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学习目标:1.理解多极化的含义,掌握推动世界多极化的主要因素。(重点)
2.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和推动因素,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并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以及如何应对。(重点)
3.了解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性。
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趋势
阅读课本第一目思考:冷战结束后,世界呈现何种状态?
9·11事件
2003年3月20日凌晨,美国和英国借口伊朗拥有杀伤性武器和践踏人权,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对伊拉克进行突袭,造成大量平民伤亡。
这场战争违背国际社会意愿,违反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俄罗斯要求尽快停止军事行动。 ——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声明
欧盟对未能通过和平途径解决伊拉克问题表示遗憾,并说战争给欧盟与美国的关系造成了严重危机。——欧盟外长会议发表声明
“对伊战争将使整个中东地区产生动荡 ,对世界所有国家,特别是伊拉克邻国的政治、经济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并将引发一场人道主义的灾难。”
——不结盟运动第13次首脑会议 关于伊拉克战争的声明
中国强烈呼吁,立即停止军事行动,重新回到联合国的框架下,通过和平手段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发表声明
各方反应说明了什么?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
世界多极化趋势
在欧洲共同体基础上成立的欧洲联盟,继续向经济和政治一体化迈进。欧盟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是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推行多极化外交,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日本在保持经济大国的同时,将追求政治乃至军事大国作为国家的长远战略目标。
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增强,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坚持和平发展,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正在发挥并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
美国单极霸权
世界多极均势
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因素有哪些?
一、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二战后初期: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美国
苏联
资本主义
阵营
社会主义
阵营
第三世界
二十世纪六十、七十年代:
出现多极化趋势、冲击了两极格局
美国
苏联
中国
日本
西欧
第三世界
美国
俄罗斯
中国
日本
欧盟
第三世界
1991年—现在:
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的概念:“极”指综合国力强、对国际事务影响大的国家或国家集团。
“化”指一种发展趋势,表明在多极化格局形成之前有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期。
多极化发展并不是偶然的,它孕育于两极格局的演变之中,根源于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发展趋势,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世界多极化趋势
年份 美国 中国 日本 德国 英国 印度 法国 巴西 俄罗斯
2000 102848 12113 48875 19500 16480 4621 13622 6554 2597
2010 149644 61006 57001 34171 24412 16566 26426 22089 15249
2017 193906 122377 48721 36774 26224 25975 24651 20555 15775
年份 美国 中国 日本 德国 英国 印度 法国 巴西 俄罗斯
1991-1995 31.42 11.67 10.34 4.47 2.74 2.6 2.29 3.26 -4.9
2001-2005 26.34 15 6.12 1.20 2.00 3.88 2.32 4.90 1.9
2010-2013 16.37 34.2 1.69 1.41 0.78 8.52 0.78 2.29 1.01
世界部分国家国内生产总值(2000-2017年)单位:亿美元(现价美元)
全球主要国家经济贡献率统计表(1991-2013年)单位:%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主要国家经济增长带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全球化的概念:“全球化” 学者们比较认同的观点是:“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通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阅读课本第二目1-2自然段,勾画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
二战前:经济全球化序幕: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活动(15世纪末—18世纪)
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8世纪——19世纪中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破坏
二战后:①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进一步促进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②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非暴力,谈判协商手段(会议,协定);资本输出为主
阅读课本第二目第3自然段,分析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原因
暴力手段,殖民扩张、商品输出和不平等贸易(奴隶贸易、殖民战争和掠夺等)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能有效地利用和配置世界各地的资源,提高生产力。
使经济活动跨越了民族国家的疆界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加强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北美自由贸易区
欧盟
东南亚国家联盟
亚太经合组织
区域经济集团的数量大量增加;
区域集团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
区域经济集团之间跨区合作日益频繁。
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积极影响:加快世界经济发展。
①使经济活动跨越了民族国家的疆界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加强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
②能有效地利用和配置世界各地的资源,提高生产力。
③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④极大的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2)局限性:
①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失控的风险。
②大部分利润流入了西方发达国家。
③一些国家出现了所谓“逆全球化 ”现象。
结合三幅图片说说经济全球化的弊端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以发达国家为主导,
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逆全球化”现象
“逆全球化”是当前国际社会一大热点现象,以英国脱欧、美国贸易保护、边境俢墙、控制移民等一系列事件的爆发为标志,在国际社会引起广泛关注。以美英为代表的曾经的全球化的积极倡导者如今成为“逆全球化”的积极煽动者和决策执行者,不顾国际责任与担当,试图从本国利益出发,向国家保护主义回归,“逆”全球化趋势而动。
当前,经济领域中的以美国为代表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复兴是“逆全球化”的核心表现,根本上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实力衰退、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开始崛起、美国不甘失去霸主地位而采取的政策;这种表现映射出所谓“民主”、“自由”国家的伪善。当前的“逆全球化”只是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特征,它不可能改变全球化前进的客观性,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的固有特征,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商品 、技术、文化
资源、人力、 财富
两 极 分 化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如何认识与应对经济全球化?
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1)如何认识:
①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③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积极影响+局限性)
(2)如何应对:
根本途径:①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② 增强自身经济实力,保卫自己的经济安全
三、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性
社会信息化
“手机在手,天下我有”
2013年6月,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根据从美国前防务承包商雇员斯诺登处获得的机密文件,披露美国以“棱镜”为代号的全球网络监控项目,将美国情报机构的隐秘行为曝光于天下 。
自主阅读课本第三目P136找出并圈划:
①社会信息化的含义、作用、存在的问题
②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认识
三、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性
文化多样性
阅读课本P137页学思之窗,你如何理解世界文化多样性?
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
课堂小结
一、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三、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
1、推动因素
2、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的特点
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1、发展历程和推动因素
2、积极影响和存在问题
3、如何认识及如何应对
4、区域经济集团化
1.(2020·全国Ⅰ卷·35)1992年,墨西哥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后,又制定了一系列负面清单,如规定外资占商业银行的投资比例不得高于普通股本的30%,外资不得经营内陆港口、海运及空港等。这些规定旨在
A.发展国家特色产业 B.改善对外贸易的机制和环境
C.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D.巩固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成果
2.(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5)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
A.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 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
C.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 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
3.(2018·全国Ⅱ卷·35)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马歇尔计划开始发挥作用 B.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C.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链接高考
C
A
B
4.有学者认为,全球政治地理从1920年一个世界走向20世纪60年代的
三个世界,然后走向20世纪90年代的六个以上的世界。对这一变化理
解准确的是( )
A.欧洲的国际地位不断上升 B.美国的国际地位持续下降
C.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D.世界总的趋势是走向紧张
5.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后,虽然对美关税下降率远小于美对墨西
哥下降比率,但大量产品的涌入,仍然使墨西哥经济受到巨大冲击。这
最能说明( )
A.发达国家侵略发展中国家经济 B.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合作面临挑战
C.墨西哥经济实力较差 D.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弊大于利
6.下列有关文化多样性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对中华文化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②使人无所适从,不知所措
③满足了人们日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④充实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C
B
D
7.从组织形式上看,它只是一种松散的论坛.但政府间对话也促进了自愿基础上的经济合作,其中涉及的领域很广。”材料直接体现了
A.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 B.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C.政治多极化的加速 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8. 有学者指出:“在某种意义上说,当今世界各种文化的发展正是对两千年前的‘轴心时代’的一次新的飞跃,古典时期少数东西方伟大思想家主导的百家争鸣现象,也将变化为世界众多国家的思想群体导演或表演的交响与合奏。”上述现象表明
A .世界文化多元化格局破裂 B .文化保护主义的倾向明显
C .经济全球化推动文化交融 D .世界文化基本实现一体化
A
C
9.史学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文中“灾难”的含义主要是指
A.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强 B.战争与革命再次成为时代主题
C.俄罗斯与中国结盟挑战美国霸权 D.美国丧失干涉地区冲突的实力
10.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欧逐渐联合,但是英国拒绝参加;此后,联合的欧洲大陆在经济发展中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1973年英国申请加入欧共体;欧元推行后,英国不肯做第一批“欧元国”,2016年英国宣布退出欧盟。英国与欧盟(欧共体)关系的一波三折反映了
A.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受害者 B.区域集团化更利于发展中国家
C.民族国家的利益影响“一体化” D.欧洲分化促进多极化局面形成
C
A
11.20世纪90年代,有人在评论国际局势时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的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那么该评论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当今世界时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
B.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C.两极格局结束后,经济区域集团化开始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且将会经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12.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中,美、日、中、俄以及欧盟五大力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式( )
A.相互竞争、相互制约 B.平等互利、力量均衡
C.联合斗争、利益一致 D.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D
A
13.材料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自1945年成立以来,不断推动市场经济、自由贸易和高增长率。除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外,美国的政治家和商业领袖还想建立一套适合自己利益的国际贸易体系,在他们的推动下,取消了阻碍跨国自由贸易的制约性贸易准则。……在过去的25年间,合作场景的变化已经导致了大约5万家全球公司的诞生。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
材料二 2009年7月19日,《北京日报》有一篇文章指出,医疗废物和电子垃圾等有毒废弃物“出口”发展中国家早已不是新鲜事。 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大众汽车制造公司的新型车“POLO”,虽然是在沃尔夫斯堡(德国城市)组装的,但是几乎有一半部件来自国外。……单是在德国汽车制造部门中,从1991年到1995年,就失去了30万个工作岗位。
材料三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的首要口号是呼吁抵御西方文化和西方政治经济秩序的渗透,在他们看来,西方乃至整个不信伊斯兰教的外部世界,无不图谋以异己的文化、价值观念体系和生活方式来征服和俘虏穆斯林,继而剥夺其所有的权利。
——刘金源《全球化进程中的反全球化运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表现。(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反对全球化的角度和目的。(4分)
(1)表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世界金融组织成立;国际贸易体系建立(或国际贸易准则确立);全球(跨国)公司出现。
(2)问题:发达国家借着经济全球化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重污染企业;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发达国家就业机会减少。
(3)角度:宗教文化(文化角度)。目的:维护自身文化和宗教传统(或抵制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侵蚀与支配)。
审视中国:不可怀疑的中国力量
2005年,马丁·雅克在《卫报》一篇评论中这样回顾1978年:1978年的尝试创造了完全不同的历史,中国的转变使世界重心东移,权力不再只掌握在欧美手中……中国的改革开放使美国人看到了中国融入西方的“希望”,然而与此同时,一个日趋强盛的中国又令美国政府深感不安。
在以《邓小平的梦想》为封面标题的文章序言中,记者写到:“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了中央之国的大门,这是人类历史上气势恢宏、绝无仅有的壮举!”同时,面对那些迅疾的变化,《时代》也感到疑惑:西方人很难理解,为什么一个人口如此众多的民族可以这么迅速地颠覆了自己?“这就像让一艘航空母舰在一枚硬币上掉头”。
事实是解惑的良药。2005年6月,《时代》刊出一组长达20多个页码、名为《中国的新革命》专题报道,以中国崛起为主线,从中美之间日益繁密的关系、中国社会的变化、美国大企业对中国的影响等方面,全面解读了中国的经济、社会、人权等现状。
美国《时代周刊》16日在其网站公布了2015年度全球一百位最有
影响力人物名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再次入选。
前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为《时代周刊》撰文评价习近平称,习近平
的成功关乎中国以及世界的命运。中国将成为亚洲的主导经济体,同时中国正寻求通过其积极的外交政策将这种经济实力转变成地缘政治影响力和新的全球秩序。
自2009年首次入选以来,习近平已是第6次入选《时代周刊》全球百位年度最有影响力人物。
1、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因素有哪些?
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力量的消长、军事实力的变化、新兴势力的崛起等。
根本原因: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根源于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
2、这次新旧格局转变的特点
新旧格局转换的特点。
(1)旧格局的解体没有经过大规模战争,它是在和平条件下进行的。
(2)新旧格局转换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在一段时期内,多极化与“单极世界”之间存在着斗争,有时甚至是激烈的斗争。
(3)新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