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姓名: 班级:
一、单选题
1.下面是1873—1874年上海轮船招商局至汉口等地航线运费降幅表。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目的地 汉口 宁波 天津 汕头 广东
1873年 4两 2.5元 6钱 2钱 3钱或2钱
1874年 2两 1元或0.5元 4钱或3钱 1.2钱或1钱 1.5钱或1.5角
降幅 50% 60%—80% 33.3%—50% 40%—50% 25%—50%
A.轮船招商局的经营方式滞后 B.社会的动荡影响长途贩运贸易
C.列强侵略导致小农经济破产 D.西方列强遏制中国企业的发展
2.1902年,日本侵占中国东沙岛,两广总督张人骏等以王之春的《国图柔远记》、陈寿彭泽的《中国江海险要图志》,以及中国和英国出版的一些地图为据,证明了“中国至此围渔,已有年所”,迫使日本归还东沙岛。1910年,清政府设立管理东沙岛委员会,两年后在西沙岛树碑宣示主权。这说明( )
A.中国内河航运权受到了破坏 B.列强侵华受到有效遏制
C.清政府面临严重的边防危机 D.清政府海权意识的增强
3.1862年初,清政府从驻京旗营中挑选官兵,交由英国军官团在天津训练。后来,清政府又不断增加受训人数,并合组为两个营和一个炮兵队。所用枪炮,初时主要从英军中借用,不久全部改换为俄国所赠之枪炮,弹药则从英军购买。这些举措表明清政府( )
A.在外来刺激下逐步觉醒 B.将洋务活动推向新高度
C.力主构建中外和好局面 D.对统治策略作被动调整
4.19世纪60年代,中国出现了诸多汉译电学的著作,但多为直译西方的“电气技术”。至19世纪80年代,部分学者开始用传统文献解释电学起源,如“《经》言:地载神气……此电学之谓也说……中国之言电气特详。但西国所言,实较中国为更详。”这一变化( )
A.有利于电学知识体系本土化构建 B.表明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
C.阻碍了近代西学东渐的发展进程 D.推动了近代电学科技的进步
5.清王朝以程朱理学为正统,素来视荀子为“异端”。1892年,清政府的会试中,荀子成为策题之一;1894年,在事关新科进士授官的“朝考”中,则以“荀卿论”为题考查了这些进士。这一变动反映出清政府( )
A.借助传统寻求危机解决之道 B.重新肯定荀子礼法并举思想
C.致力于推动选官制度的改革 D.放弃了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
6.光绪十三年(1887年),俄使库满请求中俄电线相接,清廷官员在翻阅《万国电报通例》的基础上认为:“(根据)《万国电报通例》第八款各国皆有权衡可以停止电线或久或暂或一律停止或只某处之线或停某样信息皆按事实所宜等语,似接线不能不允,亦不必不允也。”这表明,当时( )
A.士大夫已拥有国际法观念 B.清廷认识到客邮损害国家利益
C.清政府外交政策不断调整 D.中俄对电报铺设权的争夺激烈
7.甲午战争之后,张之洞在“奏议”中提出九条自强措施(内容见如下图)。其主张( )
一、宜练陆军; 二、宜亟练海军;三、宜亟造铁路;四、宜分设枪炮厂; 五、宜广开学堂; 六、宜速讲商务; 七、宜讲求工政(即发展物理、化学、机械制造等); 八、宜多派游历人员; 九、宜预备巡幸之所。
A.是对洋务救国思想的延续 B.与维新派的救国方案一致
C.体现了浓厚的实业救国色彩 D.推动了中国科技体制的转型
8.1895年,清政府面临巨额赔款,俄、法以“干涉还辽应有酬劳”为由,要求清政府从两国银行借款,以海关收入为担保,顺势向中国海关增派监督人员,并且要求清政府此后不得允许他国“监督、管理中国税收等项权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B.列强在侵略中国问题上矛盾已趋于缓和
C.俄、法两国客观上维护了中国关税主权 D.列强改变对中国的侵略方式
9.甲午战争之后,张之洞在“奏议”中提出九条自强措施(内容见如图)。其主张( )
A.是对洋务救国思想的延续 B.与维新派的救国方案一致
C.体现了浓厚的实业救国色彩 D.推动了西方近代科技的传入
10.下表是不同历史时期的学者对李鸿章形象的历史叙述。这说明( )
李鸿章形象 形象特点 出处
社稷重臣 以天下为己任,忍辱负重,志节之士。 赵尔巽《清史稿·李鸿章传》1927年
卖国贼 对内镇压农民起义,对外出卖民族利益。 胡滨《卖国贼李鸿章》1955年
近代化代表人物之一 洋务运动,推动中国的近代化。 李时岳《论李鸿章的洋务思想》1980年
A.历史事实具有多样性特征 B.时代和立场影响历史解释
C.历史事实依赖于历史解释 D.历史叙述具有一定随意性
11.太平天国运动前期,英国商人向太平天国军队出售了大量粮食以缓解其粮食短缺,英国政府予以积极配合和支持;但是在太平天国后期,英国政府命令禁止外商接济、出售粮食给驻守安庆的太平军,安庆很快陷落。这一转变主要是源于( )
A.太平天国运动后期坚持反帝立场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资政新篇》威胁英国在华利益 D.“保护东南章程九款”
12.19世纪60年代以来,东南财赋之区与西北要冲之陕甘始终主要由湘军电驻,由湘帅或与湘军有密切关系之人任总督,如两江总督自咸丰十年,直至光绪甲午,皆为湘帅。这一现象反映出清朝( )
A.统治基础变化 B.地方势力崛起 C.军阀割据严重 D.选官制度变革
13.上海轮船招商局股票上的部分文字如下:“轮船招商局为给股份票事奉直隶爵阁督部堂李(鸿章)奏准设局招商,置备轮船运漕揽载,札饬商办等因在案。当经本局议定召集股银壹百万两,分作千股 如本股出让,须遵定章办理,毋许私相授受 ”据此可知,上海轮船招商局是( )
A.官办的股份制军事工业 B.最早引进机器生产的企业
C.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 D.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
14.下表为长江流域三省历年灾荒统计表,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年代 江苏 安徽 江西
灾区州县数 灾别 灾区州县数 灾别 灾区州县数 灾别
1854 53 水、旱 17 水、旱 20 水、旱
1856 66 旱、兵 23 水、旱、虫 7 水、旱
1859 59 水、旱、虫 26 水、旱、风 13 水
1864 77 水、旱 68 水 20 水、旱
A.清政府的财政收入锐减 B.太平天国政权可能出现粮食危机
C.江南地区经济濒临崩溃 D.长江沿岸封建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15.“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右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这段史料出自( )
A.《海国图志》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典经济学认为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才会有助于经济的增长。在工业革命实践中,直到18世纪80年代,英国棉纺织品制造商还高呼国家必须出面保护,到了18世纪的最后几年,却成了棉纱和棉布自由贸易的支持者。古典经济学在当时的迅速传播,迎合了英国工厂主们在新形势下的利益。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工业革命与工业化是以民族国家为载体的,这既是18世纪英国重商主义政策的意义,也是19世纪以后诸后进国家采取保护主义政策的意义。能否打破古典经济学及其各种后继变体的思想桎梏,采取一种更加国家主义的政策,也就成为20世纪至今众多后进国家尤其大国能否顺利实现工业化的关键所在了。
——摘编自贾根良《重商主义与英印“大分流”——被古典经济学篡改的全球史》
材料二 在19世纪60年代,对于工业化,洋务派官员认识到,要想国家强大,必须学习西方振兴工商业。当时内忧外患的局面促使他们将为数不多的人力和财力放在开采矿山、修建铁路等花费巨大、筹备艰难的项目上,而忽视了投资小回报快的行业。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是远东屈指可数的大型工业企业。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认识到“赖商为承办,赖官为维持”,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维护商人对新式企业的投资,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摘编自陈彪《洋务运动与世界近代工业化潮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相比,近代中国工业化思想及实践的不同之处及其成因。
(2)综合上述材料,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谈谈你对工业化思想及道路选择的认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并认为“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材料二 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稔,可以勤远略。”
材料三 任何一种社会思潮的形成都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无本之木。实际上,晚清出现的几乎所有的社会思潮都与传统的经学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鸦片战争后,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在清朝统治集团内部有一小部分开明、务实之士,试图通过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和养兵、练兵之法以应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从思想文化研究的角度来看,所谓晚清思潮史,就其一般意义而言,其实就是中西文化相互冲突、相互融会的历史。日本通过学习西方,迅速摆脱了民族危机,一跃而成亚洲第一强国的现实,为中国提供了直观的范例。晚清社会思潮中新的思潮往往诞生在旧思潮的母体中,这是社会转型期特有的现象。
——摘编自陈国庆《论晚清进步思潮的渊源和特点》
(1)根据材料一,说明魏源对“夷”的认识,并指出“制夷”的本质。
(2)根据材料二,指出曾国藩提出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具体方法,并指出其目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晚清进步思潮产生的原因。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3—1874年(中国)。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与1873年相比,上海轮船招商局1874年至汉口等地航线运费都有较大幅度下降,有的甚至降幅达80%,这就会使得上海轮船招商局的盈利大幅度下滑,结合所学可知,这是西方列强遏制中国企业发展的表现,D项正确;题干表格数据述及的是“运费”,与其“经营方式”无关,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在该时期中国并没有出现严重的社会动荡,排除B项;题干述及的是“上海轮船招商局”,属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民用企业,与“小农经济”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2-1910年的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对于日本侵占中国东沙岛的行为,中国政府通过《国图柔远记》、陈寿彭泽的《中国江海险要图志》,以及中国和英国出版的一些地图为据,证明了“中国至此围渔,已有年所”迫使日本归还东沙岛的同时设立管理东沙岛委员会,说明清政府海权意识的增强,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中国海洋权力问题,而非内河航运,排除A项;“有效遏制”叙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中国面临海防危机而非边防危机,排除C项。故选D项。
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62年(中国)。据材料可知,在当时内忧外患的形势下,清政府并没有主动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改革,而是在面对内外压力的情况下,对军事训练和装备进行了被动的调整和适应,D项正确;“逐步觉醒”表述不准确,材料体现的主要是被动应对,排除A项;这些举措并没有将洋务活动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它们更多地是在现有的洋务活动框架内进行,排除B项;清政府只是在进行军事上的训练和装备更换,没有涉及外交层面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
4.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80年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60年代,我国对西方电学的学习多为照搬西方的电气技术内容,至19世纪80年代后,我国学者开始研究电学的理论知识,并从传统经典中对电学起源予以补充,这有利于推动电学知识体系本土化构建,A项正确;我国虽然在电学起源上引经据典,论证了中国古代早已有电学介绍,但也赞同西方在电学上的先进,排除B项;C项表述不符史实,近代西学东渐趋势明显,“阻碍了近代西学东渐的发展进程”说法不符史实,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对西方电学的引进、学习及本土化发展,未涉及其对电学发展的具体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晚清时期,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王朝面对内忧外患的局势,力图着眼现实做出相应的变革,程朱理学禁锢人们思想,无法解决现实问题,而荀子重视人的作用,主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其思想有利于现实的变革和社会秩序的治理,这体现了清政府借助传统寻求危机解决之道,A项正确;清政府并非要肯定荀子的思想,而是借助荀子的某些思想挽救民族危机,巩固自身统治,排除B项;清政府并非致力于推动选官制度的改革,主观目的是维护统治,排除C项;清政府以程朱理学为正统,并未放弃其正统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
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随着中外交流日趋频繁,国人的国际法观念亦日渐增强,故选择A项;客邮是西方列强在中国领土上设立的邮政机构,本材料主旨与选项内容不符,排除B项;题干展现的是国际法成为晚清外交的武器,未涉及到清政府的外交政策,排除C项;从材料中看出中国与俄国之间存在电报交涉,不能判断争夺激烈,排除D项。故选A项。
7.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甲午战后(中国)。据材料“甲午战争之后”、“九条自强措施”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措施依然是奉行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的思想,没有跳出学习“器物”的范畴,体现了对洋务救国思想的延续,A项正确;维新派主张政治改良,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19世纪末以来,民族资产阶级创办工厂的做法体现了浓厚的实业救国色彩,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这些措施虽然对中国的发展有一定推动作用,但不能说推动了中国科技体制的转型,其影响是有限的,排除D项。故选A项。
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俄国和法国介入海关收入,进一步侵犯中国关税主权,说明列强改变了对中国的侵略方式,D项正确;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是在《辛丑条约》之后,排除A项;材料没体现列强的矛盾缓和,排除B项;俄国和法国最终侵犯了中国的关税主权,排除C项。故选D项。
9.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甲午战争之后(中国)。据材料“甲午战争之后”、“九条自强措施”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措施依然是奉行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的思想,没有跳出学习“器物”的范畴,体现了对洋务救国思想的延续,A项正确;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政治改良,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19世纪末以来,民族资产阶级创办工厂的做法体现了浓厚的实业救国色彩,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洋务运动时期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这有利于推动西方近代科技的传入,甲午战争后洋务运动以失败而告终,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中国)。依据材料可知,不同的学者在不同的时代对李鸿章的形象认识不同,这说明历史解释受到时代或研究者立场等因素的影响,B项正确;历史事实具有唯一性,A项表述错误,排除A项;历史事实可以通过史料实证探寻真相,而依赖于历史解释表述错误,排除C项;历史叙述是基于客观事实的,而不是基于个人的主观观点或者情感。历史叙述应尽可能地保持客观真实,不可随意,D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1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前期,英国商人之所以对其进行支持是意图借助太平天国运动在华攫取更多的特权。但由于太平天国运动坚持反帝立场,使得英国无法获得更多特权,因此开始联合清政府对太平天国运动进行绞杀,A项正确;《北京条约》中没有涉及太平天国运动,排除B项;《资政新篇》并没有付诸实施,所以谈不上威胁英国在华利益,排除C项;“保护东南章程九款”是在义和团运动期间,与太平天国运动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60年代以来,东南财赋之区和西北要冲都有湘军屯驻,并由湘帅或与湘军关系密切之人任总督,反映了地方势力的崛起,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清朝统治基础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中的地方总督尚未出现割据现象,排除C项;材料内容未体现选官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依据材料概况可知:轮船招商局为给股份票事奉直隶爵阁督部堂李(鸿章)奏准设局招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轮船招商局是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C项正确;其是民用企业,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招商局的性质,而未涉及其是否最先引进机器生产,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轮船招商局的业务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14.B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范围为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根据表格时间可知,此时期的长江流域三省基本处于太平天国政权统治下,且是太平天国统治核心区域,这一时期三省自然灾害较频繁,影响到农业生产,太平天国政权可能会出现粮食危机,B项正确;材料信息并不能看出清政府财政收入锐减,排除A项;自然灾害会影响江南地区经济发展,但江南地区经济这一时期并未濒临崩溃,排除C项;材料内容与自然经济瓦解并无关联,排除D项。故选B项。
1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有田同耕,有饭同食,右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其出自于《天朝田亩制度》,B项正确;《海国图志》是魏源的作品,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排除A项;《资政新篇》尽管也是太平天国的文献,但其不涉及到土地问题,排除C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资产阶级颁布的,与农民阶级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6.(1)不同之处:强调国家干预;首先从重工业起步;有救亡图存、挽救统治危机的现实目的。(任答两点即可)
成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工业化进程起步晚,资本原始积累不足;兴办者身份大多脱胎于地主、旧官僚。(任答两点即可)
(2)认识:结合本国的历史和国情,选择适合的工业化之路;工业化思想和实践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发展、创新。(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第一小问不同之处,据材料二“当时内忧外患的局面促使他们将为数不多的人力和财力放在开采矿山、修建铁路等花费巨大、筹备艰难的项目上”得出首先从重工业起步;据材料二“在19世纪60年代,对于工业化,洋务派官员认识到,要想国家强大,必须学习西方振兴工商业。”得出有救亡图存、挽救统治危机的现实目的;据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认识到‘赖商为承办,赖官为维持’,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维护商人对新式企业的投资,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得出强调国家干预。第二小问成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角度得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可从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状况得出工业化进程起步晚,资本原始积累不足;据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认识到‘赖商为承办,赖官为维持’”得出兴办者身份大多脱胎于地主、旧官僚。
(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认识,从材料中可知,英国先在轻工业领域进行,中国则是重工业领域,这是由于国情不同所导致,因此结合本国的历史和国情,选择适合的工业化之路;结合所学可知工业化思想和实践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发展、创新。
17.(1)认识:西方国家的军事装备,军队的训练、管理方面优于中国。
本质:抵御外国的侵略。
(2)方法:先购买,再仿造。
目的:使清政府摆脱内忧外患的处境,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3)原因: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西思想文化冲突的加剧;有识之士的倡导和实践;日本迅速崛起的刺激。(任答3点)
【解析】【小题1】本题是认识类与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第一小问认识,据材料一“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可知,西方国家的军事装备,军队的训练、管理方面优于中国。第二小问本质,据材料一“师夷长技以制夷”可知,本质是抵御外国的侵略。
【小题2】本题为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是近代的中国。第一小问方法,由材料二“......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可知先购买,再仿造。第二小问目的,根据材料二“可以剿发稔,可以勤远略”结合所学知识,为清政府摆脱内忧外患的处境,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小题3】本题为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由材料三“鸦片战争后,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在清朝统治集团内部有一小部分开明、务实之士,”可知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有识之士的倡导和实践;由材料三“所谓晚清思潮史,就其一般意义而言,其实就是中西文化相互冲突、相互融会的历史。”可知中西思想文化冲突的加剧;由材料三“日本通过学习西方,迅速摆脱了民族危机,一跃而成亚洲第一强国的现实,为中国提供了直观的范例。”可知日本迅速崛起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