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潮》教学设计+课件(共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观潮》教学设计+课件(共4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01 09:24:38

文档简介

观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2.能边读边想像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3.读诗歌《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1.能边读边想像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2.读诗歌《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复习词语并回顾课文叙述顺序
1.播放潮水声音频
师:同学们!我们来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听出来了吗?请大声的说出来。
预设:潮水声!
师:同学们,你是否观察过潮水的变化呢?一提到涨潮,你的头脑中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呢?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留下了很多名篇佳作。苏轼有诗云: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范仲淹说: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毛泽东主席也曾提笔写下: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无论是古人还是伟人,都对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赞叹不已。
板书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这篇课文,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板书课题)首先让我们复习一下上节课学到的一些词语:
宽阔 人山人海
齐头并进 山崩地裂
余波 依旧
请同学们看这三行词语,我们来读一读(学生齐读)同学们再仔细看看这三行词语,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我发现这三行词分别出自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三部分内容。
师:我们在听写词语的同时也回顾了一下课文的叙述顺序(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那么在上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师: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节课就让我们来重点解决这个问题。
二、深入学习,想象画面
师:请同学们看一下学习提示:
默读课文,圈画关键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和同学交流。给大家三分钟时间。(学生默读课文自学)
同学们在自学之后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一)潮来前
师:我们先来看看第二自然段,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你深刻的印象呢?
预设:我印象最深的是这句话: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宽阔和横卧让我感受到钱塘江很大一望无际,尤其是横卧一词用的特别形象,仿佛一条巨龙盘居在那里,站在这样的江边,不禁让人心胸开阔,心生敬畏。
师:这位同学能够起结合文中的关键词语来展开想象,把钱塘江想成了一条巨龙,特别有画面感,同学们,你也来读一读这句话,说一说横卧这个词,让你的头脑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呢?(学生读)(设计意图:边读边想象画面,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此问题的设计直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预设:横卧这个词让我想到了一个人躺在那里睡觉,他无拘无束,伸展四肢,在午后阳光的沐浴下昏昏欲睡,一副慵懒安逸的样子。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横卧这个词十分形象的写出了钱塘江雄伟的姿态和气势,同时向我们展现出此时的大江没有一点动静与后文的平静相呼应,同学们,那么这个自然段中还有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我们继续交流。
预设:我很喜欢后面那几句话,我圈画的词语是:江面、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观潮台、小山,这些景物让我想象到平静的江面,江面上笼罩着一层层薄雾,周围有一些古老的建筑物,远处我还有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这幅画面让人感到非常的静谧平静,一切都是很美好的样子。
师:这位同学能够结合文中的景物描写来想象画面,把静态的文字想成了一幅流动的画面,特别会学习。同学们看,这就是潮来前钱塘江的样子,(出示图片)此时的大江宽阔平静,人们也是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指导朗读:齐读潮来前(2自然段),读出平静和期待,声音不要高。
(二)潮来时
教师提问:我们来看第二部分潮来时的样子,课文中的三、四自然段是作者对潮来时的描写。谁能说一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预设:我发现了作者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的。(师强调由远及近,并板书:远、近)
师:谁能找出来表示顺序的词语?
预设:从远处、再近些、浪潮越来越近
师:那么就让我们利用这些表示顺序的词来试着从大潮的声音,大潮的样子和人们的表现这三部分填一填这个表格。整体的感受一下潮来时的过程。给大家2分钟时间,
师:同学们你们填好了吗?哪位同学来说说你是怎么填的。(手机投屏学生表格)
预设: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人们的表现是人声鼎沸,踮着脚往东望,此时的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从远处可以看到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很快,这条白线很快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当浪潮越来越近时,浪潮的样子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此时大潮的声音犹如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要被震得颤动起来。
师:这位同学表达的非常清楚,填的也很准确,那么在我们整体感受了潮来时的过程后,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我们来交流一下。
自由朗读第3、4自然段,根据下面的“学习提示”,谈一谈你想象到的画面吧!
读了 ,
我仿佛看到了 ,
我来为大家读一读: 。
预设:我对第三自然段的印象特别深,尤其是闷雷滚动的声音,使我联想到在夏天经常能听到这种闷雷的声音,但此时这个声音不是从天上传来的,而是从江面上传来的,这真是太神奇了,我觉得此时大潮应该离我们很远,大家虽然还大潮的样子,但是我们已经可以听到轰隆隆、轰隆隆的声音了,让人感觉这绝不是一般的大潮。
师:这位同学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画面,体会的特别深入。谁还想交流?说一说你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预设:读了这句话,我仿佛看到了潮水正凶猛地奔涌而来,我来为大家读一读:……
预设1:我对第四自然段的的“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印象很深刻,课文都说了,有两丈多高,我从来没见过这么高的墙,我觉得这不是水墙这简直是一排排白色的楼房啊!
预设2:我觉得这两丈多高的水墙就像瀑布一样,倾泻而下,这景象让我想到了范仲淹的那句诗“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师:同学们可真会联想,还能够学以致用呢?看来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的确可以帮助我们丰富自己的想象使自己的感受更加深入,就让我们把这份体会送入到句子中,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吧。
生读:“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心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师:同学们读的真有感情。
我们在之前了解到两丈多高,相当于两三层楼高的样子,同学们想象一下两三层楼高的浪潮,铺天盖地的涌过来,那场面是何等的壮观呀?此时你的头脑中又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呢?
预设:读了这句话我仿佛看到了一堵两丈多高的银白色水墙,而且这堵墙横跨整个江面,宽达几千米。我深深感受到钱塘江大潮那排山倒海的气势。我来为大家读一读:……
师:读的真有感情,谁还有印象深刻的句子呢?
预设:我对第四自然段的“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印象特别深刻。这句话把大潮的样子和声音描写的特别生动,让我仿佛看到了潮水涌过来时,好像千万匹战马在赛跑一样齐头并进,速度非常的快,谁也不肯认输。再配上那山崩地裂般的声响,真是气势非凡,感觉特别壮观!
师:是啊,我们看千万、匹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这些词用在一起让我们感受到大潮那磅礴的气势,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一组句子的对比来仔细品味一下作者用词的精妙吧!(学生齐读句子)
飞奔说明速度快,千万匹形容浪多,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展现了潮水涌来时的浩大场面。同学们再来仔细读读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浪潮比作千万匹白色战马。
师:是呀!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浪潮比作千万匹白色战马十分形象的描写出了潮头耸起,铺天盖地涌来的壮观景象,表现出了大潮的非凡气势,就让我们把这份体会送进句子中,边读边感受浪潮的壮观吧!(生齐读)
师:大家看这句话“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山崩地裂指声音宏大,那么在生活中,你听到过什么声音可以用“山崩地裂”来描述?试着说一说吧!
预设1:飞机在天上飞的声音
预设2:油罐车爆炸的声音
……
师:同学们真是细心的孩子,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说一说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预设:读了这句话我仿佛听到了潮水奔腾的声音。那潮涌的声音就像一架飞机从我头顶上飞过时发出的声音一样,震耳欲聋!我来为大家读一读:……
师:三四自然段写的如此精彩,谁来给大家读一读?注意:要读好表现大潮声音、形态的语句,想象大潮的形态,读出大潮由远而近的变化,体会大潮的壮观。(学生展示美读)
师:(出示表格)循着隆隆的响声,一条白线到拉长变粗,形成水墙飞奔而来,这条线索,我们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动感画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睹钱塘江大潮的风采吧!(播放国家智慧中小学平台本课大潮视频)
看到这儿我们不禁感叹,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同学们,作者就是这样观其形,听其声,把大潮的特点写具体的。我们在本单元学习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时,也可以这样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师:同学们,三四自然段写的如此精彩,想不想把它背下来,积累一下呢?同学们可以根据表格中关键语句的提示来尝试着现场背一背。(随机点名背诵)
(三)潮去后
相信其他同学们也一定背的非常好了,那么文中还有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我们接着来交流。(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
师:我们来读一读第5自然段,读完后填一填这三个空:( )地涌来、( )的江面、( )的江水
学生齐读后举手回答:(漫天卷地)地涌来、(风号浪吼)的江面、(两丈来高)的江水
教师提问:大潮已过,而余波未平,你从哪些词语能够看出来?
预设1:满天卷地。
预设2:风号浪吼。
教师;此时此刻,站在堤岸上的人们舍得离开吗?
预设:要是我,我就舍不得,我会还沉浸在刚才的震撼之中。
师小结:虽然潮头已经西去,但是江面上余波漫天卷地,风号浪吼。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指导朗读潮去后:重读“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语,想象画面,读出大潮的气势。
教师过渡:钱塘江大潮的画面是不是很壮观?下面一起来学习课后题《浪淘沙》(其七),再一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三、读古诗,对照课文。
师:在我们这篇课文的课后,有一道题出示了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七这首诗,请同学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诗吧!(学生齐读古诗)
你知道这首诗的意思吗 我们通过看视频来了解一下(播放国家智慧中小学平台本课相关视频)
师:了解了诗的内容之后,你是不是发现我们文中的一些描写和古诗的句子很像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对照着古诗来找一找文中有哪些句子和它的意思相关。同学们在找的时候,只要意思相关即可,不需要严谨的一一对应。(学生回答)
四、学习钱塘江大潮悠久的历史,解决: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怪?
师:同学们,早在1000多年前,刘禹锡就写下了浪淘沙其七这首诗,北宋的文学家范仲淹也留下了“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的名句,早在500多年前,明代学者王在晋写下了“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的诗句,这些古诗文的记载,也让我们间接的感受到钱塘江大潮悠久的历史,难怪作者在开篇便写下: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关于钱塘江观潮的历史,老师还有一个小资料想介绍给大家(播放国家智慧中小学平台本课大潮相关视频)
师:通过我们以上这些内容的学习,现在你是不是能够解决课前提的这个问题了呢?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呢?没错,那两丈多高的浪潮是一奇;山崩地裂的响声是一奇;浪潮来时那汹涌的气势是一奇;浪潮去时,那余波持久也是一奇;还有同学认为,杭州湾特殊的喇叭口地形也算是一奇。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学习,你也可以试着总结一下,除了课文中写的这些特点以外,还从哪些地方也能够感受到它是天下奇观。
五、概括全文,总结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
课件出示学生填空:本文描写了观看钱塘江大潮的盛况,展现了(潮来前 )、(潮来时 )、(潮去后)的景象,赞美了( 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与壮观 ),抒发了作者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感受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有的同学是结合重点语句展开想象的,有的同学是结合生活经验展开想象的,还有的同学结合的是图片内容来展开想象,在本篇文章后面几篇课文中的同学们还会继续利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这个方法来阅读课文,帮助同学们理解文章内容,相信同学们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六、作业
这是我们今天的作业
1.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养成提笔就练字的习惯。
结束语:
下节课我们会到走月亮中去感受另一番独特的景象,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共46张PPT)
听! 这是什么声音?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苏轼
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范仲淹
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毛泽东
宽阔 人山人海
齐头并进 山崩地裂
余波 依旧
(潮来前)
(潮来时)
(潮去后)
互动课堂
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学习提示:
默读课文,圈画关键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和同学交流。
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结合词语想象画面
潮来前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雄伟的姿态和气势
与“平静”相呼应
景物描写
想象画面
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美读课文
齐读潮来前(2自然段),读出平静和期待,声音不要高。


(潮来时)
潮来时
自由读课文第3、4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在表格中填写相关语句。
大潮的声音 大潮的样子 人们的表现 从远处
再近些
浪潮越 来越近
大潮的声音 大潮的样子 人们的表现 从远处
再近些
浪潮越 来越近
隆隆的响声、
闷雷滚动、
响声越来越大
风平浪静、
一条白线
人声鼎沸、踮着脚、人群又沸腾起来
拉长、变粗、横贯江面、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山崩地裂
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
自由朗读第3、4自然段,根据下面的“学习提示”,谈一谈你想象到的画面吧!
读了 ,
我仿佛看到了 ,
我来为大家读一读: 。
潮来时
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结合生活经验想象画面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潮水来势凶猛。
声音
读了这句话,
我仿佛看到了 ,我来为大家读一读:……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形状
一丈≈3.33米
两丈≈两层楼房高!
大潮的气势排山倒海!
结合生活经验想象画面
读这句话,
我仿佛看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来为大家读一读:……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A.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B.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C.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对比句子
速度快
浪多
潮水涌来的浩大场面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形态
气势壮观
好像;仿佛。
比喻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声音
声音宏大
生活中,你听到过什么声音可以用“山崩地裂”来描述?试着说一说吧!
读了这句话,
我仿佛听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来为大家读一读:……
要读好表现大潮声音、形态的语句,想象大潮的形态,读出大潮由远而近的变化,体会大潮的壮观。
美读课文
大潮的声音 大潮的样子 人们的表现 从远处
再近些
浪潮越 来越近
隆隆的响声、
闷雷滚动、
响声越来越大
风平浪静、
一条白线
人声鼎沸、踮着脚、人群又沸腾起来
拉长、变粗、横贯江面、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山崩地裂
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大潮的声音 大潮的样子 人们的表现 从远处
再近些
浪潮越 来越近
隆隆的响声、
闷雷滚动、
响声越来越大
风平浪静、
一条白线
人声鼎沸、踮着脚、人群又沸腾起来
拉长、变粗、横贯江面、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山崩地裂
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
关键词句背诵法
请同学们默读第5自然段,思考:大潮退去了,江面上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潮去后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 )地涌来
漫天卷地
( )的江面
风号浪吼
( )的江水
两丈来高
画面壮观
美读课文
重读“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语,想象画面,读出大潮的气势。
钱塘江大潮的画面是不是很壮观?下面一起来学习课后题《浪淘沙》(其七),再一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浪淘沙(其七)
[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
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
卷起沙堆似雪堆。
浪淘沙(其七)
[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
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
卷起沙堆似雪堆。
从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八月涛声吼地来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头高数丈触山回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唐】刘禹锡
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范仲淹
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
--【明】王在晋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浪潮高
……
声音响
气势大
余波久
小 结
本文描写了观看钱塘江大潮的盛况,展现了( )、( )、( )的景象,赞美了( ),抒发了作者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潮来前
潮来时
潮去后
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与壮观
主题概括
方法归纳
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养成提笔就练字的好习惯。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