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 诸葛亮的家国情怀—23《出师表》《诫子书》《三顾茅庐》群文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九下 诸葛亮的家国情怀—23《出师表》《诫子书》《三顾茅庐》群文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01 00:27:2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诸葛亮的家国情怀
—《出师表》《诫子书》《三顾茅庐》群文教学
教学目标
1、理清诸葛亮的政治主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感悟和对比诸葛亮各个阶段的精彩演绎。
3、感悟诸葛亮忠心耿耿的爱国情怀和淡泊明志的家庭育儿观念。
教学重点
感悟和对比诸葛亮各个阶段的精彩演绎。
教学难点
感悟诸葛亮忠心耿耿的爱国情怀和淡泊明志的家庭育儿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下边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你能快速说出对联中发生过的哪些具体事件吗?
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明确】
1、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为蜀汉基业打下了地盘。
排八阵:摆设八卦阵。诸葛亮料定刘备必败,就设下石兵八阵,差点把陆逊困死其中,多亏诸葛亮的老丈人黄承延带路,才勉强逃出
六出:六出祁山。刘备死后,为完成辅汉兴刘的大业,诸葛亮六次北伐中原,每次都是从祁山出兵
七擒:七擒孟获。南蛮王孟获造反,诸葛亮带兵镇压,为收复南蛮人心,七次擒住孟获而不杀,终使孟获心服口服,发誓永不造反。
点四十九盏明灯: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与司马懿战于五丈原,自知身体不好不久于人世,就设下四是九盏明灯的法阵,向上天再借二十年,可是被不知情的魏延闯入,四十九盏灯被风吹灭,不久诸葛亮病死于五丈原。
酬三顾:三顾茅庐。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
2、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取西蜀:取得西川之地。
定南蛮:定都成都和征南,平定孟获叛乱,使蛮人臣服。
东和:诸葛亮坚持的东面和孙权结盟。
北拒:联吴共同抗击北方的曹操。
变金木土爻神卦:诸葛亮精通五行术数,能运筹帷幄。
用火攻:指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诸葛亮借助东风,周瑜谴黄盖诈降曹操,在江面上烧着了曹军的战船,大获全胜。
【总结】我们了解到诸葛亮这位三国时期的蜀汉的军事家。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初中阶段与他相关的三篇课文吧!
二、出航规划——梳理线索
1、收集信息——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至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或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中,在我们部编版初中语文的教材中,他就在七年级上册的《诫子书》、九年级上册的《三顾茅庐》和九年级下册的《出师表》中出现过。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2、作品背景
【思考】
我们学过的《诫子书》、《三顾茅庐》和《出师表》分别是在诸葛亮的哪个阶段创作的?
【明确】
1、九年级上册的《三顾茅庐》是诸葛亮于27岁创作的。可谓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认识了刘备,正式走出了茅庐。
2、九年级下册的《出师表》是诸葛亮于48岁创作的。但大家知道吗?刘备是在诸葛亮40岁的时候称帝,却在公元223年逝世,享年63岁。此时,诸葛亮才42岁。刘备将儿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希望诸葛亮辅助刘禅“兴复汉室”。
3、七年级上册的《诫子书》是诸葛亮于54岁创作的,专门写给自己八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而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临终前写下这篇书信以告诫诸葛瞻。同年8月病故于他乡。
三、穿越时空——家国情怀
穿越一:
《三顾茅庐》——邀请茅庐中27岁的诸葛亮
活动一:寻找根源
谁去三顾茅庐?三顾茅庐的目的又是什么?
【明确】刘备、关羽、张飞第三次亲自去茅庐拜访孔明(诸葛亮)。
活动二:首因效应
何为首因效应?
美国洛钦斯提出,又称“第一印象”。首因效应是指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的地位。
请找出刘备与诸葛亮经过三次拜访才终于见到诸葛亮。诸葛亮的出场是一个怎样的画面?
【明确】“遂转入后堂。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活动三:分析缘由
小组讨论,思考:诸葛亮为什么辅佐刘备却让他三顾茅庐才肯出山?
【明确】
【背景一】:社会时政
“南阳三葛”即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这三兄弟各选一国,“蜀(刘备)得其龙(诸葛亮),吴(孙权)得其虎(诸葛瑾),魏(曹丕)得其狗(诸葛诞)”。诸葛亮与诸葛瑾是亲兄弟,而诸葛诞是诸葛亮的堂弟。
一是曹操(曹丕父亲,没有称帝)当时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同时手下人才辈,诸葛亮难以得到重用;
二是孙权重用了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他虽然才学稍高于其兄,但其兄长诸葛瑾把长子诸葛乔过继给诸葛亮。也许感谢拥有了过继的诸葛乔,放平心态的诸葛亮晚年终于得到自己的亲生子女(我们会在《诫子书》再遇)。所以,为了避免兄弟关系破裂,诸葛亮也不去找孙权。
【背景二】:请出诸葛亮=请出荆州的核心人脉。
诸葛亮的老婆名叫黄月英,她名门出身,为诸葛亮带来庞大的人际网络。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是荆州的名士,是豪门大户;岳母是荆州的豪门蔡家。两边家族都可以帮助刘备在荆州上得到实权大户的帮助。
【背景三】:无权无势但志同道合
“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这句话是诸葛亮的选人宗旨。刘备比诸葛亮大足足20年,是一个有潜力的汉室宗亲,有经验有仁义有“复兴汉室”的追求,唯一的弱点就是实力较弱。但这一缺点同样可以给诸葛亮提供大展身手的机会。
【总结】诸葛亮和刘备的缘份,可谓是志同道合,能力互补,共复汉室。
穿越二:
《出师表》——偶遇出征前42岁的诸葛亮
活动一:PK速度——成语连线
【明确】
危急存亡:关系到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
妄自菲薄:自卑,过分看清自己。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作奸犯科:指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裨补缺漏:补救缺点,防止疏漏。
亲贤远佞:亲近有才能的贤人,疏远阿谀奉承的小人。
计日可待: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
苟全性命:姑且保全性命。现在说一个人贪生怕死。
不求闻达:不谋求杨名做官。
三顾茅庐: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三:《曹刿论战》多次。一鼓作气,再而三,三而竭。
临危受命: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不毛之地:指荒凉贫困的地区。
斟酌损益:处理事物时要斟酌衡量,掌握分寸。
感激涕零:感激得掉眼泪。
不知所云:原本是自谦的语气,表示自己的语无伦次。现在含有贬义,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言语空洞乏味。
活动二:诸葛亮的誓言——翻译理解
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翻译】我本来是一个平民百姓,在南阳自耕自食,只希望在乱地中保全性命,不求在诸侯面前闻名显达。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翻译】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分工。
【拓展延申】《出师表》从开头到结尾,总共11句“也”。例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读起来朗朗上口,体现到诸葛亮语气的诚恳真挚。
3、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翻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罚我的罪过,用来奠告先帝的在天之灵。
活动三:总结诸葛亮的恳切言语
学生自由发言,针对《出师表》总结诸葛亮对刘禅的所言所愿。
【明确】《出师表》是诸葛亮用恳切的言辞,先后十三次提及“先帝”,七次提到“陛下”,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从而兴复汉室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堪比文天祥在《正气歌》中所赞颂的“鬼神泣壮烈”!
穿越三:
《诫子书》——告诫儿子后54岁的诸葛亮
活动一:父子缘份
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去世的当年写给他儿子的一封家书。通过前面的补充,我们可以知道,诸葛亮不止一个儿子。那他有多少个子女呢?
第一个是从兄长过继给他的诸葛乔,官至翊武将军。
第二个是诸葛瞻。17岁被后主刘禅招为驸马。可惜在绵竹与魏军决战时孤不敌众,壮烈战死。
第三个是诸葛怀。晋太傅王览想给他封爵,但他志在退隐,后来得到了晋帝的同意。
第四个是诸葛果,诸葛亮唯一的女儿。传言在成都修行和成仙升天。
活动二:家训励志
诸葛亮的《诫子书》可谓是古代家训中的佳作之一。这篇简单的家训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力量,同学们你们能从原文里找到吗?
【明确】
1、宁静节俭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俭以养德”。
2、学习励志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珍惜时间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岁去”
活动三:家训目的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在这篇短短几十个字的家书中,他以慈父的口吻循循善诱子女,句句真心话,充分体现了他对子女的细微关怀。对比《三顾茅庐》和《出师表》诸葛亮的伟大形象,《诫子书》中的诸葛亮严中带柔,诫中含爱啊!
思考一下,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还有哪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家训呢?大家一起来互相分享吧!
【拓展延伸】《傅雷家书》《曾国藩家书》《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
四、总结归纳
1、头脑风暴
在家和国之中,你觉得诸葛亮是以何为重?有人会对比《水浒传》的智多星吴用,你觉得诸葛亮和吴用,谁更厉害?为什么?
【明确】两人都是智慧的化身。吴用虽然聪明,却没有为国效力。对比之下,诸葛亮能上观天象,下读地理,洞察每个人的内心世界,甚至预知事物的未来发展。而且,为了国家鞠躬尽瘁的诸葛亮是先有国再有家,更加无私,所以诸葛亮是更胜一筹。
2、拓展延伸
中华传统历史文化中有没有哪些人像诸葛亮一般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请联系初中阶段我们学过的人物,举一些例子吧!
【明确】。
例如:
七年级下册杨振宁写他的好友《邓稼先》,我们当今的国家安全要感激邓稼先“牺牲小我”研发出来的两弹一星。
宋朝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还记得九年级上册的《周总理,你在哪里》吗?“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的周恩来死后将骨灰撒进祖国的江海大地,联合国都为他降半旗。
五、作业设计
课后欢迎大家阅读陈寿的《隆中对》,换一个角度再品三顾茅庐中的诸葛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