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综合测试(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综合测试(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31 22:51: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综合测试
一、单选题
1.传说,古时一位国王山努亚因妻子背叛了他而仇恨女人。因此他每天娶一个女人后又将她杀掉。后来宰相的女儿大胆入宫,每晚给国王进一个故事并在天亮时停下,第二天接着进。经过1001个夜晚,国王终于打消了杀女人的心思。后人将这些故事结集成书,此书是( )
A.《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 B.《天方夜谭》
C.《阿拉丁和神灯》 D.《终成眷属》
2.在中世纪的西欧,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金钱赎买、武装暴动等形式获得一定自治权。这种自治权( )
A.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 B.阻碍了国王的统一事业
C.导致基督教会急剧衰落 D.维护了封建庄园的秩序
3.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1198~1216年在位)说:“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就像月亮要从太阳那里得到光辉一样,皇帝要从教皇那里得到政权。”这反映了该时期( )
A.教皇权势的强大 B.王权的不断衰落
C.教会服务于王权 D.政教合一的制度
4.中古时期,西欧各国国王将土地分封给大封建主,大封建主再把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属下,其属下继续分封,直到骑士。领取土地者必须效忠授予土地者,主要义务是服兵役。这表明封君封臣制度( )
A.导致君主权力高度集中 B.形成森严的等级体系
C.能有效抵御外族的入侵 D.具有浓厚的血缘色彩
5.马丘比丘古城遗址被称为印加帝国的“失落之城"(下图)。其外围是层层梯田形成的农业区,城区由200座建筑和109个连接山坡和城市的石梯组成。城内规划井然,北部多为庄严的宫阙神殿,南部是作坊、居室和公共场所。该遗址佐证了印加文明( )
A.因西班牙的入侵而衰落 B.建筑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C.是较为成熟的古代文明 D.推动印第安文明达到了鼎盛
6.腓尼基字母的每个字母都代表具体的物体或概念,例如,“A”代表牛头,“B”代表家或院子,“C”和“G”代表曲尺,“D”代表门扇,“E”代表举起双手叫喊的人,而”F”“V”“Y”代表棍棒或支棒。这表明腓尼基字母( )
A.体现了奴隶主阶级利益 B.照搬埃及象形字母内容
C.受到古代中国文字影响 D.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7.日本幕府统治集团中最有实权的是
A.天皇 B.武士 C.大名 D.将军
8.欧洲中世纪初,王权软弱,权力分散;而基督教占有大量土地和庄园,是西欧最大封建主,教权高于王权;中世纪后期,王权逐渐强大,王权逐渐高于教权。此变化根源于( )
A.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B.城市的兴起与自治 C.大学的广泛建立 D.教会势力的衰落
9.玛雅雕塑是玛雅文明的记忆。下面雕塑中,一名妇女正在准备做玉米饼,她背上背着一个孩子,前面还有一个孩子。该雕塑可以用来映证玛雅人( )
①玉米的种植和食用 ②妇女在社会中的角色
③发达的金属冶炼业 ④相对合理的经济结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0.在12世纪,法国国王腓力二世为了和勃艮第公爵斗争,分赐许多城市以公社权,以换取城市的支持。英国国王亨利二世授予城市特权证书的条件是,城市必须每年向国王缴纳一笔数目可观的固定款项,特权证书则给予城市财政权、司法权等一些权利。据此可知,当时的英法( )
A.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B.地方割据势力依然强大
C.城市自治助推王权强化 D.专制王权国家逐步形成
11.下表所示为527~532年,查士丁尼在位时期先后发生的重大事件。据此可知,该时期的罗马( )
1 击败了萨珊波斯对帝国东部边疆的侵扰
2 成功镇压撒马利亚人(犹太人的一支)的起义
3 《查士丁尼法典》编纂完成
4 首都君士坦丁堡发生大规模市民暴动
A.重新走向辉煌 B.由民主走向了专制
C.法制体系健全 D.社会矛盾日益凸显
12.印加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使用“萨帕·印卡”作为称衔,意思是“独一无二的君主”,他们在国内拥有无限权力,且被人们当作神一般来供养。由此可见,印加帝国( )
A.具有极权主义色彩 B.统一了南美宗教信仰 C.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D.建立起垂直管理体系
13.标志欧洲古代历史终结的历史事件是
A.罗马进入帝国时期
B.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C.斯巴达克起义
D.西罗马帝国灭亡
14.据铭文记载:阿克苏姆王国的一名地方行政官曾施予管辖区的百姓520坛啤酒和20600个面包。这说明阿克苏姆王国
A.已进入封建制时代 B.进入鼎盛时代
C.手工业有一定发展 D.信奉伊斯兰教
15.1122年,德皇与教皇达成窝牧协议,规定主教由神甫选举产生,在出现分歧时皇帝才可加以干预;当选的主教由皇帝授予世俗权,教会授予宗教权。可见,该协议( )
A.缓和了德皇与教皇的矛盾 B.有利于德国民族国家形成
C.世俗君主的权力得到强化 D.成为教权走向衰落的标志
16.灭亡拜占庭帝国的是( )
A.阿拉伯帝国 B.俄罗斯帝国 C.奥斯曼帝国 D.波斯帝国
17.11、12世纪,随着城市工商业经济发展,特别是随着城市所从事的国际贸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东方商品进入了西欧,大大刺激了领主的消费欲。领主需要大量货币,于是将劳役地租改变为货币地租的做法逐渐流行起来。这主要反映了( )
A.商品货币关系加速庄园制度解体 B.国际贸易发展冲击传统等级观念
C.商业革命致使传统社会秩序嬗变 D.资本主义兴起推动西欧社会转型
18.在中古西欧,一个封主可以有众多的附庸,一个附庸也可以有好几个封主,这就使得封君封臣关系显得特别错综复杂且松散。附庸对封主的服从也往往要看封主力量的大小,附庸反抗封主的战争也是经常发生的。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国王成为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 B.封君与封臣形成宗族血缘关系
C.国王附庸的附庸是国王的附庸 D.政治上出现了分裂割据的局面
19.据下图知识卡所列内容,判断该国是( )
◎延续一千多年 ◎保存有丰富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史料、著作、哲学思想 ◎颁布《罗马民法大全》 ◎被奥斯曼帝国所灭
A.阿拉伯帝国 B.俄罗斯帝国
C.罗马帝国 D.拜占庭帝国
20.中世纪,城市与当时封建庄园争夺人口。一个农奴,假如他逃到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他就可以成为自由人,受城市法律的保护。中世纪这一现象( )
A.推动了城市工商业发展 B.体现了契约理念的普及
C.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没落 D.表明城市是国家政治中心
二、材料分析题
21.读图旨要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的一千年间,随着生产力的恢复提高和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西欧经济经历了以庄园经济为主体到城市兴起与发展的历程,社会、政治也随之演变。
西欧庄园平面示意图 (盛行于公元8-11世纪) 1180年的巴黎地图
问题导引:
中古时期西欧在经济和政治领域出现了哪些变化?体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22.2019年5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说: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文明的主要特点。简述农耕文明区具备稳步扩大范围和影响的优势。
材料二 (巴格达)市场上有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印度和马来群岛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中亚的红宝石,东非的象牙、金沙和黑奴,北欧和俄罗斯的蜂蜜、黄蜡、毛皮和木材 ……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数学、稻米、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下卷)》
(2)根据材料二,指出阿拉伯人的商业活动范围。概括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贡献。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庄园主对依附农民行使的是一种以族权为表现形式的政治权力,这种权力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父系家长的族权为核心,以邻里关系、同乡关系、主客关系为辐射。它既表现为同宗、族人、邻里、同乡及其他依附农民对庄园主的一种君主般的尊数和畏惧,又表现为庄园主对族人、乡里等人所行使的一种周济族人、关心乡里的"聚族"之权。庄园主对于庄园内依附农民的这种统治权笼罩着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更能深入被统治者的心理。这种政治权力还表现在文化教育上。庄因内的学校一般在农闲时开学,除供地主子弟学习外,一般依附农民的子弟也可入学。庄园主可借此向农民子弟灌输有利于封建统治的教育内容。到东汉末期,田庄向武装化、堡垒化发展,庄园主的政治权力在庄园内无所不包。
材料二 西欧封建主对庄园内的农奴具有一种法权,这种法权以明确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由于封建制度的存在及土地占有关系的不平等,权利则总是在领主一边,对于农奴则总是无穷无尽的义务,这些权利和义务表现为一种法律形式∶封建主占有封土,既有法律形式即分封、效忠仪式,也有法律内容即载明权利和义务关系的法律文书或法律惯例。封建主从农民那里取得土地,一般也是通过民事法律行为完成的,当然其中含有封建主仗势进行抗夺的内容。委身农被迫把土地给封建主时,双方也都订立了载明权利和义务内容的法律契约,而且这种契约有固定的式样和约定俗成的语言。农奴的人身依附程度,一般也都根据本庄园的习惯法而定。西欧庄园内的农奴人身问题,很难找到两个庄园相同的标准,都是依据各庄园公社的习惯法而定,庄园主则是这个法律的执行人。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竹云《汉代田庄与西欧庄园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庄园主政治权力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庄园主相关权力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汉代田庄相比,西欧封建庄园在基层管理方面的不同点。
参考答案:
1.B
2.A
3.A
4.B
5.C
6.D
7.D
8.A
9.A
10.C
11.D
12.A
13.D
14.A
15.A
16.C
17.D
18.D
19.D
20.A
21.政治:王权的加强;经济:城市的兴起及自治。
趋势:封建王权不断加强
22.(1)主要特点: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把持国家权力,剥削奴隶和平民;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条件: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
(2)范围:阿拉伯人在东到东亚、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上贸易。
贡献: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媒介和桥梁;融合并发展了东西方文化,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23.(1)特点:以父系族权为核心;统筹宗族、乡邻关系;承担一定的社会救济职能;主导教化的内容;组织自卫武装力量;控制面广。
影响:有利于凝聚基层社会,提高治理效能;有利于统筹田庄资源,开展规模经营;有利于文化知识及儒学教化在基层的传播;有助于赈济穷人,维护社会安定。易形成豪强割据局面,不利于中央集权。
(2)不同点:法治特征明显;契约关系受到重视;深受(氏族公社时期)传统习俗的影响;庄园主权力受到一定约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