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9课 诗 歌 小 说 课件(40张PPT)+教学设计+同步练(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9课 诗 歌 小 说 课件(40张PPT)+教学设计+同步练(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2-09 09:43:55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第9课
1.《诗经》中的《七月》描述了农民无冬无夏地劳动,却“无衣无褐”;一些爱情诗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说明《诗经》(  )
A.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B.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
C.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
D.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2.“讲究排比、散文韵文并用,辞藻华丽”,这是下面哪种文学体裁的特点(  )
A.楚辞         B.汉赋
C.宋词 D.散曲
3.他有忧国忧民之心,不满朝政腐败,同情人民的苦难。他的诗歌,真实而又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被称为“诗史”。这位诗人是(  )
A.李白 B.白居易
C.杜甫 D.苏轼
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材料表现的这一文学体裁取得最为辉煌的成就是在(  )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5.王国维说:“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自然也。”下列能体现“自然”之意的有(  )
①直抒胸臆 ②对仗押韵
③格律工整 ④雅俗共赏
A.①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休落在地下,都飞在白练上者。若委实冤枉,如今是三伏天道,下尺瑞雪遮了窦娥尸首。看这楚州亢旱三年。”这种文学的表达形式,在何时最盛行(  )
A.魏晋 B.唐
C.宋 D.元
7.“自晚唐五代以来,词的内容上多以闲愁别恨的婉约词为主流。然而,________的横空出世,打破了这道数百年的樊篱,他以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自成一家,成就了宋词的另一座高峰”。上述材料划线处应填入的是(  )
A.李煜 B.柳永
C.苏轼 D.辛弃疾
8.(2014·嘉祥)“明代的文化活动,扩大到民间,不再限于社会上层的精英。综合言之,明代的文化生活,多姿多彩,既是从正统形式,开拓了自由,尤其在南方经济发达地区,也反映了一般生活质量的提升。”下列属于这一时期代表作品片断的是(  )
A.吴学究双掌连环计,宋公明三打祝家庄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C.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D.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9.郭沫若先生为山东某一名人纪念祠题写的楹联“铁板铜琵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此楹联是为了纪念(  )
A.屈原 B.李清照
C.辛弃疾 D.蒲松龄
10.《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问世后风靡全国,被誉为“四大奇书”。这些作品都是(  )
A.适应当时市民生活的需要
B.明末异端思潮的载体
C.正面刻画商人的群体形象
D.反映现实生活的短篇小说集
11.明清时代,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形式的长篇和短篇白话小说蓬勃兴起和长足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
A.白话文开始兴起
B.文学素材日益丰富
C.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D.思想控制放松
12.《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种创作风格反映了该作品属于(  )
A.爱国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13.如果你是唐朝的贵族子弟,可能会(  )
A.接触到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
B.偷偷阅读到《金瓶梅》、《聊斋志异》等小说
C.在街上购买到精美的杨家埠年画
D.在勾栏瓦舍中观看到杂技和说书等表演
14.阅读下列材料:
《儿女英雄传》,初名《金玉缘》,又名《日下新书》,又名《正眼法藏五十三参》,又名《儿女英雄传评话》。燕北闲人著。
燕北闲人,真名文康,字铁仙,费莫氏,满洲镶红旗人。生于道光年间,祖父为清大学士勒保,年轻时,“门第日盛,无与伦比”,晚年穷困的“除笔墨外别无长处”。
“缘起首回,开宗明义闲评儿女英雄,引古证今演说人情天理”。
悦意夫人和天尊对“儿女英雄”四个字的解释:……殊不知有了英雄至性,才成就得儿女心肠;有了儿女真情,才作得出英雄事业。譬如世上的人,立志要作个忠臣,这就是个英雄心,忠臣断无不爱君的,爱君这便是个儿女心;立志要作个孝子,这就是个英雄心,孝子断无不爱亲的,爱亲这便是个儿女心。至于“节义”两个字,从君臣推到兄弟、夫妇、朋友的相处,同此一心,理无二致。……浅言之,不过英雄儿女常谈;细按去,便是大圣大贤身份。
请回答:
(1)鲁迅认为《儿女英雄传》内涵不及《红楼梦》,但却流传百年,请从上述材料中找出其流传甚广的原因。
(2)《儿女英雄传》中第三十三回讲到满洲贵族入关后的圈地运动,安学海的考试生涯,可以将它作为研究清史的第一手资料吗?说明理由。
(3)花都名人洪秀全,追随孙中山的朱执信是否是燕北闲人眼中的“大贤大圣”?说明理由。作为花都人,请写出洪秀全身上值得你学习的地方,要有事迹为证。
15.有研究者在论述“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两重性”时,引用过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
——《明会典》
材料二 正史中各代烈女(刚正有节操的女子)数字:《唐书》54人;《宋史》55人;《元史》187人;《明史》“不下万余人”。
——据祝瑞开:《中国婚姻家庭史》
材料三 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四目相视,具各有情”,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身。
——据明中后期小说《醒世恒言》
材料四 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亲戚及乡邻都赞同,“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她)做什么?”
——据明中后期小说《金瓶梅》
请回答:
(1)该研究者认为,明朝妇女的婚姻观存在两重性,即保守性与自主性。他可能使用上述哪些材料来分别证明?
(2)结合明朝中后期的经济、文化状况,你认为,该研究者提出的明朝妇女婚姻自主性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上述材料分别来自官方文献、学者著作和小说,你对该研究者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研究有何看法?
第二单元 第9课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C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中《七月》描述“农民生活的困苦”和“青年男女恋爱婚姻生活的喜怒哀乐”,即可看出《诗经》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特征。
2.【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体裁特点的把握。
3.【答案】 C
【解析】 据“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特别是“诗史”这些信息,结合所学可确定C项符合题意。
4.【答案】 B
【解析】 材料表现的文学体裁是唐朝的诗歌。
5.【答案】 B
【解析】 对仗押韵、格律工整不能体现“自然”之意,排除②③项。
6.【答案】 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题干中文学形式是元曲。
7.【答案】 C
【解析】 “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体现了豪放派的风格,而北宋时期的苏轼是这一派的代表人物,另一豪放派代表人物辛弃疾是南宋的,苏轼更符合“横空出世”这一信息。
8.【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明代的文化活动”“扩大到民间,不再限于社会上层的精英”可知,这是明朝文化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明朝施耐庵《水浒传》中的;B项是元朝马致远的;C项是宋代柳永的;D项是曹雪芹《红楼梦》中的。所以答案选A项。
9.【答案】 C
【解析】 据“山东”这一条件排除A项;据“继东坡”说明楹联所纪念的人是豪放派代表人物,其它三人中,只有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李清照是婉约派,蒲松龄是清朝小说家。
10.【答案】 A
【解析】 “四大奇书”都属于长篇小说,明清社会的变化,市民阶层的扩大,为小说的繁荣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故选A项。
11.【答案】 C
【解析】 小说是工商业发展和市民阶层壮大的产物。
12.【答案】 C
【解析】 结合材料中的“哭”和“悲”及所学知识可知,《红楼梦》是批判现实的文学作品。
13.【答案】 A
【解析】 唐宋时期,“三教合一”,A项符合。B、C项是明清时期,D项出现于宋代。
14.【答案】 (1)①打着“天理人情”、“忠孝节义”、“伦理纲常”的招牌,符合统治者心意。
②标题是“儿女英雄”,离不开江湖豪客、儿女姻缘,实际上是英雄侠士加才子佳人的拼盘,适合小市民口味。
③运用评话本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2)不能。小说由于文体所限,对事物描述有夸张之处,慎入史。
(3)不是。他们和正统政府——清政府作对,不符合“忠孝节义”、“伦理纲常”,大贤大圣的标准。洪氏捣毁孔庙,富有挑战权威和旧思想的精神。(认真读书等,其他合理解释也可)
15.【答案】 (1)材料一和材料二证明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保守性;材料三和材料四证明明朝妇女婚姻观的自主性。
(2)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使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明中后期出现了反礼教的思想,鼓舞了明朝妇女追求婚姻自主。
(3)本问考生可从材料本身的可靠性或对材料的使用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如:
A.小说是文学作品,作为史料使用,必须慎重。(或:小说是现实的反映,可以作为史料使用。)
B.材料三、四的现象是个案,而且出现在明中后期,不足以说明整个明朝妇女婚姻观的自主性。
第9课 诗 歌 小 说
课标要求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教学目标
1.阅读教材,识记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
2.依据教材及导学案中的材料,通过生生共议、师生互议、学生质疑,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分析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学法指导
1.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语言由词藻华丽、对伥工整、句式严整的文言文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的白话小说,说明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平民化。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由当时政治经济条件决定的。如明清时期,一方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另一方面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为小说的繁荣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因而小说成为明清文学的主流。
重点难点
1.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2.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自制本课课件;相关图文资料。
教学方法
以“四导一评”教学模式为主,辅以其它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有机引入】
问题:简述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意义与影响。
引入: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灿烂辉煌,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发明和发现,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进程,都产生过巨大影响。除科技外,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不胜枚举。这些作品,具有多元一体、多民族融合、吸收外来文明成果、雅俗共赏等特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和作者心声。它们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
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结、积淀,人们的思想、情感在这里郁积、释放。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的海洋,体验古人的喜怒哀乐,感悟不同时代风情的多姿多彩!明清小说则将日常生活和普通市民都纳入创作视野,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全景,还蕴涵着作者对现实的敏锐洞察和犀利批判。
一、《诗经》、楚辞与汉赋
我们先来看《诗经》,请同学们阅读本目教材的前两个自然段,了解一下关于《诗经》的基本情况,然后我们来通过提问来检验同学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诗经》又被称为“诗三百”,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诗经》共包括305篇诗歌。
这305篇诗歌从出现的年代来看,是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500年。
板书:1.《诗经》:305篇,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
《诗经》中的风、雅、颂指的是什么?赋、比、兴指的是什么?
风、雅、颂是按诗歌的来源分成三个部分。风是周朝时各诸侯国的民歌,统称“国风”;雅是西周的宫廷乐曲歌词;颂是为宗庙祭祀配以舞曲的歌词。其中风的部分最具意义及历史影响,请看教材是如何评价的?风的内容丰富,有的揭露讽刺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有的颂扬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赋、比、兴是《诗经》的艺术手法,请看教材P37《赋、比、兴》的文字阅读框。
同学们学过《诗经》中的哪些篇目?
教材的小字部分摘录了《诗经》中的《硕鼠》、《关雎》中的一些诗句,请同学们阅读欣赏。
下面我们来看楚辞,楚辞的名称是怎么来的?
楚辞是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屈原:本是楚国的大夫,热爱祖国,后因小人诬陷离间而被流放,他把满腔悲愤化为诗歌,“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楚国都城郢被秦攻陷后,屈原百感交集,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下《哀郢》:“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抒发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感。《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教材中哪些语句可以作为楚辞的特点?
特点:自由灵活的句式,瑰丽华美、想像奇特。至此,教材上将中国古代诗歌两大源头都介绍给了大家。也就是:“骚体”(楚辞)与“风”(《诗经》)合称“风骚”,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请同学们看教材P37最后一个小字自然段。
司马相如是汉赋名家,汉赋这种文学体裁的产生与时代密切相关。
请看教材: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
与其相适应的汉赋被称为带韵的散文。
其特点是:专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
二、唐诗、宋词与元曲
汉赋的产生与时代密切相关,唐诗、宋词、元曲这样的时代文学也与其时代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先来看唐诗。
请同学们阅读本目第一自然段,唐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可以归纳为几点。
一是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大唐帝国的诞生给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生命。二是科举取士制度的确立使得许多来自中下层的文人有机会施展抱负,他们把丰富的生活体验、自信乐观和昂扬进取的精神融人诗歌。三是汉代以来五言诗、七言诗的发展,也为唐诗在格律形式等艺术创作方面提供了借鉴,韵律更加工整、回还有致。
唐诗的繁荣从一个数字上可以得到印证,据记载,唐朝流传下来的有两千多位诗人创作的近五万首诗歌。教材上主要介绍了唐朝的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成就。
李白,人称“诗仙”,有人这样概括他:傲世独立,洒脱不羁,风驰电掣,雄浑壮阔。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所以其诗风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教材上对他的诗歌成就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在他充满浪漫主义奇特想象的诗篇中,蕴涵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对人世的深挚关爱。同学们都知道他的哪些作品呢?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川。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以过万重山。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杜甫有两个称呼:“诗圣”、“诗史”。“诗圣”指的是他成熟的写作技巧,凝重的诗风。“诗史”指的是他的诗作内容就是一幅历史的风情图。
杜甫曾经经历过八年的安史之乱(755——763),其作品中的苦涩与艰辛更显其对国与家的热爱。教材的小字摘录了杜甫的《春望》,请同学们阅读。
同学们还知道杜甫的哪些作品呢?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潼关吏
士卒何草草, 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 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 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 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 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 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 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 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 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 慎勿学哥舒!
白居易,生活在中唐时期,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倡导诗歌沿着“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现实主义方向发展,在艺术上追求浅显平易的诗风。代表作有《卖炭翁》、《杜陵叟》、《琵琶行》、《长恨歌》。
卖 炭 翁
白居易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唐诗之后的时代文学就是宋词。
宋词又被为“长短句”,与诗相比,其优点是:便于更加灵活地表达情感,并可配乐演唱,按特定的乐调曲谱“填词”。
宋词主要有豪放派和婉约派两种风格,豪放派的风格豪放激愤,气势雄伟,内容以记事、说理为主,表达内心感慨;婉约派风格委婉含蓄,细腻感人,内容以咏叹个人身世、写景抒情为主。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两种风格并不截然分开,许多词人的作品往往兼具豪放和婉约两种风格。
教材上分别列举的代表人物是:豪放派的“苏辛”,即苏轼、辛弃疾;婉约派的柳永,小字还介绍了婉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李清照。
北宋词人苏轼:词风意境开阔,雄浑壮观,代表作品是《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请看教材P39《念奴娇·赤壁怀古》节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南宋词人辛弃疾:词风慷慨激昂、沉郁悲凉,有《稼轩长短句》等作品传世。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kuài,尽西风、季鹰归来?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wèn英雄泪?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此词全文为:“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这首词回忆了金兵南下烧杀抢掠的罪行,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北宋柳永的词作体现市民情趣,委婉含蓄、回还往复,成为婉约派的代表。他在代表作《雨霖铃》中,把依依惜别的离情和肃杀冷落的秋景融合在一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柳永和《雨霖铃》
柳永(约984—1053),字耆卿,崇安(今福建崇安)人。政治上不得志,怀才不遇,放荡不羁,喜欢和民间艺人、歌女交往。他对词的发展也作出重大贡献,形式上由字数较少的小令发展为字数较多的慢词;语言上突破文人雅词,吸收了民间俚俗语言;表现手法上形成婉约风格。代表作如《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词中,作者把依依惜别的离情和肃杀冷落的秋景融合在一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李清照也是婉约派的一位代表人物,你知道她的哪些作品呢?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而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相比较唐诗、宋词而言,元曲可能对同学们来说有些陌生,请看教材是如何对元曲定义的?
元曲是在宋词、金元俚曲俗谣基础上经文人重新制作而形成的新诗体,虽然也有格律曲牌限制,但大量使用白话、方言、衬字,是与音乐、戏曲结合比较紧密的诗歌形式。
为什么教材中会说“汉族文人在元朝进取无望”?①元代推行民族分化政策,阶级矛盾尖锐。②科举取士制度被废除。正因为汉族文人无法实现人生抱负,他们才会用可俗可雅的元曲来抒发愁闷的情怀或是表达人生的失意和理想的幻灭。请看教材上摘录的相关诗句。
同学们知道元曲名家有哪些?马致远、张养浩。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踟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与唐诗、宋词、元曲齐名的时代文学是明清小说。
三、明清小说
在第8课《笔墨丹青》的“民间风情”一目中,提到了木刻版画,那时的木刻版画是出现在什么文学作品中的?明清小说。
是作为明清小说的插图而出现的,反映了世俗的审美情趣。
明代书法的特点是什么?明代书法随着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书法也好,绘画也罢,它们在明清时期的特点均体现了明清时期经济繁荣而导致的市民阶层队伍的扩大,因而文化上越来越体现出市民化的特征。而明清小说的繁荣就是应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而出现的。请同学们阅读本目内容,然后我们通过一些关键词来明确本目知识。
明代“四大奇书”: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兰陵笑笑生《金瓶梅》。
“三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续刻拍案惊奇》。
“三言”“二拍”是晚明的短篇小说集。
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曹雪芹《红楼梦》
“孤愤之书”:蒲松龄《聊斋志异》
长篇讽刺小说的开山之作:《儒林外史》
明清时期产生了这么多传世之作,我们来做一道探究题。教材P40“自我测评”2.概述明清小说的特色,指出这些特色与明清社会变迁的联系。
提示:①明清小说的特色:通过文学手段重树商人等这些原来受歧视的角色的形象,对现实提出深刻批判;②与明清历史的联系:其一,明清时期,社会上弥漫着拜金逐利的风气,传统的轻商观念开始淡化。这种风气深深浸染了小说的创作,“三言”、“二拍”等作品中,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其二,明清社会繁荣的背后也蕴藏着深刻危机,政治黑暗、官场腐败,各种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一些文人对现实社会日益不满,写出了一批批判现实的力作。
小结:文学作品与书法、绘画一样都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知识梳理】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成就:《诗经》与《楚辞》
1.《诗经》:孔子整理。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古朴,现实感强;奠定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2.楚辞:屈原与《离骚》;新诗歌体裁;关注民生与浪漫主义风格。
二、汉代主要文学成就:汉赋
1.代表人物与作品: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张衡的《二京赋》。
2.特色: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气度恢弘。
三、唐代文学主要成就:唐诗(诗歌的繁荣时代)
1.初唐著名诗人:王勃、陈子昂等。
2.盛唐著名诗人:高适、岑参等描述了边塞景物的雄奇壮观和军旅生活的英武豪放;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意境幽深;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
四、宋代文学主要成就:宋词
1.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2.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五、元代文学主要成就:元曲
1.源于宋代散曲。
2.元曲是散曲与杂剧的合称。
3.代表人物:关汉卿,马致远。
4.特色:通俗生动,豪放飘逸。
六、明清文学主要成就:小说繁荣
1.历史渊源:魏晋志怪小说;唐短篇小说和宋代话本,把小说创作推向新阶段。
2.繁荣表现: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全面深刻反映社会生活
3.代表作品:《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
4.繁荣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级扩大需要。
课件40张PPT。第9课诗歌与小说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具有典型的现实主义风格。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大多是西周到春秋末的诗歌,由孔子整理编定而成,共三百多首。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3)特点(2)内容(1)简介颂:宗庙之音。风:风土之音;雅:宫廷之音;《诗经》——中国诗歌诞生的源头成语名句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召南-鹊巢》

人之多言,亦可畏也——《郑风-将仲子》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大雅-烝 民 》
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小雅-天保》
修我戈矛,与子同仇——《秦风-无衣》
迨天之未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豳风-鸱 枭》鸠占鹊巢 人言可畏 明哲保身 寿比南山 同仇敌忾未雨绸缪楚辞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创作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3)特点(2)代表作(1)简介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辞藻华丽,易于表达情感。《离骚》汉赋赋——汉朝时,文学家以楚辞为基础,创造出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是一种有韵的散文,内容上侧重“体物写志”。 (3)特点(2)代表作(1)简介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东汉:张衡《二京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期恢弘的文化气度。 政治:全国大一统
经济:经济实力强,
社会繁荣
文化: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子虚赋》以子虚和乌有先生对话为主,由子虚描绘楚云梦的山川景物及楚王游猎盛况为正文。乌有先生不服,加以诘难。以齐国渤澥、孟诸可以“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芥”压倒了云梦。 气势磅礴,
规模宏大,
辞采华丽。汉朝社会背景汉赋特点 决定 体现唐诗唐朝,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首。 (3)特点(2)著名诗人唐代诗歌创作繁荣,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流派众多、体制齐备,作家作品量多质高,艺术成就辉煌。 中唐盛唐(1)简介初唐晚唐唐朝诗歌辉煌的原因是什么?(3)文化: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也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1)政治:开明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2)经济: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唐朝诗歌清新刚健 雄健刚劲边塞诗边塞诗山水诗山水诗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讽谕诗咏史诗初唐四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边塞诗人 唐朝的边塞诗人中,高适和岑参取得成就最高,王昌龄、李颀、王之涣也是边塞诗人中的佼佼者。王昌龄的边塞诗大部分用乐府旧题抒写战士思念家乡、立功求胜的心情,他的《从军行》《出塞》历来被推为边塞诗的名作。李颀的边塞诗数量不多,成就却很突出,《古意》一首、《古从军行》是他的代表作。王之涣是年辈较老的边塞诗人,一首《凉州词》写尽了远征人思家的哀怨,另一首《登鹳雀楼》诗意高远,富于启
示性。 边塞诗人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青海长云暗雪山盛唐李杜盛唐李杜 将 进 酒
李 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盛唐李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田园诗人田园诗人田园诗人 王翰《凉州词》边塞诗;王维《鸟鸣涧》田园诗。中唐元白中唐元白 卖 炭 翁
白居易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中唐元白宋词 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进入全盛时期。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3)特点(2)词作家豪放派:豪放激愤,气势雄伟;婉约派:委婉含蓄,细腻感人。豪放派:苏轼《水调歌头》
辛弃疾《菩萨蛮》(1)简介婉约派:柳永《雨霖铃》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①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
②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的文化娱乐生活;
③两宋社会、民族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柳永赴汴京预备科举考试时,流连花街柳巷,留下名句“才子佳人,自是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补翰林院之缺时,吏部呈其诗文给仁宗皇帝,其中有一首《西江月》词,词中有:"我不求人富贵,人须求我文章。"仁宗不高兴,御批四句:"柳永不求富贵,谁将富贵求之?任你白衣卿相,风前月下填词。”,后来再考,仁宗却言“且去填词”.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婉约派代表——李清照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而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婉约派代表——李清照豪放派代表——苏轼豪放派代表——辛弃疾豪放派代表——陆游市井文学元散曲 宋代,民间兴起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即散曲。到元代,散曲的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3)特点(2)元曲四大家通俗生动,豪放飘逸。(1)简介关汉卿 《窦娥冤》
郑光祖 《倩女离魂》
马致远 《汉宫秋》
白朴 《梧桐雨》元曲欣赏元曲欣赏元曲欣赏小说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
唐代——传奇;
宋代——话本;
明清——小说(蓬勃发展)。(2)特点(3)代表作数量繁多,体裁多样,内容虚构,通俗易懂,表现手法丰富。(1)简介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入了强化阶段;
②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③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
④文化高压政策。代表作品①《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最早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②《水浒传》,施耐庵,元末明初,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③《西游记》,吴承恩,明,浪漫主义小说; ④《红楼梦》,曹雪芹、高鹗,清,中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 ⑤《儒林外史》,吴敬梓,清,讽刺小说; ⑥《聊斋志异》,蒲松龄,清,优秀短篇小说集。 《诗经》宋词明清小说 唐诗楚辞汉赋诗歌元曲元杂剧和散曲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