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共18题;共60分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由朝鲜东学党人起义而引发
B.朝鲜国王请求中日双方帮助镇压东学党起义而引起
C.中日两国军队冲突而爆发
D.日本统治者借口朝鲜事变蓄意发动
2.据海关记载,1881年,天津进口日煤1.74万吨,开平煤矿投产以后,进口日煤当年即减为0.544万吨,三年后又降为566吨,市场基本为中国企业控制。这说明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
A.瓦解了传统自然经济
B.刺激了民族工业产生
C.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
D.开启了学习西方历程
3.有史料记载:由于外国的轮船甚至军用船只可以从上海、汉口上达重庆,而轮船与中国旧式木船相比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致使一些华商行栈转而为洋行服务,洋行在长江流域的势力快速增长。促使洋行势力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天津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4.1890年,福建省设立福州织布局。“招集织徒,市购织具,量给伙食,限以三个月学成,领机归织。数月之后,每徒每月率能织布20余匹……城乡多仿照办理,每年约出布40余万匹,穷民执业,赖以滋生。”这一现象表明当时的福州
A.官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纺织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C.雇佣劳动关系已普遍存在 D.列强入侵瓦解了传统经济
5.《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它既有进步性和革命性,又有落后性和空想性。其空想性体现在
A.产品分配制度 B.发展小农经济 C.反封建反侵略 D.实行男女平等
6.19世纪60到90年代洋务派发起了洋务运动,国人对洋务运动有各种不同的称呼,其中最能体现其运动目的的称呼是
A.自强新政 B.同光新政 C.洋务运动 D.同治中兴
7.奕 在奏折中说:“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要趁洋人乐于帮助,将外洋各种机利火器实力讲求,以期尽窥其中奥秘。有事可以御侮,无事可以示威。”这表明洋务运动意在( )
A.推动思想启蒙; B.宣扬维新救国
C.鼓励学习西方 D.实现富国强兵
8.“日清开衅之初,帝立意主战,观其请停颐和园工程以充军费,意亦可见矣。”材料中的“帝”应是( )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同治帝 D.光绪帝
9.苗金干曾说:“面对两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惨败的现实……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这反映出洋务运动( )
A.开创了近代教育的先河 B.瓦解了本国的封建经济
C.增强了清朝的军事力量 D.开启了经济近代化的进程
10.赵尔巽主编的《清史稿》就“伊犁谈判”评论说:“崇厚擅定俄约,误国甚矣。□□继之,抗议改正。其时国势犹足自申焉。”□□所指的人物应是
A.李鸿章 B.左宗棠 C.曾纪泽 D.刘永福
11.有学者指出,《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质决定了其用心规划的土地制度只能是一纸空文。它力图一劳永逸地消灭清朝农村社会无情的经济竞争和剥削,而代之以真正的公有制秩序。这反映出《天朝田亩制度》
A.契合社会主义的发展潮流 B.充分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严重脱离农民的实际要求 D.主张均分土地给农民所有
12.台湾彰化县绅民在县署门口张贴檄文,指出:“我台民之父母、妻子、田庐、坟墓、生理、家产、身家性命,非丧于倭奴之手,实丧于贼臣李鸿章、孙毓汶、徐用仪之手也”。此檄文的历史背景是:
A.《南京条约》五口通商
B.《马关条约》的签订
C.《辛丑条约》的签订
D.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13.《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的不平等条约。各帝国主义国家援引片面最惠国待遇获得了《马关条约》中除割地赔款以外中国给予日本的所有特权。它所带来的严重危害不包括
A.列强开始在中国设厂开矿 B.中国的国际地位下降
C.列强逐步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 D.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
14.1874年,李鸿章上奏《筹议海防折》,其中提及“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之势、客主之形皆适相埒,且犹有中外界限。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聚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这一上奏( )
A.推动洋务运动迅速发展 B.强化传统华夷观念
C.有利于国防观念的转型 D.抵御了列强的侵略
15.如表是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兴办的部分自办报刊简表,这表明当时兴办的报刊
A.兼顾了商业利润与社会价值 B.在革命与改良不同道路摇摆
C.具有救亡与启蒙的双重取向 D.体现传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在同治十一年五月《复议制造轮船未裁撤折》中说:“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末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
——摘编自杨家骆《洋务运动文献汇编》
材料二 不同时期、不同人物对李鸿章的评价不同
时期 评价
晚清时期 认为李鸿章是晚清近40年来第一流紧要人物,但不能“将中国之失政尽归于李鸿章一人”。李鸿章对洋务的认识最多。但他只知洋务,而不知有国务,最终难逃失败;但他误国之罪“无庸置论”,他的外交历史,实失败之历史。
民国时期 资产阶级革命派称其汉奸,认为其仅能为满洲朝廷保其私产,而不能为国扩其利益。
——摘编自高波《李鸿章形象研究》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李鸿章所言“三千余年一大变局”是指的什么?并对李鸿章的变局观予以简评。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不同时期对李鸿章的评价。指出影响对李鸿章不同评价的主要因素。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世纪90年代初期(清)中央政府年收支的估算数(库平银)
——费正清、刘广京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注:漕粮,通过河运和海运由东南地区漕运至京师的税粮。厘金,一种商业税。捐纳,是中国古代政府为弥补财政困难,允许士民向国家捐纳钱粮以取得爵位官职的一种方式。)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的主要历史信息。(要求:提炼材料中的三条信息,并做简要说明)
18.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是近代历史上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基本形式,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材料二 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材料三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材料分别出自哪些不平等条约?
(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三个不平等条约有哪些相同点?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反映出列强侵华特征有何新变化?
(3)依据上述条约内容,分析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
…………○…………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
…………○…………内…………○…………装…………○…………订…………○…………线…………○…………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
…………○…………外…………○…………装…………○…………订…………○…………线…………○…………
)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日本在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制定侵略中国的“大陆政策”,借口朝鲜事变蓄意发动战争,D项正确;A项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排除A;日本是不请自来参与镇压朝鲜东学党起义,排除B;日本蓄意挑起战争,不是中日两国军队冲突而爆发,排除C。
【点睛】
2.C
【详解】“进口日煤当年即减为0.544万吨,三年后又降为566吨”的信息说明洋务运动创办的开平煤矿的投产使中国减少了煤炭的进口,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C正确;材料不是说明洋务运动瓦解了传统自然经济,A错误;材料也没有说明洋务运动对于民族工业的刺激影响作用,B错误;材料不是说明洋务运动开启了学习西方的历程,D错误。
3.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开放重庆为通商口岸,外国的轮船甚至军用船只可以从上海、汉口上达重庆,故选C;《南京条约》《天津条约》与重庆无关,排除AB;《辛丑条约》没有开放通商口岸,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外国的轮船甚至军用船只可以从上海、汉口上达重庆”,联系所学《马关条约》的内容分析解答。
4.B
【详解】材料说明清朝的福州织布局通过示范作用引导福州纺织业的发展,取得良好成效,故选B项;材料中并不能看出“官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排除A项;雇佣关系在纺织业中较为普及,但并不意味着雇佣劳动力普遍存在于各个领域,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涉及传统经济瓦解的信息,排除D项。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城乡多仿照办理,每年约出布40余万匹,穷民执业,赖以滋生”,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
5.A
【详解】绝对平均的产品分配制度体现出不可能实现的空想性,故选A;发展小农经济体现出《天朝田亩制度》的落后性,排除B;太平天国具有反对封建反侵略的性质,是可以实现的,排除C;实行男女平等,是可以实现的,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空想性体现在”,联系所学《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分析解答。
6.D
【详解】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同治中兴最能体现其运动目的,故选D;洋务运动高举“自强”“求富”的口号,所举办的实业或多或少都对列强的侵略造成了冲击,所以最能体现其是回应西方冲击的是自强新政,排除A项;新政并非开展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排除B;洋务运动反映出运动的内容主要是学习西方,不能体现出根本目的,排除C。
7.D
【详解】根据材料中奕 的奏折内容可知,奕 主张要想实现自强,必须要引进西方先进的军事武器和技术,这样才能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思想启蒙;,排除A项;维新运动是宣扬维新救国,排除B项;鼓励学习西方不是目的,是富国强兵的手段,排除C项。故选D项。
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1894-1895年(中国)。材料所述“日清开衅”指的是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当时在位的皇帝是光绪帝,光绪帝在甲午战争中主战,D项正确;道光帝在位时期爆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排除A项;咸丰帝在位时期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排除B项;同治帝1861年-1875年在位,排除C项。故选D项。
9.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D项正确;AC项也是洋务运动的影响,但与设问不符,排除;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中,小农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与材料不符,排除B;
10.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代表中国与沙俄就伊犁问题签订《改定新约》是曾纪泽,C选项符合题意。李鸿章、左宗棠、刘永福并没有同俄国就中国“伊犁”问题进行外交斗争,并签署条约,ABD三项错误。
11.C
【详解】根据材料“《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质决定了其用心规划的土地制度只能是一纸空文”和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试图消灭私有制的做法违背了农民阶级的私有特性,严重脱离农民的实际要求,注定成为一纸空文,C项正确;《资政新篇》契合社会主义的发展潮流,排除A项;《天朝田亩制度》调动了农民革命的积极性,并未调动生产积极性,排除B项;D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项。
【点睛】
12.B
【分析】“非丧于倭奴之手,实丧于贼臣李鸿章、孙毓汶、徐用仪之手”,说明台湾的处境跟日本和李鸿章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指的甲午中日战争之后,《马关条约》的签订,故选B;AD均与日本无关,C与台湾无关,故排除ACD。
【详解】
13.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强在华开设工厂早在鸦片战争后就已经出现了,《马关条约》中允许列强开设工厂,使这种行为扩大化和合法化,也标志着列强进入资本输出的新阶段,因此A错误,符合题意;BCD均属于《马关条约》签订后带来的危害,不符合题意。故选A。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874年晚清。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1874年李鸿章上奏朝廷,认为历代重视西北国防,如今随着西方列强在东南沿海的活动,政府应该加强东南沿海的国防建设,因此李鸿章的建议有利于晚清政府国防观念的转型,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李鸿章建议朝廷重视东南海疆的国防建设,但不能得出这一建议就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反映李鸿章要加强海防建设来抵御西方列强,而不是华夷观念的强化,排除B项;材料是李鸿章的建议,但不能得出这一建议就抵御了列强的侵略,排除D项。故选C项。
15.C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材料中自办民族报刊多以开启民智、改造国家社会为目标,反映了近代民族报刊救亡与启蒙的作用,C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民族报刊因商业利润而创办,排除A项;题干中未反映革命与改良思潮的争论,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近代报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作用,排除D项。故选C。
16.(1)变局:西方各国不断侵略中国;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简评:明确指出西方侵华的社会特征,对于国人具有一定的警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仍存有浓厚的天朝上国色彩和盲目自大心理,不利于近代思想解放和学习西方的深入。
(2)评价:晚清时期:毁誉参半,办理洋务有功,处理国务误国。民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认为李鸿章是汉好,对外投降卖国。全盘否定。因素:时代变化和意识形态;评价者的立场和标准;评价的角度;李鸿章自身经历的复杂。
【详解】(1)变局:根据同治十一年的实际和中国的国情可知变局是西方各国不断侵略中国;根据材料“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末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可知变局是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简评:根据西方各国不断侵略中国这一变局可知明确指出西方侵华的社会特征,对于国人具有一定的警醒作用;根据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一变局可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根据材料“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国”可知仍存有浓厚的天朝上国色彩和盲目自大心理,不利于近代思想解放和学习西方的深入。
(2)评价:根据材料李鸿章是晚清近40年来第一流紧要人物,但他只知洋务,而不知有国务,他的外交历史,实失败之历史,可知晚清时期:毁誉参半,办理洋务有功,处理国务误国;根据材料资产阶级革命派称其汉奸,而不能为国扩其利益,可知民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认为李鸿章是汉好,对外投降卖国。全盘否定。因素:根据晚晴和民国的时代大背景可知时代变化和意识形态;根据材料中的国人和资产阶级可知评价者的立场和标准;再结合对李鸿章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最后结合李鸿章自身的经历作答。
17.信息一:收入中田赋所占数量最大,说明中国仍是传统的小农经济国家。
信息二:关税比例仅次于田赋,说明中国逐渐卷入世界市场。
信息三:支出费用集中在军事领域,说明了中国当时内忧外患,国家安全形势严峻。
信息四:政治领域支出说明传统的中央集权政府庞大,没有实现政治转型。
信息五:现代化军队和北洋水师等的支出说明洋务运动的推广,现代工业文明在中国逐渐传播开来。
信息六:铁路等经济社会建设支出最少,一定程度上说明近代中国发展艰难的原因。
总结:清政府财政困难,需依靠借外债实现财政平衡,反映出当时中国正处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过程中,既存在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也开始了努力摆脱危机的尝试:既保存着传统的农耕经济,也出现了新的工业经济
【详解】信息一:根据赋税收入比例可知,收入中田赋所占数量最大,说明中国仍是传统的小农经济国家。
信息二:从关税和田赋的比例可知,关税比例仅次于田赋,说明中国逐渐卷入世界市场。
信息三:从国家财政支出的方向可以看出,支出费用集中在军事领域,说明了中国当时内忧外患,国家安全形势严峻。
信息四:财政支出方向在政治领域,说明传统的中央集权政府庞大,没有实现政治转型。
信息五:财政支出在军事方面,结合时间可知,现代化军队和北洋水师等的支出说明洋务运动的推广,现代工业文明在中国逐渐传播开来。
信息六:根据材料数据可知,铁路等经济社会建设支出最少,一定程度上说明近代中国发展艰难的原因。
总结:根据材料可知,清政府财政困难,需依靠借外债实现财政平衡,反映出当时中国正处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过程中,既存在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也开始了努力摆脱危机的尝试:既保存着传统的农耕经济,也出现了新的工业经济。
18.(1)条约:材料一出自《南京条约》、 材料二出自《北京条约》、材料三出自《马关条约》。
(2)相同点: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新变化: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3)影响:在政治上:中国的领土、领海、贸易等主权,遭到严重破坏;在经济上:赔款加重中国人民负担,西方国家利用侵略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瓦解,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社会性质: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详解】(1)条约:根据材料“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可知,材料一出自《南京条约》;根据材料“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可知,材料二出自《北京条约》;根据材料“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可知,材料三出自《马关条约》。
(2)相同点:从三则材料中都可以看出,不平等条约都涉及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内容。新变化:根据材料三“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
(3)影响: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社会性质方面等角度回答近代西方列强和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产生的主客观影响。具体而言,在政治上:中国的领土、领海、贸易等主权,遭到严重破坏;在经济上:赔款加重中国人民负担,西方国家利用侵略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瓦解,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社会性质: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