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姓名: 班级:
一、单选题
1.1860年,英国人撰文指出:“两广总督手下找不到有能力和决心,并且能够坚持原则的官吏,来对付与贩卖苦力有利益关系的外国商人和船主们恃强横行施展诡计。中国官吏是易于为金钱所收买,或者屈服于压力的。”这反映出清政府( )
A.与英国在劳工问题上存在分歧 B.官员腐败助长列强贩卖华工
C.经济落后使列强肆意掠卖华工 D.对国外华人不给予政策保护
2.如表为19世纪40年代中国士人翻译引用或自编书籍中关于法国大革命的部分表述。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中国( )
作品 对路易十六的评价 对法国大革命的评价 对法国大革命的原因分析
《东西洋每月统计传》(译文) 正义 北方亚墨利加(即美国)之民与英吉利国交战,王助亚墨利加战胜,然其饷银渐减,故招爵、僧、民三品会集,寻聚效之法。国民弃王杀之
(万国地理全图集)(译文) 国主好色 正义 妾妇弄权,庶民怨之,废戕其主,而自择君
《地理备考》(译文) 正义 国势大乱,国人拥戴拿破仑
《外国史略》(译文) 不修政事,国主好色 正义 国库耗于妃帝,乃议增饷以补国用,民心不服
(瀛环志略) 王好渔色,内宠擅权扰民 正义 民不能堪
A.开放与保守并存的时代烙印 B.学术研究视野得到拓展
C.近代民族意识觉醒的渐进性 D.近代化探索历程的曲折
3.据《山西外贸志稿》记载:清光绪年间,山西省交城县是有名的毛皮集散地,毛皮加工业发达。其中“交字毛”品质优良,出产量大,蜚声海外。洋行及买办纷至沓来,竞相搜购攫取,将收购的大量皮毛输往天津口岸出境。这说明该地区( )
A.经济形态发生转变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
C.商品结构的多元化 D.传统手工业与世界市场紧密联系
4.如表所示是关于魏源论述的摘编。这说明魏源( )
“以披长技御彼长技,此自古以夷攻夷之上策” 《圣武记》
“古之取外夷者.惟防其协寇以谋我,不防其协我而攻寇也” 《海国图志》
“是书何以作?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作”
A.主张武力反击侵略者 B.将列强等同边疆民族政权
C.认识到中国长期落后 D.借鉴历史经验而学习西方
5.光绪年间刑部官吏沈瑞琳说道:“凡策我国之富强者,要皆于该(总理)衙门为总汇之地,而事较繁于六部者也固不独繁于六部,而实兼综乎六部矣。”材料可以说明( )
A.洋务运动自强目标得以实现 B.清末新政调整中央行政机构
C.总理衙门实际成为中枢机构 D.内阁六部丧失职能名存实亡
6.1845——1850年,广州输出的茶叶由7600万磅下降到5500万磅,生丝由6800包下降到4300包。进口的棉花由7700万磅下降到6400万磅。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同时期,来广州的美国商船也由93艘下降到70艘。这一现象表明( )
A.对外贸易政策逐渐收紧 B.广州贸易地位逐渐下降
C.传统自然经济根深蒂固 D.国人抵制外国经济侵略
7.1865年清政府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最初计划以造船为主,因镇压人民需要,改造枪炮,造船成果极为有限;甲午战后因经费紧张,无力造船,船坞长期荒废;1905年将造船部单独划出,招商经营。由此可知,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
A.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而解体 B.在清末新政后获得极大发展
C.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 D.折射出近代化过程举步维艰
8.1833年,英国废除东印度公司在中国的贸易垄断权。1835年5月,《广州纪事报》刊登英国人写的《文明世界VS中国》的文章,其中写道:“如果所有国家都像清政府那样拒绝共享自然福祉,这个世界成个什么样 ……只能坠入霍布斯的《利维坦》描述的普遍战争状态”。材料说明( )
A.英国希望与清政府平等交往 B.中国民众仍持传统的“蛮夷观”
C.鸦片战争的爆发具有必然性 D.清政府已有运用国际法的意识
9.1854年,上海租界建立了工部局,开始修筑新式马路、路灯和其他道路设备。同年,英法美三国领事还重申了修筑公用道路的需求是便利码头货物的转运。此后各口岸租界都以上海为模板,形成以码头为中心的公路运输网。租界的上述做法意在( )
A.改善城市的空间布局 B.划分在华势力范围
C.完善租界的道路体系 D.扩大在华贸易空间
10.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规定:“英人(在华)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英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 )
A.居住及租地权 B.关税自主权 C.开放通商口岸 D.领事裁判权
11.从1843年至1860年,上海、香港、宁波、福州、广州、厦门共出版各种西书434种,其中属于天文、地理、数学、医学、历史、经济等方面的有105种。合信的《全体新论》、蒙克利的《算法全书》、哈巴安德的《天文问答》等著作渐次传入中国。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东西方科技发展差距缩小 B.通商口岸开通客观上推动西学的传播
C.列强加剧了对华经济侵略 D.精英知识分子吸收西学的主动性增强
12.《望厦条约》第33款规定:“合众国民人凡有擅自向别处不开关之港口私行贸易及走私漏税,或携带鸦片及别项违禁货物至中国者,听中国地方官自行办理治罪,合众国官民均不得稍有袒护;若别国船只冒合众国旗号做不法贸易者,合众国自应设法禁止。”这一条款( )
A.明确规定了鸦片为违禁物品 B.反映了美英对鸦片贸易的态度
C.损害了中美之间的正常贸易 D.指出了鸦片贸易对中国的危害
13.1860年,正同太平天国相持于东南的曾国藩“接恭亲王咨文,敬悉銮舆已出巡热河,(夷)氛逼近京城仅二十里,为之悲泣,不知所以为计。”造成“銮舆已出巡热河”的相关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4.钟天纬在《据公法以立国论》中指出,清政府“凭(万国)公法理论”,“保护己民之在彼国者”,“若彼国违例虐待,或被他人欺凌损害,彼国不为保护,则本国得向彼国讨索赔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派公使出国,并派领事分驻有较多华侨居住的外国城市。这反映出( )
A.近代外交机构开始建立 B.民族危机加深影响国际地位
C.清政府保护了华侨权益 D.清政府的近代国家意识初显
15.汉口开埠后,清政府设立江汉关。江汉关除承担海关业务职能,还履行其他非海关业务职能,如气象、灯塔、邮政、世博会等业务。这反映( )
A.汉口在屈辱中向近代城市转型 B.海关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C.民族资本主义取得了较快发展 D.洋务运动开启近代化进程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代·抉择
材料 表1、表2分别是晚清某位思想家(1795—1873)代表作的内容梗概和部分版本情况。
表1 表2
内容梗概 版本 时间
该书为反映西方风土人情的著作。共10卷,约14.5万字,含地图42幅。卷首为地球(东、西两半球)图,每洲有洲图,重要的国家附有地图。叙说以地球为引子,介绍东西半球的概况,之后按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的顺序,依次介绍世界约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包括疆界位置、政区城市、山脉河流、地形气候、人种肤色等,兼及历史、经济、社会风俗,首次介绍了西方民主制度,尤其对美国及华盛顿评价很高。 手稿本 成书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
戊中本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
红杏山房印本 道光三十年(1850年)
日本对嵋阁刻本 咸丰十一年(1861年)
同治五年刻本 同治五年(1866年)
桢云楼印本 同治十二年(1873年)
美华局印本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
日新书庄印本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
有用书斋印本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
——据《方志百科全书》等整理
(1)书中的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2)上述两表对我们了解这部书在时代中的作用有什么帮助?谈谈你的看法。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法约问题”
1895年,法国通过中法《续议商务专条附章》取得在广东等地开矿的优先权。该约在签订和执行中,形成法国“独专”与其他列强“均沾”相冲突的“法约问题”。议约之时,中方对于其第五条原议“中国云南等处开矿,则向法国矿师商办”,考虑“以该国欲独专其利,恐他国不免违言”,故力争“改为中国将来开矿,可先向法国矿师商办”。
1896年,英法签署《伦敦协定》,规定“在云南和四川两省,中国已经让与或将来可能让与英国或法国的所有商业和其他特权及利益,都将为两国及国民和附属国人民所共同享有”。20世纪初,清政府重申三省矿务由国家办理的部分,按照法约规定先向法国厂商及矿师人员商办,由商民承办的则由其自行决定,同时向英国申明两广矿务并未给予法国“独专”权利。清政府利用英法之间的矛盾,避免了列强瓜分矿权的危局。
1901年,法商李三私下与土人订立合同承领开采增城县矿区,被两广总督驳斥。列强对广东矿权的觊觎与掠夺引起清政府的关注与抵制。1903年成立商部后,任命考察外埠商务大臣,招徕外洋华商,筹划在粤开办矿业。后又成立闽广农工路矿总公司等,经营管理矿业。
——摘编自莫婉娟《“法约问题”与清末广东矿权的挽回》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约问题”的来由。
(2)你如何看待清政府“法约问题”始末中的举措?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860年(中国)。根据设问可知是,清政府官员易于为金钱所收买,或者屈服于压力,造成政府无法对付与贩卖苦力有利益关系的外国商人和船主们恃强横行施展诡计,这反映出近代以来官员腐败助长列强贩卖华工,B项正确;材料中英国人是在指出问题,并未涉及双方矛盾,排除A项;材料中指出是官员问题使列强肆意掠卖华工而非经济问题,排除C项;材料中涉及的是华工而非所有华人,排除D项,故选B项。
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是19世纪40年代的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进步人士的著作一方面体现了当时他们“开眼看世界”的努力,将救亡图存的目光投向西方,加深了对西方国情和历史的认识,另一方面他们理解中的法国大革命是一场“君主无道——臣弑君”的历史,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归因于路易十六的暴政,是民众对暴君的反抗,这表明儒家伦理道德标准是他们评价法国大革命或选编法国大革命内容时的立足点,其认识未突破传统伦理道德从而达到阶级革命的高度,这折射出时代局限性,A项正确;B项不能完全反映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未反映出近代民族意识,排除C项;中国近代化探索开始于洋务运动,而不是19世纪40年代,排除D项。故选A项。
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交城县毛皮加工业发达,洋行和买办将收购的毛皮由天津港出境,这说明该地区毛皮加工与世界市场关系紧密,D项正确;从材料中无法得出经济形态发生转变的论断,排除A项;交城县毛皮加工业属于传统手工业,排除B项;商品结构的多元化是指多种类型的商品存在,如洋货和土货、生产原料和消费品等,排除C项。故选D项。
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由材料可知,魏源在参考古代民族政策及国防政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师夷之长技”的主张,D项正确;A项只能反映材料中的局部信息,排除A项;魏源提出“师夷之长技”说明他已经认识到西方侵略者和传统边疆民族政权存在不同,排除B项;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根据材料“凡策我国之富强者,要皆于该(总理)衙门为总汇之地,而事较繁于六部者也固不独繁于六部,而实兼综乎六部矣”可知,沈瑞琳提到总理衙门的事务繁杂,实际上兼综了六部的职能,这说明总理衙门在当时已经具有了中枢机构的地位,C项正确;洋务运动因为甲午战争而破产,没有实现自强的目标,排除A项;材料主旨“总理衙门实际成为中枢机构”,而“清末新政调整中央行政机构”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虽然总理衙门的职能涵盖了六部,但并不意味着六部完全失去了职能,排除D项。故选C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45—1850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后,广州进出口贸易额下降。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前,广州是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城市,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出现,故广州贸易额呈现下降趋势,B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对外贸易政策被迫放松,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外来商品流入,自然经济逐渐开始解体,排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西方商品输入中国,排除D项。故选B项。
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根据所学可知,以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为代表的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但材料反映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发展过程曲折,体现了中国近代化举步维艰,D项正确;甲午战争中国的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清末新政开启于20世纪初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洋务派没有突破其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
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题意可知,19世纪30年代,英国对华激进派通过对清朝排外政策及其弊害的强调,为武力侵华政策提供正当性证明。结合当时英国即将完成工业革命,迫切拓展殖民地作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的史实,说明鸦片战争的爆发具有必然性,C项正确;根据《文明世界VS中国》可知,英国用“文明”和“野蛮”定义英国和中国,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英国对中国的认知和看法,未反映中国民众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国际法,排除D项。故选C项。
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海租界工部局的成立和随后的道路建设主要是为了完善租界内部的基础设施,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租界内的商业活动和居民生活,方便在华贸易,进而扩大在华贸易空间,D项正确;上海租界完善租界,改善城市的空间布局是影响,不是目的,排除A项;列强划分在华势力范围的手段是建立租界,划分势力范围等,与基础设施建设无关,排除B项;材料主旨“扩大在华贸易空间”,而“完善租界的道路体系”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0.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843年的中国、英国。根据材料“英人(在华)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可知,鸦片战争后,英人在华犯罪不按中国法律管理,该规定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符合领事裁判权的内容,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英人在华居住及租地权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英国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英国强迫清政府开放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五处通商口岸,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1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从1843年至1860年”“上海、香港、宁波、福州、广州、厦门共出版各种西书434种,其中属于天文、地理、数学、医学、历史、经济等方面的有105种”“渐次传入中国”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随着民族危机加剧和上海、广州等通商口岸的开放,客观上推动了西学特别是西方科学的传播,B项正确;西方科学在中国传播并不意味着东西方科技发展的差距缩小,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到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的相关信息,无法得出“列强加剧了对华经济侵略”的结论,排除C项;仅从材料无法体现精英知识分子吸收西学的主动性是否增强,排除D项。故选B项。
12.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美英。材料表明,美国对鸦片贸易持反对态度,认同“携带鸦片及别项违禁货物至中国者听中国地方官自行办理治罪……合众国自应设法禁止”,A项正确;英国因鸦片贸易为其创造了巨额利润,对鸦片贸易极力维护,排除B项;鸦片贸易损害了中美之间的正常贸易,而该条款反对鸦片贸易,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美之间的正常贸易,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及鸦片贸易对中国的危害,排除D项。故选A项。
1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1860年”“銮舆已出巡热河”可知,1956-1960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城,咸丰帝仓皇逃亡热河,B项正确;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至1842年,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发生于1894至1895年,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出逃向西安,排除D项。故选B项。
1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60年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凭(万国)公法理论”“保护己民之在彼国者”“若彼国违例虐待,或被他人欺凌损害,彼国不为保护,则本国得向彼国讨索赔补”“清政府派公使出国,并派领事分驻有较多华侨居住的外国城市”概括得出结论是:清政府已经开始按照近代国家之间的惯例行事,这说明清政府开始有了近代的国家意识,D项正确;1861年设立的总理衙门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外交机构,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中华民族危机加深对国际地位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不仅仅提到了保护华侨的内容,还有其它一些体现国家意识的行为,排除C项。故选D项。
1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江汉关除承担海关业务职能,还履行其他非海关业务职能,如气象、灯塔、邮政、世博会等业务。”可知,汉口开埠后,江汉关除承担海关业务职能外,还履行其他非海关业务职能,说明汉口在屈辱中向近代城市转型,A项正确;材料没有讲述海关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排除B项;材料没有讲述民族资本主义取得了较快发展,排除C项;材料没有讲述洋务运动开启近代化进程,排除D项。故选A项。
16.(1)从中国仍处于传统社会,传统天朝上国观念依然存在的角度作答(前期书的刊印较少);从中国面临新危机、新挑战的角度作答;从先进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的角度作答。(任答2点即可,笼统地答中国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或社会转型或新旧交替只)
(2)从该书内容的角度,阐述其在时代中的作用。
从该书流传情况的角度,阐述其在时代中的作用。从整体阐述该书流传对时代的影响;分别答出该书与两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的关系。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据表2成书时间可得出中国仍处于传统社会,传统天朝上国观念依然存在;结合所学知识,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可得出面临新危机、新挑战;据表1“该书为反映西方风土人情的著作””首次介绍了西方民主制度,尤其对美国及华盛顿评价很高“,可得出先进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据表1“该书为反映西方风土人情的著作”,可得出该书可用于了解当时西方的地理沿革、风土人情、地形、气候等和中国对世界的了解;据表2中的各种版本和出版时间,可以促进西学东渐;从整体阐述该书流传对时代的影响,促进中国社会转型;据表2不同时期出版的不同版本,可得出促进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觉醒,推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的进行。
17.(1)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狂潮。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争夺路矿权利。在对华争夺中,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加剧。清政府进行新政等改革,谋求自强。
(2)这些举措反映了清政府为挽回利权所作的努力。清政府在订约时力争修改,维护自主权利,以及利用英法矛盾,成立专门机构,筹划开办矿业等,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抵制了列强的侵略,推动了中国近代矿业的发展。这些举措属于对不平等条约中的补救措施,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主权和利益。(要求:能够结合清政府的立场、举措等进行评价,史论结合)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法国通过中法《续议商务专条附章》取得在广东等地开矿的优先权”得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狂潮。根据材料“形成法国‘独专’与其他列强‘均沾’相冲突的‘法约问题’”得出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争夺路矿权利。根据材料“同时向英国申明两广矿务并未给予法国‘独专’权利。清政府利用英法之间的矛盾,避免了列强瓜分矿权的危局”得出在对华争夺中,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加剧。清政府进行新政等改革,谋求自强。
(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法商李三私下与土人订立合同承领开采增城县矿区,被两广总督驳斥。列强对广东矿权的觊觎与掠夺引起清政府的关注与抵制。1903年成立商部后,任命考察外埠商务大臣,招徕外洋华商,筹划在粤开办矿业”得出这些举措反映了清政府为挽回利权所作的努力。清政府在订约时力争修改,维护自主权利,以及利用英法矛盾,成立专门机构,筹划开办矿业等,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抵制了列强的侵略,推动了中国近代矿业的发展。这些举措属于对不平等条约中的补救措施,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主权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