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综合测试
一、单选题
1.1776年,英国学者亚当·斯密指出:“人都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来行事的;各个人都不断地努力为他自己所能支配的资本找到最有利的用途;人的行为受到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追求自己的利益。”亚当·斯密旨在说明()
A.维护私有财产的价值 B.资本能够实现自我调节
C.深化重商主义的必要性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2.观察以下四幅图片,下列对这四幅图例的说明不正确的是( )
A.图1反映的现象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B.图2反映的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C.图3反映的历史事件大大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D.从图1到图4反映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曲折性
3.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被尊为“现代经济学之父”,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的启蒙思想家是( )
A.亚当·斯密 B.休谟 C.康德 D.伏尔泰
4.19世纪初,法国思想家圣西门主张:工业者阶级应和皇帝缔结一种联盟,就像以前和路易十五所缔结的一样。它应该和君主政权共同努力来建立工业制度,在这种制度中,最出色的工业者将成为首要阶级,管理国家的经济。这说明圣西门
A.认可工业化社会中的剥削现象 B.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
C.希望通过和平手段废除君主制 D.主张通过和平改造实现理想社会
5.有学者指出,“这个时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这个时期
A.政府普遍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近代自然科学体系形成
C.发明创造多源自于劳动实践 D.重工业成为工业的主导
6.马克思主义三大理论来源不包括
A.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德国古典哲学 D.古希腊民主
7.19世纪,法国圣西门批评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黑白颠倒的世界”,它弊病百出,极不合理,需要以一个“旨在改善占人口大多数的穷苦阶级命运”的新社会取而代之。他的思想属于
A.资本主义 B.科学社会主义 C.空想社会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8.根据下表内容分析,与西方传统人文主义相比,马克思主义( )
彼特拉克 《歌集》 用写实手法描写人的美貌,酣畅淋漓地讴歌爱情,描写人的喜怒哀乐
卢梭 《社会契约论》 人生而自由,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权力的表现和运用体现人民意志
马克思 《共产党宣言》等 共产主义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真正实现平等,人成为真正意义上自由的人
A.更注重人在现世世界的价值 B.更体现对人类终极命运的关怀
C.指出权利是人类价值的载体 D.强调以自我的意识为核心标准
9.1801—1881年,英国农业劳动力在全国劳动力中的比例从35.9%下降到12.6%,这一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环境污染导致大量农村人口死亡 B.工业革命使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
C.政府强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D.大量农村人口流失海外
10.《全球通史》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A.兴起于重工业 B.发明多出自实践经验
C.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D.电力的广泛使用
11.“它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即共产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资本论》 B.《共产党宣言》 C.《和平法令》 D.《法兰西内战》
12.18世纪中叶,荷兰莱顿城的呢绒工业产量竟没有达到17世纪末的1/10。18世纪80年代,荷兰东印度公司垮台,后来阿姆斯特丹银行也倒闭了。上述现象的出现折射出
A.英荷战争中荷兰最终失败 B.蒸汽动力尚未传到荷兰
C.欧洲经济重心转移的趋势 D.荷兰工业发展相对落后
13.1811年,一封署名为内德·卢德将军的恐吓信被发到诺丁汉的纺织厂的雇主那里,要求雇主停止削减工人工资与使用非学徒工的恶行。不久,数量不等的工人开始有组织地在晚上进入工厂里砸毁机器。在三周以内,两百多台织机被捣毁。1812年,毁机活动蔓延到其他地区。这些抗议的工人被称为“卢德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当时英国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B.其斗争的目的是维护工人的政治权利
C.是工业化早期贫富分化严重的结果
D.表明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4.马克思认为公社“浪费了宝贵时间”去组织民主选举,而不是迅速地消灭凡尔赛军,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法兰西国家银行就位于巴黎市,存放着数以十亿计的法郎,而公社却对此原封不动也未派人保护。马克思意在( )
A.说明巴黎公社是革命政权 B.指出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
C.扩大巴黎公社的国际影响 D.说明巴黎人民不应该建立政权
15.某同学在学完“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这一专题后,制作了一张小卡片,其中有误的一处是
A.《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B.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次伟大尝试
C.第一国际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了 D.俄国二月革命是一场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
16.《共和国》周报是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总委员会机关报,下表是该报1866年报道的部分内容节选。据此可知( )
报纸刊号 主要内容
1866年5月5日《共和国》第165号 布鲁塞尔《人民论坛报》刊有规劝比利时工人不要到伦敦做工的倡议
1866年5月12日《共和国》第166号 意大利工人报纸编辑的来信说明热那亚工人团体联合会的活动情况、日内瓦协会的发展情况以及意大利工人团体致日内瓦总委员会的信
1866年5月26日《共和国》第168号 日内瓦的制靴工人通过国际协同其他国家的支部帮助他们达成与雇主的工资抗争的请求
A.第一国际成立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B.伦敦成为当时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
C.第一国际致力于国际工人斗争的联合
D.各国的工人斗争缺乏强有力的领导
17.从16世纪中叶开始,英国民间掀起了一股学习欧洲大陆科学成果的风潮,涉及地理、数学等多个领域,至17世纪中期,学校的教学还延伸到机械业、技工行业、贸易行业,且受教育者身份限制也基本放开。材料可用于说明( )
A.科技发展直接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
B.教育的发展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C.民间教育发展引领了英国教育潮流
D.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推动了工业革命
18.1851 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它向人类预示了工业化生产时代的到来,所有的展品均代表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的无限想象力,它被确认为现代意义上的首届世博会。这次博览会中陈列的展品最有可能是 ( )
A.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 B.电灯泡、蒸汽织布机
C.蒸汽锤、铁路设备 D.电话机、水力纺纱机
19.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 )
A.英国宪章运动 B.十月革命
C.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D.巴黎公社
20.据美国经济学家相关研究制作下表。其中关于“创造财富最多、增长速度最快阶段”的相关因素分析准确的有
①市场经济的深化②有效地控制人口③合理的经济秩序④科技革命的浪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21.世界经济体系
材料一:世界经济体系并非总是处于静止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倾向于获取更大的空间。从16世纪开始,首先成为依附性地区的是南美洲、西印度群岛、北美洲部分地区和西非的一些地区,后来,这个行列不断地扩大。
——【美】皮特·N.斯特惠斯等著《全球文明史》
材料二:早期的工业化只在英国、西欧和北美发生……除了扩展到西欧以外,由于工具、技术、商业和金融组织的工业化,以及能够从农业社会获得原材料 的交通网络的建立,整个世界被联系在了一起。……工业国的代理控制了与贸易有关的商业金融组织机构,相应地,原料出口国却缺少对资源的控制能力。一些国家的市场上充斥着来自工业国家的廉价制造品,传统工业和地方经济被破坏。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史》
材料三:自汉代以来,通过区域内部贸易交流、构成了以中国为核心的古代东亚经济圈。……到19世纪八九十年代,古老的东亚经济圈走向解体。据统计,1830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额约29.8%,尚可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但50年后,下降到只占世界总额的12.5%。这与蒸蒸日上的欧洲形成鲜明对照。
——摘编自《对东亚经济圈的历史考察》
问题:
(1)请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推动世界经济体系发展的基本因素。
(2)请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亚经济圈形成和解体的原因。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苎麻曾和丝绸一样,传统上是中国人制衣的纤维原料。在元朝时,棉花事实上取代了苎麻。到1433年,中国的臣民可以用棉花抵税,棉花作物与赋税之间的关联,是政治当局对棉花产业产生兴趣的诸多例证之一。在明朝,棉花生产扩散到了中国的新征服的土地上。劳动力的地理分工已经出现了:北方农民运输原棉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南方的农民用这些北方运来的以及他们自己种植的原棉生产棉纺织品,其中一些纺织品还会被卖回北方。这类跨区域的贸易非常繁荣,棉布生意甚至达到帝国商业额的四分之一。1750年,中国的棉花产量约15亿磅,大致相当于美国内战前10年棉花产量的总和。
到18世纪80年代,西印度群岛和南美的奴隶出产了世界市场上销售的绝大部分棉花。1791年,圣多明各棉花种植园的数量与甘蔗种植园已经几乎相当,其出口到法国的棉花比八年前增长了58%,同时还向英国出口了大量的棉花。西印度群岛和南美出产的棉花因此涌入利物浦、伦敦、勒阿弗尔和巴塞罗那的市场中,实际上促进了机械化纺纱的快速扩张。随着机器纺纱技术在整个欧洲大陆上的传播,更多的非洲人被戴上镣铐,被装进船舱,在太子港被拍卖,被送到遥远的农场,在逼迫下清理土地、锄地、播种、剪枝和收获白色黄金。
——摘编自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中国元明清时期种植和利用棉种的特点并说明其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末19世纪初世界棉花产业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初,德意志仍然是一个政治分裂、经济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1807年,德意志邦国之一的普鲁士进行了农奴制改革,率先踏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其他一些邦也相继进行了类似改革。1834年,以普鲁士为首的德意志关税同盟宣告成立,促进了统一市场的形成,德意志的工业化进程由此开始,并对政治统一提出了迫切要求。
——摘编自李工真《德意志道路:现代化进程研究》
材料二 1870年以后、德国工业化进程加快,通过普法战争,德国从法国夺取了矿产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一洛林地区,并获得50亿法邴的战争赔款,统一后的德国继续扩大军费吉出、大大刺激了与军灭生产有关的重工业,军事上的需要使铁路和海运获得迅速发展,进而带动了钢铁、机器制造等一系列重工业部门的发展。由于德国工业化起步较晚、这徒得它能够集中力量投资于新兴产业,因此电气、化工等现代化工业部门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19世纪后半期、德国在学习外国先进科技的基础上,完成了科学研究向应用转变的重大突破、新的科学发现很快就能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生产力。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相比,德国工业化启动的独特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870年后德国工业化能够迅速发展做出合理化的解释。
参考答案:
1.B
2.A
3.A
4.D
5.D
6.D
7.C
8.B
9.B
10.C
11.B
12.C
13.C
14.B
15.D
16.C
17.B
18.C
19.D
20.B
21.(1)①基本因素:世界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发展的推动;西方列强的侵略扩张;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2)形成原因:古代中国经济文化领先,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朝贡贸易体系;东亚国家区域内部贸易活跃。解体原因: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传统经济被破坏;朝贡贸易体系崩溃;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欧美;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冲击。
22.(1)特点:政府重视;种植范围不断扩大;棉花成为主要制衣材料;出现劳动力分工(或生产分工);中国是世界棉种植业中心。
意义:丰富人们的生活;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棉纺织业的发展;有利于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
(2)变化:棉种植中心由中国转移到美洲;棉纺织业由手工劳动到机器生产;棉花产业出现跨国分工;出现大规模的种植园经济。
影响: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行;拉大了东西方的差距;助长了奴隶贸易的兴盛;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23.(1)独特之处:自上而下推行改革为工业化创造重要条件;主要依靠自身内部进行资本积累;缺乏有利的政治条件。
(2)解释:德国统一及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工业发展提供了统一市场和制度保障;通过普法战争获得煤铁矿区及巨额赔款,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资源和资金;交通运输与军事工业推动了重工业的发展;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