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现代文考前主题阅读:五光十色的世界里,低调做事,高调立德
一、【精练一篇】
要点速看
主题 凡人小事、传统文化
内容 梗概 选文通过记叙老陈四十年如一日地为乡村画水泥画并展示村里三件老物件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老陈的赞美之情。阅读选文,可以引导学生守护和传承传统技艺和文化,为乡村和传统文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 命题点 标题的含义、描写手法(环境描写)、句子赏析、人物形象分析、记叙顺序(插叙)、词语含义、句子含义、探究文章主旨
绽放的梨花
(命题点:标题的含义 答题角度:指古老村落里绽放的梨花;指古村落里传承保留下来的水泥画技艺及老房子;指老陈等人对传统技艺的坚守与传承。)
李 汀
①春风拂面,梨花仿佛一夜间绽开,满村弥漫着淡淡的梨花香。梨花摇曳处,几位老人在梨花丛里给花授粉,一手拿细竹签,一手拿花粉瓶。阳光下蜜蜂舞动,梨花颤动,好一派生机盎然。(命题点:描写手法 答题角度:运用了环境描写,写了村庄梨花绽放、老人授粉、蜜蜂飞舞等生机盎然的场景,传达出村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为全文奠定轻松、美好,充满生机的感情基调;为下文写老陈的故事做铺垫。)
②我问:“老人家,辛苦吗?”老人从花丛里探出头笑呵呵地说:“授粉是轻松活儿,你没见老陈干的大家伙呢。”
③老陈是谁?干啥大家伙呢?老人几步从梨花丛里跨出来,头发上还飘着两三瓣梨花:“走,去看嘛。”来到一处老院子墙壁边,老人指着站在墙壁钢管架上正在忙碌的另一位老人说:“这就是老陈,搞水泥画的,干的大家伙嘛。”
④只见钢管架子上的老人一会儿弯腰,一会儿在墙上比划。我担心地问:“您好大年纪了?注意安全哦。”老人头也不回地说:“八十了,干习惯了,安全着呢。”
⑤“八十了,还干这个呀?”我还是有些担心。老人直起腰,回转身子,笑眯眯地说:“八十咋了?这我都干四十年了。”
⑥只见老陈先是在墙面上用铅笔勾勒出一棵树,又在树下添上几间茅草屋。(命题点:句子赏析 答题角度:运用动作描写,“勾勒”“添上”两个动词,表现出老陈作画手法娴熟,从而说明老陈做水泥画时间之久,表达对老陈的敬佩之情。)我问:“这是画什么呢?”老人依然笑眯眯地说:“画迎客松呢。这家主人的儿子选好日子要结婚了,送点什么呢?就想着还是送他一幅水泥画。迎客是迎,迎新娘子也是迎,祝福婚姻像迎客松一样长青不老。”
⑦说话间,只见老陈把草图改了一遍又一遍,已经可以看见迎客松的雏形了。他手上没停,嘴里念叨着:“涂在墙上的东西,不敢马虎,要精益求精呢。”我夸奖道:“已经很好了。”老陈说:“这手上的功夫,自己心里清楚,要过得了自己这一关。”
⑧眼看草图已经打好,老陈把混合好的水泥砂浆,沿着墙上草图的线条开始一层层往上堆砌。树根处用抹刀一边涂抹,一边用刀尖抹出细致的根部纹路来。在涂抹松树树叶时,为了防止水泥脱落,老陈又在墙上钉上钉子,将堆砌好的块状水泥,用小抹刀一点点雕刻出茂盛的枝叶形状。抹刀在一堵墙上来回舞动,叮当作响。(命题点:句子赏析 答题角度:运用动作描写,连续使用“堆砌”“涂抹”“抹出”“钉上”“雕刻”等动词,形象地表现了老陈在墙上制作水泥画技艺的娴熟以及他认真的工作态度。)刀到,知深浅;刀到,景致出。水泥砂浆在他手里像是有了生命一样,一会儿变出满枝活灵活现的树叶,一会儿变成栩栩如生的蜿蜒树根。仿佛那水泥砂浆就是一砚浓墨,老陈是在用这浓墨泼绘。一会儿,一棵松树的古老坚韧气息和生机勃勃的生命力,便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这面墙上。(命题点:句子赏析 答题角度:形象地表现了老陈在墙上制作水泥画技艺的娴熟高超及所作的水泥画栩栩如生的特点。)
⑨我惊讶地问:“这水泥砂浆是特殊材料吗?这么听话。”老陈衣服手上脸上沾着点点砂浆,笑着说:“啥子特殊材料?只是说水泥标号要高,沙子要用细沙。然后按比例混合好,就行了。”(命题点:人物形象分析 答题角度:工作认真负责、守护传统技艺。)
⑩老陈一边干,一边语气自豪地跟我介绍:“我们村有三件老物件。第一件就是这老水泥画,家家户户墙上都有一幅,有的是松鹤延年,有的是福禄寿喜,有的是柿柿如意,不重样。我爱上这水泥画也是偶然机会。大概四十年前,我所在的厂子获得省先进称号,厂长让我在大门上写上‘省先进企业’。为了留得久一些,我就想到做成水泥字。做成后,我就想,水泥能写字,那也能作画。从此,我就自己琢磨研究,爱上这水泥画了。这老手艺,村里几个年轻人也喜欢,跟我学上了呢。”(命题点:记叙顺序 答题角度:运用插叙,内容上:补充交代了老陈爱上水泥画的原因,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老陈这一人物形象更丰满,突出了文章的中心。结构上:解释了上文老陈有精湛的水泥画制作技术的原因,避免了平铺直叙的单调,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
第二件是啥?我急于知道。老陈从钢管架上下来说:“别急嘛。这画正好需要时间沉淀。走,带你在村子里转一圈。”
村子四百多户人家,全是清一色的老房子。白色工字脊,白墙壁,红门窗,褐色线条勾勒……我有些惊讶:“村子里全是老房子?”
老陈笑答:“识货。这就是我们村的第二件老物件了。穿斗小青瓦、白墙坡屋顶的川北民居,凭着这,我们这的古村落名声在外呢。”
一处房子周围果树环绕,梨花李花正开,房顶爬满爬山虎。老陈有些自豪地说:“这房子就是我家的,冬暖夏凉。”他拿来木板凳,让我坐在几棵老梨树下。阳光从雪白梨花间透下来,亮亮的,暖暖的。(命题点:词语含义 答题角度:“亮亮的”既指阳光从梨花间透下来,斑驳的亮光,也指老陈等人对传统技艺的守护和传承,乡村发展一片光明;“暖暖的”既指温暖的阳光照得人暖洋洋的,也指老陈等人对传统技艺的守护和传承让人感动,心里暖暖的。)我笑着说:“这第三件嘛,我猜是这老梨树了。”老陈不急不慢,点头应道:“这老梨树上百年了,村里这种上百年的梨树有两百多棵。除了卖梨子,还有不少人来我们这赏花品梨。这老梨树是我们当之无愧的老物件呢。”
坐在这绿树掩映、梨花绽放的老房子边,我不由回想起第一次进村的情景。景物浮现眼前,一时间,满眼是画,满眼是光。(命题点:句子含义 答题角度:浮现在“我”眼前的是家家户户墙上的水泥画,古村落清一色的老房子,满村盛开的梨花,这是老陈在对传统文化技艺的坚守下,古村落的美好的未来。)
(命题点:探究文章主旨 答题角度:文章通过对村子里绽放的梨花、画水泥画的老陈、老房子等的描写,展现出乡村生活的美好宁静,赞美了像老陈一样对传统技艺坚守与传承的人。)
1.文章开篇描写村庄里的景色,有何用意?(3分)
2.请结合语境,回答括号内的问题。(6分)
(1)只见老陈先是在墙面上用铅笔勾勒出一棵树,又在树下添上几间茅草屋。(请对句子进行赏析。)(2分)
(2)阳光从雪白梨花间透下来,亮亮的,暖暖的。(加点词有什么含义?)(4分)
3.文章标题“绽放的梨花”意蕴丰富,请你向同学们解释标题的内涵。(6分)
4.语文课上,同学们围绕这篇文章展开了热烈讨论。甲同学认为,本文写的是对老陈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的赞美;乙同学认为,本文写的是对传统技艺和文化的守护和传承。(5分)
参考答案:
1.(3分)运用环境描写,写了村庄梨花绽放、老人授粉、蜜蜂飞舞等生机盎然的场景,传达出村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为全文奠定轻松、美好,充满生机的感情基调;为下文写老陈的故事做铺垫。
2.(6分)(1)(2分)运用了动作描写,“勾勒”“添上”两个动词的使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陈作画手法的娴熟,从而说明老陈做水泥画时间之久,表达了作者对老陈的敬佩之情。
(2)(4分)“亮亮的”既指阳光从梨花间透下来,斑驳的亮光,也指老陈等人对传统技艺的守护和传承,乡村发展一片光明;“暖暖的”既指温暖的阳光照得人暖洋洋的,也指老陈等人对传统技艺的守护和传承让人感动,心里暖暖的。
3.(6分)①指古老村落里绽放的梨花;②指古村落里传承保留下来的水泥画技艺及白色工字脊,白墙壁,红门窗,褐色线条勾勒的老房子;③指老陈等人对传统技艺的坚守与传承。
4.(5分)示例一:我认为甲同学的观点更恰切。文中老陈用四十年的坚守,为乡村画水泥画,他工作认真负责,手法娴熟,制画出的水泥画栩栩如生,让人敬佩和赞美。(2分)
示例二:我认为乙同学的观点更恰切。文中村里有三件老物件,家家户户墙上的水泥画、清一色的老房子、上百年的老梨树,这些都是传统技艺与文化的代表;文中老陈坚持画水泥画四十年,他还带动年轻人一起学习水泥画,为村庄的人们送去美好和祝福,为守护村庄默默地奉献着,这是对传统技艺与文化的守护和传承。文章一方面表达了对以老陈为代表的传统技艺守护人的敬佩之情,也呼吁大家要守护和传承传统技艺和文化。(5分)
二、【研读两篇】
第一篇要点速看
主题 教育引导
内容 梗概 选文通过登山者攀登阿尔卑斯山的故事引出“小心‘山顶的狂风’”的中心论题,并用“树大招风”的现象生动地论证中心论题,阐述了“站得越高,越会遭遇‘狂风’的袭击,故而越要放下身段、谨言慎行”的道理,最后指出谦卑做人、低调处事,正是终成其高、必成大器的因果辩证前提。阅读本文,引导学生培养谦虚低调、不张扬、不炫耀的美好品德,提高自我修养。
本文 命题点 中心论点、词句赏析、段落作用、论证方法及作用(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论据、议论文语言(生动形象性)、拓展探究(谈启示)
小心“山顶的狂风”
胡建新
①有位年轻的登山新手,准备去攀登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山。因为是第一次攀登高山,他邀请了两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同行。在他们气喘吁吁、筋疲力尽的时候,顶峰就在跟前了。走在前面的向导有意让新手第一个站到顶峰,于是挪向一边,让新手走在最前面。新手一站到山顶,便兴奋地跳起来欢呼胜利,却忘记了山顶上随时可能刮起猛烈的阵风。这时,向导迅速把他拉倒在地,并厉声说道:“你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没有什么姿势是安全的,除非趴在地上!”(命题点:段落作用 答题角度:内容上:通过登山者攀登阿尔卑斯山的故事,引出“小心‘山顶的狂风’”的中心论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结构上:开门见山,引出下文)
②有人看完这个故事后感叹:很多时候,人们想高高站起,享受属于自己的成功与荣耀,可就在这些时候,最容易因狂风袭击而从山顶滚落,终致功败垂成、悔恨无比。
③俗话说,“树大招风”。古语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们常把这种现象归咎于“风”的殘酷无情,并觉得小树和杂木对于大树和秀木应当心怀敬意、真诚仰慕,而不应该嫉妒挖苦、排挤攻击,从而在自然竞争中和谐共处。这当然不无道理。但要知道,许多大树和秀木之所以遭到狂风的摧折,有些是外在因素,有些恰恰是自身的原因。从自然现象看,当一棵树长得过于高大时,自然会招来大风甚至狂风的吹刮;同时,大树也会改变周围的气流和环境,这种改变又可能对其他生物产生负面影响,如高大的树木会遮挡阳光而影响周围植物的生长,栖息在周围的鸟类等小动物也可能由于环境的改变而离去。这样,高大的树木等于成了独木,失去了众木的拥护,就很容易被狂风摧折。(命题点:论证方法及作用 答题角度:引用俗语“树大招风”和古语“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并阐述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充分有力地论证了“小心‘山顶的狂风’”的论题,使论证更概括、深入,更具权威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④登山者站到山顶时遭遇的“狂风”,与树大招来的风、木秀于林引来的风如出一辙。它常常会给人以猝不及防、难以招架的打击,而这种打击很多情况下往往是登顶者自己的不慎和过错造成的。比如,有的人取得一些成绩后就高傲自大、故步自封,不再谦虚谨慎、躬身笃行,于是被人言籍籍的“狂风”所袭击,不知不觉地走向了下坡路;有的人取得某些荣誉后就趾高气扬、得意忘形,结果引起周围人的反感,被众叛亲离的“狂风”所袭击,最后成了郁郁寡欢的离群孤雁;有的人获得些许成功后就自命不凡、刚愎自用,致使自己受到排斥,被琴瑟不调的“狂风”所袭击,从此事业不再顺遂……(命题点:论证方法及作用 答题角度:通过列举生活中一些人遭受不同“狂风”袭击的例子,论证了“这种打击很多情况下往往是登顶者自己的不慎和过错造成的”的论点,使论证更具体、更客观、更有说服力。)当年,项羽与刘邦一起抗秦灭秦、立下赫赫战功,项羽的英勇无畏和刘邦的聪明睿智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但项羽的高傲自大使其逐渐成了孤家寡人,最终惨败垓下、自刎江边;而刘邦的谦逊包容却赢得了众多人心,最终夺得了天下、成就了霸业。(命题点:论证方法及作用 答题角度:通过列举项羽与刘邦的事例,并将项羽与刘邦的不同结局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谦逊包容”的重要性,使观点更鲜明、论证更有力)
⑤一个人取得成功、身在高处,难免遭人嫉妒,但只要谦卑低调,不炫耀自己,就不大会遭到别人的敌视。谦卑低调不仅是一种境界、一种风范,更是一种智慧、一种韬略。站得越高,越会遭遇“狂风”的袭击,故而越要放下身段、谨言慎行。倘若一获成功便趾高气扬、显摆炫耀,就很容易招致别人的反感和敌视。因为即使是再低微、再没本事的人,也都有自尊心,当有人表现得十分出色、获得很多荣耀时,往往会使一些人感到自己的价值受到贬损与威胁,从而企望通过否定和攻击他人来维护自身存在感和自我价值。而面对谦卑低调的成功者,他们往往会改变态度。
⑥《菜根谭》说:“地低成海,人低成王。圣者无名,大者无形。鹰立如睡,虎行似病。贵而不显,华而不炫。才高而不自诩,位高而不自傲。”(命题点:论据 答题角度:道理论据,通过引用《菜根谭》中的句子,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使论证更加有力度)谦卑做人、低调处事,正是终成其高、必成大器的因果辩证前提。谦卑低调的成功者会将自己融入人群,与人平等相处、和谐相融,这样就能够摆脱“鹤立鸡群”的窘境,就可以规避“山顶狂风”的袭击,为自己赢得更多的人缘,凝聚更大的能量,从而走向更加成功和幸福的人生。(命题点:议论文语言 答题角度:“鹤立鸡群”“山顶狂风”等词语的使用生动贴切,形象地论证了“谦卑低调”的重要意义,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
第二篇要点速看
主题 生活科普
内容 梗概 选文由设问句引入,科普了老年人看到的颜色会变淡、对色彩的感知因人而异、色觉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从而说明五光十色的世界在人们眼中不尽相同,兼具科学性与趣味性。阅读选文,可以让学生丰富知识,开拓视野,从而增强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本文 命题点 段落作用(开头段)、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性、准确严密性)、信息提取概括、说明顺序
五光十色的世界在人们眼中不尽相同
①为什么年长者对颜色鲜艳的衣服青睐有加?或许是个人喜好,或许是时尚搭配,但其背后,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命题点:段落作用 答题角度:内容上:通过设问句的形式,得出年长者对颜色鲜艳的衣服青睐有加有一定科学依据。结构上:引出下文《科学报告》杂志的报道,说明为什么老年人看到的颜色会变淡)
②据《科学报告》杂志报道,一项新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看到的颜色可能会变得越来越暗淡。
③该研究中,团队招募了17名平均年龄27.7岁的健康年轻人和20名平均年龄64.4岁的健康老年人。在一间遮光房里,研究人员向他们展示了26种不同的颜色,其中包括4种灰度模式的颜色,2种橙色,以及深的、浅的、柔和的和饱和的洋红色、蓝色、绿色、黄色和红色。(命题点:说明方法及作用 答题角度:运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列举研究中的具体事例及具体数据,使研究结果更准确、更具有说服力)
④每种颜色持续5秒钟。研究人员测量了参与者的瞳孔直径发现,他们的瞳孔随着颜色亮度和色度的增加而收缩。研究人员使用高灵敏度的眼动追踪相机,以每秒1000次的速度记录瞳孔直径。结果显示,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瞳孔对色度的反应收缩程度较小。这在绿色和洋红色中尤其明显。不过,年轻人和老年人对色调的亮度有相似的反应。(命题点:说明方法及作用 答题角度: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年轻人与老年人在研究中的不同表现作为比较,说明老年人看到的颜色会变淡)
⑤随着年龄的增长,眼中的色彩会慢慢“褪去”。这是由于身体对初级视觉皮层(大脑中接收、整合和处理从视网膜传递的视觉信息的部分)内颜色饱和度的敏感度下降而导致的。
⑥该研究结果对老年人时尚研究、色觉研究产生广泛影响,甚至可能促进对大脑老化疾病的理解。痴呆症患者可能会表现出颜色偏好的变化以及与视觉相关的其他症状。
⑦人们如何看到颜色?光线进入眼睛并到达位于眼睛后部的视网膜。视网膜覆盖着数百万个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的光感受细胞。当这些细胞检测到光时,它们会向大脑发送信号,共同为大脑提供足够的信息来解释和命名颜色。
⑧美国Knowable科普杂志报道,大多数人都是三色视者。这意味着眼睛有三种不同类型的视锥细胞,可感知红色、绿色和蓝色,组合起来,三色视觉者视锥细胞能够看到大约100万种不同的颜色。
⑨但有时,基因变异可能会导致一种类型的视锥细胞变异,或完全缺失,从而导致色觉改变。只有两种视锥细胞的双色视者便是“色盲”患者。而四色视者,则是视网膜上有第四种视锥细胞,这使他们能感受到的波长变化比三色视者更细微,因此他们拥有色彩感知“超能力”。(命题点:说明文语言 答题角度:运用“超能力”一词来形容四色视者比三色视者感受波长的能力更强,不仅概括力强,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⑩除了基因之外,还有其他生物差异影响色觉吗?
晶状体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黄,尤其是在40岁之后,这会减少到达视网膜的蓝光量。黄斑色素增多,也会吸收较短的蓝色波长。摄入叶黄素和玉米黄质这些来自绿叶蔬菜的物质越多,黄斑色素会越厚。虹膜的颜色也在一定程度上与颜色辨别有关,它可能是影响颜色感知精确度的一个因素。蓝眼睛的人在颜色辨别测试中似乎比棕色眼睛的人稍好一些。(命题点:说明文语言 答题角度:“似乎”意为仿佛;好像。说明了蓝眼睛的人在颜色辨别测试中比棕色眼睛的人好一些的可能性,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严密性)
此外,有研究发现,人眼对黄色的感知会受到季节的影响。英国约克郡四季分明,在此地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人们将何种波长感知为纯黄色会随着季节发生转变,虽然波长变化的幅度不大,但仍然可以被测量。
研究者们还发现,出生的季节也会对色觉产生影响。这可能与在视觉发育过程中接触的光的颜色有关。(命题点:信息提取概括 答题角度:本文主要从老年人看到的颜色会变淡、对色彩的感知因人而异、色觉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三个角度,说明五光十色的世界在人们眼中不尽相同)
(命题点:说明顺序 答题角度:逻辑顺序,本文由年长者为什么对颜色鲜艳的衣服青睐有加引出老年人看到的颜色会变淡的研究;接着提出人们如何看到颜色引出对色彩的感知因人而异的报道;最后,由除了基因之外还有其他生物差异影响色觉的疑问,引出色觉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研究,三个角度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