案】(1)A
(2)D
(3)冬至;赤道
(4)昏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图中所示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夜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解答】(1)读图可得,图中所示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夜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冬至日,A点位于北半球,所以A点处于冬季,昼短夜长。
故选:。
(2)浙江的冬至日,正午房屋的影子在一年中最长
(3)冬至日整个北极都处于极夜,则这一天的节气为冬至 ,这时只有赤道是昼夜平分的;
(4)如图,地球自西向东,A则由白昼转向黑夜。
故答案为:(1)A (2)D (3)冬至 赤道 (4)昏
27.【答案】(1)十五
(2)图二;月相变化经历时间长,月食过程时间短;月食时明暗界面模糊,月相明 暗界面清晰;(新月完全不可见,月全食时月亮不会完全隐没,会出现红月亮;其 它合理情况也可)
(3)86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月食,又称月蚀,是一种当月球运行进入地球的阴影(阴影又分本影和半影两部分)时,原本可被太阳光照亮的部分,有部分或全部不能被直射阳光照亮,使得位于地球的观测者无法看到普通的月相的天文现象。月食发生时,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因此月食必定发生在满月的晚上(农历十五、十六、或十七);月食的种类有月全食,月偏食和半影月食,不存在月偏食;
【解答】(1) 本次月食发生时我国农历日期是今年十月十五;
(2)图二是同学绘制的月食图,图二是月相图;请你说出月相变化过程与月全食过程有哪些不同:月相变化经历时间长,月食过程时间短;月食时明暗界面模糊,月相明 暗界面清晰;新月完全不可见,月全食时月亮不会完全隐没,会出现红月亮;其 它合理情况也可;
(3)本次月全食的全食阶段(即月球全部在地球本影内的时段)经历的时段是从18时16分到19时42分,一共是86分钟;
故答案为:(1)十五(2) 图二;月相变化经历时间长,月食过程时间短;月食时明暗界面模糊,月相明 暗界面清晰;(新月完全不可见,月全食时月亮不会完全隐没,会出现红月亮;其 它合理情况也可)(3) 86
28.【答案】(1)
(2)星系距银河系的距离越远,运动速度越快
(3)膨胀
【知识点】银河系和宇宙
【解析】【分析】观察表中信息,通过对比不同星系经过漫长的时间,星系的距离和速度也在发生改变,星系正在远离银河系,说明宇宙在膨胀。
【解答】(1)根据图中信息,可以作出一个曲线图,如:
(2) 数据分析:星系距银河系的距离越远,运动速度越快。
(3) 这些遥远的星系正在远离银河系,可推出宇宙是在膨胀 。
29.【答案】(1)水星;金星;太阳
(2)C;E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八大行星,是指太阳系的八个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解答】(1)“好奇号”选择火星登陆,其中的原因之一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火星离地球近,大小和质量也接近地球,太阳系中另外两颗类地行星是水星和金星。地球、火星等都按照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公转。
(2)“月球车”登陆月球,将面临的环境特征是温差大,引力比地球上小。
故答案为:(1)水星;金星;太阳(2)C;E
30.【答案】(1)
(2)A;背向太阳
(3)76
(4)4;土星
【知识点】行星及其卫星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木星、哈雷彗星的知识点。
【解答】(1)木星绕日公转的方向为逆时针,哈雷彗星绕日公转的方向为顺时针,因此木星和哈雷彗星的绕日公转方向图为:
(2)彗星的冰物质被太阳风吹拂,形成长长的彗尾,离太阳越近,太阳风的影响越大,彗尾就越长,A点离太阳越近,所以彗尾越长, 哈雷彗星的彗尾朝向也是有规律的,一般是朝着背向太阳的方向 。
(3)当哈雷彗星绕日公转一周时,地球绕日公转约76圈。
(4)木星轨道内还有4颗行星。按结构特征,木星属于巨行星,属于该类行星的还有土星,土星和木星都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体积和质量很大的行星。
故答案为:(1)
(2)A; 背向太阳(3)76(4)4;土星
1 / 1初中科学试卷浙教版 七年级下册 第四章 地球与宇宙单元卷
一、单选题
1.(2022七上·镇海期末)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自然现象蕴涵了丰富的科学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火山喷发出来的岩浆来自地幔中的软流圈
B.地球的昼夜现象是地球的自转引起的
C.在月球上可以听到陨石撞击月面的巨大声音
D.在太阳的照射下,早晨的树影很长,中午树影很短是由地球的公转造成的
【答案】A
【知识点】火山;月球的概况;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
①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地慢的软流层。
②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一半就是白昼,称为昼半球;而背着太阳的另一半则太阳照不到,是黑夜,称为夜半球。这就使地球上有了昼夜之分。
③地球自转的现象:昼夜交替现象、水的旋涡、一日中的影长变化等。
【解答】
A.火山喷发出来的岩浆来自地幔中的软流圈,故A正确;
B.地球上的昼夜现象的成因是地球本身不透明、不发光,只能被太阳照亮一半,故B错误;
C.月球上无大气,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故C错误;
D.一日中影子长短的变化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2.(2022七上·镇海期末)第22届世界杯足球赛于当地时间2022年11月20日19:00在中东的卡塔尔举行,届时中国的球迷观看时,已经午夜时分了。造成这种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
A.地球的形状 B.地球的大小 C.地球的自转 D.地球的公转
【答案】C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
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中心是太阳。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
【解答】
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在不停的自转,造成地球在自转的时候,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每个经度所在的点的日出时间都不一样,就使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间的差异。故 C 符合题意, AB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2022七上·镇海期末)2022年12月14日的双子座流星雨亮相天宇,吸引了很多天文爱好者的关注。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流星雨形成主要是部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B.流星体实质上是小的恒星
C.流星体与彗星属于同一类天体
D.在月球上也能发生流星雨现象
【答案】A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月球的概况;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
流星是小行星经过地球大气层时剧烈摩擦形成的火光,大部分流星体会在大气层中燃烧殆尽,极少数大的会坠落地表,称为陨星,包括陨石、陨铁、石和铁的混合体。
【解答】
流星是小行星经过地球大气层时剧烈摩擦形成的火光,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A正确,B、C错误;
月球上无大气,无法发生流星雨现象,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4.(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8章星空世界单元试卷)关于太阳黑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黑子就是太阳表面上的小黑点
B.太阳黑子峰年出现的平均周期为11年
C.太阳黑子出现的地方温度很高,可达8000℃
D.太阳黑子和日珥是同一种太阳活动
【答案】B
【知识点】太阳的结构与概况
【解析】【分析】根据光球层上常出现暗黑的斑点,叫太阳黒子;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较低的地方,太阳黑子变化的周期为11年;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烈的重要标志。
【解答】A、光球层上常出现暗黑的斑点,叫太阳黒子,A不符合题意;
B、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约为11年,B符合题意;
C、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稍低的部分,温度达不到8000℃ C不符合题意;
D、太阳黑子和日珥并不是同一种太阳活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2024七上·镇海区期末)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太阳系、河外星系、银河系和宇宙,四个选项中能正确代表它们相互关系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银河系和宇宙
【解析】【分析】天体系统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依次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总星系是人类目前所认识的宇宙。
【解答】结合图示,①为太阳系,是所给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
②为河外星系,属于总星系,与太阳系、银河系没有包含关系,
③为银河系,属于总星系,包含太阳系,
④为总星系,是级别最高的天体系统,包含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
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2024七上·镇海区期末)如图为太阳光照图,四图中宁波市白昼最长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知识点】昼夜长短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转动叫自转,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
【解答】①箭头是顺时针旋转,说明是南极俯视图,南极圈及以内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的宁波市白昼最短,故A不符合题意;
②箭头是逆时针旋转,说明是北极俯视图,北极圈及以内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的宁波市白昼最长,故B符合题意;
③昼夜平分,北半球的宁波市昼夜等长,故C不符合题意;
④北极圈以内大部分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的宁波市昼长夜短,但白昼没达到最长,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2024七上·宁波期末)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在平地上用立竿见影的方法,逐日测算正午太阳高度。图甲表示测量的方法,垂直水平地面竖起一根长杆OP,正午时测得杆影长度为OP';图乙为兴趣小组同学绘制的正午竿影长度变化图,图中纵坐标表示杆影的朝向及杆影的长度,①②③④为测量过程的某四天杆影长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OPP’为所测太阳高度角
B.该兴趣小组进行实验的地点不可能在宁波
C.根据图乙可知,数字④所对应的日期为春分日
D.要完成图乙,兴趣小组至少需要连续测量一个月
【答案】B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A.太阳高度角是阳光与地面的夹角;
B.根据乙图分析阳光直射点的位置移动规律即可;
C.根据数字④中影子的高度判断;
D.根据太阳高度的一年中的变化规律判断。
【解答】A. 根据图片可知,图甲中∠OP′P为所测太阳高度角,故A错误;
B.阳光直射的最北端是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以北的地点,物体的影子始终是朝北。图中影子①朝南,说明实验地点位于北回 归线以南,即阳光直射点在该实验地点的南北移动。宁波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不可能影子朝南,故该兴趣小组进行实验的 地点不可能在宁波,故B正确;
C.根据图乙可知,数字④的影子高度为0,说明影子是一年中最短的时候,所对应的日期为夏至日,故C错误;
D.实验小组是逐日测算正午太阳高度,由于地球公转产生太阳高度的变化,故引起正午物影的变化。地球公转周期是一年, 要完成图乙,兴趣小组至少需要测量一年,故D错误。
故选B。
8.(2024七上·宁波期末)如图所示为世界最大太阳望远镜(DKIST)拍得的人类迄今为止分辨率最高的太阳照片,为研究太阳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持。下列有关太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离地球很远,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很小
B.八大行星绕太阳公转,太阳是银河系的中心
C.日全食发生时,太阳的光球层被遮挡
D.太阳表面不发光的区域称为太阳黑子
【答案】C
【知识点】太阳的结构与概况;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A.根据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判断;
B.根据银河系的构成判断;
C.根据日全食的形成判断;
D.根据太阳黑子的形成判断。
【解答】 A.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故A错误;
B.八大行星绕太阳公转,太阳是太阳系的核心,不是银河系的中心,故B错误;
C.日全食发生时,太阳的光球层被遮挡,故C正确;
D.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的低温区域,故D错误。
故选C。
9.(2023七上·宁海期末)下列关于天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国际上将整个天空划分为88个星座
B.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金星是唯一自东向西逆向自转的行星
C.哈雷彗星的公转周期为76年
D.北斗七星的位置随季节而变化,当斗柄指东时为秋季
【答案】D
【知识点】太阳系的组成;行星及其卫星;著名的星座与恒星;银河系和宇宙
【解析】【分析】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饶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分为不同的级别和层次,最高一级是总星系,总星系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包括太阳系和其他恒星星系;太阳系包括了陶阳、地月系和其他行星;地月系包括了地球和月球;
【解答】A. 国际上将整个天空划分为88个星座,正确;
B. 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金星是唯一自东向西逆向自转的行星,正确;
C. 哈雷彗星的公转周期为76年,正确;
D.北斗七星的位置随季节而变化,当斗柄指东时为春季,所以D错误;
故答案为:D.
10.(2023七上·宁海期末)电影《独行月球》中孤独月与金刚鼠被遗忘在月球上,开启了一段特殊的生活,也让观众更加了解月球。下列对关于月球的科学知识错误的是( )
A.地球上的人可以看到月球背面
B.月球表面凹凸不平主要是由于陨星的撞击
C.月球上昼夜温差很大
D.月球本身不发光
【答案】A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水,没有生命,只有矿物质颗粒;月球上有很多的环形山, 主要是因为没有大气层的保护,被陨石撞击而成;月球的引力是地球引力的1/6;月球上面昼夜温差很大,温差达到300摄氏度;月球本身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解答】A. 月球绕着地球公转,因为月球的自转周期和月球绕太阳的公转周期相近,所以月球永远是用同一面对着地球,因此地球上的人不可以看到月球的背面,A错误;
B. 月球表面凹凸不平主要是因为月球上没有大气,所以被陨星的撞击而成,正确;
C. 月球上没有大气,所以月球上昼夜温差很大,正确;
D. 月球本身不发光,而是靠反射太阳的光,正确;
故答案为:A.
11.(2023七上·余姚期末)北斗七星的位置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我国民间流传谚语: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据此判断,下列哪个是在秋季星空图中看到的北斗七星(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著名的星座与恒星;银河系和宇宙
【解析】【分析】大熊座是北方天空中最醒目、最重要的星座,大熊星座中的七颗亮星组成一个勺子的性状,这就是著名的北斗七星;
【解答】北天星空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北斗七星在秋季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西方,A正确;
故答案为:A.
12.(2023七上·慈溪期末)家住慈溪的小科,在自家的飘窗上做“观竿测影”的实验,实验中用铅笔代替竿子,如图是其上午某时刻的实验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此时小科面对的方向偏北
B.一天内,杆影移动是由地球自转造成的
C.正午小科得到的竿影长度不为零
D.一天内,竿影的长度和方向都会发生变化
【答案】A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昼夜交替
【解析】【分析】 地球自转: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 地球自转引起的现象有: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一天中竿影的变化;时差等;
【解答】A.对于北半球的慈溪而言,太阳一年四季在他的南面,所以此时小科面对的方向偏南,A错误;
B.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转动,所以一天中的竿影会发生变化,正确;
C. 因为只有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才可以被太阳直射到,慈溪在北回归线以北,所以正午小科得到的竿影长度不为零,正确;
D.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转动,所以一天内,竿影的长度和方向都会发生变化,正确;
故答案为:A.
13.(2023七上·慈溪期末)2022 年4月24日(农历三月二十四)清晨,在东方低空,看见木星、金星、火星和土星排成一条直线,并与月球相伴,上演“四星连珠伴月”的天象,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体积最大最亮的是金星 B.当天的月相为上弦月
C.四颗行星都绕太阳公转 D.这一天土星离地球最近
【答案】C
【知识点】地球公转;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月相;太阳系的组成;行星及其卫星
【解析】【分析】农历初一形成的月相是新月,之后形成的是峨眉月,初七或初八形成的是上弦月,之后形成的是凸月,农历十五十六形成的是满月,之后形成的是凸月,农历二十二或二十三形成的是下弦月,之后形成的是残月。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离太阳由近及远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他们都绕日运动;
【解答】A. 体积最大最亮的是木星,A错误;
B. 农历三月二十四,当天的月相为下弦月到弦月的中间月相,B错误;
C. 木星、金星、火星和土星都是太阳系的恒星,所以四颗行星都绕太阳公转,C正确;
D. 看见木星、金星、火星和土星排成一条直线 ,土星与地球的距离最近无法判断,D错误;
故答案为:C.
14.(2022七上·镇海期末)火星的直径约为地球一半,自转轴倾角、自转方向、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火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十分稀薄,密度仅为地球大气密度的1%。根据以上信息,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火星上也有季节变化
B.火星表面昼夜温差大
C.在火星上也能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
D.火星的一天比地球的一天约长一倍大
【答案】D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
结合火星的自转轴倾角、自转方向、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则说明地球上的一些自然现象在火星上也能出现。但火星空气稀薄,所以昼夜温差大。火星公转周期是地球的两倍,所以火星上的“一年”约等于地球上的“两年”。
【解答】
A.火星自转倾角与地球相近,也绕日公转,所以推测火星上有季节变化,A符合题意;
B.火星上大气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差,故而昼夜温差大,B符合题意;
C.火星自转方向与地球相近,也是自西向东,所以能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C符合题意;
D.火星自转周期与地球相近,所以一天也与地球相近,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5.(2022七上·镇海期末)下面四幅图是东西南北四个半球,图中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一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D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解析】【分析】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点上方看是逆时针方向,从南极点上方观察是顺时针。
【解答】
根据分析可知,①是自西向东,正确;②是自东向西,错误;③从北极点上方观察是顺时针,错误;④从南极点上方观察是顺时针,正确。故①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6.(2022七上·镇海期末)2022年,“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接连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对宇宙的探索又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下列对宇宙的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
A. 夜晚看到的星星都是恒星
B.宇宙的大小结构层次为:宇宙→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
C.流星现象是由于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层,与大气层摩擦燃烧产生的
D.从侧面看,银河系是一个车轮状的大漩涡
【答案】C
【知识点】银河系和宇宙;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解析】【分析】
从侧视图中看,银河系像个中间厚、四周薄的铁饼;从俯视图看,银河系又像一个大漩涡,图中的光
点是一颗颗恒星。
【解答】
A.启明星是金星,属于行星,故A错误;
B.宇宙的大小结构层次为: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故B错误;
C.流星现象是由于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层,与大气层摩擦燃烧产生的,故C正确;
D.侧视图中看,银河系像个中间厚、四周薄的铁饼,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
17.(2024七上·镇海区期末)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八月初九)在杭州开幕。
(1)如图1是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这天地球位置最接近图1中的 。
(2)当晚的月相最接近于图2中的 。
(3)再过一个星期有可能出现的天文现象是 。(填“日食”或“月食")
【答案】(1)④
(2)B
(3)月食
【知识点】冬至、夏至、春分、秋分;月相
【解析】【分析】熟记月相以及地球绕日公转的知识点是解题关键。
【解答】(1) 9月23日接近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即图中④位置。
(2) 初九接近上弦月,月面朝西,右边亮, 当晚的月相最接近于图2中的B即上弦月。
(3) 再过一个星期是十六,满月月相,有可能出现月食,日食可能在初一出现。
18.(2024七上·镇海区期末)一天中竖立在水平地面上竹裘的影子长度变化与天空中太阳的位置密切相关,家住北纬40度的小科在某一天测量竹竿影子的变化,并在地面做好记录(如图所示)。
(1)这一天中,竹竿影子的长短的变化规律是 ,竹竿影子的长短与太阳高度角变化的规律是 。
(2)图中指向正北方向的箭头是 。(填“甲”、“乙”、“丙”或“丁”)
【答案】(1)先变短再变长;太阳高度角越大,竹竿影子越短,反之亦然
(2)丙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学校操场上旗杆的杆影长短是在变化的。杆影的长度和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大小有关。这个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一天中的正 午,当太阳位于正南或正北方向,太阳光和地面的夹角最大。
【解答】(1)中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由太阳高度角定义可知太阳高度角越大,影子越短,所以中午影子最短,即这一天中,竹竿影子的长短的变化规律是先变短再变长。
(2) 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一年四季正午时候的影子都朝向北方,甲丙指向南北方向,所以图中指向正北方向的箭头是丙。
19.(2024七上·镇海区期末)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某日地球的昼夜分布图,这一天是北半球的 (节气),此时赤道上昼夜长短情况是 。造成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 。
(2)图2是南京的小科记录的“二分二至”正午时刻教室内的光照情况,其中符合图1所示这一天光照情况的是 。(填①、②或③)
【答案】(1)冬至;昼夜平分;公转
(2)①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太阳直射点是有变化的。夏至日,太阳 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5°);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太 阳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5°)。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 返移动。
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其中夏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且北极圈(北纬66.5°)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 昼现象。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其 中冬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且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正好相反。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 球各地昼夜等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解答】(1)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冬至日,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由分析知造成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公转。
(2)冬至这天太阳高度角最小,图2中太阳高度角最小的是①,所以其中符合图1所示这一天光照情况的是 ① 。
20.(2024七上·镇海区期末)小科在模拟日食实验时,绘制了一张实验图。如图所示,实验中大球代表太阳,小球代表月球,“眼睛”表示小科在地球上的观察点。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可以观察到的日食类型是 。
(2)下列因素中与形成的日食的类型有关的是 (填序号)。
①观测者在月球阴影区的位置 ②月球的大小 ③月地距离的不同
【答案】(1)日环食
(2)①③
【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当月球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月球遮住了太阳的一部分时,出现日偏食;月球只遮住了太阳的中心部分、在太阳周围还露出一圈日面时,出 现日环食;太阳完全被遮住时,出现日全食。
【解答】(1)月亮未完全遮住太阳,只遮住了太阳的中心部分、在太阳周围还露出一圈日面,出 现日环食。
(2) 观察者在月球阴影区的位置不同,可能会看到日环食、日全食或日偏食 , 月地距离的不同可能导致观测者感觉月球可能遮住太阳一部分,也可能遮住全部,所以会导致日食类型不同。
21.(2024七上·宁波期末)我们已经学习了太阳系的相关知识,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火星是太阳系的大行星,近年探测火星形成一个热潮,火星是图中的 (填字母)。
(2)下列不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是 。
①引起板块张裂,引发火山喷发
②地球两极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③地球磁场出现异常,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④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中断
⑤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与太阳黑子的11年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答案】(1)c
(2)①②
【知识点】太阳的结构与概况;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当太阳活动剧烈时,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大气层,会引起电离层扰动,使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是地球磁场突然出现“磁暴”现象,导致罗盘指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如果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入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还会出现美丽的极光;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解答】(1)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小行星带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对应c。
(2)①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引起板块张裂,引发火山喷发,和太阳活动无关;
②地球两极出现极昼极夜现象与地球的运动有关,和太阳活动无关;
③太阳活动有可能导致地球磁场出现异常,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④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
⑤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与太阳黑子的11年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故不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是①②。
22.(2023七上·余姚期末)在“制作地球仪”的活动中,同学们兴趣浓厚,用乒乓球、铁丝、量角器等制作了小地球仪,并运用它和手电筒配合演示地球自转,观察昼夜交替等现象。
(1)下面是四位同学交上来的地球仪作品,综合评估分数最高的是 。
(2)在制作正确的地球仪上,地轴和底座应该呈 (填夹角度数) 的交角。
(3)演示地球自转时,面对赤道,应该 (选填“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拨动地球仪转动。
【答案】(1)丙同学
(2)66.5°
(3)从左往右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 ,从南极点上空呈顺时针转动; 地球在自转时同时公转,自转一周需用23小时56分4秒,公转了约0.986度,按地球自转速度折合3分56秒,时间,自转加上公转用的时间共24小时。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一小时。
顺时针旋转。看呈顺时针旋转。
【解答】(1)地轴,即为地球斜轴,又称地球自转轴,是指地球自转所绕的轴,北端与地表的交点是北极,南端与地表的交点是南极。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丙同学正确;
(2)在制作正确的地球仪上,地轴和底座应该呈66.5°的交角。
(3)演示地球自转时,面对赤道,应该从左往右拨动地球仪转动。
故答案为:(1)丙同学;(2) 66.5°;(3)从左往右;
三、实验探究题
23.(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8章星空世界单元试卷)小军同学通过高倍望远镜观察月亮,发现月面是凹凸不平的,如图甲所示。这是由于流星在太空中运行到靠近月球时,在月球的引力作用下坠落到月面,与月面发生碰撞而形成了坑洞,这种坑洞叫做月坑。
小军同学猜想月坑的深度可能与流星的质量、体积及下落的高度有关。于是,他设计了一个用一只铺满厚厚的细沙的盘子和几个不同的小球及刻度尺进行探究月坑深度的模拟实验,如图乙所示。经过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实验序号 质量m(g) 体积 V(cm3) 下落高 度h(cm) 坑的深 度d(mm)
1 20 7.5 50 2.6
2 20 7.5 60 3.5
3 20 7.5 70 5.0
4 20 2.5 70 11.3
5 20 1.8 70 12.4
6 60 7.5 70 14.6
7 85 7.5 70 15.9
(1)由1、2、3三组数据可得:“月坑”的深度与流星的 有关。
(2)由 三组数据可得:“月坑”的深度与流星的质量有关。
(3)“月坑”的深度还与流星的体积有关:体积越大,“月坑”的深度越 (选填“深”或“浅”)。
(4)请你结合小军的研究过程就“影响月坑深度的因素”问题提出另外一个猜想: 。
【答案】(1)下落高度
(2)3、6、7
(3)浅
(4)月坑深度可能与月球表面的材质有关(合理均可)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结合问题中涉及的物理量,通过质量、体积、下落高度和坑的深度的变化,找出其中的物理规律并进行总结。
【解答】(1)从前三组数据可得,下落高度越大,坑的深度越大,因此“月坑”的深度与流星的下落高度有关。
(2)实验3、6、7中,当物体体积和下落高度不变时,质量越大,坑的深度越大。
(3)从实验3、4、5中可得,当物体质量和下落高度相同时,体积越大,坑的深度越浅.
(4)由于地球和月球表面的材质不同,所以影响月坑深度的因素可能还和月球表面的材质有关。
故答案为:(1)下落高度(2)3、6、7(3)浅(4)月坑深度可能与月球表面的材质有关(合理均可)
24.(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7章地月系 单元试卷)如图甲是小施同学测绘的学校操场上旗杆影子长度(分别在夏季和冬季某日的12时测得),
(1)A图是在 测绘的(选填“夏季”或“冬季”)。
(2)该现象可运用到房地产开发中“楼间距的确定”,为了保证后排房屋中午时间的采光,必须考虑前、后楼南北方向上的楼间距(如图乙)。我们北半球的楼间距设计应该参考 (填节气名称)的光照情况。
(3)按上述理论设计,宁波的楼间距应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海南的楼间距。
(4)根据实验,判断宁波地区物体影子最短时我国的节气是 。
(5)在宁波市的一天中,旗杆杆顶影子所留下的轨迹最有可能的是图中的____。
A. B.
C. D.
【答案】(1)冬季
(2)冬至
(3)大于
(4)夏至
(5)A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除了赤道,地球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南北极圈以内,甚至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解答】(1)夏季是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小的季节,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所以图中A为冬季测绘
的,B为夏季测绘的;
(2)北半球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影子长;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影子短,我们北半球的楼间距设计应该参考冬至的光照情况。
(3)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地球公转运动使得同一地方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不同,从而使得物体的影子长短不同.我国位于北半球,南方太阳高度角大,北方太阳高度角小,因此南方影子短,北方影子长。地球公转运动使得同一地方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不同,从而使得物体的影子长短不同,我国北方楼间距应该大于南方楼间距,才能保证后楼采光,而海南相较于宁波位于更南方, 因此按上述理论设计,宁波的楼间距应大于海南的楼间距。
(4)一年中,日出最早是在夏至日(6月22日左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影子最短,日出最晚是在冬至日(12月23日左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影子最长,越靠近北回归线,影子则越短,所以宁波地区物体影子最短时我国的节气是夏至。
(5)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杆影朝向与太阳方向相反。宁波位于北半球,太阳在宁波的南方,故杆影朝北,自西向东移动,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冬季(2)冬至(3)大于(4)夏至(5)A
25.(2020七上·北仑期末)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请在E处短线上补画箭头,表示地球公转的方向。
(2)当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的A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
(3)图2为北半球某楼房夏至和冬至两天的正午时刻太阳照射示意图,其中表示夏至目的是 (甲或乙),为保证后排低层房屋的采光,楼与楼之间距离的设计应参考 (甲或乙)的光照情况。
【答案】(1)
(2)春分
(3)乙;甲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1)地球绕日公转情况如下图:
(2)杆影的长度和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大小有关。这个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一天中的正午,当太阳位于正南或正北方向,太阳光和地面的夹角最大。一年中,一个地方正午的太阳高度是随季节而变化的,夏季大,冬季小。因此,正午杆影长度也随季节而变化,夏季短,冬季长。
【解答】(1)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故E处表示的箭头方向如下:
(2) 当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的A位置时 ,此时太阳直射赤道,且将要向北回归线移动,所以是春分。
(3)夏至日,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大,故为乙; 北半球冬至日太阳高度角小,物体的影子长,所以为保证后排低层房屋的采光,楼与楼之间距离的设计应参考冬至日,即甲 。
故答案为:(1)见上图;(2)春分;(3)乙;甲
26.(2020七上·江北月考)如图所示是地球上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A地的季节和此时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
①冬季②夏季③昼短夜长 ④昼长夜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图示季节,下列现象在我们浙江省可能出现的是 ( )
A.大地一片葱绿 B.同学们穿着短袖衣衫上学
C.雷雨天气经常发 D.正午房屋的影子在一年中最长
(3)图中可以看到,整个北极都处于极夜,则这一天的节气为 日。这一天中昼夜平分的地点为 。
(4)图中所示的晨昏线属于 (选填“晨”、“昏”)线。
【答案】(1)A
(2)D
(3)冬至;赤道
(4)昏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图中所示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夜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解答】(1)读图可得,图中所示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夜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冬至日,A点位于北半球,所以A点处于冬季,昼短夜长。
故选:。
(2)浙江的冬至日,正午房屋的影子在一年中最长
(3)冬至日整个北极都处于极夜,则这一天的节气为冬至 ,这时只有赤道是昼夜平分的;
(4)如图,地球自西向东,A则由白昼转向黑夜。
故答案为:(1)A (2)D (3)冬至 赤道 (4)昏
四、解答题
27.(2023七上·余姚期末)2022年11月8日天宇出现月全食,余姚天气晴好,观测条件甚佳。科学兴趣小组为观测本次月全食做了充分准备并进行了全程观测记录。
小组成员查阅资料了解到,月全食主要分五个阶段:
①初亏:月球刚接触地球本影;
②食既:月球刚好全部进入地球本影;
③食甚:月球中心与地球本影中心最近;
④生光:月球从地球本影冒出的刹那
⑤复圆:月球刚好完全离开地球本影
本次月全食过程及时刻如图甲所示:
小组成员的主要观测记录:月全食是从月球东边进入地球本影开始,至月球西边离开地球本影结束;地球本影在月球上的弧形轮廓模糊,没有平时见到的月相明暗界线清晰;月球全部进入地球本影后,直至全食阶段结束开始生光,始终能看到暗红色的月亮。
请根据资料、小组观测记录及你所拥有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本次月食发生时我国农历日期是今年十月 (选填“初一”或“十五”)。
(2)图乙是小组成员观察月食和月相变化过程时绘制的两幅图,其中 (选填“图一”或“图二”)是同学们绘制的月食图,另一幅是月相图。请你说出月相变化过程与月全食过程有哪些不同: (至少说出两点)。
(3)本次月全食的全食阶段(即月球全部在地球本影内的时段)经历的时间为 分钟。
【答案】(1)十五
(2)图二;月相变化经历时间长,月食过程时间短;月食时明暗界面模糊,月相明 暗界面清晰;(新月完全不可见,月全食时月亮不会完全隐没,会出现红月亮;其 它合理情况也可)
(3)86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月食,又称月蚀,是一种当月球运行进入地球的阴影(阴影又分本影和半影两部分)时,原本可被太阳光照亮的部分,有部分或全部不能被直射阳光照亮,使得位于地球的观测者无法看到普通的月相的天文现象。月食发生时,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因此月食必定发生在满月的晚上(农历十五、十六、或十七);月食的种类有月全食,月偏食和半影月食,不存在月偏食;
【解答】(1) 本次月食发生时我国农历日期是今年十月十五;
(2)图二是同学绘制的月食图,图二是月相图;请你说出月相变化过程与月全食过程有哪些不同:月相变化经历时间长,月食过程时间短;月食时明暗界面模糊,月相明 暗界面清晰;新月完全不可见,月全食时月亮不会完全隐没,会出现红月亮;其 它合理情况也可;
(3)本次月全食的全食阶段(即月球全部在地球本影内的时段)经历的时段是从18时16分到19时42分,一共是86分钟;
故答案为:(1)十五(2) 图二;月相变化经历时间长,月食过程时间短;月食时明暗界面模糊,月相明 暗界面清晰;(新月完全不可见,月全食时月亮不会完全隐没,会出现红月亮;其 它合理情况也可)(3) 86
28.(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8章星空世界单元试卷)表中为四个星系距银河系的距离及它们的运动速度。
星系 距离(百万光年) 速度(km·s-1)
处女座 80 1200
大熊座 980 15000
牧夫座 2540 39000
长蛇座 3980 61000
(1)画出一个曲线图,说明每个星系距银河系的距离与它的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以距离为横坐标,速度为纵坐标)
(2)数据分析:星系的距离与速度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
(3)归纳:由此可见,这些遥远的星系正在远离银河系,可推出宇宙是在膨胀还是在收缩? 。
【答案】(1)
(2)星系距银河系的距离越远,运动速度越快
(3)膨胀
【知识点】银河系和宇宙
【解析】【分析】观察表中信息,通过对比不同星系经过漫长的时间,星系的距离和速度也在发生改变,星系正在远离银河系,说明宇宙在膨胀。
【解答】(1)根据图中信息,可以作出一个曲线图,如:
(2) 数据分析:星系距银河系的距离越远,运动速度越快。
(3) 这些遥远的星系正在远离银河系,可推出宇宙是在膨胀 。
29.(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8章星空世界单元试卷)美国“好奇号”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我国“嫦娥四号”卫星也已经带“月球车”登陆月球。
(1)“好奇号”选择火星登陆,其中的原因之一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火星离地球近,大小和质量也接近地球,太阳系中另外两颗类地行星是 和 。地球、火星等都按照一定的轨道围绕 公转。
(2)“月球车”登陆月球,将面临的环境特征是____(填字母)。
A.沙尘暴 B.暴雨 C.温差大
D.噪音干扰 E.引力比地球上小
【答案】(1)水星;金星;太阳
(2)C;E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八大行星,是指太阳系的八个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解答】(1)“好奇号”选择火星登陆,其中的原因之一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火星离地球近,大小和质量也接近地球,太阳系中另外两颗类地行星是水星和金星。地球、火星等都按照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公转。
(2)“月球车”登陆月球,将面临的环境特征是温差大,引力比地球上小。
故答案为:(1)水星;金星;太阳(2)C;E
30.(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8.3太阳系小天体(第2课时))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木星和哈雷彗星的绕日公转方向。
(2)当哈雷彗星运行到图中A、B、C三点中的 点时,彗尾最长。哈雷彗星的彗尾朝向也是有规律的,一般是朝着 的方向;这是因为彗尾是彗星的物质被太阳风剥离出来形成的。
(3)当哈雷彗星绕日公转一周时,地球绕日公转约 圈。
(4)木星轨道内还有 颗行星。按结构特征,木星属于巨行星,属于该类行星的还有 。
【答案】(1)
(2)A;背向太阳
(3)76
(4)4;土星
【知识点】行星及其卫星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木星、哈雷彗星的知识点。
【解答】(1)木星绕日公转的方向为逆时针,哈雷彗星绕日公转的方向为顺时针,因此木星和哈雷彗星的绕日公转方向图为:
(2)彗星的冰物质被太阳风吹拂,形成长长的彗尾,离太阳越近,太阳风的影响越大,彗尾就越长,A点离太阳越近,所以彗尾越长, 哈雷彗星的彗尾朝向也是有规律的,一般是朝着背向太阳的方向 。
(3)当哈雷彗星绕日公转一周时,地球绕日公转约76圈。
(4)木星轨道内还有4颗行星。按结构特征,木星属于巨行星,属于该类行星的还有土星,土星和木星都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体积和质量很大的行星。
故答案为:(1)
(2)A; 背向太阳(3)76(4)4;土星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