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遵渊之盟达成后,宋真宗欲“封禅泰山,镇服四海”,又恐为宰相王旦所阻,竞在官中单独宴请
王旦并赐御酒,王旦回家后才发现御赐酒樽中尽是珠宝。封禅大典后,王旦对未能阻止此类
高三历史考试
劳民伤财的闹剧后悔不已。这说明宋真宗时期
A.君权受到多重限制
B.官场风气腐朽黑暗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C.文人政治特征明显
D.相权不断遭到削弱
注意事项:
5.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如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颜元等,或侧重经学,或侧重史学,或侧重哲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学,但均是经世实学思潮的提倡者和践行者。其学术背景是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A.西学东渐逐渐加深
B.程朱理学体系烦琐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C,陆王心学愈发空疏
D.三教合一成为现实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6.据考证,“闭关锁国”一词最早出现于1906年的文章《论中国人性质不宜对外之故》。这一词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语是中国既有的“闭关”政策与19世纪日本史学界“锁国”概念相结合的产物.“锁国”概念由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
清末留日学生及学者传至国内,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学术翻译和理论思考。“闭关锁国”一词
合题目要求。
的形成
1.图1所示为出土于河南二里头遗址的镶嵌绿松石的兽面纹钥牌饰,
A批判了清廷当时的对外政策
B.反映了救亡图存的时代特征
牌面由数百片绿松石拼合而成,严丝合缝。近年来,甘肃天水、临夏
C.引领了变法维新的时代潮流
D.服务于帝国主义的文化役略
等地亦有距今3000余年的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出土。这些发现
7.表1所示为1928年11月,毛泽东在总结湘南起义经验教训时提出的部分观点。这些观点
A有助于研究早期国家时期的社会生活
表1
B.为部落战争的残酷性特征提供了佐证
外部环境
关于军事斗争战略的观点
C,是古代中国青钥文明走向鼎盛的写照
我们的战略可以比较地胃进,用军事发展割据的地方可以比校地广
D.可以作为古代长途贸易发展的新证据
在统治阶级内部发生攻裂时期
大。但是仍然需要建立中心区提的坚实基础
2.春秋战国直至汉初,社会任侠之风大盛,侠士言必信、行必果、重然诺、轻死生的品格历来为世
在就治价级政权比校移定的时期
我们的战略必须是迳浙地推进的
人称道;但“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之举也被视为“以奸犯公法”。自西汉中后期起,任
A.凝聚了全党的集体智慧
B为根据地发展指明方向
侠之风便一蹶不振。这一变化主要缘于
C,深受俄国革命经验启发
D.重申了党指挥枪的原则
A亲强地主的崛起
B.主流思想的变迁
8.1948年5月,国民政府开始在山西实行所谓“平民经济”政策,一半工资以贱价的小米计价。
C.专制统治的强化
D.选官制度的变革
政策实施后,太原市内的工人间便流传开一则顺口溜:“(工资)米麦各半,加工另算,打(碎)灯
3.中国古代不少人口迁移运动都带有政治权力的影子,迁移的动因有避难、迁都、垦荒等。而由
泡罚你四万,你要(鸣)不平,送你(去)前线打仗”这一现象的出现
最高统治者主导的内聚式的人口迁移运动,往往带有增强文化向心力的意图,最适合作为其
A.得益于共产党对群众的动员
B说明国统区金融体系已崩遗
依据的是
C,缘于国民党军投人战略决战
D.暴露了国民政府的反动面目
A素朝将六国贵族迁人咸阳
9.1975年,中国同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正式关系,并在布鲁塞尔设立常驻使团。1983年,中国
B.北魏贵族移居并改籍洛阳
与欧共体全面建交。1988年10月,欧共体委员会在华设立代表团。这反映出
C.靖康之变后宋室南渡偏安
A西方孤立中国政策破产
B中欧合作关系走向深人
D.清前期移湖广之民人四川
C.中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
D.一超多强局面不断巩固
【高三历史第1页(共6页)】
【高三历史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