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季学期阶段性自主评估训练(二)
八年级历史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7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对应题目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黑)
1.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1949年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确定了( )
A.五星红旗为国旗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国共产党党徽 D.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徽
2.为纪念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讲述一群“最可爱的人”在朝鲜战场上挥洒汗水,奉献生命的英雄事迹。他们出击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强军事力量 B.提高国际地位 C.保卫国家安全 D.维护半岛安全
3.“乡村振兴”是当前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始终重视“三农”问题的一贯原则。这一原则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最典型的表现是( )
A.和平解放西藏 B.开展一五计划 C.实行土地改革 D.“大跃进”运动
4.1953年12月,新中国进行了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许多工业、农业和其他各方面的优秀人才被选为人民代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体人民参加的空前规模的普选。由此可知,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的是( )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科教兴国战略 D.社会主义公有制度
5.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论从史出,下列结论与该史实相符合的是( )
A.我国走上改革开放道路 B.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C.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 D.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6.下面年代尺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其中②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
A.政权巩固,社会过渡 B.探索建设,曲折发展
C.“左”倾泛滥,国家内乱 D.改革开放,继往开来
7.1978年底的《人民日报》社论:“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的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这表明了党和国家( )
A.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B.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 D.肃清了国内外反动势力
8.“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为此,中共十四大,国家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 )
A.股份制 B.经营责任制 C.计划经济体制 D.市场经济体制
9.学习历史,需要分清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
A.邓小平于1992年到南方视察并发表一系列的讲话
B.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C.中共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10.“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这次变革的总设计师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1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这说明中国梦的实现( )
A.需要中国人民不断的努力 B.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有必要加强全民健身活动 D.“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12.每年农历三月三,广西各地都搭建民族文化展示平台,开展了民族风俗活动,让民族文化资源逐渐与民众生活相交融,发扬壮族传统文化的魅力。这反映少数民族重视( )
A.文化传承 B.经济开发 C.科技创新 D.民族平等
13.根据统计数据,通过大力开发旅游、能源和农牧等优势产业,西藏的GDP从2000年的约200亿元人民币增长到了2020年的近2000亿元人民币。这体现了我国致力于( )
A.经济特区发展 B.国际文化交流 C.地区人口流动 D.民族共同繁荣
14.“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蹁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诗歌中的“喜事”指的是( )
A.抗日战争胜利 B.新中国的成立 C.香港澳门回归 D.经济特区设立
15.“改变,意味着进步与成长;不变,则是对历史与现实的尊重。”回归的香港和澳门,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主权归属 B.社会制度 C.经济制度 D.社会生活
16.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我国提出了(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一带一路”战略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7.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强调:坚持该原则,两岸关系就能改善和发展。背离该原则,就会导致两岸关系紧张动荡,损害台湾同胞切身利益。“该原则”是( )
A.和平共处 B.武力统一 C.“三不”政策 D.一个中国
18.从图片、文物等实物史料中获取历史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从网络上收集了一组图片(下图),据此推断,他们正在探究( )
辽宁舰 歼-20战机
A.科学技术进步 B.外交事业发展 C.国防建设成就 D.社会生活变化
19.20世纪50年代,作为外交部长的周恩来出席了众多重要的国际会议。他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政治家风度,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下图的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发出的声音是( )
A.我国需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C.主权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D.我们一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观察下图,根据所学判断,对图中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
A.文革期间,我国外交发展停滞
B.20世纪50年代,中美、中苏建交
C.新中国成立后,外交事业成就显著
D.改革开放后,我国外交事业发展一帆风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1题12分,22题11分,23题12分,共35分)
21.(12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民的力量】
材料一 长津湖、铁原、上甘岭……每一次震惊世界的胜利奇迹,都是志愿军指战员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共有197653名中华儿女英勇献身。抗美援朝战场上形成的上甘岭精神、空中铁拳精神等共同铸就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志愿军用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气概……迫使对方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这是钢铁的军队在和钢铁的人作战!”
——摘编自《正义之战书写英雄史诗——抗美援朝精神述评》
(1)根据材料一,你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3分)
材料二 1952年,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5%。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期间,从计划制定到计划实施,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再到每一个建设者,可以说是上下一条心,举全国之力,步调一致搞建设的。“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
——摘自王树恩《新中国“一五计划”出台的台前幕后》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2分)列举出该时期工业、交通建设的主要成就各一例。(2分)
【人民的智慧】
材料三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村民生活变迁档案表
时间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收入
1976年 35000斤 230斤 32元
1979年 1323000斤 800斤 200元
(3)观察材料三的数据,反映小岗村村民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发生变化得益于实施了什么政策?(1分)
【人民的精神】
材料四
党的好干部 “铁人” 解放军好战士
(4)材料四的三幅图片展现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的英雄模范人物。写出其中你最敬佩的模范人物的名字。说明你的理由。(2分)
(5)人民推动着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应该如何做,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1分)
22.(11分)国防是一个民族的脊梁,外交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时,海军只有百余艘陈旧舰艇,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人民空军建立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了一批新型飞机;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2015年更名为火箭军。目前我国建立了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五大军种,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证,筑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钢铁长城。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我国军队建设的发展变化。(2分)指出“钢铁长城”的含义。(1分)
材料二
图1 由我国自主研制的东风-41洲际战略核导弹是中国战略核力量的重要支撑。2019年10月1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首次亮相。 图2 福建舰是中国的第三艘航空母舰,也是第二艘自主研制的航母。在福建舰的自主研发过程中,弹射型技术得到了首次应用,从而让福建舰成为了中国第一艘采用弹射型技术的航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与时俱进创新军事战略指导,制定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
——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进军队建设发展的原因。(2分)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分别代表的历史事件。(2分)并分析促成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1分)
材料四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截至2019年9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4)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布局以及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的作用。(2分)
(5)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防科技和外交之间的关系。(1分)
23.(12分)对外开放是包容之路、共赢之路,只有坚持对外开放,奉行互利共赢,才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时期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2分)
材料二 我国对外开放大事记
时间 史实
1978年 A (会议)在北京召开。
1980年 中央决定建立深圳、珠海、汕头、 B 4个经济特区。
1984年 邓小平视察深圳后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政策是正确的”。
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北海等14个沿海城市。
1992年 相继开放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省府。
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97年 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逐步形成。
2001年 中国成功加入 C ,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2)根据材料二,完成表格中A、B、C三处填空。(3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84年我国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中哪一个位于广西?(1分)
材料三 对外开放推动中国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奇迹。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开放促繁荣促发展。通过对外开放,我国获得了更多推动发展所必需的资金、技术、资源、市场、人才乃至机遇,不断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从1978年到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3.5倍,年平均增长率为9.5%,总量已达12.3万亿美元,所占全球份额由1.89%升至15.3%,2010年后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钟轩理《再谈对外开放的重大意义》
(3)根据材料三,归纳对外开放给我国带来的作用。(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从“历史必然”“开放格局”“经济发展”中选取一个角度,围绕“对外开放”提出观点,并从材料中选取两个对应的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4分)
2024年春季学期阶段性自主评估训练(二)
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C B D B B D D B A A D C A A D C B C
21.(1)信息:今天安宁幸福的生活,是志愿军英雄们的英勇战斗换来的;抗美援朝涌现出众多的英雄和团体;有近20万抗美援朝英雄牺牲;抗美援朝精神值得永远铭记与弘扬。(写出其中三点即可,3分)
(2)原因: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期间,从计划制定到计划实施,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再到每一个建设者,可以说是上下一条心,举全国之力,步调一致搞建设的。(2分)工业方面:建成了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1分)交通方面:建成宝成铁路、鹰厦铁路、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建成武汉长江大桥。(1分)
(3)变化:小岗村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1分)政策:实施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
(4)模范人物:焦裕禄,在河南省兰考县任县委书记,他带领兰考人民治理灾害,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仍坚持工作,具有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质。王进喜,率领钻井队开发大庆油田,打出了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具有顽强拼搏,艰苦创业的优秀品质。雷锋,一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他干一行爱一行,在每个岗位上都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地为人民做了大量的好事,具有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质。(写出一个即可,2分)
(5)努力学习,增长才干,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言之有理即可,1分)
22.(1)变化:武器由购买或仿制到自行研制或从仿制到注重自主研制;武器装备科技水平提高;兵种增多。(写出其中2点即可,2分)含义:人民解放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证。(1分)
(2)原因: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等。(2分)
(3)事件: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尼克松访华。(2分)主要因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形势的变化。(写出一点即可,1分)
(4)布局: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1分)作用: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1分)
(5)国防科技的进步促进外交实力的增强。(1分)
23.(1)原因:顺应世界潮流;吸取中国历史上闭关自守的教训;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中国发展需要。(2分)
(2)A: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B:厦门。(1分)C:世界贸易组织。(1分)城市:北海。(1分)
(3)作用:获得了资金、技术、资源、市场等资源;促进了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迅速增长;2010年后,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分)
观点一:对外开放是我国历史必然的选择。
论述:清朝中后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最终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新中国成立后,受国内外形势的影响,中国长期未融入世界大家庭。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行、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实行对外开放,有利于引进外资、技术和人才,有利于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结论:总之,当今世界是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时期,我们应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不动摇。
观点二:不断扩大的开放格局推动了对外开放的发展。
论述:1980年,中央决定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1984年,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到1997年,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逐步形成。促进了对外开放的发展,有助于获得资金、技术、资源、市场、人才乃至机遇,不断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结论:由此可知,继续推行开放格局的扩大,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
观点三:对外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
论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我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从1978年到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3.5倍,年平均增长率为9.5%,总量已达12.3万亿美元,所占全球份额由1.89%升至15.3%,2010年后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结论:综上所述,对外开放推动中国创造了经济发展奇迹。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