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1) 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课件+教学设计+同步练习(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1) 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课件+教学设计+同步练习(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2-09 08:10:41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第2课
1.下图是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局部图,该图再现了秦始皇灭六国时的庞大阵容。根据所学历史知识试想一下,兵马俑面向哪一方向(  )
A.东方 B.西方
C.南方 D.北方
2.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这充分体现了(  )
A.皇位世袭 B.统领百官
C.皇帝独尊 D.皇位禅让
3.晋朝干宝《晋武革命论》中记载:“帝王之兴,必俟天命;苟有代谢,非人事也。”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  )
A.皇位世袭 B.皇权独尊
C.皇权至上 D.神权被皇权利用
4.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嬴政出生于一月,所以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这主要说明了(  )
A.中央集权 B.规范法度
C.君权神授 D.皇权至上
5.(2015·潍坊)历史学家钱穆认为:“秦汉以来的郡县制,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统一国,此项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郡县制能发挥这一作用,是因为(  )
A.能够消除地方割据  B.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C.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 D.保证了官僚队伍的廉洁
6.下图中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
A.交通发达,水陆并用 B.疆土辽阔,臣民众多
C.国家一统,皇帝集权 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7.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的工作特别繁忙,除了将大臣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和调查。那么这名政府高官应是(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
8.秦始皇在中央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只是虚设其位,并未任命任何人担任。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皇帝掌握全国财务,加强中央集权
B.皇帝直接控制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
C.缺乏可委以重任的优秀人才
D.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
9.右图是身穿新设计衣冠的秦始皇,他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君王之一,开业创国成就突出。其中他创立的“皇帝”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这一制度的核心是(  )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10.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 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他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废除了所有的分封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为若干县,建立了一套地方官僚机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秦朝的政治制度有哪些。
(2)根据上述材料,秦朝中央官制有哪些特征?并用史实说明。
(3)秦朝的政治体制对后世有何影响?
11.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12.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集权制度。关于下面的“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
B.秦律的颁行,说明秦朝是一个法制国家
C.中央机构职责明确,并设置监察部门
D.秦朝开始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13.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  )
A.君主专制 B.中央集权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14.关于秦朝的人口数量,《中国古代史》、《香港商报》、《中国人口论》记载的数量不尽相同。请观察下列图片,这一图片反映的史学研究方法是(  )
A.史料整理 B.问题形成
C.第一手史料 D.历史解释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做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铟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围五里有余,石椁为游馆,人膏为灯烛,水银为江河,黄金为凫雁,珍宝之藏,机械之变,棺椁之丽,官馆之盛,不可胜原。
——班固《汉书·楚元王传》
材料二 
请回答:
(1)从史料学来看,材料一具有文献价值还是实物价值?如何证实该文献记载的可信度?
(2)据材料二写出你对秦俑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的认识。材料二是文献价值还是实物价值?
(3)两则材料充分反映了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的磅礴气势。就其政治功绩而言,列出三项足以体现其磅礴气势的事迹。
第一单元 第2课 课时练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A
【解析】 题干中的信息是“再现了秦始皇灭六国时的庞大阵容”,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可知秦国在西方,为灭六国,兵马俑应面向东方。
2.【答案】 C
【解析】 依据史论结合的原则,皇帝享有专用词语,这体现了“皇帝独尊”。A、B、D三项所述与材料不符。
3.【答案】 D
【解析】 材料把帝王的活动和天命结合起来,这体现了皇权利用神权加强统治的特点,其它三项与材料不符。
4.【答案】 D
【解析】 据题干所述,秦始皇嬴政将“政月”改为“正月”以避讳其名,这实质反映了皇权至上的特点。
5.【答案】 C
【解析】 材料强调了郡县制在维护中国统一方面的作用,之所以郡县制能发挥这一作用是由于在这一制度下中央控制了官吏的任免权,故选C项;A项的“消除”扩大了其作用,中国多次出现过地方割据局面;B项是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D项是监察制度的作用,排除两项。
6.【答案】 C
【解析】 首先注意题干体现的砖文时间:秦代;其次,结合所学知识,我们知道秦朝完成国家大统一,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实现了皇帝专制独裁统治。综合上述分析,可选择C项。
7.【答案】 B
【解析】 在秦朝,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的官职是御史大夫;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郡守是地方官员。
8.【答案】 B
【解析】 太尉的职责是协助皇帝管理军务,不是财务,排除A项;C、D两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9.【答案】 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皇帝制度的核心是皇权至高无上。
10.【答案】 (1)制度: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2)特征:比较完备:三公九卿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皇权至上:皇帝总揽大权;“家天下”:“家”与“国”同治。
(3)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 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11.【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秦朝中央机构九卿中的部分官职是负责皇室家务的,这从本质上体现了B项所述;C项与题干不符;A、D两项不是本质体现。
12.【答案】 B
【解析】 包括秦朝在内的所有封建朝代,法律只是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而已。
13.【答案】 B
【解析】 中央集权制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最符合题干的限制条件“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
14.【答案】 A
【解析】 本题中图片是柱状图,它属于史料整理。
15.【答案】 (1)材料一具有文献价值;通过考古探测来证实。
(2)是秦大规模统一六国战争的真实反映,是两千多年前那个尚武威猛的民族形象的反映,也是古代军阵和兵器的反映。(也可以有其他表述,任答一点即可,但必须是历史价值)。是世界文化艺术史上的瑰宝。(也可以有其他表述,任答一点即可,但必须是艺术方面的。)材料二是实物价值。
(3)统一中国,创立皇帝制度,确立中央集权制。(或者“建立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
第2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知识目标:
皇帝的来历,郡县制的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的形成及影响;
导学提纲:
主 体 知 识
问 题 思 考
温故知新
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1、周王室丧失天下共主地位
2、群雄崛起 割据称霸
3、秦统一中国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建立皇帝制度—— 权力高度集中 (基本特征)
2、建立中央政府制度:三公九卿制
3、建立地方政府制度:郡 县 制
4、选拔考核制度
5、严刑苛法--细密 严苛
6、其他维护措施
三、秦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讨论:春秋和战国时期的政治特征分别是什么?从其不同上反映出来的历史发展趋势是什么?
2、讨论:秦统一的历史条件。(从大势所趋、实力所及、个人所能三方面考虑)
3、你如何评价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 ?
第2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同步练习 (20分钟—25分钟)
课件37张PPT。温故知新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分别是怎样的?
夏:
商 :
周:
周的政治制度与夏商相比有什么明显的特征?
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内服、外服制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血缘关系跟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一 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前770年
平王东迁秩序打乱
共主丧失西周灭亡
春秋开始旧统治秩序指的是 ?周王--诸侯--卿大夫--士周王丧失天下共主地位的表现王畿缩小、财政困难、朝觐不勤、交战示威、宗法分封破坏 1 周王室丧失天下共主地位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论语·八佾》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周王失去“天下共主”,诸侯国君不仅不服从令,甚至夺王室土地,政治上的尊卑登记界限被打破。(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郑庄公墓(位于河南省新密市东南)1 周王室丧失天下共主地位2 群雄崛起 割据称霸诸侯强大
“尊王”争霸小国被吞
七雄奠定韩 赵 魏 燕 楚 齐 秦废号称王
夺位政变竞争激烈
纷纷变法三家分晋田


齐李悝变法-魏吴起变法-楚申不害改革-韩邹忌改革-齐商鞅变法-秦 一 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1 周王室丧失天下共主地位2 群雄割据称霸3 秦统一中国商鞅变法
秦国强大百年奋斗
消灭六国前221年
统一中国 一 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讨论:秦国为什么能统一中国?秦国(前230年)韩国(前228年)赵国灭魏(前225年)灭楚(前223年)灭燕(前222年)灭齐(前221年)成都出土的
嵌错赏功宴乐铜壶3 秦统一中国南海陇西大海咸阳灵渠临洮辽东 三郡河套地区长城一带一 从群雄割据到大一统 知识归纳:秦朝统一的历史条件(1)王室衰微,失去天下共主地位;
(2)争霸战争实现局部统一;
(3)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安定;
(4)社会经济发展,各地区间联系加强;
(5)民族联系加强,形成巩固的民族共同体;
(6)商鞅变法彻底,实力增强;
(7)秦王嬴政雄才大略,措施得当。 二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假设你是嬴政 ,统一中国后你会吸取什么历史教训、采取什么措施来维护和巩固你的大帝国的统治?建立皇帝制度建立中央政府制度建立地方政府制度制定选拔考核制度制定严刑苛罚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等其他措施1 建立皇帝制度—— 权力高度集中 (基本特征)二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皇权至上:总揽一切大权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改王称帝:功过五帝 地广三皇自称为朕、皇命为诏、皇印为玺、名字避讳等2 皇位世袭制: 始皇帝 传之无穷秦阳陵虎符甲兵之符
右在皇帝
左在阳陵“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阴历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这是因为古代的王都要在一年的第一个月里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并决定一年的政事。到了秦朝,由于秦始皇一月出生,取名“嬴政”,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月”的“正”不再读政而读征了。二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 建立皇帝制度——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上)2 建立中央政府制度:三公九卿制百官之首 全国政务副丞相
律令图籍
监察百官
(位低权重)军务
(虚有其位)分权分军权宗庙礼仪教化宫中警卫宫门警卫司法 首都警卫少数民族皇室宗族租税 财政皇家财政 官府手工业宫廷车马三公九卿的关系?互相配合 互相牵制皇帝三公九卿互不相属,
互相牵制,
互相配合,
军国大权最
终操纵在皇
帝一人手里二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 建立皇帝制度——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2 建立中央政府制度:三公九卿制 3 建立地方政府制度:郡 县 制里
(里典)秦地方的行政制度:郡县制西周“分封制”与秦朝“郡县制”的区别:分 封 制亲贵合一郡 县 制按地域划分权力世袭皇帝任命依血缘远近定政治等级选贤与能贵族政治官僚政治独立性大直接归属中央秦朝政府组织系统简表中央皇帝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郡尉郡守监御史县尉县令县丞有秩三老啬夫游徼亭长里正郡县乡亭里二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 建立皇帝制度——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2 建立中央政府制度:三公九卿制 3 建立地方政府制度:郡 县 制4 选拔考核制度
考核:专员考核、官员自报 。殿-罚 最-赏
5 严刑苛法--细密 严苛
指导思想:轻罪重罚
对世卿世禄的否定、有利于扩大统治阶层维护君主专制的有力工具 但容易激起民愤 加剧阶级矛盾材料:秦朝的选官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任举(自下而上推荐贤才),征召,考试,军功与辟田,通法,世官等。
材料:“叔孙通,薜人也,秦时以文学征。”
赵高因“通于狱法”被举为车府令。
“蒙恬因家世而得官”
韩信”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择为吏”
“除佑必当壮以上”
综合以上材料分析秦朝选任官员有哪些要求?选拔资格
①家中有一定财产;
②会书写懂法律;
③年龄限制(17岁以上)。考察制度
①中央派员进行监督视察;
②官员自报政绩。制定选官制度:《汉书·刑法志》描述秦朝刑罚的残酷说:赭衣塞道、囹圄成市 对巩固中央集权措施的实行起了保障作用,但同时也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痛苦。“赭(zhe)衣塞道(秦时罪犯皆着红褐色的囚服);
囹圄(linɡ yu)成市(监狱像市场一样拥挤),天下愁怨,溃而叛之。” 颁布严苛的秦律:1975年湖北云梦出土睡虎地秦简---《法律问答》二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 建立皇帝制度——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2 建立中央政府制度:三公九卿制 3 建立地方政府制度:郡 县 制4 选拔考核制度5 严刑苛法--细密 严苛6 其他维护措施:
修长城 拆关塞 建道路 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整顿风俗   焚书坑儒这些措施分别有什么作用?秦长城示意图秦长城遗址(甘肃境内)秦长城遗址(宁夏境内)秦长城遗址
(以石筑砌的长城段,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固阳县。)御匈奴,修长城秦《绎山刻石》(小篆)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小篆文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大篆小篆 三 秦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思考、讨论:
你如何评价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 ?提示:可以从这种制度能够建立的
※ 原因和条件(背景)、
※ 特点、实质(目的)、
※ 作用和影响、
※ 对今天我国加强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有什么启发
等等方面去讨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即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决策权、兵权、政权、财权),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皇帝制度
专制主义基本矛盾:皇权和相权
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
中央集权基本矛盾:中央和地方基本特征:皇权至上,高度集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形成的原因:
(1)经济:由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决定
因为封建的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
(2)政治:地主阶级维护政权的需要
(3)思想基础:儒家传统思想。
理论基础:法家思想。(儒表法里) (4)客观条件:秦的统一和强盛。(5)实践上:商鞅变法。初步确立起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实质①皇权至高无上
②皇权的垄断 ( 以皇位终身制和皇位的世袭制为主要特征 )
③权力高度集中 ( 中央无条件服从皇帝,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 )
④人治色彩浓厚 实质: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压迫统治人民的工具。中国古代延续了2000多年的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①积极:在封建社会上升时期(秦汉—宋元),积极作用是主流: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建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
②消极:在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消极因素突出,阻碍了社会进步:阻碍了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钳制思想文化、特务统治的腐败、兵役徭役的无度等,严重阻碍社会进步和发展。※ 对今天我国政治改革的启发:坚持中央集权领导 ,但必须发扬民主集中制,防止个人独裁专断。充分发挥中央集体领导的政府效能,加大改革开发的力度和经济的发展。发扬民主政治、加强法制建设、以法治国、体恤民情、人文关怀。
千秋功过,评说:
明朝思想家李贽:“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功绩:
①结束长期的战乱纷争统一中国
②建立一套完备的中央集权制影响中国2000多年
③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过错:
①修皇陵建阿房宫滥用民力
②焚书坑儒钳制文化
③法律严苛导致农民起义
结论:功大于过秦朝中央集权制度①建立皇帝制度:权力高度集中
②建立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③建立地方机构:废分封,置郡县④制定选官制度
⑤颁布严苛的秦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