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8课 笔墨丹青 课件(43张PPT)+教学设计+同步练(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8课 笔墨丹青 课件(43张PPT)+教学设计+同步练(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2-09 09:39:09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第8课
1.(2014·北京西城)北京历史悠久,关于北京的绘画数量众多。从绘画类型看,下面这幅画属于(  )
A.人物画 B.写意画
C.风俗画 D.文人画
2.下列绘画作品中,最能体现文人意趣的是(  )
3.鉴于社会上的孔子像多种多样、形象不一,甚至还有神化或丑化孔子形象的现象存在,中国孔子基金会决定征集“孔子像标准设计方案”,要求以右图所示的孔子像为创作样本,该孔子像为我国唐代一位画家的作品,他的画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他是(  )
A.顾恺之 B.王冕
C.吴道子 D.郑板桥
4.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宋徽宗办画院,招画师采用唐人诗句命题考试。其中有一题“蝴蝶梦中家万里”,夺魁者王道亨画苏武牧羊假寐,以见万里意(见右图)。此画的风格应为(  )
A.宫廷画 B.文人画
C.民俗画 D.人物画
5.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绘画是这种追求的直观表现。下图绘画属于(  )
A.人物画 B.山水画
C.风俗画 D.文人画
6.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兴于明,盛于清,是中国年画的代表之一。年画的主要特点是(  )
①雅俗共赏 ②色彩艳丽
③实用性强 ④神秘古拙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7.下图说明(  )
唐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又名《释迦降生图》
A.三教合流成为社会潮流 B.中外文明碰撞冲突不断加剧
C.艺术作品日益世俗化 D.外来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
8.明清时期,像年画、剪纸画等大量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东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更具生活上的实用性,这主要是因为(  )
A.白话文开始兴起 B.理学兴盛
C.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
9.郑板桥赞美黄慎的绘画说:“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这一评价反映黄慎的绘画属于(  )
A.山水画 B.写意画
C.宗教画 D.风俗画
10.邓小平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后,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祖先已熟知商品经济了。”据此判断,这幅画应是(  )
A.《天王送子图》 B.《洛神赋图》
C.《清明上河图》 D.《步辇图》
11.右图郑燮的《墨竹图》,修竹数竿,浓淡相映,傲气风骨,让人感慨。对此画的正确评价是(  )
A.反映了商业的兴盛、城市的发展
B.构图气势宏伟,画风阳刚豪放
C.用粗细变化的线条表现真实的景物,追求写实
D.注重抒发个人情感,不求形似,推崇“像外之意”
12.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参观了一次国画展览,并对其中一幅宋代的山水画分别作了如下评价,你认为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注重意境 B.追求形神合一
C.注重写实 D.寄托思绪情怀
13.近600幅农民画及剪纸作品亮相辽宁美术馆,由此拉开了辽宁省农民画及剪纸展览的大幕。根据下图可以判断出剪纸内容主要反映了(  )
A.文人意趣 B.民间风情
C.宫廷生活 D.战争风云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顾恺之在建康瓦棺寺画维摩诘像,围观者为其点睛传神之笔所倾倒,纷纷向寺院施舍,“俄而得百万钱”。他为裴楷画像,紧紧捕捉人物特征,颊上加三笔毛,“觉神明殊胜”;为谢鲲画像,注意背景环境对人物的烘托,说:“此子宜置岩壑中。”
材料二 画僧八大山人为明宗室,本名朱耷。明亡之后,曾装聋作哑,常常着破帽大袍,拖着露脚跟的鞋,在街上东游西逛。其大写意手法画的花卉、鸟兽,形象洗练,造型夸张,奇特险怪。在他的笔下,鱼、鸟等多是“瞪眼鱼”“伤心鸟”,表情冷冷逼人,“白眼看青天”,神情桀骜不驯。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顾恺之的什么绘画理论?顾恺之的代表作是什么?
(2)材料二中朱耷的绘画有什么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
(3)上述两则材料反映出古代中国画家具有怎样的特点?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汴京粱家瓦子(戏场)有大小勾栏50余座,最大的可容纳数千人。纵贯南北的御街两侧,酒楼、茶馆、商店、香药铺等鳞次栉比,常常营业到三更。
——岳麓版教材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二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宋代理学大师张载《张子语录》
材料三 
(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
(2)材料二体现了中华民族怎样的民族性格?
(3)据材料三指出宋代绘画的特点。据材料一、二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
第二单元 第8课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C
【解析】 风俗画是以习俗生活为题材的绘画,它采取客观的视角,真实地描绘社会风俗的场景,并不带政治的、宗教的或伦理的价值判断。结合图片不难看出符合风俗画的特征。
2.【答案】 D
【解析】 最能体现文人意趣的是山水画和花鸟画,A、B、C三项都属于民间风情画。
3.【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画家绘画风格的理解。“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是唐代画家吴道子绘画的特点。
4.【答案】 B
【解析】 据题干分析,作者用苏武牧羊假寐表现“家万里”的意境,求神似和气韵,是文人画的特点。
5.【答案】 D
【解析】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该画属于文人花鸟画。
6.【答案】 C
【解析】 年画属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民间风情画,具有①②③特点,而④神秘古拙则是东汉时期绘画特点。故选C项。
7.【答案】 D
【解析】 观察图,据唐代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又名《释迦降生图》,说明融入了外来文化的影响,故选D项。
8.【答案】 C
【解析】 年画、剪纸画等风俗画是城市商业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在艺术上的反映。
9.【答案】 B
【解析】 据诗中的“有真魂”等信息可判断出B项正确。
10.【答案】 C
【解析】 考查《清明上河图》的背景,艺术是时代的产物,《清明上河图》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
11.【答案】 D
【解析】 《墨竹图》是文人画,注重写意。
12.【答案】 C
【解析】 考查山水画的特色,注重写实是宫廷和民间绘画的特色。
13.【答案】 B
【解析】 农民画及剪纸作品属于民间风情画。
14.【答案】 (1)“以形写神”。《女史箴图》。
(2)风格奇特,不拘成法(或用材料中的语言回答)。时代变化、社会动荡,明朝灭亡。
(3)中国画家注重写意,不求形似,主张“以形写神”,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表现,借物抒情,体现文人意趣,以自娱、解脱为绘画目的,以表现自我为创作原则,力图挣脱现实的束缚。
15.【答案】 (1)城市商品经济发达;城市的经济文化功能增强。
(2)注重气节和德操,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
(3)特点:文人山水画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描绘民间风情的风俗画盛行。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理学的兴起,文人注重内心修养。
【解析】 第(1)问注意从材料信息出发。“瓦子(戏场)”、茶馆等体现文化活动频繁,商店等“营业到三更”体现商品经济发达。第(2)问注意材料及出处,考查对理学积极方面的认识。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画面意境和所学可以概括出来。第二小问结合当时社会状况分析。
第8课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概述中国古代绘画艺术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熟悉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著名的画家和作品,掌握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发展脉络,理解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与书法一样重视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
过程与方法:
对话,探究,讨论,师生合作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求学生在绘画鲜明的感性形象之外,从历史的整体视野中联系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家的个性,真正体会绘画中所蕴涵和积淀的民族审美情趣、人生志趣和哲学观念。
教学重点:
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
教学难点:
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
教学课时:一节课.
绘画知多少?
“中国画”,又称“国画”, 历史源远流长。
画科/题材: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表现手法:工笔、写意、兼工带写
用色方面:水墨画、设色画
画家阶层:院体画、文人画、民间画
一、绘画艺术的起源
1、新石器时代 :岩画与彩陶
从新石器时代找到绘画艺术的源头.而当时生产力极其低下,在当时人们如何做画呢?
在当时,由于生产力非常落后,当时还没有出现后来的绢帛、纸张等先进材料。所以在那时人们主要通过一些树枝、打磨的石器将一些人物、动物形象或者一些抽象的几何图案刻画在地面上、岩壁上、陶器上,形成所谓的地画、壁画、陶画。
特点: 质朴粗犷而又不失浪漫
2、战国秦汉:帛画(从萌芽走向成熟)
到了战国,中国的绘画又发生哪些新的变化呢?
变化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最重要表现在绘画工具的改进和材料的变化。这个时期已经出现用毛笔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
用毛笔在绢帛上绘制作品,以墨笔勾勒,并加以平涂和敷色渲染,这一基本绘画的形式和技巧,两汉以后一直被沿用下来。因此,可以说战国时代已经奠定了我国传统绘画的基本特征。
战国时期,已出现用 毛笔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绘画成为独立艺术门类 。这个时期的绘画总的方面可以说是浪漫而又不失古拙。如汉代的帛画中充满了珍禽异兽、神仙魔怪,色彩鲜艳,形态飞扬。
特点:色彩鲜艳,气势宏大,
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
二、发展 (从顾恺之到吴道子)
1、魏晋时期
中国传统绘画的真正形成期可以说是在魏晋时期。不仅因为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国绘画史上第一位有作品可考的大画家,而且开始出现凸显个性的文人画。
有一年,建康城里要修建一座寺庙,主持和尚因找不到资金而没了办法。这时候来了个贫苦的年青人,说要捐一百万钱。主持以为他吹牛,起初不相信。青年人提出要在一面粉刷好的墙上画一幅维摩诘(传说中一个佛教徒)像,可以向前来观看他作画的人征集捐款。就这样,一连三天,观众人山人海,把寺庙挤得水泄不通。等到最后,这个年青人为维摩诘点上眼珠的时候,画上的人物就像活了一样,观众的赞叹声、掌声、欢呼声响成一片。这时募集的钱早超过了一百万。这个年青的画家就是顾恺之。
文人画在魏晋出现,不是偶然的.其一:在这时,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家文化受到冲击,产生危机.文化多元,为画家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其二:这个时期,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这些具有崇高气节的文人在政治上碰壁,又不愿流俗同伍,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所以寄情于书画.在这种环境下,文人画便应运而生.
文人画就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这种绘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文人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
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的画。
2、唐朝时期,艺术发展全面辉煌
特点:创制法度;雍容华贵,展现盛唐气象
原因: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发展
三、繁荣:宋代到明清(人文画和世俗画)人文山水画:
进入宋代,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文人画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文人山水画兴起。山水画此时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画家的追求也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如南宋的马远和夏圭的作品就很注重意境的表达。

北宋:
1、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文人更注重内心修养,——山水画、注重意境
2、商业兴盛,城市生活繁荣和文化普及——民间风情画《清明上河图》
南宋的山水画----“残山剩水”
马远、夏圭作图多作“一角”、“半边”之景,构图别具一格,不求对称,墨色恬淡 。有“马一角”、“夏半边”之称,故他们的画作又被称为“残山剩水”,是对南宋偏安江南的写景照。
明清的文人画 ----风格奇特、不拘成法
朱耷,真名朱统筌,明亡、一度为僧,又当道士,有八大山人别号。他的山水画很有特色,尽是残山剩水一片荒凉,都是为了塑造典型的破碎河山意境,寄托他的亡国之痛。他的最高成就是花鸟画
枯木寒鸭图 朱耷(八大山人)
画中景物萧索,枯树上栖卧四枝寒鸭,旁边一巨石之上,另一鸭单足而立,向下鼓噪而鸣,树上一鸭向上回应争鸣,另一鸭正警惕顾盼,而中间一鸭却闭目安睡,不为所动。树 其睡鸭姿态突出地反映出八大山人孤傲、冷峻的性格特点。
明宪宗朱见深这幅画构图非常绝妙。粗看之下似一笑面弥勒盘腿坐,体态浑圆。细看却是三人合一。左为一着道冠的老者,右为一戴方巾的儒士,二人各执经卷一端,团膝相接,相对微笑,第三人则手搭两人肩上,露出光光的头顶,手捻佛珠,是佛教中人。
清代郑板桥时常借竹抒发自己的胸襟,如他在一幅墨竹中题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岩中,千磨万折还坚劲,任尔颠狂四面风。”他以竹子坚劲挺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倾吐他一生屡遭打击的不平和他刚正不阿、孤傲倔强的性格,表现他对现实的反抗心情。
中国古代绘画的风格和作用。

明清时期的绘画:民间风情
特点:
木刻版画成为小说、剧本插图;
年画、布贴画和剪纸画等百姓绘画流行
明清小说兴盛,成为百姓读物。……
年画--------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和四川绵竹,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木刻年画产地。杨柳青年画 ---- 娃娃体态丰腴、活泼可爱。他们或手持莲花;或怀抱鲤鱼,都象征吉祥美好,非常惹人喜爱。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绘画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一方面盛行注重斜视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出现了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
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阶段
绘画类型
代表
特点
起源
新石器
?
?
?
战国秦汉
?
?
?
发展
魏晋
?
?
?
?
唐朝
?
?
宋元
?
?
?
明清
?
?
?
宋元
?
?
?
?
明清
?
?
课件43张PPT。第8课 笔墨丹青课程标准:1)概述绘画起源、演变过程
2)了解中国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绘画知多少? “中国画”,又称“国画”, 历史源远流长。
画科/题材: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表现手法:工笔、写意、兼工带写
用色方面:水墨画、设色画
画家阶层:院体画、文人画、民间画
一、绘画艺术的起源
1、新石器时代 :岩画与彩陶 宁夏
贺兰山太
阳神岩画 宁夏
大麦地岩
画距今已
2至3万年彩陶
集体
舞蹈
纹盆 特点: 质朴粗犷而又不失浪漫 2、战国秦汉:帛画(从萌芽走向成熟)墨线造型,敷色平涂 战国时期,已出现用 毛笔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绘画成为独立艺术门类 。 我国现发现最早的一幅帛画。在妇人之上绘的龙凤,寓示着死者随龙凤所引升天时情形。 特点:色彩鲜艳,气势宏大,
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顾恺之是这一时期最著名的画家,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尤善于丹青,画出众多名画;开创了中国绘画的理论,概括起来就是“以形写神”。 二、发展 (从顾恺之到吴道子)
1、魏晋时期 成因:
1、魏晋社会危机 ,佛教、道教流行,文化呈现多元趋向。
2、士人群体的形成,文人追求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
3、笔墨纸张的改进
文人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
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的画。这一部分描写的是女子对镜梳妆的情形。开始出现凸显个性的文人画魏晋的凸显个性该卷画的是曹植从京城回东藩路经洛水时遇洛神宓妃的爱情故事。隋 展子虔 《游春图》 2、唐朝时期,艺术发展全面辉煌 《天王送子图》
摹本(局部) 画圣特点:创制法度;雍容华贵,展现盛唐气象
原因: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发展《古帝王图卷》
阎立本(唐)
作者通过西汉至隋之间13个皇帝及其侍从的形象,以不同的精神状貌,来揭示他们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和政治作为。初唐 阎立本 《步辇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张萱(盛唐)
名称: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局部·乐舞仪仗) 时期:唐代 类别:壁画 规格:纵130厘米 横830厘米
敦煌第156窟南壁下层,此画为张仪潮侄子张淮深
为纪念其叔父推翻吐番在河西地区统治的功绩所绘,
也是敦煌壁画中最早出现的"出行图"。《五百强盗成佛壁画》 《五牛图》出自开元年间名画家韩滉之手。画面布景简练,仅有一棵小树,着力表现了牛的状貌。五头牛,各具不同姿态,或吃草,或翘首面驰,或纵蹄而呜,或回顾而舔舌,或缓步而趾行,神情生动,准确的描绘出牛的形体结构,让人感受到它的憨诚、健壮、朴厚、执拗、勤奋的性格,反映出盛唐雍容华贵的气势、开放自由的环境等。《文苑图》韩愰唐代三、繁荣:宋代到明清(人文画和世俗画)
人文山水画: 1、宋代: 原因:
重文轻武的国策,文人阶层壮大;
理学的兴起,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能文不求举,善画不求售。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
——苏东坡特点:
山水画成为独立画种;由写实转而注重意境、寄托情怀中国绘画艺术走向鼎盛时期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北宋李成《晴峦萧寺图》北宋文人山水画,体现了国家统一之后的开阔心态。1)北宋的山水画 ----气势宏伟、阳刚豪放 宋山水花鸟 宋徽宗赵佶 不但书法独创一格,而且又以画花鸟见长。他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还有考试制度。对中国的绘画起了推动作用。 宋徽宗的《听琴图》及其局部。2)南宋的山水画------马远《梅石溪凫图》夏圭:《山水十二景》(局部) 马远、夏圭作图多作“一角”、“半边”之景,构图别具一格,不求对称,墨色恬淡 。有“马一角”、“夏半边”之称,故他们的画作又被称为“残山剩水”,是对南宋偏安江南的写景照。 “残山剩水”《寒江独钓图》南宋 马远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中的钓翁无疑是一种倔傲精神的象征,有着独抗严寒的雄伟气势和高洁的操守。2、元的山水画 ----南方士人借山水画抒发郁闷心情元代的孤傲空虚——异族统治3、明清的文人画 ----
朱耷,真名朱统筌,明亡、一度为僧,又当道士,有八大山人别号。他的山水画很有特色,尽是残山剩水一片荒凉,都是为了塑造典型的破碎河山意境,寄托他的亡国之痛。他的最高成就是花鸟画。 风格奇特、不拘成法 2009年,匡时春拍卖行成交价为8400万元。 朱耷的《仿倪云林山水》 枯木寒鸦图 朱耷(八大山人)
画中景物萧索,枯树上栖卧四枝寒鸭,旁边一巨石之上,另一鸭单足而立,向下鼓噪而鸣,树上一鸭向上回应争鸣,另一鸭正警惕顾盼,而中间一鸭却闭目安睡,不为所动。树 其睡鸭姿态突出地反映出八大山人孤傲、冷峻的性格特点。 枯木寒鸭图 朱耷(八大山人)纵178.5CM,横91.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清的怪僻清新 由于地域、理念、师友等各种原因及时代的
变化和社会的动荡,,明清出现了一些风格奇特
的画家。 明宪宗朱见深这幅画构图非常绝妙。粗看之下似一笑面弥勒盘腿坐,体态浑圆。细看却是三人合一。左为一着道冠的老者,右为一戴方巾的儒士,二人各执经卷一端,团膝相接,相对微笑,第三人则手搭两人肩上,露出光光的头顶,手捻佛珠,是佛教中人。《一团和气图》 清代郑板桥时常借竹抒发自己的胸襟,如他在一幅墨竹中题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岩中,千磨万折还坚劲,任尔颠狂四面风。”他以竹子坚劲挺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倾吐他一生屡遭打击的不平和他刚正不阿、孤傲倔强的性格,表现他对现实的反抗心情。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描画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 民间风情---伴随着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和文化普及宋代以来民间文化日益繁荣,描绘日常生活的风俗画也开始发展起来。中华第一神品 明清时期的绘画:民间风情特点:
木刻版画成为小说、剧本插图;
年画、布贴画和剪纸画等百姓绘画流行
历史:
明清小说兴盛,成为百姓读物。…… 明清小说木刻版画流行,雅俗共赏,饶有风趣。 年画--------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和四川绵竹,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木刻年画产地。春风水暖恭贺新禧 杨柳青年画 ---- 娃娃体态丰腴、活泼可爱。他们或手持莲花;或怀抱鲤鱼,都象征吉祥美好,非常惹人喜爱。 年画门神民间风情:剪纸民间风情:布贴画西施浣纱 貂蝉拜月昭君出塞贵妃醉酒『综合探究』
两宋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如何影响当时绘画特点的?试举例说明北宋:
1、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文人更注重内心修养,——山水画、注重意境
2、商业兴盛,城市生活繁荣和文化普及——民间风情画《清明上河图》
南宋:
偏安一隅,矛盾尖锐——构图不求对称,
墨色恬淡,“马一角”、“夏半边” 总结中国绘画的特点?1、写实与写意的两大风格;
2、不求形似,讲求神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图一图二图三唐魏晋明丰满、开放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灵动、飘逸魏晋神韵刻板、保守君主专制 理学束缚下列“仕女图”分别为魏晋、唐朝和明朝的画家所作,请根据图中仕女的情态,指出作品属的朝代。学思之窗:新石器时代到汉代—质朴与浪漫
【本课结构】民间风情(世俗画)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特点起源:发展:繁荣:小结:魏晋南北朝到唐代—从顾恺之到吴道子宋代到明清——文人意趣(文人画) 填涂表格——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演变过程及特色岩画、彩陶刻画宗教人物画文人山水花鸟画市井风俗画马远、夏圭杨柳青古拙,神秘, 浪漫以形写神吴带当风民间风情发展

荣小说插图、年画不拘成法注重写实帛画顾恺之八大山人张择端自然,质朴,浪漫注重写意注重写意吴道子 (画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