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月考试题
2024年05月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
1.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牵头的一项新研究显示,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变暖正迫使海洋生物改变地理分布,“逃离”赤道地区,向两极方向迁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温室效应会导致全球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被破坏
B. 气候变化已在全球范围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C. 赤道地区海洋生物移向两极方向,会使极地的冰盖融化
D. 海洋生物为科学研究提供丰富的基因资源,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
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
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A、温室效应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包括海洋生态系统,A正确;
B、温室效应导致的是全球气候变化,题干信息也可说明温室效应导致的气候变化已在全球范围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B正确;
C、极地的冰盖融化是温室效应导致的结果,不是赤道地区海洋生物移向两极导致的结果,C错误;
D、科研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正确。
故选C。
2. 你制作过腐乳吗?以下制作的过程中的做法最合理的是( )
A. 用含水量超过70%的豆腐块并利用蒸煮法灭菌
B. 将豆腐块整齐摆放并提供毛霉生长的最适温度
C. 将长满毛霉的豆腐投入到装有卤汤的瓶中密封
D. 控制卤汤中酒的含量以防止腐乳腐败变质或成熟过慢
【答案】D
【解析】
【分析】腐乳由豆腐在毛霉的参与下发酵获得,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选择制作腐乳的豆腐含水量不宜过大,否则不易成形,一般所选择的豆腐含水量不超过70%。腐乳制作时的酒精含量能够通过影响毛霉产生的蛋白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发酵时间。
【详解】A、选择制作腐乳的豆腐含水量不宜过大,否则不易成形,一般所选择的豆腐含水量不超过70%,A错误;
B、接种毛霉时,需要将豆腐小块摆放整齐,在25~28℃环境下培养2~3天,毛霉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5~18℃,故不一定需要提供毛霉生长的最适温度,只要选择适宜毛霉生长的温度即可,B错误;
C、制作腐乳时,先将腐乳咸坯摆入发酵瓶中,再加入卤汤,C错误;
D、制作腐乳时卤汤中的酒精含量会影响发酵时间,故需要控制卤汤中酒的含量以防止腐乳成熟过慢或腐败变质,D正确。
故选D。
3.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近几十年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已经产生了沉重的压力
B. 我国将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目前我国已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
C. 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表明了我国加大了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D.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环境和野生生物资源的唯一手段
【答案】D
【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可以从人口急剧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方面来切入。
【详解】A、随着人类的发展,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集中活动的区域不断扩大,大面积砍伐森林,开辟农田,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幅度已经很大,且地域扩张也很厉害,导至环境变化太大。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不合理开垦(围湖造田、垦荒、湿地开发等)、环境污染使环境不在适合生物生存等使生物的栖息环境遭到破坏,使生物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少,导致生物种类越来越少,出现了空前的环境危机,A正确;
B、我国将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我国生育率已有多年处于世界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B正确;
C、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表明了我国加大了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C正确;
D、保护自然环境和野生生物资源的多样性的措施有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等,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此外还建立了种子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D错误。
故选D。
4. 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果醋发酵液中,液面处醋酸菌的密度大于瓶底处的密度
B. 果酒制作时,水果中的糖类可以为微生物的发酵提供碳源和氮源
C. 制作果酒的过程中,发酵早期无CO2产生,发酵后期有CO2产生
D. 果醋制作过程中pH逐渐降低,果酒制作过程中情况相反
【答案】A
【解析】
【分析】1、在利用酵母菌发酵时最好是先通入足够的无菌空气在有氧环境下一段时间使其繁殖,再隔绝氧气进行发酵;酒精发酵的最佳温度是在18℃~30℃,pH最好是弱酸性。
2、醋酸菌好氧型细菌,当缺少糖源时和有氧条件下,可将乙醇(酒精)氧化成醋酸;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醋酸菌生长的最佳温度是在30℃~35℃。
【详解】A、醋酸菌属于好氧菌,在果醋发酵液中,液面处的醋酸菌更易接触到充足氧气,因此其密度大于瓶底处的密度,A正确;
B、果酒制作时,水果中的糖类可以为微生物的发酵提供碳源,B错误;
C、制作果酒初期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制作果酒后期发酵液中为无氧环境,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也能产生CO2,C错误;
D、果酒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果醋制作过程中产生的醋酸都会使发酵液的pH逐渐降低,D错误。
故选A。
5. 我省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木繁茂,自然资源丰富,是高校的野外实习基地。设立该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 )
A. 防治酸雨 B. 保护臭氧层 C. 治理水体污染 D. 保护生物多样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1)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一是就地保护,二是迁地保护,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其中就地保护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
(3)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滥捕乱杀)、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
【详解】自然保护区是在原始的自然状态系统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段,人为地划定一个区域,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对那里的生态系统加以严格的保护。设立自然保护区是就地保护的具体措施之一,其目的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D正确。
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6. 微生物的计数方法有多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滤膜法测定饮用水中大肠杆菌数目时,可利用鉴别培养基培养后计数
B. 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时,高倍镜下的一个视野中观察不到完整的计数室
C. 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微生物计数时,结果往往比实际少
D. 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需要使用显微镜,活菌计数法计数不需要使用显微镜
【答案】C
【解析】
【分析】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1)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①原理:利用特定细菌计数板或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算一定容积的样品中微生物数量;
②方法:用计数板计数;③缺点:不能区分死菌与活菌。
(2)间接计数法(活菌计数法)
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详解】A、测定饮用水中大肠杆菌的数目可取一定量的饮用水,之后按一定倍数稀释,再用加入伊红美蓝的鉴别培养基培养,取黑色金属光泽菌落进行计数,A正确;
B、由于高倍镜放大倍数大,观察到的视野较小,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微生物显微计数时,高倍镜下观察不到完整的计数室,B正确;
C、平板划线法常用来筛选分离微生物,不用于计数,C错误;
D、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需要使用显微镜统计细菌个数,而活菌计数法计数不需要使用显微镜,直接统计菌落数目,D正确。
故选C。
7. 为了防止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程度加深,我国设立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将川、陕、甘三省的野生大熊猫种群高密度区、主要栖息地、局域种群遗传交流廊道等80多个保护区有机整合,形成一片基本相互连接起来的国家公园。2021年7月7日,生态环境部将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大熊猫种群在多个保护区的不同分布表明了其水平结构的差异
B. 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设立是对其进行保护的最有效措施
C. 科学家对大熊猫进行的科学研究主要体现其直接价值
D. 栖息地的破碎化会阻止大熊猫之间的基因交流从而降低遗传多样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1、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
(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
(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
(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A、由题干信息分析可知,大熊猫在多个保护区的不同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而水平结构属于群落的结构特征,A错误;
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故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设立是对其进行保护的最有效措施,B正确;
C、科学家对大熊猫进行的科学研究主要体现其直接价值,C正确;
D、栖息地的破碎化会形成很多小的大熊猫种群,会减少个体间的交配、繁殖的概率,从而阻止大熊猫之间的基因交流,导致遗传多样性的降低,D正确。
故选A。
8. 微生物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来维持正常的生长和繁殖。下列关于微生物营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尿素分解菌和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中可能含有相同的无机盐
B. 筛选硝化细菌(自养型)的培养基中需加入适宜浓度的有机碳源
C. 只含有水和无机盐两类成分培养基中不可能形成生物群落
D. 乳酸菌需要特殊营养物质是指其自身不能合成的某些无机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培养基一般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需将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选择培养基是指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
【详解】A、尿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中含有的无机盐是KH2PO4、Na2HPO4、MgSO4,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中含有的无机盐是NaNO3、KH2PO4、Na2HPO4、MgSO4、KCl。A正确;
B、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可以用空气中CO2作为碳源,用缺乏有机碳源的培养基可以筛选硝化细菌。B错误;
C、只含有水和无机盐两类成分的培养基,可以培养既能固氮又能以CO2作为碳源的微生物(如固氮蓝藻)。C错误;
D、乳酸菌需要的特殊营养物质是维生素,是有机物。D错误。
故选A。
9. 下图表示某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生态系统经过能量多级利用,提高了系统总能量利用率
B. 该生态系统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
C. 合理使用农家肥可提高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 该生态系统遵循了循环原理,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并未提高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在该图所示的生态工程中,通过系统设计,促进系统的物质迁移与转化,使前一环节产生的废物尽可能地被后一环节利用,减少整个生产环节“废物”的产生,实现了废物的资源化与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减少了环境污染,主要体现了循环原理。
【详解】AC、该图所示的系统内,葡萄、蔬菜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通过食物链把能量传给人、猪等生物,同时农家肥的使用可以为生产者提供了矿质元素和二氧化碳等,继而提高光合效率与产量,经过能量多级利用,提高了系统总能量利用率,AC正确;
B、在该生态系统中,粪便流进沼气池,沼渣、沼液喂养蚯蚓、蝇蛆并施入农田等,实现了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能量不能循环利用,B错误;
D、结合对B选项的分析可知,该生态系统遵循了物质循环原理,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并未提高,D正确。
故选B。
10. 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对炭疽病疑似患者,可根据噬菌体的宿主专一性,通过实验确诊,具体过程是先通过采集疑似患者的样本,分离培养,获得可疑菌落,再进行细菌鉴定,实验流程如图所示。已知在该实验中噬菌体能够使炭疽杆菌死亡,增加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浊度。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实验中所用的液体培养基的碳源为有机碳源
B. 在35°C条件下培养24h,液体培养基因杂菌污染而变浑浊
C. 实验过程中,对照组试管中应加入等量生理盐水
D. 若疑似患者已被炭疽杆菌感染,则实验组培养基的浑浊度比对照组的高
【答案】B
【解析】
【分析】炭疽杆菌是原核生物,可作为噬菌体的宿主;炭疽杆菌是异养型生物,培养时需要有机物作为碳源。
【详解】A、炭疽杆菌是异养型的生物,需要以有机物作为碳源,液体培养基的碳源为有机碳源,A正确;
B、在35°C条件下培养24h,主要因为炭疽杆菌大量繁殖导致液体培养基变浑浊,B错误;
C、实验组加入的是生理盐水配制的澄清噬菌体液,为了排除生理盐水的影响,对照组试管中应加入等量生理盐水,C正确;
D、噬菌体的宿主具有专一性,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实验组加入噬菌体就会侵染炭疽杆菌,炭疽杆菌就会裂解,已知在该实验中噬菌体能够使炭疽杆菌死亡,增加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浊度,故实验组培养基浑浊度高于对照组,D正确。
故选B。
11. 如图显示了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认识到( )
A. 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
B. 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行解决
C. 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建设排污企业
D. 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①表示工业化初期阶段,②表示工业化起飞阶段,③表示后工业化阶段。
【详解】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但不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策略。“先污染,后治理”会让人类付出很大代价,事实证明不可取,A错误;
B、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不会自行解决,过度消耗的资源仍需不断治理恢复,B错误;
C、保护至关重要,必须减少兴建大量排污的企业,对必须建设的污染企业进行污物处理,C错误;
D、应提前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或避免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D正确。
故选D。
12. 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由单一个体繁殖所获得的微生物群体称为纯培养物。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常用的获取纯培养物的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通常对接种室用紫外线照射30min后,再适量喷洒石炭酸等消毒液来增强消毒效果
B. 若要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培养
C. 两种纯化方法的核心都是要防止杂菌污染,保证培养物的纯度
D. 接种环在划线前后都需要灼烧,所以在平板上划线5次应灼烧接种环6次
【答案】A
【解析】
【分析】接种微生物常用的两种方法:(1)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2)稀释涂布平板法则是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
【详解】A、通常对接种室用紫外线照射30min,照射前可适量喷洒石炭酸等消毒液来增强消毒效果,A错误;
B、若要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培养 ,如果出现了菌落,说明培养基被污染,B正确;
C、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关键是无菌操作,其核心都是要防止杂菌污染,保证培养物的纯度,C正确;
D、接种环在划线前后都需要灼烧,所以在平板上划线5次应灼烧接种环6次 ,D正确。
故选A。
13. 修建青藏铁路时,设计了一些可让动物穿过的“通道”,如图是其中的一个,这样做( )
①能减少铁路的建设投资
②能保障藏羚羊等珍稀野生动物的正常生活、自由迁徙和繁衍
③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
④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详解】当经济利益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发生冲突时,我们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为主,如青藏铁路穿过可可西里等自然保护区的线路时采取绕避、设置安全通道等措施,这样做的意义是②有利于保护该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栖息环境,进而保护了当地的野生动物,③维持生态平衡,体现了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④有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4. 某同学想用下表所示的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细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成分 NaNO3 K2HPO4 KH2PO4 KCl MgSO4·7H2O FeSO4 (CH2O) H2O 青霉素
含量 3g 1g 1g 0.5g 0.5g 0.01g 30g 1L 0.1万单位
A. 根据物理性质,该培养基属于液体培养基
B. 该培养基可用来筛选抗青霉素的微生物
C. KH2PO4和K2HPO4在提供无机盐的同时还能维持培养基的pH
D. 该培养基除去(CH2O),并添加纤维素后即可用于培养纤维素分解细菌
【答案】D
【解析】
【分析】1、培养基的营养构成一般都含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此外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2、培养基按照物理性质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按照用途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
3、选择培养基是在培养基中添加某物质,抑制杂菌生长,促进所需微生物生长,培养分离出特定的微生物;
4、培养基的配制原则:①目的要明确;②营养要协调;③pH要适宜。
【详解】A、该培养基不含琼脂,根据物理性质分,属于液体培养基,A正确;
B、该培养基中加入了青霉素,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可用来筛选抗青霉素的微生物,B正确;
C、KH2PO4和K2HPO4在提供无机盐的同时还能维持培养基的pH,C正确;
D、纤维素分解菌能利用纤维素(碳源),且青霉素能抑制细菌生长,故该培养基无法培养纤维素分解菌,应除去(CH2O)和青霉素,添加纤维素才可进行培养,D错误。
故选D。
15. 我国的许多古诗词和农谚彰显着祖先的智慧,同时也透射着生物学原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孟子提出“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体现了追求人与自然协调一致的美好理想
B. “草盛豆苗稀”和“鹬蚌相争”表明了竞争可以影响种群数量
C. “冷粪果木热粪菜,生粪上地连根坏”说明有机肥有很多种类,要根据作物的种类因地制宜,才有所功效
D.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幅农田生态系统的唯美画面
【答案】B
【解析】
【分析】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捕食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竞争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如杂草和种植的庄稼。
【详解】A、孟子提出“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体现了追求人与自然协调一致的美好理想,如退耕还林还草、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濒危动物繁育中心,是人类改善、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做法,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协调一致的美好理想,A正确;
B、“草盛豆苗稀”体现了不同物种间的竞争关系,而“鹬蚌相争”是鹬鸟吃蚌肉,体现的是捕食关系,B错误;
C、果木要施冷粪,蔬菜要施热粪,地里直接施加生粪会导致植物根部腐烂,说明了不同的作物需要的粪肥不同,按种类施加适宜的有机肥,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C正确;
D、这句诗词中包含了无机环境、水稻(生产者)、青蛙(消费者),稻田里生存有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等,在这片稻田里,生物与环境形成了统一的整体,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D正确。
故选B。
16. 关于固定化酶及固定化细胞技术错误的是( )
A. 溶化后的海藻酸钠冷却至室温即凝固,故应在凝固前与已活化酵母混匀
B 海藻酸钠加热溶化过程中水分会蒸发,完全溶化后需用蒸馏水定容
C. 一般来说固定化细胞技术比固定化酶技术对酶活性影响更小
D. 固定化细胞常用载体有海藻酸钠、琼脂糖、聚丙烯酰胺等
【答案】A
【解析】
【分析】制作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实验步骤:①酵母细胞的活化; ②配制CaCl2溶液; ③配制海藻酸钠溶液 (该实验成败的关键步骤);④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 ⑤固定化酵母细胞.
【详解】A、溶化后的海藻酸钠冷却后,不会凝固,A错误;
B、海藻酸钠加热溶化过程中水分会蒸发,完全溶化后需用蒸馏水定容,保证海藻酸钠的浓度,B正确;
C、一般来说固定化细胞技术比固定化酶技术对酶活性影响更小,C正确;
D、常用海藻酸钠、琼脂糖、聚丙烯酰胺等作为载体固定化细胞 ,D正确。
故选A。
二.解答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多酶片”是经特殊工艺制成的双层药片,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下图为多酶片的 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充分发挥多酶片的作用,使用时应 ______(填“整片吞服”或“嚼碎服用”), 理由是________。
(2)某同学为了验证多酶片中胃蛋白酶的作用,设计了以下实验。
材料用具:多酶片,蛋白块,pH = l.5 的缓冲溶液,pH = 8.5 的缓冲溶液,蒸馏水,恒温水浴箱等。
实验步骤:
①制备胃蛋白酶溶液:取多酶片放入盛有_________的烧杯中,几分钟后糖衣 溶解,取上层溶液备用;
②取试管 A 加入适量制备的胃蛋白酶溶液,试管 B 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对照;
③分别加入大小相同的蛋白块,在 37℃恒温水浴箱中保温 30 分钟。
④观察两支试管中蛋白块的体积变化。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整片吞服 ②. 整片吞服使肠溶衣在胃液中不被破坏,确保肠溶衣包裹的酶在肠溶液中发挥作用(或若嚼碎服用,肠溶衣包裹的酶释放后会在酸性的胃液中失活,无法发挥作用)
(2) ①. pH=l.5的缓冲溶液 ②. 等量pH=1.5的缓冲溶液 ③. A试管的蛋白块体积变小/消失,B试管蛋白块基本不变
【解析】
【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酶有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等特点。
【小问1详解】
整片吞服使肠溶衣在胃液中不被破坏,确保肠溶衣包裹的酶在肠溶液中发挥作用,故为充分发挥多酶片的作用,使用时应整片吞服。
【小问2详解】
由于胃蛋白酶的适宜pH为1.5 -2.0,所以制备胃蛋白酶溶液:取多酶片放入盛有pH为1.5的缓冲溶液的烧杯中,几分钟后糖衣溶解,取上层溶液备用;为了控制无关变量,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所以试管A加入适量胃蛋白酶溶液,试管B加入等量pH=1.5的缓冲溶液作为对照。由于酶具有催化作用,所以可预测结果为A试管的蛋白块体积变小或消失,B试管蛋白块基本不变;可得出的结论是:多酶片中胃蛋白酶对蛋白质有消化作用。
18. 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细菌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且有腥臭味的浮沫,这种现象称为水华。水华会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会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人工生物浮床技术能起到净化水质、防治水华的作用。如图为人工生物浮床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严重的水华往往会引起沉水植物的死亡,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人工生物浮床技术能起到净化水质、防治水华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价值。
(2)浮床上的植物与蓝细菌之间存在_______关系。若想防治水华,可以选择种植能富集________ (填“N”“P”或“K”,可多选)的植物。已知凤眼莲能富集Cu、Hg,采收后_______(填“适合”或“不适合”)作为家畜饲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若在水域内种植挺水植物并投放鲢鱼、草鱼等植食性鱼类,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华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上述措施的作用有:①利用挺水植物与浮游藻类的___________关系,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②植食性鱼类可以______________,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
(4)简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严重的水华会完全覆盖水面,使沉水植物缺乏光照和氧气 ②. 间接
(2) ①. 种间竞争 ②. N和P ③. 不适合 ④. Cu、Hg等重金属沿食物链传递,会在高营养级生物体内积累,造成危害
(3) ①. 种间竞争 ②. 捕食藻类
(4)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又是物质循环动力
【解析】
【分析】1、多样性的价值:
(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
(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
(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2、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3、生物群落的结构
(1)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2)水平结构: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
【小问1详解】
沉水植物分布在水体的底层,严重的水华会完全覆盖水面,导致沉水植物因缺乏光照和氧气而大量死亡。人工生物浮床起到净化水质、防治水华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生态价值)。
【小问2详解】
浮床上的植物和蓝藻之间竞争阳光等,所以浮床上的植物与蓝藻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水华的产生是水体中含有的N、P元素增多的缘故,若想防治水华,可以选择种植能富集N和P的植物,从而到达减少水体中N、P元素的目的,进而防止水华的产生。由于凤眼莲能富集Cu、Hg,Cu、Hg等重金属沿食物链传递,进而富集,因此会在高营养级生物体内积累,造成危害,因此风眼莲不适合作为家畜饲料。
【小问3详解】
在发生水华的水域内种植挺水植物并投放鲢鱼、草鱼等植食性鱼类,可以利用挺水植物和浮游藻类的种间竞争关系以及植食性鱼类捕食藻类来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这可在一定程度上修复该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从而达到治理水华的目的。
【小问4详解】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又是物质循环动力。
19. 工业上所说的发酵是指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通过分解与合成代谢将某些原料物质转化为特定产品的过程。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酱油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某企业通过发酵制作酱油的流程示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米曲霉发酵过程中,加入大豆、小麦和麦麸可以为米曲霉的生长提供营养物质,大豆中的____可为米曲霉的生长提供氮源,小麦中的淀粉可为米曲霉的生长提供_______。
(2)米曲霉发酵过程的主要目的是使米曲霉充分生长繁殖,大量分泌制作酱油过程所需的酶类,这些酶中的____能分别将发酵池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分解成易于吸收、风味独特的成分,如将蛋白质分解为____。米曲霉发酵过程需要提供营养物质、通入空气并搅拌,由此可以判断米曲霉属于____(填“自养厌氧”“异养厌氧”或“异养好氧”)微生物。
(3)在发酵池发酵阶段添加的乳酸菌属于_______(填“真核生物”或“原核生物”);添加的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的产物是_______。在该阶段抑制杂菌污染和繁殖是保证酱油质量的重要因素,据图分析该阶段中可以抑制杂菌生长的物质是_______(答出1点即可)。
【答案】(1) ①. 蛋白质 ②. 碳源
(2) ①. 蛋白酶、脂肪酶 ②. 小分子肽和氨基酸 ③. 异养好氧
(3) ①. 原核生物 ②. 酒精和二氧化碳 ③. 酒精、乳酸、食盐
【解析】
【分析】1、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腐乳制作的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2、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一般需要水、无机盐、碳源和氮源等基本营养物质,有些还需要特殊的营养物质如生长因子,还需要满足氧气和pH等条件。
3、果酒制作的菌种为酵母菌,其原理是:在有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大量繁殖,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小问1详解】
大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氮源。小麦中的淀粉可以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碳源。
【小问2详解】
米曲霉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产生的脂肪酶能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使发酵的产物具有独特的风味。米曲霉发酵时需要利用现有的有机物和需要氧气,说明其代谢类型是异养好氧型。
【小问3详解】
乳酸菌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微生物,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在发酵池中酵母菌产生的酒精能抑制杂菌的生长,乳酸菌产生的乳酸使发酵液呈酸性也能抑制杂菌的生长,同时往发酵池中添加的食盐也能抑制杂菌的生长。
20. 如图为某油料作物种子发育和萌发过程中,可溶性糖和脂肪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种子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的含量逐渐减少,脂肪的含量逐渐增加,可溶性糖转变为脂肪,更有利于________;检测脂肪时用__________(试剂)洗去浮色。
(2)种子成熟过程中,细胞中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__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该油料作物种子在播种时应该_____(深/浅)播,原因是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该油料植物种子萌发初期干重略有增加,结合所学知识,据图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在干旱地区,水分亏缺影响肥效,适当供应水分,可达到“以水促肥”的效果。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能量的储存 ②. 50%酒精
(2) ①. 下降 ②. 浅 ③. 该种子中脂肪含量高,脂肪氧化分解时需消耗大量氧气
(3)脂肪转变成糖的过程中氧元素增多,导致干重增大
(4)无机盐溶于水才能被细胞吸收,根细胞吸收水分的同时吸收无机盐,促进了无机盐的吸收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信息可知,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的含量逐渐降低,脂肪的含量逐渐增加;即在种子发育过程中糖类转变为脂肪;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的含量逐渐降低,可溶性糖的含量逐渐升高。即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转变为糖。
【小问1详解】
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随着种子不断发育成熟,可溶性糖含量降低、脂肪含量增加,这说明可溶性糖会逐渐转化为脂肪,更有利于能量的储存。检测脂肪时用50%酒精洗去浮色。
【小问2详解】
自由水含量高则新陈代谢快,种子萌发过程中自由水含量高,成熟过程比萌发时有所减少,贮存时最少,因此种子成熟过程中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减小。油料作物种子中脂肪含量高,脂肪氧化分解时需消耗大量氧气,因此需要浅播。
【小问3详解】
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的含量逐渐降低,可溶性糖的含量逐渐升高,即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转变为糖,脂肪转变成糖的过程中氧元素增多,导致干重增大。
【小问4详解】
无机盐溶于水才能被细胞吸收,根细胞吸收水分的同时吸收无机盐,促进了无机盐的吸收,因此水分亏缺影响肥效,适当供应水分,可达到“以水促肥”的效果。高二生物月考试题
2024年05月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
1.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牵头的一项新研究显示,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变暖正迫使海洋生物改变地理分布,“逃离”赤道地区,向两极方向迁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温室效应会导致全球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被破坏
B. 气候变化已在全球范围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C. 赤道地区海洋生物移向两极方向,会使极地的冰盖融化
D. 海洋生物为科学研究提供丰富的基因资源,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2. 你制作过腐乳吗?以下制作的过程中的做法最合理的是( )
A. 用含水量超过70%的豆腐块并利用蒸煮法灭菌
B. 将豆腐块整齐摆放并提供毛霉生长的最适温度
C. 将长满毛霉的豆腐投入到装有卤汤的瓶中密封
D. 控制卤汤中酒的含量以防止腐乳腐败变质或成熟过慢
3.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近几十年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已经产生了沉重的压力
B. 我国将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目前我国已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
C. 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表明了我国加大了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D.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环境和野生生物资源的唯一手段
4. 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果醋发酵液中,液面处醋酸菌的密度大于瓶底处的密度
B. 果酒制作时,水果中的糖类可以为微生物的发酵提供碳源和氮源
C. 制作果酒的过程中,发酵早期无CO2产生,发酵后期有CO2产生
D. 果醋制作过程中pH逐渐降低,果酒制作过程中情况相反
5. 我省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木繁茂,自然资源丰富,是高校的野外实习基地。设立该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 )
A. 防治酸雨 B. 保护臭氧层 C. 治理水体污染 D. 保护生物多样性
6. 微生物的计数方法有多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滤膜法测定饮用水中大肠杆菌数目时,可利用鉴别培养基培养后计数
B. 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时,高倍镜下的一个视野中观察不到完整的计数室
C. 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微生物计数时,结果往往比实际少
D. 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需要使用显微镜,活菌计数法计数不需要使用显微镜
7. 为了防止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程度加深,我国设立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将川、陕、甘三省的野生大熊猫种群高密度区、主要栖息地、局域种群遗传交流廊道等80多个保护区有机整合,形成一片基本相互连接起来的国家公园。2021年7月7日,生态环境部将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大熊猫种群在多个保护区的不同分布表明了其水平结构的差异
B. 大熊猫国家公园设立是对其进行保护的最有效措施
C. 科学家对大熊猫进行的科学研究主要体现其直接价值
D. 栖息地的破碎化会阻止大熊猫之间的基因交流从而降低遗传多样性
8. 微生物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来维持正常的生长和繁殖。下列关于微生物营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尿素分解菌和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中可能含有相同的无机盐
B. 筛选硝化细菌(自养型)的培养基中需加入适宜浓度的有机碳源
C. 只含有水和无机盐两类成分的培养基中不可能形成生物群落
D. 乳酸菌需要的特殊营养物质是指其自身不能合成的某些无机物
9. 下图表示某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生态系统经过能量多级利用,提高了系统总能量利用率
B. 该生态系统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
C. 合理使用农家肥可提高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 该生态系统遵循了循环原理,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并未提高
10. 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对炭疽病疑似患者,可根据噬菌体的宿主专一性,通过实验确诊,具体过程是先通过采集疑似患者的样本,分离培养,获得可疑菌落,再进行细菌鉴定,实验流程如图所示。已知在该实验中噬菌体能够使炭疽杆菌死亡,增加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浊度。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实验中所用的液体培养基的碳源为有机碳源
B. 在35°C条件下培养24h,液体培养基因杂菌污染而变浑浊
C. 实验过程中,对照组试管中应加入等量生理盐水
D. 若疑似患者已被炭疽杆菌感染,则实验组培养基的浑浊度比对照组的高
11. 如图显示了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认识到( )
A. 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
B. 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行解决
C. 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建设排污企业
D. 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12. 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由单一个体繁殖所获得的微生物群体称为纯培养物。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常用的获取纯培养物的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通常对接种室用紫外线照射30min后,再适量喷洒石炭酸等消毒液来增强消毒效果
B. 若要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培养
C. 两种纯化方法的核心都是要防止杂菌污染,保证培养物的纯度
D. 接种环在划线前后都需要灼烧,所以在平板上划线5次应灼烧接种环6次
13. 修建青藏铁路时,设计了一些可让动物穿过的“通道”,如图是其中的一个,这样做( )
①能减少铁路的建设投资
②能保障藏羚羊等珍稀野生动物的正常生活、自由迁徙和繁衍
③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
④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4. 某同学想用下表所示的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细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成分 NaNO3 K2HPO4 KH2PO4 KCl MgSO4·7H2O FeSO4 (CH2O) H2O 青霉素
含量 3g 1g 1g 0.5g 0.5g 0.01g 30g 1L 0.1万单位
A. 根据物理性质,该培养基属于液体培养基
B. 该培养基可用来筛选抗青霉素的微生物
C. KH2PO4和K2HPO4在提供无机盐的同时还能维持培养基的pH
D. 该培养基除去(CH2O),并添加纤维素后即可用于培养纤维素分解细菌
15. 我国的许多古诗词和农谚彰显着祖先的智慧,同时也透射着生物学原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孟子提出“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体现了追求人与自然协调一致的美好理想
B. “草盛豆苗稀”和“鹬蚌相争”表明了竞争可以影响种群数量
C. “冷粪果木热粪菜,生粪上地连根坏”说明有机肥有很多种类,要根据作物的种类因地制宜,才有所功效
D.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幅农田生态系统的唯美画面
16. 关于固定化酶及固定化细胞技术错误的是( )
A. 溶化后的海藻酸钠冷却至室温即凝固,故应在凝固前与已活化酵母混匀
B. 海藻酸钠加热溶化过程中水分会蒸发,完全溶化后需用蒸馏水定容
C. 一般来说固定化细胞技术比固定化酶技术对酶活性影响更小
D. 固定化细胞常用载体有海藻酸钠、琼脂糖、聚丙烯酰胺等
二.解答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多酶片”是经特殊工艺制成的双层药片,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下图为多酶片的 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充分发挥多酶片的作用,使用时应 ______(填“整片吞服”或“嚼碎服用”), 理由是________。
(2)某同学为了验证多酶片中胃蛋白酶的作用,设计了以下实验。
材料用具:多酶片,蛋白块,pH = l.5 缓冲溶液,pH = 8.5 的缓冲溶液,蒸馏水,恒温水浴箱等。
实验步骤:
①制备胃蛋白酶溶液:取多酶片放入盛有_________的烧杯中,几分钟后糖衣 溶解,取上层溶液备用;
②取试管 A 加入适量制备的胃蛋白酶溶液,试管 B 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对照;
③分别加入大小相同的蛋白块,在 37℃恒温水浴箱中保温 30 分钟。
④观察两支试管中蛋白块的体积变化。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
18. 在一些营养丰富水体中,有些蓝细菌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且有腥臭味的浮沫,这种现象称为水华。水华会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会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人工生物浮床技术能起到净化水质、防治水华的作用。如图为人工生物浮床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严重的水华往往会引起沉水植物的死亡,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人工生物浮床技术能起到净化水质、防治水华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价值。
(2)浮床上的植物与蓝细菌之间存在_______关系。若想防治水华,可以选择种植能富集________ (填“N”“P”或“K”,可多选)的植物。已知凤眼莲能富集Cu、Hg,采收后_______(填“适合”或“不适合”)作为家畜饲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若在水域内种植挺水植物并投放鲢鱼、草鱼等植食性鱼类,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华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上述措施的作用有:①利用挺水植物与浮游藻类的___________关系,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②植食性鱼类可以______________,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
(4)简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
19. 工业上所说的发酵是指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通过分解与合成代谢将某些原料物质转化为特定产品的过程。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酱油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某企业通过发酵制作酱油的流程示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米曲霉发酵过程中,加入大豆、小麦和麦麸可以为米曲霉的生长提供营养物质,大豆中的____可为米曲霉的生长提供氮源,小麦中的淀粉可为米曲霉的生长提供_______。
(2)米曲霉发酵过程主要目的是使米曲霉充分生长繁殖,大量分泌制作酱油过程所需的酶类,这些酶中的____能分别将发酵池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分解成易于吸收、风味独特的成分,如将蛋白质分解为____。米曲霉发酵过程需要提供营养物质、通入空气并搅拌,由此可以判断米曲霉属于____(填“自养厌氧”“异养厌氧”或“异养好氧”)微生物。
(3)在发酵池发酵阶段添加的乳酸菌属于_______(填“真核生物”或“原核生物”);添加的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的产物是_______。在该阶段抑制杂菌污染和繁殖是保证酱油质量的重要因素,据图分析该阶段中可以抑制杂菌生长的物质是_______(答出1点即可)。
20. 如图为某油料作物种子发育和萌发过程中,可溶性糖和脂肪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种子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的含量逐渐减少,脂肪的含量逐渐增加,可溶性糖转变为脂肪,更有利于________;检测脂肪时用__________(试剂)洗去浮色。
(2)种子成熟过程中,细胞中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__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该油料作物种子在播种时应该_____(深/浅)播,原因是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该油料植物种子萌发初期干重略有增加,结合所学知识,据图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在干旱地区,水分亏缺影响肥效,适当供应水分,可达到“以水促肥”的效果。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