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大堰河——我的保姆
教学目标
1.领会诗歌抒情性的特点,了解诗歌常常借助于鲜明生动的形象来抒发感情。
2.理清诗的抒情结构,把握保姆大堰河的形象。
3.反复朗读,体会修辞方法(对比、反复、排比)的作用。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探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母爱》(散文诗)
今天我们借着这篇名为《母爱》的散文诗,追 ( http: / / www.21cnjy.com )忆历史的光阴到1933年1月的一个早晨,一个年轻人在阴冷、潮湿的牢房里,他不由得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想起了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他的保姆——大堰河。思念感激之情冲击着诗人的心,诗人挥笔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蕴含了浓浓深情的诗歌,这是一首呈现给中国劳苦大众的赞美诗。这位诗人就是艾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1.作者简介: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生。中国诗坛上一颗明亮的星。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代表性诗篇除课文外,还有《光的赞歌》《我爱这土地》等。
2.写作背景: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他的命是“克父克母”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贫苦农民家里抚养。5岁时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空气里长大”的。因此他对他的养母大堰河(大叶荷)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大堰河对他的爱是让他刻骨铭心的。21教育网
三、初读感知课文内容
读了这首诗后你知道了一些什么事?有什么感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讨论明确:
读了这首诗后我知道了大堰河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我”的保姆,“我”是吃了她的奶长大的。她心地善良、一生辛苦勤劳。她爱“我”如爱自己的儿子。她只活到四十几岁就离开了人世。
感受:这首诗不仅坦露了诗人深沉的内心积 ( http: / / www.21cnjy.com )郁,而且为我们中国的农村妇女树立了一尊朴素庄严的塑像。那种积郁首先来自现实生活中那些不公正的事物,来自他对农民命运的关切。www.21-cn-jy.com
作者以深沉、真挚的感情,歌颂了贫农妇女大堰河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描写了她的悲惨命运,并诅咒和揭露了造成她悲剧命运的黑暗社会。2·1·c·n·j·y
四、理清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2节)写大堰河得名的原因及大堰河与自己的关系。
第二部分(3~10节)集中刻画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质,抒发诗人对大堰河的怀念与尊敬。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及其家人的悲惨遭遇。【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第三部分(11~13节)写本诗是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献诗。
第二课时
一、体会感情
诗是诗人感情的载体,这首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呢?
全诗13个诗段,概括每个部分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第一部分:怀念与痛悼
第二部分:眷恋与感激
第三部分:讴歌与赞美
二、分析大堰河的形象
1.大堰河一生干过两种活,在诗人小时,她是乳母,诗人五岁后她便做了佣工。
2.一连串“在你……之后”是状语,这些状语构成排比,这些排比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些排比句一方面具体地铺叙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堰河的极度贫穷和繁重的家务劳动;另一方面表明大堰河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照料乳儿,时时给他以温暖,处处给他以爱抚,充分表现出大堰河的勤劳及对乳儿无私的爱。我们感到,这里尽管贫穷,但这里有母爱的拥抱和抚摸。
3.始终含着笑,这突出了她勤劳、淳 ( http: / / www.21cnjy.com )朴、宽厚、善良、本分,也渗透着诗人对她悲苦命运的同情。她以自己的双手换取自己和一家最低的生活需求,她为此感到满足——她对生活的要求就那么低!这里的描写使我们联想起鲁迅《祝福》里对祥林嫂的有关描写。鲁迅写祥林嫂逃出婆家来到鲁四老爷家做帮佣,虽然一天到晚忙个不停,“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这是一种在苦水中不以为苦,反以为乐的心理状态。
4.作者一方面表现大堰河的勤劳、淳朴、宽厚, ( http: / / www.21cnjy.com )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大堰河对乳儿的爱,正面写大堰河对乳儿真挚的爱,在年节里,大堰河为了她的乳儿“忙着切那冬米的糖”,把她乳儿画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对她邻居夸奖她的乳儿。这些描写,可以说淋漓尽致了,但作者又深挖一层,把大堰河心底里的深情展示了出来:21cnjy.com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
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
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
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
描写绘声绘色,栩栩如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人应该是典型的事物之敏锐的直观者”,艾青正具备这种敏锐性。透过大堰河宽厚善良的一举一动,发现了她的心灵世界。大堰河对她乳儿的爱原来如此深切真挚,就连梦中也念念不忘!她乳儿幸福就是她最大的满足!这个梦,把大堰河对乳儿的爱推向了高潮,倾注了她那慈母的深情。但是这个梦是不能说的,因为这个梦对大堰河来说是非分的,是一种执着的明知不可能实现却始终不能忘怀的期待。
5.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命运所给予她的,却是贫困和苦难。她活着,对于世界是无私的赠予,不停地劳作,毫无保留地贡献她的一切——从血汗、乳汁到赤诚的心,而直到她死,世界给予她的,是什么呢?(朗读)www-2-1-cnjy-com
大堰河,含泪的去了!
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
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
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6.数量词组“四十几年”、“数不尽”跟 ( http: / / www.21cnjy.com )“四块钱”、“几束”、“几尺长方”、“一手把”的尖锐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不公道的世界”的揭发和控诉:大堰河只活了“四十几年”,可是她却受了“数不尽”的奴役和凄苦;给她送葬的,只是“四块钱”的棺材,“几束”稻草,“一手把”的纸钱的灰——这就是她辛苦一生所得的最后报偿!诗人强烈的愤慨包含在这数量词组的对比之中。 2-1-c-n-j-y
她死后,丈夫也死去,儿子除了做土匪当炮 ( http: / / www.21cnjy.com )灰,便只能做伙计当奴隶。真实的笔触,饱含着控诉的心声。诗人自己,终于彻底背叛了他出生的那个阶级,而与养育他的那个阶级结成了真正的兄弟。所以大堰河不仅滋养了诗人的身体,更重要的是滋养了诗人的精神。
7.如何理解“紫色的灵魂”?
明确:一种看法,紫色是高贵、神圣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象征,如“紫气东来”“紫禁城”。大堰河身份虽卑贱,但她慈爱、善良、勤劳,集中了人之美德,她的灵魂最高贵,最伟大。另一种看法,紫色是伤痕的颜色,是凝血的颜色,是因窒息而死的人的颜色,代表了不幸、苦楚、伤痛和死亡,大堰河苦难一生,结局悲惨,因而称之为“紫色的灵魂”。21·世纪*教育网
8.艾青正是通过对大堰河勤劳、善良、宽厚 ( http: / / www.21cnjy.com )、淳朴的形象的塑造,写出了整个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不是吗?正是这些像大堰河一样的人类社会的保姆,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人类世界,创造了供统治阶级和剥削阶级享乐的物质财富,用宽厚、善良的心给人以温暖;正是这千千万万的劳动群众,挤干了乳汁,流尽了血汗,养活了别人,自己却一无所有,过着悲惨的生活。所以,诗人把诗“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就使诗的主题思想有了更深广的社会意义。 21*cnjy*com
三、分析诗歌表现手法
1.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是在叙事中抒发强烈的感情的。如第4、7、8、11小节的叙述,抒发了同情、怀念、赞美、爱戴的感情。 【来源:21cnj*y.co*m】
2.修辞手法:
妙用对比:两个家庭生活的对比,体现社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制度不合理;诗人在两家的不同待遇的对比,显示诗人的爱憎;生前的操劳和死后的凄惨的对比;美丽梦境和凄惨死亡的对比,深刻表现了文章的主题。大堰河的勤劳、善良的品格与她的悲惨的命运就在这对比中凸显出来,从而显示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和对不合理世界的诅咒。【出处:21教育名师】
大量反复:表现特有的感情,使诗句一唱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叹,增强抒情效果。 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诗中还大量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如第1节的首尾两句,反复吟咏“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表现对大堰河特有的深情。第3节首尾句反复“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进一步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思念之情。第4、6、7、8、10节中,也都采用了开头和结尾的诗句反复的手法,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婉转,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多次排比:既使内容凝练,形式整 ( http: / / www.21cnjy.com )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也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诗歌的气势。排比的手法是这首诗艺术表现上最主要的特征。全诗除了1、2、5、11、13节之外,全使用了这种手法,诗中所形成的巨大的撼动人心的力量,浓烈的抒情气氛,都与这种大排比的手法与句式相关。【版权所有:21教育】
总之,对比、反复、排比更有助于表达强烈浓厚的感情。
四、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这首诗,作者通过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理清了诗人由现实到回忆,再到现实的抒情结构,体会诗人起伏跌宕的感情旋律。上世纪30年代末的上海,一位著名诗人见到了艾青,曾激动地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纳河,埃及有尼罗河,那么,我可以骄傲地说,中国有大堰河。是的,如果把诗人半个世纪的创作看成是一条巨大的河流的话,那么,大堰河就是它永不枯竭的源头。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