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 中国近现代化探索复习课件 2024年历史中考二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八 中国近现代化探索复习课件 2024年历史中考二轮复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01 10:58: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专题八 中国近现代化探索
2024年中考第二轮复习专题
线索梳理
1
拓展设问
2
目录
习题提升训练
3
线索梳理
1
原因 随着列强的入侵,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传入,冲击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过程
经济近代化
线索1
过程
影响 为政治民主化和思想科学化奠定了基础
续表
政治民主化
线索2
原因 中国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统治日益腐朽,列强的侵略使西方民主、自由等思想传入中国;面对民族危机,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进行制度层面的探索;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政治民主化尝试
过程
过程
影响 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续表
思想科学化
线索3
·总体特点:具有阶段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深化。
·思想来源上:由以欧美为师到以俄为师,再到走自己的路。
·内容上: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相结合,体现了反侵略、爱国的性质;多层文化变革。
中国道路的探索
线索4
·认识: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结合中国国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数据追踪 拓展设问
2
数据追踪 拓展设问
如何认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曲折性
唯物史观
(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都没有使中国革命取得成功。
(2)近代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不只是反抗外来侵略,还有推翻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3)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支撑着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4)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
综合提升训练
1.所谓近代化,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过程,其内容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思想上的科学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3
2
1
材料一 国家财政收入不增加,军事工业便不可能发展。而国家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首先使国家富起来。在这种形势下,洋务派提出“欲自强先求富”,强调以“富”为基础和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的主张……但因为企业受到清王朝及官僚的控制,其生产规模、利润分割要听命于清王朝。
——摘编自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49》
材料二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
3
2
1
材料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同盟会革命纲领》
材料四 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1)依据材料一,归纳洋务派“兴办民用工业”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各一例。(4分)
积极作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辅助军事工业的发展。
3
2
1
军事工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
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开平煤矿。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为了实现“有西方的民主制度”,中国人民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2分)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3)从材料三中革命纲领的内容来看,孙中山成功付诸实践的有哪些?请结合史实简要说明。 (4分)
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3
2
1
说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4)材料四中提到的中国人因“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而开展的探索是什么?你认为中国要实现近代化,首先要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4分)
探索:新文化运动。
3
2
1
最主要的问题:实现民族独立。
(5)纵观上述材料,你从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得到了什么认识?
(2分)
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从学习西方器物、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历程,说明先进的中国人在不断自我反思和深化对西方的认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屡遭挫折,充满了艰难曲折,但先进的中国人一直在为探索救国救民之路而不懈奋斗。
3
2
1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3
2
1
材料二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自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材料三 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经过艰辛求索,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3
2
1
(1)根据材料一,“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3分)
“自救之路”:洋务运动。
3
2
1
“维新之路”: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共和之路”:辛亥革命。
(2)根据材料二,“正确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在这条正确革命道路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经历了哪些重大事件?(举出一例即可)(4分)
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3
2
1
重大事件: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长征的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等等。
(3)根据材料三,“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哪次会议有关?在此次会议上,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哪两个战略决策?“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4分)
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3
2
1
战略决策: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同学们对上述结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还懂得了一个道理,请你写出这个道理。(2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等。
3
2
1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98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
(1)材料一中“走自己的道路”指的是中国共产党最终找到了一条什么正确道路?在探索这一道路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逐渐形成了什么理论?(2分)
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
2
1
理论:邓小平理论。
材料二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深刻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
(2)材料二中阐述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在哪次会议上明确提出的?“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决不能掉以轻心”说明了什么道理?(4分)
会议:中共十三大。
3
2
1
道理: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材料三  中国人民正在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发展任重道远。解决发展问题、改善民生仍是我们的第一要务。……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3)材料三中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什么?(2分)
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
2
1
(4)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作为青少年,我们应怎样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2分)
热爱祖国,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等。(意思对即可)
3
2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