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共18题;共60分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
1.嘉靖年间(1522—1566年)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材料特别强调“海禁”政策的影响是
A.维护了自然经济
B.激化了社会矛盾
C.促进了海上贸易
D.巩固了专制统治
2.据统计,在清朝前期的196年中,顺治十二年(1655)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实行比较严格的海禁,康熙五十六年(1717)至雍正五年(1727)实行了部分地区海禁,总计39年。乾隆二十二年(1757)后,欧美各国“在广州收泊贸易”,南洋地区的国家到闽、浙、江海关贸易。这反映了清朝前期
A.闭关政策受政治环境的影响 B.对外贸易基本处于开放状态
C.外来侵略左右政府贸易政策 D.政府对海禁的执行较为不力
3.1799年皇帝颁布谕旨:“朕闻近年各省督抚两司署内教演优人……率皆朘小民之脂膏,供大吏之娱乐,辗转苛派,受害仍在吾民。……嗣后各省督抚司道署内,俱不许自养戏班,以肃官箴而维风化。”这表明
A.戏剧发展导致政治腐败
B.统治者践行重民爱民思想
C.专制统治阻碍文化繁荣
D.有限反腐以缓和社会矛盾
4.中国古代某一机构最大的特点可以归结为“简、速、密”三个字。“简”是指机构人员简单;“速”是指办事效率高;“密”是指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该机构的设立( )
A.分化了宰相权力 B.完善了中枢决策杭制
C.加强了君主专制 D.助推了奏折制度形成
5.雍正元年(1723年),川陕总督年羹尧在《会陈军务事情请先具稿密陈折》中写道:“臣等请嗣后凡有紧要事情,先具奏稿密呈睿览……既经对圣虑,自有乾断,不独臣等获有遵循,而军务大事可免错误矣。”由此可见
①雍正时期奏折制度正式形成②奏折制度的特征之一是私密性
③奏折制度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④奏折内容仅限于通告军事要务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对康熙帝与蒙古贵族噶尔丹的战争,,我们持肯定态度,主要是因为 ( )
A.是掌握中央政权的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
B.有利于维护内地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安定
C.是反对少数民族进攻的自卫战争
D.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7.学者认为,我国在历史上曾经三次错失经济现代化的重大机遇,其中第一次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错失英国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当时中国错失现代化机遇的主要原因是
A.专制主义和闭关政策 B.列强侵略利比族危机
C.军阀混战和社会分裂 D.阶级对立和革命战争
8.下则史料为清代的一封汉文朱批奏折全文。从中可确知( )
雍正二年五月初六日 江宁织造、奴才曹頫跪奏:江南因去冬雪少,今年闰四月间,蝗蝻生发,幸在二麦登收之时,不能为害。今自五月初一日至初五日,连得大雨,淋漓沾沛,蝗蝻僵灭大半,百姓俱现在插苗,及时播种,人心慰悦,太平无事。目下米价:上米每石一两二钱五分,次米一两一钱六分。谨将闰四月分晴雨录,恭呈御览,伏乞圣鉴。 朱批:蝗蝻闻得还有,地方官为甚麽不下力扑灭?二麦虽收,秋禾更要紧。据实奏,凡事有一点欺隐作用,是你自己寻罪,不与朕相干。
A.专制体制痼疾难除 B.政府赈灾收效低微
C.中央集权出现危机 D.君臣关系逊于前代
9.清朝雍正皇帝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 )
A.提升了中枢机构的决策效率 B.加强了对社会的文化控制
C.使君主专制统治达到了顶峰 D.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10.我国古代中央机构迭经变革,先后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和军机处等。这些变革反映的基本趋势是
A.行政效率提高
B.宰相权力弱化
C.监察机制优化
D.专制皇权加强
11.清朝在地方行政区划上继承和发展了元朝的思想,将毗邻四川的汉中地区划归陕西省。此外,清朝还将岭南分为广西和广东两省,并把与两广文化、地理接近的文山地区划给云南。清朝这些做法旨在( )
A.推动区域平衡发展 B.强化华夏一统观念
C.维护地方政治稳定 D.促进民族地区发展
12.清代乾嘉学派以顾炎武为开山鼻祖,主张学术研究要“经世致用”“明道救世”,后来将治学由“经世”转入“避世”,从“救世”转入“考据”,对古籍和史料的整理有一定贡献,但导致了学术活动纯粹钻故纸堆的倾向。对这一现象解读最合理的是( )
A.儒家理论体系逐步僵化 B.清代史学研究以考古为主
C.知识分子追求功名艰难 D.统治者思想控制愈加严密
13.“清政府争回了之前划失的……特克斯河流域2万多平方千米领土,但仍失去了霍尔果斯河以西地区和北疆的斋桑湖以东地区……准许俄在伊犁、喀什及天山南北两路各城免税贸易……清政府偿付俄900万卢布。”这是清政府与俄国签订的某一条约部分内容的概述,对该条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清政府在该条约中第一次使用了“中国”这一国号
B.这是运用军事外交双重手段后曾纪泽在哈密签订的条约
C.这是两国经过平等协商而签订的第一个具有近代性质的边界条约
D.该条约使中国收回了伊犁但俄国割占了中国西部约七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14.16世纪早期,葡萄牙人开辟了澳门到里斯本、日本长崎、菲律宾马尼拉等地的贸易航线。1567年,明朝政府准许百姓从事对外贸易。此后西班牙人也开辟了中国、菲律宾、墨西哥之间的贸易。通过全球贸易渠道,大部分白银最终流入中国。此材料反映出
A.澳门成为明清经营外贸的唯一港口
B.明朝政府坚持一贯的对外贸易政策
C.作为流通货币的白银主要产自西欧
D.明朝政府并非始终实行海禁政策
15.史载:“军国大计……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这一现象开始于
A.明朝早期
B.明朝晚期
C.清朝早期
D.清朝晚期
二、材料分析题
16.古代中国国家治理,对于今天探索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民,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摘编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材料二 元朝为管理这样广袤的疆土,逐渐形成了一套行省制度……在邻近首都大都的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区,不设行省,称为“腹里”……吐蕃作为一个单独的大行政区,也未设行省……起初行省带有比较明显的中央派出机构色彩,至忽必烈后期已基本上转变为地方常设的最高行政机构。
材料三 随着沙俄等对中国边疆的觊觎,清统治者极其重视对边疆民族的治理。清朝对边疆民族的治理使得清朝政府在继承中国历代疆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对边疆地区行使主权,进行有效的管辖,将一个清晰完整的中国边疆展现在世界面前,在近代以前奠定了中国疆域的版图。
——摘编自成崇德《清代前期边疆通论(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宰相的基本职能,并列举汉代、唐代、宋代为加强皇权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管理“腹里”和吐蕃地区的机构名称,并简述后者的职能、元朝行省制度创立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在治理边疆时遇到的新问题,并列出清代前期巩固疆域的主要措施2条。
17.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共同发展的国家。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相互依存、互相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进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材料一
材料二 清代,经过约一个世纪对边疆地区的用兵,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得到了巩固,疆域基本定型,形成了一个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为清朝进一步加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清朝在继承历代民族政策的基础上,根据特定的社会情况有所创新,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保证了局势的稳定。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大趋势。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举出两则史实说明清代在民族政策上的“有所创新”,并简述清代中国疆域变迁的历史意义。
18.在学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时候,我们会通过一些典型的制度来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概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王国维遗书》之力作《殷周制度论》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一项政治制度?它有何积极作用?
材料二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2)据材料二指出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试分析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
材料三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省,中书省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3)根据材料三,指出唐代初年,皇帝的一道旨意中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的这一特点对国家的政治文明的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
(4)根据材料四,回答军机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问题?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
…………○…………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
…………○…………内…………○…………装…………○…………订…………○…………线…………○…………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
…………○…………外…………○…………装…………○…………订…………○…………线…………○…………
)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据材料“断其生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市禁则商转而为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海禁”政策导致断绝了沿海人民的生路,滋生盗寇,使社会矛盾激化,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海禁”政策维护了自然经济,故A项错误;“海禁”政策断绝了海上贸易,故C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海禁”政策巩固了专制统治,故D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提取和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连结为乱,溃裂以出……市禁则商转而为寇”,学生应该可以根据文言文的相关知识分析出滋生盗寇、社会矛盾激化的结论,据此即可排除无关选项。
2.A
【详解】在清朝前期实行海禁,主要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同时也为了防范外国的侵略,材料说明清朝前期闭关政策受政治环境的影响,故选A;清朝前期实行闭关政策,B错误,排除;康熙时期的政策主要是为了对付占据东南沿海的南明反清势力,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政府遂海禁政策的执行效果,排除D。
3.D
【详解】材料“率皆朘小民之脂膏,供大吏之娱乐,辗转苛派,受害仍在吾民。……俱不许自养戏班,以肃官箴而维风化。”说明了清朝皇帝禁止地方官员养戏班,以制止腐败缓和社会矛盾,但是谕旨中没有严厉惩罚的措施,说明嘉庆帝的反腐败力度有限,故D项正确。戏剧发展不一定导致政治腐败,而且A项没有体现材料主旨,故A项排除。重民爱民思想在材料中有体现,但这不是材料主旨,故B项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机构为军机处,它的出现进一步加强了封建君主专制,C项正确;明太祖已废除宰相制度,排除A项;军机处并不掌握决策权,排除B项;军机处与奏折制度的形成直接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C项。
5.B
【详解】根据“臣等请嗣后凡有紧要事情,先具奏稿密呈睿览……既经对圣虑,自有乾断,不独臣等获有遵循,而军务大事可免错误矣。”可得出奏折制度保密性强。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 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②③B项正确;奏折制度形成于康熙年间,内容丰富,不限于军事。①④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
【点睛】
6.D
【详解】试题分析:分析此题,要求对康熙帝与噶尔丹的战争进行正确评价,站在中华民族的角度,我们持肯定态度,主要是因为其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B项和C项只是站在内地人民的角度考虑问题,而A项只是客观说明,没有表达出肯定态度,只有D是站在中华民族的角度进行肯定性评价的,答案为D。
考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正确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学生要站在中华民族全局的角度进行评价,对内地和周边少数民族不应有厚此薄彼之分。
7.A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在进行工业革命的时候中国正处于君主专制高峰时期,清政府的对外政策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这使得中国错失现代化机遇,故选A。
8.A
【详解】由奏折的内容可知,地方官自称为“奴才”,并且将地方灾情全都禀报给雍正帝,而雍正帝的回复是“凡事有一点欺隐作用,是你自己寻罪”,说明清代雍正时期君主专制强化,地方官办事小心翼翼,A项正确;材料中明确提到“太平无事”,说明虫灾得到了缓解,排除B项;地方官将灾情前因后果都禀告给中央,而雍正帝却回复“蝗蝻闻得还有”,说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明显加强,排除C项;没有与前代的对比,无法得出两代君臣关系差异,排除D项。故选A项。
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雍正皇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清朝的奏折制度主要是皇帝和部分官员之间的一种私密书信联系,这一制度加强了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有助于加强皇权,D项正确;材料中的奏折不经过中枢决策机构,未体现对中枢机构决策效率的影响,排除A项;奏折是皇帝与大臣之间的书信往来,与社会文化控制无关,排除B项;推动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是军机处的设置,排除C项。故选D项。
10.D
【详解】专制主义主要是指中央政府的决策方式而言,即皇权的强化,主要表现为中央官制的变革,D正确;行政效率无从体现,A错误;宰相与明朝被废除,B错误;C不对,“监察权力”理解片面;D不对,材料中也无从体现。
1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材料“继承和发展了元朝的思想,将毗邻四川的汉中地区划归陕西省。此外,清朝还将岭南分为广西和广东两省,并把与两广文化、地理接近的文山地区划给云南”可知,清朝继承和发展了元朝的犬牙交错、以北至南的思想,在地方行政规划上打破了地理界限,这主要是为了防止地方割据势力出现,从而维护地方政治稳定,C项正确;推动区域平衡发展并非主旨,排除A项;强化华夏一统观念也并非主旨,排除B项;材料的地区大全部不是民族地区,排除D项。故选C项。
1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清代乾嘉学派……后来将治学由‘经世’转入‘避世’,从‘救世’转入‘考据’……导致了学术活动纯粹钻故纸堆的倾向”可知,清代乾嘉学派的学术风向从研究治世之道、救世之法逐渐转变为保守的钻研古学,结合所学清朝统治者对思想文化的控制非常严密,频繁制造文字狱可知,乾嘉学派研究方向的变化旨在自保,说明此时统治者对于知识分子思想的控制愈加严密,D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了“乾嘉学派”的学术钻研风向,不能代表清朝整个儒家理论体系,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清代“乾嘉学派”“对古籍和史料的整理有一定贡献”,不等同于清代史学研究以考古为主,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知识分子追求功名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13.D
【详解】根据材料“清政府争回了之前划失的……特克斯河流域2万多平方千米领土,但仍失去了霍尔果斯河以西地区和北疆的斋桑湖以东地区……准许俄在伊犁、喀什及天山南北两路各城免税贸易”及所学知识可得,1881年2月24日,曾纪泽在沙俄的逼迫下,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及《改订陆路通商章程》,代替崇厚签订的条约、章程。根据这两个条约,中国虽然收回伊犁和不再割让帖克斯河流域,但霍尔果斯河以西地区却被沙俄占去,D项正确;《尼布楚条约》清政府在该条约中第一次使用了“中国”这一国号,排除A项;“这是运用军事外交双重手段后曾纪泽在哈密签订的条约”材料不能体现出运用的手段,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这是两国经过平等协商而签订的第一个具有近代性质的边界条约”不能从材料中体现,也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14.D
【详解】根据材料1567年明朝政府准许百姓从事对外贸易和当时大量白银流入中国等,可知明朝政府曾经放松对外贸易的控制,D项正确;澳门不是明清经营外贸的唯一港口,A项不符合史实。明朝长期实行闭关锁国,准许百姓从事对外贸易不是其一贯政策,B项错误;白银与欧洲的航海和殖民掠夺有关,并非大量产自欧洲,C项错误。
15.C
【详解】“军机处”是清朝雍正时期设置,属于清初,选项C正确;明朝没有军机处,排除A、B;清朝晚期已经设立了军机处,不符合材料中“开始”这一限定,排除D。
【点睛】解题关键是准确记忆军机处设立于清朝初年。
16.(1)职能: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措施:汉设置“中朝”作为决策机构,削夺了丞相的决策权(或中外朝制度);唐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将相权一分为三(或三省六部制);宋以参知政事等官职分割相权(或二府三司制)。
(2)名称:中书省;宣政院。
职能:管理全国佛教僧徒和藏族军民政教事务。
意义: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开创了中国的省制;也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的发展(任答2点)。
(3)新问题:沙俄等西方列强的入侵。
主要措施:如:①统一台湾并设台湾府;②反击沙俄侵略,1689年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③平定蒙古准噶尔部,稳定新疆(或者平定天山南路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叛乱。或者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或者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④通过册封“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设置驻藏大臣等措施巩固对西藏的管辖。(或者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权;或者特创“金瓶掣签”制度;或者中央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民族事务)(任答2点)。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唐代、宋代的中国。
职能:根据材料“上佐天子理阴阳”可分析出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措施:结合中外朝制可分析出汉设置“中朝”作为决策机构,削夺了丞相的决策权(或中外朝制度);结合三省六部制可分析出唐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将相权一分为三(或三省六部制);结合二府三司制可分析出宋以参知政事等官职分割相权(或二府三司制)。
(2)本题是特点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元朝中国。
名称:根据材料“在邻近首都大都的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区,不设行省”可分析出中书省;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元朝设置宣政院管理吐蕃地区。
职能:结合所学可分析出管理全国佛教僧徒和藏族军民政教事务。
意义:结合所学可分析出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结合明清时期沿用了行省制可分析出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开创了中国的省制;结合所学可分析出也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的发展。
(3)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代前期的中国。
新问题:根据材料“沙俄等对中国边疆的觊觎”可分析出沙俄等西方列强的入侵。
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如:①结合康熙时期统一台湾可分析出统一台湾并设台湾府;②结合中俄《尼布楚条约》可分析出反击沙俄侵略,1689年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③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平定蒙古准噶尔部,稳定新疆(或者平定天山南路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叛乱。或者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或者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④结合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等措施可分析出通过册封“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设置驻藏大臣等措施巩固对西藏的管辖。(或者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权;或者特创“金瓶掣签”制度;或者中央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民族事务)。
17.(1)阶段特征:政权更迭和民族交融。
大趋势:由分裂走向统一。
(2)创新: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设置伊犁将军,管理新疆;派驻藏大臣,与达赖和班禅共治西藏;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意义: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统一多民族国家更加巩固;有效管辖边疆;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阶段特征: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包括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几个阶段,除西晋外都处于分裂状态,战火连绵,政局动荡。汉族与内迁边疆民族从冲突到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故可得出政权更迭和民族交融。
大趋势:据材料可知,分裂局面最终为隋代的统一所取代,可得出由分裂走向统一。
(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创新:根据所学,可列举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设置伊犁将军管理新疆,派驻藏大臣与达赖和班禅共治西藏;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等史实。意义:可从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统一多民族国家更加巩固;有效管辖边疆;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角度进行总结。
18.
(1)制度:周初的分封制。作用:加强了周王朝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使西周成为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2)制度:郡县制。原因:分封制是造成天下动荡不安的根源;郡县制有利于天子对地方的控制。
(3)意见:包含了中书省、门下省大臣和皇帝的意见。作用: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相互监督和牵制,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权,有利于保证政治清明,减少政治腐败。
(4)说明:军机处的设置进一步加强了专制制度。特征: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详解】(1)制度:根据“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得出是周初的分封制。作用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加强了周王朝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使西周成为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2)制度:根据“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得出是郡县制。原因根据“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可知分封制是造成天下动荡不安的根源;而郡县制有利于天子对地方的控制。
(3)综合材料内容可知,唐代初年,皇帝的一道旨意中包含了中书省、门下省大臣和皇帝的意见。作用主要是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相互监督和牵制,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权,有利于保证政治清明,减少政治腐败。
(4)说明:根据“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并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处的设置进一步加强了专制制度。反映了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