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以及构成美术语言的要素。
2 、过程与方法:本课作为美术作品鉴赏中必须要了解的重要部分,教学中要利用对语文字词句构成的关系对比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对美术作品鉴赏中,对形象艺术语言的运用分析美术作品的重要作用 。教学中以美术作品中的美术语言与语文语法之间关系为引导,引起关注 --- 深入讨论 --- 感悟作用 --- 理解概念。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启发学生对美术作品中艺术语言的作用的了解,在集体讨论的过程中,去了解艺术家在作品中如何运用自己的情感感悟生活和创造形象,通过对美术作品中艺术语言创造方式了解美术作品和分析 美术作品以及感悟美术作品。
2内容分析
每一种艺术门类都具有各自所要表达的艺术形象,不光文学作品、音乐作品有,美术作品中也有,所以,要使学生理解美术就必须了解美术中的艺术形象。美术家借用美术形象来表现一定的构思,体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理想,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既是指作品中某一个别的艺术形象,又包括各个艺术形象所构成的整体形象,它是看得见,有形状,有颜色,静止的形象,能使我们感受到它的存在,如果没有艺术形象也就没有美术作品的存在。
3教学重点
认识美术作品的语言,包括概念、内容及其形态分类。
4教学难点
艺术形象有哪些类型,每种类型具有什么样的艺术特点。
5教学方法
提问法、讨论法、比较法
6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7教学时间
1课时
8教学过程
8.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欣赏音乐《春江花月夜》、诗《静夜思》、油画《星月夜》后,思考在这些艺术作品中描绘和表达的是什么内容?
静夜思
李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再比较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音乐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和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在表现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既是指作品中某一个别的艺术形象,又包括各个艺术形象所构成的整体形象。我们来欣赏两幅作品,同学们思考什么是个别形象,什么是整体形象。
学生观察、倾听,欣赏后进行思考,从而进入学习状态。
我们欣赏的三种艺术中的艺术形象是相同的,都是描绘月亮的。
《静夜思》属于文学作品,是用语言文字来塑造月亮形象的,从描写床前的月亮到天上的月亮,作者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自己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通过文字触动我们的心理活动,使我们联想到月亮。
音乐作品中的月亮形象是用声音、节奏、旋律来塑造的,《春江花月夜》是用委婉、优美的旋律来描绘花好月圆的美丽景色。
美术作品则是用造型、色彩来描绘月亮形象的,画家通过色彩、明暗来触动我们的视觉,使我们可以很直观的看到月亮的形象。
请同学们欣赏以下作品,指出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分别是什么,请几位同学来表演一下。
介绍作品《教皇英诺森十世》:是17世纪西班牙的画家委拉斯凯兹的作品。教皇坐在一把椅子上,眼睛盯着观众,显示出威严的气质,同时又隐藏着狡诈。这位教皇当时已经76岁了,他的老谋深算的面貌和性格被画家真实地表现出来,教皇本人看了都赞叹画得太逼真了。画面的色彩相当的精彩,帽子和衣服的颜色鲜明又富有变化,暗红色的背景烘托出了人物的形象,再加上镶嵌在椅子上的宝石,使整个画面给人一种厚重而华贵的气氛,突出了教皇的地位。
介绍作品《血衣》:画面以一位农村妇女手中的血衣这一形象为主题而展开的,血衣是画面情节的中心,同时用了一些受到剥削压迫的农民形象组成宏大的场面,来表现农民的痛苦和仇恨。作品人物很多,画家生动地刻画了不同人物的性格和不同的命运,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表现出了中国农村土地改革斗争的场景。
画家要表达一定的内容和思想就必须用艺术形象来表达,但是美术又不能通过表演、讲述等一系列过程来表达,美术作品是静止的,而且只能表现出事物的一个瞬间的动态,,因此就必须抓住事物本身具有代表性的特征来表现,要抓住一个典型的形象来传达,这就是艺术典型。
举个例子:我们想要表现“跳高”这个运动,哪个环节更具有代表性?助跑、起跳、跃竿、落地。
很显然,只有跃竿才更有典型性。
展示雕塑作品:罗丹的《思想者》
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罗丹要用这样的动作来表现思想者,为什么用成年男子而不用小孩、妇女或老人呢?
我们先来对比一下国画作品〈荷花〉中的荷花与自然生长的荷花像不像?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同学们说“像”,这说明作品中的形象是来源于生活中的。但是,有一些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我们就会觉得和现实生活中的形象不太一样。
展示蒙克的《呐喊》
这幅画是20世纪表现主义画家蒙克的作品,蒙克在童年的时候父母双亡,给了他沉重的打击,他对痛苦和死亡特别敏感,他的作品也多是以疾病和死亡为主题,在画面中用色彩、线条等形式抒发自己的内心状态,用极其夸张的手法描绘一个变了形的尖叫的人物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
在美术形象的创作中,由于美术家的主观和客观的条件不同,创作方法和手法的不同,会出现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有的作品强调真实地反映客观事实,创作出的美术形象也就偏重于写实,有的作品强调画家的主观感受,所创作的美术形象就偏于内心情感的发泄。
展示《流民图》、《格尔尼卡》两幅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
《流民图》是蒋兆和1942年创作的,当时日本已经占据了我国的部分领土,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正是人民的遭遇激发了画家创作这幅画。
请同学对作品进行分析。
学生思考,比较个别形象与整体形象的关系。
学生回答:
画中的每一个形象都是个别的艺术形象,而每一个个别形象又都具有共同性,从而构成了画面的整体的艺术形象。比如处于画面中心位置的妇女、组织会议的干部、地主形象都分别是个别形象,同时他们又构成了一个艺术整体来表现农村土地改革斗争。
有的同学问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非要画这个人物或者是这个场景来表现内容和情感呢?”
学生回答:
人体的健壮和这样的动作是典型的思考思考形象;用成年男子来表现这个艺术形象,是因为成年男子才更能体现出思想者的内在魅力,才更有思想的深度,用鲜明而又生动的典型形象体现出普遍的共性特征,这就是艺术典型。
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经过画家对生活的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后,选择、提炼、概括出来的,通过对自然生长的荷花进行观察,理解荷花的生长规律和各种姿态后才进行描绘的。
这是因为画家在塑造艺术形象的时候融入了自己对这个形象的感受。
这是一件描绘现实的作品,属于再现性作品,再现了人们当时的生活状况。画卷从右到左依次是一位拄棍的老人,卧地的老者,抱锄的青年农民,还有抱着小女儿的母亲,后面是在空袭中捂耳朵的老人,以及一些乞丐,逃难的人和受伤的人等等,刻画出的人物形象很具体,着重反映人民遭受苦难的事实。
《格尔尼卡》是西班牙现代著名画家毕加索的代表作品,这幅画是毕加索在二战期间为抗议法西斯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暴行而创作的,画面正中间发出鸣叫的马象征西班牙的人民;画面左上角的牛头象征着残暴和黑暗;其他形象表现的是人民受到的种种苦难。画面只用了黑白灰三色,突出地体现了毕加索爱憎分明的情感,这样的作品属于表现性的作品。这样的作品属于表现性的作品,画中用了立体主义的变形和超出现实的夸张、象征的手法,表现出了人民的苦难和法西斯的暴行。
美术形象的风格是多种多样的,无论是具象的还是抽象的,都能反映客观现实和主观感受。
请同学们把这节课总结一下。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了解了美术形象的基本含义和特征,理解了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道理,知道在创作一件作品时怎样塑造艺术典型。
……
巩固所学的知识,强化本节课的要点。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