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7张PPT。临江仙 都城元夕
宋·毛滂
闻道长安①灯夜好,雕轮宝马②如云。蓬莱③清浅对觚棱④。玉皇开碧落⑤,银界⑥失黄昏。
谁见江南憔悴客,端忧⑦懒步芳尘。小屏风畔冷香⑧凝。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
【简介】 《临江仙》,词牌名。【注解】 ①长安:唐代都城,这里借指宋都汴京。
②雕轮宝马:华美的车轮,高大的骏马。
③蓬莱:传说中海上的仙山。这里指汴京宣德楼前灯山泻瀑的景观。
④觚棱:宫殿的屋脊。
⑤碧落:指天空。
⑥银界:即银河。这里喻街上成千上万的花灯,把夜晚照得如同白昼。
⑦端忧:怀忧愁之心。
⑧冷香:冷冷的脂粉香气。【故事】 这首词是毛滂羁旅河南旅舍,为记都城汴京的元宵佳作,题中已经标明。毛滂晚年家计落拓,无以为生。大约在政和初,又因言语文字坐罪,被罢去秀州郡守之职。政和五年冬,待罪于河南杞县旅舍。这时他生计艰难,情怀落拓,心情悲惨,在这种困苦的情况下,他度过了一冬,迎来新年的元宵,写了这首词。
听说汴京都城元宵节的灯夜好,观灯的贵人乘着华丽的马车、高大的骏马,像彩云般在灯市上来来往往。花灯照着的街市,像坐落在清浅海水中的蓬莱仙岛,正对着皇宫高耸入云的屋脊。这些花灯,好像玉皇大帝敞开了天宫,宛如银河飘落尘世,把夜晚照得如同白昼一般光亮耀眼。谁看得见我这江南形容憔悴的客人,怀着忧愁之心,懒于去街市赶热闹,看花灯呢?我想象得到,远在江南的妻子,此刻正在小屏风旁边,因思念我而伤心落泪,泪水把脸上冷冷清香的脂粉都凝住了。我只好把盏独酌,昏昏睡下,让春天进入我的梦里。那破窗透入的月光,好像来找人与它作伴。(2010年高考重庆卷)
15.文章是围绕“我观察两只鸟”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注意总结文段意思,从“鸟”的角度看是寻找旧巢、建筑新巢,从“我”的角度看是观察、引发思考,两者的联系是本文的线索。【答案】 文章以“我”观察两只鸟为线索,先写两只鸟寻找和放弃旧巢与“我”的观察和猜测,再写两只鸟在旧巢不远不近处筑新巢与“我”的观察和思考,最后写两只鸟把巢建在树梢引发“我”对人类自身的反省。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16.根据文意,请简析两只鸟把巢筑在第五棵树梢顶的原因。(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首先锁定答题区域在文章倒数第2、3段,其次从文中寻找重要词语,将其连缀成句,如“祖宗的牌位”“独立的思想”“风险,来自人类”等。【答案】 既可守望父母的遗址(祖宗的牌位),又与“文化传统”保持适当的距离。体现出年青一代对属于自己的独立、信心、锐气和生活的追求。可以远离来自人类的威胁。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提取、概括文章信息,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17.文章最后写道:“那个悬在高空的巢穴,高高悬在我们的头顶之上的巢穴,不知是鸟类的天性不安,还是人类的巨大痛苦。”请结合全文,分析这句话所体现的作者的观点。(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首先确定作者说的这句话的意思是,然后分析鸟类为什么对人类拒绝、痛斥和对峙,进而分析表达了作者的什么观点。【答案】 (1)用存疑的方式表达作者明确的观点:不是鸟类的天性不安,而是人类的巨大痛苦。(2)巨大痛苦源于人类不善待鸟类而招致鸟类的拒绝、痛斥和对峙,作者因此既饱受良心的责备,又担心遭受自然的报复。(3)主张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启示人类应亲近自然,善待生灵。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1.通读课文,了解马克思的革命活动;
2.理解马克思献身全世界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崇高精神。2.解释词语
推波助澜:比喻促成或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
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全力以赴:用全部力量或精神去做某事。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爱莫能助:心里愿意帮助,但是力量做不到。
举足轻重: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全局。
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答案】 C(A项依次读jié/jí,kǎi/kāi,shàn;B项依次读dǐ,xún/xùn,pìn/chéng;C项依次读jiàn/kǎn,guān/guàn,hǎ/há;D项依次读gāng,hàng/kēng,wǎn/wán。)2.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思想情感的瞬息万变,波澜叠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荡,跳跃发展,在这首诗里被完美地统一起来。
B.巴尔扎克曾说,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踮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C.前些年,抨击全国统一高考“一刀切”,抹杀地方教育发展个性,不利于开展素质教育的声音甚嚣尘上,由此拉开了全国各省高考自主命题的大幕。
D.这是一个只有夜晚的人的真相:他无法相信色采斑斓的,哪怕是虚拟的白天。尽管偶尔到来的有关美好的人与事也曾让他有过短暂的惊讶。【答案】 A(A项,“波澜叠起”应为“波澜迭起”,“跌荡”应为“跌宕”。B项,“踮脚石”应为“垫脚石”。C项,没有错别字,D项,“色采”应为“色彩”。)【答案】 B(A项,“成为萧何、败也萧何”指事情的成败、好坏完全出于一个人的策划。B项,“输钱只为赢钱起”比喻被别人算计是由于算计别人所引起的。C项,“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只要为人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D项,“无风不起浪”比喻事情的发生总有个原因。)4.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历经数十年科技攻关和集成创新,形成和掌握了一整套有效开发此类油、气田的主体技术、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系列,创造了世界低渗透油气田开发奇迹。
B.长达十二天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十八日午夜前后形成协议文本,文件篇幅很短,对各国的具体温室气体减排目标都没有提及。
C.不管有没有相关的法律来规范游戏规则,我们无法想象一个本来值得期待的网络营销产业会走向何方,又会带给我们一个怎样的网络世界。
D.《时代》评价称,中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保持最快的发展速度,并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这些功劳首先要归功于中国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答案】 B(A项缺主语;C项关联词使用不当,应为“不管有没有……我们都……”或“如果没有”;D项“功劳……归功”成分赘余,应为“这些成就的取得首先归功于”。)5.下列对文章语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绝不是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
这是马克思针对当时科学界自私自利的现状而发出的教导和号召,号召当时的科学家们不要自私自利,而要公而忘私地工作。B.马克思激烈反对这些完全脱离实际生活的理论家,他们在哲学上是一些唯心主义者,企图用普遍的人类之爱代替阶级斗争,宣扬剥削者和被剥削者之间和睦相处,并打算将共产主义理论转变为一种新的宗教。……任何掩盖阶级对抗的做法,都必然会把无产阶级引上邪路。马克思和他的战友在一封通告信中以恰如其分的锋利语言谴责“真正的社会主义者”的行径和他们的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是“荒诞的伤感主义的梦呓”,如被接受,必然会“使工人们的意志颓废”。
这是针对某些德国的知识分子的观点展开的讨论。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对方理论的实质和根源是唯心的,一厢情愿的,是“梦呓”,就是说梦话,“企图用普遍的人类之爱代替阶级斗争”,试图荒唐地抹杀剥削者和被剥削者之间的矛盾和对抗,而实际上这是无法调和的,这会十分有害于无产阶级及共产主义事业。语言犀利,论证深入浅出,使得本来枯燥生硬的论战,很有感染性和说服力。马克思论辩的天赋才华可见一斑。C.被普鲁士反动政府及其法国帮凶逐出国境后,卡尔·马克思于1845年2月初来到布鲁塞尔。不久,他的夫人和9个月大的女儿也随后到达,全家几乎已是一贫如洗。穷困的暗影始终紧紧追逼。由于布鲁塞尔的警察当局迫使马克思保证不在比利时发表任何有关当前政治问题的意见,这就剥夺了他获得任何直接收入的来源。
马克思在当时连遭欧洲反动当局的迫害,在多次被驱逐后变得一贫如洗。这句话说明了欧洲资产阶级对共产主义运动及其领导人的仇视,从侧面说明了马克思具有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D.“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此句是《共产党宣言》的结束语,也是《共产党宣言》中最振聋发聩的声音,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结束时为即将到来的革命吹奏起了进军号,此句表现了马克思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充满革命的激情。
【答案】 A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8题。
马克思忠于自己在《德法年鉴》所发布的“向德国制度开火!”的口号,从布鲁塞尔就近密切注视着德国局势的发展,特别是普鲁士王国局势的发展。对于反对派运动所取得的任何进步,哪怕是多么微小的进步,他都表示衷心的欢迎。他热烈盼望着有朝一日德国的同胞终将奋起反对封建主义的压迫者,并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祖国。如今在1847年,看来这一天的到来已不会太遥远了。反封建运动这时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最主要的是,人民群众投入这个运动的人数是越来越多了。1845和1846两年连续欠收引起了德国农业的一次严重危机。数十万人饥肠辘辘,成千上万的人饿死。很多地方由于饥荒引起暴动,反动当局甚至不得不使用军队进行镇压。1847年年中,英国爆发了经济危机,这一次危机迅速蔓延到德国。农民、手工业者和工人群情日益愤懑。严重的不满情绪在一些地方已爆发为政治游行示威。普鲁士的资产阶级也同样遭受经济危机的打击,这时已特别明显地感到业已僵化的封建制度是如何不堪忍受。国库异常空虚。国王还喊着要钱。但只有他的对手——资产阶级——拥有金钱,而直到当时为止,他一直拒绝让这个阶级分享任何政治权利。至于钱的问题,在资产阶级看来,正如它的一个代言人——莱茵地区的大资本家汉泽曼——直截了当地说,是“没有情面可言的”。
于是在德国,由于封建贵族同资产阶级这种公开冲突的推波助澜,革命的局势逐渐酝酿成熟。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阶级和国王已经不能像以前那样继续统治;被统治的阶级也不再甘心像现在这样继续任人摆布了。面对着已经露头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无产阶级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呢?这个问题亟待解决。在正义者同盟的各个支部,在共产主义者中间,还有在那些尚未组织起来的工人当中,这时对这个问题还存在着各式各样的不同看法。人们在激烈的辩论中权衡着应该赞同或反对哪种意见。应该相信封建阶级像海妖西壬所唱的美妙歌声,说什么资产阶级是贵族和工人的共同敌人吗?还是应该支持那些仍在残酷地剥削无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去反对国王和贵族呢?抑或最好是作为微笑的第三者,在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的争斗中袖手旁观呢?此外还有些急性子的人,又说什么工人们应该利用两个剥削阶级彼此之间的纷争,一举把两者统统打倒,建立起共产主义社会,难道他们的意见是正确的吗?问题一个接着一个提了出来,而迄今历史只对它们提供一些不完整的答案。但德国工人需要的是一个完整的答案,——现在由于他们的最先进代表正在着手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领导下建立一个政党,也就比之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需要这样一个答案。
当然,对于马克思本人来说,最渴望要做的事情,莫过于尽快地把苦难深重的同胞从重重剥削和压迫下解放出来了。但他绝不沉湎于单纯向往美好未来的空想。他看得很清楚:即将到来的革命就其本质来说只能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革命;当时在德国,也只有一个阶级——资产阶级——强大到足以取代封建贵族,接管政权。然而马克思已洞察到,继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之后,无产阶级的革命,即工人们的革命将逐渐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因而认为自己思想行动的最高目的就是为这一革命铺平道路。正是这一点使他不同于所有的资产阶级民主派。看来这一切好像是十分简单明确的,但在当时要给工人阶级和年轻的工人运动详细制定一个在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应该如何行动的作战计划却是非常困难和复杂的。更为困难的是还要建立起一支唯一能够实现这个作战计划的力量。而这样一支力量只能是一个革命的无产阶级政党——这一点已为迄今一切阶级斗争的经验所证实,并由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所充分证明。工人阶级要采取政治上的独立行动,这样一个政党是不可缺少的。只有这样一个党才能给年轻的无产阶级在业已赫然在目的阶级搏斗中指明目标和方向,才能把现有的各种力量组织起来,并在群众中传播科学共产主义的思想。建立一个工人阶级政党是一项万分火急的任务。时间紧迫,已经有了阶级觉悟的德国工人,绝不能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面前赤手空拳,没有武装,没有纲领,没有进军的路线。
6.19世纪40年代中期德国面临着怎样的危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当时的德国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1)经济上,1845年和1846年两年连续歉收引起德国农业的危机,1847年英国爆发了经济危机,这一次危机迅速蔓延到德国。
(2)政治上,经济危机使农民、手工业者和工人的情绪日渐愤懑,资产阶级也同样遭受经济危机的打击,政治上日益不满,要求同封建统治者分享权力。7.面对已经露头的经济和政治危机,结合文段说说马克思认为作为无产阶级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马克思认为作为无产阶级,首先应当组织起来,和资产阶级联手,进行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功后,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8.说说此文段反映了马克思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文段反映了马克思很强的斗争策略,马克思明确了当时的德国的主要矛盾,提出先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后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同时马克思对人民命运的忧虑和担心反映了他忧国忧民的优秀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