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带上她的眼睛 》导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 《带上她的眼睛 》导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3.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01 21:03:30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4课 带上她的眼睛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本文设悬念、埋伏笔的写作手法,体会其构思的巧妙。(难点)
2.体会环境描写对于突出人物的作用,理解小姑娘的人物形象和小说的主旨。(重点)
3.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 (夯实基础知识)
任务一 字词清单
读准字音 点缀(zhuì) 漫(màn)步 迟钝(dùn) 蒙眬(lóng) 闲暇(xiá) 凸(tū)现 拍摄(shè) 蔚蓝 (wèi)合拢(lǒng) 吟(yín)唱 心有灵犀(xī) 天涯(yá)海角 短暂(zàn)
辨清字形
理解词语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漫步:无目的地,悠闲地走动。迟钝:形容人(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敏。闲暇:指空闲的时间。暇,空闲。凸现:突出地呈现出来。吟唱:吟咏歌唱。不期而至: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期,约定时日。至,到来。心有灵犀:比喻双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天涯海角:形容极远的地方。
任务二 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刘慈欣,生于1963年,科幻作家。首位获得世界科幻奖“雨果奖”的亚洲作家。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表科幻作品,曾连续多次获得科幻小说“银河奖”。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三体》《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等,中短篇小说《流浪地球》《朝闻道》《乡村教师》等。
文体知识
科幻小说
科幻小说,又称科学幻想小说,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
科幻小说有“软”和“硬”之分。硬科幻更具科学依据,软科幻则回避小说中的科技原理,更具人文关怀。刘慈欣的小说,可谓兼两者之长,作品中既有依据科学原理的大胆猜想和假设,又有充盈丰沛的人文关怀精神。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任务一 理清情节
1.小说中有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主人公是谁?
小说中的人物有:“我”、她(小姑娘)和主任;主要人物是“我”和她(小姑娘);主人公是她(小姑娘)——“落日六号”的领航员。
2.把握线索。这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
3.分别从“我”和“她”(小姑娘)两个视角去梳理小说情节,并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
“我”的视角 “她”的视角
开端 主任让“我”带一双眼睛去度假。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飞船误入地核区域,失去动力,深陷地心,仅靠中微子通信系统与地面保持了一年联系。
高潮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她在“我”的带领下,重游草原。最后表示会乐观地投入地心科研,等待飞船对接。
结局 “我”挂念她,带着伤感和咏叹。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①“我”来到小姑娘起航前去过的地方。
②“我”发现她是“落日六号”的领航员。
③她是“落日六号”飞船的领航员,到地心科考。 ④通信设备能量耗尽,她与地面彻底失去联系,在地心度过余生。
任务二 品析人物,理解主题
分析形象。旅途中“我”带着“她的眼睛”做了哪些事?两人的表现有何不同?体现了各自怎样的性格特点?
事情 “她”的表现 “我”的表现
看小花 突然惊叫:“呀,花,有花啊!上次我来时没有的!”/“能近些看看那朵花吗?” 蹲下来看。
闻花香 “呀,真美!能闻闻它吗?” 只好趴到地上闻。
摸溪水 “我真想把手伸到小河里。”/感叹。 蹲下来把手伸进溪水。
吹微风 “呀,天啊,这是什么?草原的风?!” 把双手举在草原的微风中,直到手被吹干。
看月亮 “我们去看月亮,月亮该升起来了!” 很不情愿地起了床。
听鸟叫 “听,这是今天的第一声鸟叫,雨中也有鸟呢!” —
“我”:终日忙于工作,对美好的事物不屑一顾,对世界上的很多东西已经感到麻木。
她:天真纯洁,细腻敏锐,思维活跃,情感丰富,对生活和美好的事物无比热爱和珍惜。
任务三 品析写法
1.分析悬念伏笔。作者善于制造悬念,文中多处埋下伏笔,请找出文中的悬念和伏笔,体会其作用。
悬念和伏笔悬念:也称为“扣子”或“关子”,即设置疑团,暂不做解答,借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伏笔: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事或物预做某种提示或暗示。它常常与照应配合使用,即所谓“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伏笔交代含蓄,有助于达到文章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
悬 念
悬念一 为什么要带上“她”的眼睛?
悬念二 为什么“她”做出去“起航前去过的地方”的决定这么艰难?
悬念三 为什么“她”对花草、溪水、微风等平常的事物会激动不已?
悬念四 为什么“她”这么渴望看月亮和日出?
设置悬念的作用:
①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②能使情节跌宕起伏;
③能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变化与丰富的情感活动,并在揭晓时刻凸显人物性格。
伏 笔
伏 笔 照 应
(第2段)“她面前有一支失重的铅笔飘在空中。” (第26段)“她头顶上打转的失重的铅笔,……那支飘浮的铅笔又在我的眼前出现了。”
(第4段)“这个决定对她似乎很艰难,……我不由笑出声来。” (第42段)“那个没有日出的细雨蒙蒙的草原早晨,竟是她最后看到的地面世界。”
(第15段)“热,热得像……地狱。” (第38段)“周围是温度高达5000摄氏度,压力可以把碳在一秒钟内变成金刚石的液态铁镍!”
(第24段)“看不到日出了,好想看草原的日出……” (第42段)“那个没有日出的细雨蒙蒙的草原早晨,竟是她最后看到的地面世界。”
伏笔的作用:
①使文章情节发展更加合理;
②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③当谜团揭开后,让读者在恍然大悟之余,陷入深深的回味与反思。
任务四 问题释疑
1.“眼睛”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可以让“我”带着去?
是一付传感眼镜。“我”戴上它时,所看到的一切图象由超高频信息波发射出去,可以被远方的另一个戴同样传感眼镜的人接收到,于是“她”就能看到“我”所看到的一切。
2.“我对眼前的景色大发感叹,但从她的眼睛中,我听到了一阵轻轻的抽泣声。”我为什么大发感叹?她为什么抽泣?
我大发感叹是因为景色半阔,沙漠已变成了草原。她抽泣是因为她被封闭在地心,常梦到草原,此刻回到梦里来了。
3.“在我的意识深处,也有一棵小小的种子留了下来。”“种子”指什么?这句有什么表达作用?
“种子”指:那次旅行看到的情景对“我”精神方面的影响:我已开始感受自然界的诗意。
作用:是对前面所写的在裤脚上发现了两三棵草籽的引申,暗示了作者要表达的主题。
4.第32~43段从记叙顺序上看,属于何种顺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插叙。交代了“落日六号”的失事过程,解开所有的疑惑和悬念,使情节更加完整,把小说情节推向高潮。
任务五 把握文章主旨
试概括本文的主旨。
这篇科幻小说叙述了“我”带着一位被困地心深处无法返回地面的女地航员的“眼睛”(即传感眼镜)去草呼吸新鲜空气,看小花,嗅花香,感受小溪清凉,看月亮等事情,表现了这位女地航员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为科学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呼唤人们关注生活,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珍视生命,珍爱所拥有的一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4课 带上她的眼睛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本文设悬念、埋伏笔的写作手法,体会其构思的巧妙。(难点)
2.体会环境描写对于突出人物的作用,理解小姑娘的人物形象和小说的主旨。(重点)
3.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 (夯实基础知识)
任务一 字词清单
读准字音 点缀( ) 漫( )步 迟钝( ) 蒙眬( ) 闲暇( ) 凸( )现 拍摄( ) 蔚蓝 ( )合拢( ) 吟( )唱 心有灵犀( ) 天涯( )海角 短暂( )
辨清字形
理解词语 点缀: 。漫步: 。迟钝: 。闲暇: 。凸现: 。吟唱: 。不期而至: 。心有灵犀: 。天涯海角: 。
任务二 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刘慈欣,生于1963年,科幻作家。 获得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表科幻作品,曾连续多次获得科幻小说“ ”。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三体》《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等,中短篇小说《流浪地球》《朝闻道》《乡村教师》等。
文体知识
科幻小说
科幻小说,又称科学幻想小说,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
科幻小说有“软”和“硬”之分。硬科幻更具科学依据,软科幻则回避小说中的科技原理,更具人文关怀。刘慈欣的小说,可谓兼两者之长,作品中既有依据科学原理的大胆猜想和假设,又有充盈丰沛的人文关怀精神。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任务一 理清情节
1.小说中有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主人公是谁?
2.把握线索。这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
线索 明线: 。
线索 暗线: 。
3.分别从“我”和“她”(小姑娘)两个视角去梳理小说情节,并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
“我”的视角 “她”的视角
开端 主任让“我”带一双眼睛去度假。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飞船误入地核区域,失去动力,深陷地心,仅靠中微子通信系统与地面保持了一年联系。
高潮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她在“我”的带领下,重游草原。最后表示会乐观地投入地心科研,等待飞船对接。
结局 “我”挂念她,带着伤感和咏叹。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 品析人物,理解主题
分析形象。旅途中“我”带着“她的眼睛”做了哪些事?两人的表现有何不同?体现了各自怎样的性格特点?
事情 “她”的表现 “我”的表现
看小花 突然惊叫:“呀,花,有花啊!上次我来时没有的!”/“能近些看看那朵花吗?”
闻花香 只好趴到地上闻。
摸溪水 “我真想把手伸到小河里。”/感叹。
吹微风 把双手举在草原的微风中,直到手被吹干。
看月亮 “我们去看月亮,月亮该升起来了!” 很不情愿地起了床。
听鸟叫 —
“我”: 。
她: 。
任务三 品析写法
1.分析悬念伏笔。作者善于制造悬念,文中多处埋下伏笔,请找出文中的悬念和伏笔,体会其作用。
悬念和伏笔悬念:也称为“扣子”或“关子”,即设置疑团,暂不做解答,借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伏笔: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事或物预做某种提示或暗示。它常常与照应配合使用,即所谓“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伏笔交代含蓄,有助于达到文章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
悬 念
悬念一
悬念二
悬念三
悬念四
设置悬念的作用:
① ;
② ;
③ 。
伏 笔
伏 笔 照 应
(第2段)“她面前有一支失重的铅笔飘在空中。” (第26段)
(第4段) (第42段)“那个没有日出的细雨蒙蒙的草原早晨,竟是她最后看到的地面世界。”
(第15段)“热,热得像……地狱。” (第38段)
(第24段) (第42段)“那个没有日出的细雨蒙蒙的草原早晨,竟是她最后看到的地面世界。”
伏笔的作用:
① ;
② ;
③ 。
任务四 问题释疑
1.“眼睛”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可以让“我”带着去?
2.“我对眼前的景色大发感叹,但从她的眼睛中,我听到了一阵轻轻的抽泣声。”我为什么大发感叹?她为什么抽泣?
3.“在我的意识深处,也有一棵小小的种子留了下来。”“种子”指什么?这句有什么表达作用?
4.第32~43段从记叙顺序上看,属于何种顺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任务五 把握文章主旨
试概括本文的主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