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同步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同步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01 08:55: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共18题;共60分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
1.“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全民族团结抗战。其中姚子青和谢晋元两位英雄出现在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2.1943年10月,中共中央要求根据地“在自愿原则下,以运输队、互助社、合作社等形式,把一切全劳动力和半劳动力组织起来从事生产”。毛泽东认为“这是人民群众得到解放的必由之路,由穷苦变富裕的必由之路,也是抗战胜利的必由之路”。中共中央这一指示( )
A.旨在激发民众互助合作的热情 B.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顺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D.指导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3.1938年1月,近卫文麼发表强硬声明,声称蒋介石如不接受议和条件,日本将“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而另扶植傀儡政府。11月3日,发表第二次声明:如国民政府“坚持抗日容共政策,则帝国决不收兵,一直打到它崩溃为止。”12月发表第三次声明,提出“中日睦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合作” 三原则。这种变化是由于
A.灭亡中国计划破产 B.日本侵华战略调整
C.英美力谋对日妥协 D.抗战相持阶段到来
4.中国《中央日报》社论称:“在今日整个世界之中,我们已是四强之一,中美英苏不但是现在反侵略阵线的四大主力,并且是未来重建新世界的四根支柱。该观点所要说明的是( )
A.中国已是反法西斯战争重要战场 B.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各国联合是反法西斯斗争的关键 D.抗日战争极大提高了民族凝聚力
5.1938年,学者熊十力在《中国历史讲话》中写道:“中华民族,由满汉蒙回藏五族构成之。古分言之,则有五族;统称之,则唯华族而已。如一家昆季,分言之,则有伯仲;统称之,则是一家骨肉也。”这反映
A.军阀混战导致各民族关系紧张 B.学术界为团结抗战促进民族认同
C.家国一体和宗法观念逐渐衰微 D.知识分子不闻世事专心学术研究
6.1938年4月,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从长沙组成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西迁至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8年时间里,西南联大培养出了2位诺贝尔奖得主,及160多位国内外院士,被公认为是世界一流大学。其最大的贡献是( )
A.支持了正面战场的抗战 B.传承了中国教育的命脉
C.培养了大量的卓越人才 D.鼓舞了全国的抗战精神
7.下面是1937~1945年侵华日军伤亡人员统计图,对其分析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防御阶段中国阻止了日军的进攻
B.相持阶段日军被迫放弃大规模进攻
C.战争初期中日双方对抗较为激烈
D.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8.下图为山东近代某一革命时期临沂战役形势示意图。图中形势形成的背景是( )
A.百团大战新高潮的出现 B.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C.抗日战争大反攻的推进 D.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开始
9.1940年4月,中国政府对日军的战情分析如下:“日军略取沙、宜足以切断中国大江南北之交通线,威胁战时陪都重庆。惟欲由汉宜路进取沙、宜,有受中国襄河部队之阻击。为解除此种侧面痛击之苦囧,巩固我国汉水区域,为防止日军歼灭中国野战军,约以日军击战中国襄河以东部队之算为多。”据此推断即将展开
A.徐州会战 B.武汉会战 C.枣宜会战 D.百团大战
10.1941年创刊于上海的《时代杂志》,在创刊后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刊登了大量反映苏联人民工作、战斗、生活的文章和音乐。下表为《时代杂志》译介的苏联歌曲统计表。这些歌曲的译介( )
海鸥 苏麗珂 粉碎敌人 亲爱的城市 哪一个知道他 史大林空军进行曲
进军 卡玖沙 近卫兵歌 神圣的战争 十月革命的星 我们是谦恭的人民
情歌 劝酒歌 我们自豪 斯大林之歌 射击队进行曲 我们作战怀着光荣
送行 五水手 战士灵前 嗳,多么好! 坦克手进行曲 莫斯科,我向你宣誓
等着我1 勇士歌 祖国万岁 嗳,唱得响些 史大林格勒之歌 最后的胜利是我们的
等着我2 侦察兵 俄罗斯的心 快乐的红海军 苏维埃英雄无双 布乔纳,我们与你同在
好男儿 祖国歌 列宁格勒歌 进军!进军! 我们的第一义务 再见,亲爱的家乡和故城!
红海军 步兵战歌 炮兵进行曲 两个马克西姆 予打击者以打击
A.打破了日军对沦陷区的舆论控制 B.有利于激发国民抗战爱国热情
C.适应了反法西斯同盟宣传的需要 D.有助于人们了解苏军战场态势
11.据相关资料显示:1937年底,中国政府邀请苏联派遣军官援华。次年5月,聘请苏联人担任中国军队的军事总顾问。几年间,在华的苏联军事顾问总计超过300人,包括6位元帅、15位将军。这说明了
A.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意识形态分歧让位于国家安全战略
C.中国对苏采取“一边倒”外交方针
D.中苏已经由敌对关系转变为盟友
12.1940年,八路军总部发布战役预备命令:“我军应以积极的行动在华北战场上开展较大胜利的战斗,创立显著的战绩……”之后,八路军开展的“较大胜利的战斗”应是
A.徐州会战 B.太原会战 C.百团大战 D.枣宜会战
13.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国民党军队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周恩来评价道:“(台儿庄大捷)影响战斗全局、影响全国、影响敌人、影响世界!”这样的评价是因为该战役
A.是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首次胜利 B.是由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的转折点
C.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D.使中国对日作战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14.全面抗战爆发以后,国民党第一、二、五战区等虽然都部署了大股部队留驻敌后,开展游击战争,但多以失败而告终,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则获得了重大发展。这一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国共两党
A.军队的武器装备不同
B.游击战战略地位不同
C.作战地域的分布不同
D.抗战指导思想的不同
15.美国记者贝尔登在《中国震撼世界》中写道,中共彻底扭转了华北地区在抗战初期的败退局面,这里呈现出一番新气象——八路军和民兵牢牢控制了华北农村,他们成功控制了除城市以外全部农村。这表明,当时华北地区
A.已经成为抗战的主要战场 B.中共掌握了抗战的主动权
C.广泛建立了民族统一战线 D.开始了对日军的全面反攻
二、材料分析题
16.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艰难曲折的救亡图存的历史。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自从和日本打了一个败仗下来,国内有心人,真像睡梦中着一个霹雳,因想道,堂堂中国为什么衰败到这田地,都为的是政制不良……”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1)材料一中中国人“从器物上感觉不足”和“从制度上感觉不足”分别进行了哪一次近代化的探索?
材料二 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为北伐培养军事政治人才……
——《剑桥中华民国史》
(2)依据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两大主要成果。
材料三 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3)据材料三分析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并写出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典型战役各一例。
(4)通过以上材料的分析和学习,你有何感悟?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甲午中东一役,主客之势中东劳,重寨之形中强东弱,乃日人一举而扫平,再举而夺旅顺,三举而逾鸭绿,四举而出九连,五举而越分水,六举而破,七举而降成海。中国虽有军兵,不可得而用,虽有火药不可得而施,虽有炮台不可得而守,虽有战舰不可得而济,虽有军粮不可得而食,谋臣智士无所展其才,烈胆忠肝不能显其勇,束手待婷如鸟在笼,俯首乞怜如鱼困陆,索重款而不敢辞,割全台而不敢问,遂今ニ十三省如几上肉,任与国之取求,四万万人如阶下囚,听外人之笑骂。
——摘编自郑大华《新政真诠一何启、胡礼垣集》
材料二 四行仓库位于苏州河北岸,与公共租界隔苏州河相望。淞沪会战中,英美等国在中日冲突中严守中立,因此,上海的租界就成了上海战区市民和外地难民避难的场所,仅八一三事变当天就有6万中国难民躲进租界。1937年10月27日,四行仓库的西、北、东三面已被日军占领,坚守四行仓库的400多名士兵成为孤军。此时,英国军人同情他们,认为孤守无益劝他们退入租界。中国士兵只要放下式器,就能保全性命。但我等军人绝未作此想。
——摘编自孙元良《谢晋元与八百壮士
材料三1945年9月9日上午9时15分。何应钦令网村宁次等退席,后者再一掬躬后,缓缓退出会场。日方人员退场后,何应钦发表讲话,并由翻译人员现场译述后直播全世界,其大意是教告全国同胞及全世界人士,中国战区日本投降仪式已于9日上午9时在南京顺利完成,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意义的日子,是八年(现说十四年)抗战艰苦奋的结果,是对东亚及全世界人类和平与繁荣从此开始新的纪元。我们中国将走上和平建设大道,开创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
——摘编自金满楼《抗战胜利日:被定格的日本投降时刻》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海战中国战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谢晋元和八百壮士身上体现了怎样的品质?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上述材料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李鸿章想利用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来通制日本,解除中日军事对峙,其用心可以理解。但他显然对列强干预成功的可能性期望太高了,他认为“列强必有区处(筹划安排),必有收场”,并命令部下“静守勿动”“保舰勿失”,既贻误了军机,又影响了士气。
——摘编自袁村平《觉醒的国殇:甲午战争120年祭》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简析抗日战争的结果与甲午战争截然不同的原因。
(
…………○…………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
…………○…………内…………○…………装…………○…………订…………○…………线…………○…………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
…………○…………外…………○…………装…………○…………订…………○…………线…………○…………
)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为了守卫上海,姚子青率全营守卫宝山,与日军苦战3日,全营官兵壮烈牺牲;谢晋元率军在四行仓库阵地与日军激战,消灭日军200多人。堪称抗战英模。故A正确;太原会战中的主要抗日将领有王铭章等,排除B;徐州会战中著名将领有指挥台儿庄战役的李宗仁,排除C;武汉会战著名将领有薛岳等,排除D。故选A。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3年(中国)。材料核心信息是1943年根据地组织劳动力进行大生产运动,毛泽东对此做出高度评价,结合所学可知,大生产运动是应对根据地经济困难、坚持抗战的一种措施,适应了抗战新形势的需要,C项正确;材料显示互助合作等组织形式发生在抗日根据地大生产运动中,其主要目的不是激发各阶层民众互助合作热情,而是应对根据地经济困难的措施,排除A项;大生产运动是根据地保障经济的措施,排除B项;1943年动员根据地人民的大生产运动,不涉及土地改革问题,且解放区土地改革开始于1947年,排除D项。故选C项。
3.D
【详解】材料反映了近卫军对国民党的态度逐渐的缓和。依据所学可知,1938年武汉会战后进入了抗战相持阶段,日军的压力逐渐增加,开始转变对国民党的态度,诱胁蒋介石停止抗日。D正确;1937年11月淞沪会战结束,已经表明其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A错误;材料只反映了日本对国民党政府的要求,未体现其政策的调整,B错误;1941年11月之前英美一直对日本实行妥协的政策,C错误。故选D。
4.B
【详解】根据题干中《中央日报》称,中国已经和美国、英国、苏联并称为反对法西斯侵略的四强,由此可知在反抗日本侵略过程中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项正确;题干主要强调说明的是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高,并不是中国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主张从,排除A项;题干中强调了四个国家的国际地位,但没有强调四个国家的联合斗争,排除C项;题干没有体现提高民族凝聚力,排除D项。故选B项。
5.B
【详解】题干中的材料里“中华民族,由满汉蒙回藏五族构成之。古分言之,则有五族;统称之,则唯华族而已”是在说明中华民族的56个民族都同属于一个民族,再结合题干时间“1938年”可知当时出于抗日战争时期,故是为团结抗战而做的阐释,故选B;A与题意无关,故排除;C中的观念不符合1938年的时代,故排除C;题干中的材料是说知识分子为了团结抗战进行舆论宣传,故D与题意相反,排除D。
点睛:类比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将相对抽象难懂的概念或者关系用生活中的常见事物或者关系来进行比较,对加深理解有帮助,可以起到化难为易、变抽象为直观的作用。但是在使用类比过程中,要注意类比的对象之间的关系是否真的具有相似性,否则会将概念或者关系理解错误。这一题中中国56个民族与中华民族的关系,学者用一个家庭中的兄弟之间的关系来类比,有助于考生理解该学者的主张,等于降低了对材料理解的难度。
6.B
【详解】根据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将当时西迁的重要高等学校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还培养了多名人才,并得到世界的认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最大的贡献在于使中国教育的命脉得以延续和传承,B项正确;高等学校西迁更多的是保留了大量人才和文化的火种,不是直接在正面战场的抗日,A项错误;培养人才和鼓舞抗战精神,都是其衍生的贡献,其最大的成就在其相应的领域及其发展上,CD两项错误。
7.C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1937——1945数据”说明抗战时期伤亡比较,柱状图中明显可以看出1937-1938年伤亡数字相差不大,体现出战争的惨烈,故C项正确;防御阶段日军仍然进攻,故A错误;B中体现不出日军战略调整;D不是材料体现的主要信息。所以答案选C。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抗日战争·中国军民抗战
8.C
【详解】根据材料中临沂战役发生的位置并结合材料信息“伪沂州皇协军”和“伪军两个保安大队”可以判断,图中临沂战役发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战役发生在1945年8月17日至9月11日,当时正处抗战略反攻阶段,可知这是抗战转入反攻后和推进情况,C项正确;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主要地点为冀察全境、晋绥大部分地区及热南地区,但材料主要体现了抗日战争大反攻期间,八路军山东军区滨海、鲁中军区部队进行临沂战役的形势图,这与百团大战的地点及战争特点不符,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开始,排除B、D项。故选C项。
9.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4月,面对日本进攻沙市、宜昌等长江交通线,威胁陪都重庆,为巩固汉水区域,打击日军,中国军队即将展开枣宜会战,C项符合题意;徐州会战发生在1938年春,A项错误;武汉会战发生在1938年秋,B项错误;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下半年的华北地区,D项错误。
10.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题干时间信息1941年可知,当时的上海已经沦陷,这些译介的歌曲有利于提升民众抗击法西斯侵略的信心,有利于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B项正确;杂志翻译了大量苏联歌曲,冲击了日伪舆论封锁,“打破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这些歌曲的宣传,主要目的是为中国抗战服务,而不是为了适应反法西斯同盟宣传,排除C项;翻译的歌曲无法直接展现苏军战场态势,排除D项。故选B项。
11.B
【详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政府邀请苏联派遣军官援华,主要是战争形势的需要,中国突破了意识形态的限制,说明意识形态分歧让位于国家安全战略,B正确;A是1937年9月已经形成;C是建国后实施;D中盟友不符合事实。
12.C
【详解】根据材料中关键词“1940年”“华北战场”“八路军总部发布战役预备命令”“较大胜利的战斗”等信息可以判断出是1940年彭德怀在华北地区领导的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气焰,故C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徐州会战、太原会战是抗日战争防御阶段发生的战役,与材料内容时间不符,故A、B选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体现的是百团大战,而不是枣宜会战,枣宜会战是相持阶段中正面战场上一次战役,故D选项错误。
13.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答案为C;A对应的是平型关大捷,错误;B是卢沟桥事变,错误;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召正面战场和敌后军民举行反攻,标志着中国对日作战进入战略反攻阶段,不符合题意,D错误。
14.D
【详解】由于国民党敌后游击队的抗日态度、对游击战重视的程度及军民关系等方面的原因,最终战斗力日益下降,即国共两党抗战指导思想的不同导致了材料所述现象的形成,但武器装备、游击战战略地位以及作战区域等均非主要原因,所以本题只有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15.B
【详解】根据材料“中共彻底扭转了华北地区在抗战初期的败退局面......他们成功控制了除城市以外全部农村。”可分析出中共已经掌握了抗战的主动权,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华北地区已经成为抗战的主要战场,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了中共在华北地区抗战的局面,体现不出广泛建立了民族统一战线,排除C项;材料只提到了中共成功控制了除城市以外全部农村,不能判断开始了对日军的全面反攻,排除D项。故选B项。
16.(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2)进行北伐战争;建立黄埔军校
(3)原因:人民的支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根据地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
典型战役
共产党:百团大战;国民党:台儿庄战役
(4)感悟: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中国的近代化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历程。
【详解】(1)根据“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等渐次设立起来。”可知,“从器物上感觉不足”指的是洋务运动;根据“自从和日本打了一个败仗下来,国内有心人,真像睡梦中着一个霹雳”可知,“从制度上感觉不足”指的是戊戌变法
(2)根据“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为北伐培养军事政治人才”,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两大主要成果是:建立黄埔军校,进行北伐战争。
(3)原因:根据“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可知,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全民族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人民的支持也是胜利的重要原因;根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可知,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根据地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根据“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可知,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战役:根据所学可知,中共领导敌后战场的典型战役:百团大战;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的典型战役:台儿庄战役。
(4)综合三则材料,结合所学,从中国近代化艰难曲折、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等方面谈感悟即可。
17.(1)原因:统治阶级软弱无能,没有反抗到底;军备废弛军队战斗力低下;
(2)品质:抗击日本侵略,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情怀;军人服从命令的品质;面对外来侵略,不退缩的品质
(3)启示:民族独立是一切发展的前提;懂得责任与担当,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团结协作是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详解】(1)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统治阶级软弱无能,没有反抗到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军备废弛军队战斗力低下。
(2)品质:谢晋元和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抗击日本侵略,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情怀;守四行仓库而不撤退,是军人服从命令的品质;孤军守土,面对外来侵略,不退缩的品质。
(3)启示:开放性试题。从民族独立、责任担当、家国情怀。珍爱和平、团结协作等角度分析即可。
18.(1)原因:甲午战前中国消极备战,寄希望于列强调停;“保船避战”贻误战机。
(2)主要表现: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结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战略上相互配合。
(3)原因:抗战时期中国军民的坚决抵抗;世界反法西同盟的有力支援;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信息“李鸿章想利用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来通制日本,解除中日军事对峙,其用心可以理解”得出:甲午战前中国消极备战,寄希望于列强调停;由材料信息“命令部下‘静守勿动’‘保舰勿失’,既贻误了军机,又影响了士气”得出:“保船避战”贻误战机。
(2)“主要表现”,根据所学知识得出: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结成统一战线;军事上,正面战场和敌后抗日相互配合。
(3)“原因”,依据材料二信息“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抗战时期中国军民的坚决抵抗、世界反法西同盟的有力支援、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等角度分析。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