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学情评估达标训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公元前98年,汉武帝在大司农下设“斡官”,负责统管酒类专卖事务。官府向私营酒坊提供酿酒用粮食、酒曲等原料,规定酿造酒类的品种和标准;私营酒坊负责酒类酿造,官府向酒坊支付加工费用后直接掌控,统一销售。自此,民间不得私自酿造酒。这一做法( )
A.减轻了农民生活负担 B.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C.造成了商业凋敝衰败 D.实现了全国市场管理统一化
2.下图为宋明以来中国核心区的变化,这一变化( )
A.推动了生产专业化的发展 B.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C.强化了中央对江南的控制 D.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3.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提到,“盖社会商业情况之盛衰,不必与商人所得利润之高低为正比。故宋以下社会一般商业虽转盛,而资本集中之趋势日减”。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重商主义的传播 B.商税是国家收入的重要来源
C.儒家思想的影响 D.政府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4.《宋刑统》卷26所引唐《杂令》规定:“诸公私以财物出举者,任依私契,官不为理。每月取利不得过六分,积日虽多不得过一倍”。有关利率的限制经由宋、元时代的法令,作为“违禁取利”条固定于明清律中,尽管利率的上限因时代而有所变化。这些规定( )
A.表明政府限制商人逐利增财 B.保护个人合法收入
C.确保了商品交易的有序进行 D.注重规范商业契约
5.下图是公元前11至前6世纪腓尼基主要城市与殖民地示意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腓尼基( )
A.尝试挑战罗马的区域霸权 B.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领先世界
C.建立起对北非的有效统治 D.构建起地中海地区的商业网络
6.盐引是古代食盐运销许可凭证。清代两淮盐务中,由根窝 、朱单组成的引窝 (领受盐引,运销官盐的权利)是一种重要的金融工具,围绕其交易、炒作,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资本市场。根窝虽可交易,但须受盐运使司、总商严密控制;朱单在经系列改革后,成为可通过引行中介进行交易的有价证券。这说明当时( )
A.抑商政策趋于严厉 B.引盐运销商成本增加
C.金融市场渐趋稳健 D.资本性借贷显著发展
7.东汉初年,官府手工业作坊还有相当大的规模,盐铁业仍然为国家所掌握。和帝继位(88年)后,下诏:“吏多不良,动失其便,以连上意。先帝(章帝)恨之,故遗戒郡国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入税县官如故事。”这一变化反映出( )
A.重农抑商政策逐渐废弛 B.“工商食官”制的衰落
C.政府对工商业控制放宽 D.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
8.元朝设立市舶司作为管理海外贸易的官方机构,其职能除了监管出海贸易、征收进口税等方面外,还有优抚从事下海贸易百姓的家属的职能,“落后家小合示优恤,所在州县并与除杂役”。这些措施说明元代( )
A.政府重视海外贸易 B.民间对外贸易活跃
C.外贸政策相对开放 D.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9.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军市,下表是典籍中对军市的相关记述。军市的出现( )
典籍 内容
《战国策·齐策》 士闻战,则输私财而富军市
《商君书》 令军市无得私输粮者,则奸谋无所于伏(藏)
《史记》 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收入)皆自用飨(奖赏)士
A.体现了“工商食官”的格局被突破 B.反映了政府对商业直接管理
C.适应了战争需要,遍及边疆地区 D.是导致诸侯割据的主要因素
10.近年来发现的莎草纸文献,记录了在红海某港口的一份从印度穆泽里斯至罗乌的运货合同。合同规定了双方的职责,明确了何时何地进行货物交接,规定日期内收不到货款的话应该怎样惩罚。这说明当时( )
A.大规模的商业活动已成为常态
B.古埃及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C.商业活动逐渐法制化和体系化
D.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主要商路
11.有学者统计,明清时期棉织业较普及的直隶、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四川8个省的529个县中,产布县有423个,其中有322个县明确记载为商品布,这322个县中有122个县以生产大宗外销布为主,说明有200个县主要是地区内销售。材料可用于说明,明清时期( )
A.区域间长途贩运和大额贸易有所发展 B.传统的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棉纺织业家庭自给性副业性质的改变 D.棉纺业的区域间差异呈日益缩小趋势
12.下图是中国某一历史时期上流贵族女子佩戴的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其外壁是一个银球,内层则放置则一个装香料的香盂,运用巧妙的重力设计,使得无论佩戴者如何晃动,香盂总能保持平衡,不至倾覆。它的制作朝代最有可能是( )
A.商 B.周 C.秦 D.唐
13.据记载,古巴比伦时期,借贷活动的内容丰富,涉及到诸多领域。神职人员、政府官员、以及贫困自由民等各种人群都积极参与到借贷活动中。古巴比伦时期活跃的借贷活动,反映了当时( )
A.商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B.全民逐利增财的价值导向
C.封建生产关系开始确立 D.生产要素组合趋向多样化
14.日本有关于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的资料中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生绢、白绫及大量瓷器。宋代海上贸易发达的条件是( )
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 B.宋朝国家实现统一、国力强盛
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 D.实用航海图和天文定位技术使用
15.北宋末年有诗云:“泉州人稠山谷瘠,虽欲就耕无地辟,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作为史料,该诗可以佐证泉州( )
A.海外贸易的繁盛 B.积极鼓励海外移民
C.手工业技术领先世界 D.渔业捕捞技术的提高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量的考古资料表明,早在距今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华大地上的经济发展便已有了区域性的萌芽。地处温湿带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以粟为代表的旱地农业文化;地处亚热带的长江中下游是以水稻为代表的水田农业文化;东北北部、蒙古、新疆等地,经济以狩猎和采集为主。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因自然条件良好,所以开发得较早,经济发展水平也较高。游牧民族处在沙漠草原地带,传统的生产方式又使他们不太从事种植业生产,因而对农业民族的依赖性很大;同时,内地人民也需要肉食和皮毛,必须仰仗于牧区。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描述:“夫山西饶材、竹……山东多鱼、盐……江南出楠、梓……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
——摘编自赵庆伟《我国古代民族经济的区域性发展与互补》
材料二 自东汉末年以来,北方一直战乱频繁。期间有中原汉族的自相残杀,更有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入侵,如五胡内迁、永嘉之乱、安史之乱等,把整个北方搅的鸡犬不宁。而南方则相对安定,战乱很少,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北方战乱南方安定,促使大量中原人口被迫或自愿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开发。南方开发少,水资源丰富,相对于较冷的北方,南方气温更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农业的长足发展为南方手工业的兴旺、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袁振宇《中国古代史上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探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至西汉中国古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汉至唐朝我国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
17.【中国古代的商业契约】
材料一 早在先秦时,人们就已将“诚”和“信”联在一起教化人,严律于己了。中国古代的各种契约关系,正是建立在这种道德规范和思想基础之上、靠诚信来维系的各种人际之间约定的关系。由秦汉到魏晋,租佃券约只写明租佃双方姓名、年月、亩数,租额、租期:魏晋已后,至唐五代,券契文字愈益丰富,从固定租额的明确,交租时间和质量的保证,双方权利和义务的责任,违约受罚的规定,保人对契约内容的担保等,都具体写进了契文,使得租佃契约完善化。宋元以至明清,租佃契又逐渐趋于简约化,没有了交租质量的保证,也省去了违约受罚的各种规定,许多保证人的签押被一名“保人”或“中见人”所代替,或者干脆省去,使得租佃契约走向一种新的简约化模式。
——摘编自也小红《中国古代契约发展简史》
材料二 中国很早以来就有重视契约的传统。《周礼》云:“凡以财狱讼者,正之以傅别、约剂。”到了秦汉时代,土地交易日趋频繁,土地买卖契约包括标的、价格、证人等内容。当时的契约具有诉讼书证的作用。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张开始成为契约的主要载体。北魏以来,在广大的中原地区,土地买卖开始受到限制。唐代的法律对土地买卖设定了很多前提条件,口分田等在原则上禁止买卖,现存的唐代中前期的敦煌文书中很少见到土地买卖文书。到了唐代中后期,特别是吐蕃占领与归义军时期的敦煌文书中又开始出现了土地买卖契约。宋太祖开宝二年(969),“始收民印契钱,令民典实田宅输钱印契,税契限两月”,改变了以往田宅交易买卖双方都要纳税的规定,正式确立卖主立契、买主税契的土地买卖制度。此后,土地买卖空前活跃。成书于南宋的《名公书判清明集》有云:“交易有争,官司定夺,止凭契约”。
——摘编自阿风《中国历史上的“契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契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契约的发展历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18.【海洋意识的演变】
材料一 秦汉统治者采取了诸多措施加强海疆管控,塑造了以海为界的海疆自然实体。宋朝完善唐以来的市舶司制度,招诱蕃商来华,鼓励国内商人出海贸易,还奖励贩洋私商卓有成就者官职;从中央政策制定到地方行政管理,再到民间海商都积极参与海洋经济活动,整个社会弥漫着较为浓厚的海洋经济意识。明清时期欲利用海洋阻断陆地与海上力量的来往,人为制造沿海的“空心地带”以维系政治统治。依靠远离海洋来坚守疆土抵御外敌,即使海上威胁已消除,政府也始终利用其政治权力优势,压制海洋经济的发展,僵化了秦汉以来的海疆安全意识。
——摘编自胡林梅、文绪武《中国古代海洋意识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
材料二
内容 出处
“海运之利有三:曰国计,曰民生,曰海商……古今以兵力行商贾,未有如英夷之甚者!” 魏源《海国图志》(1852)
“至若泰西,诸国夙精格致之学, 创水火机器等法, 而西土 多恃航海贸迁,且军旅战阵亦重水师,于兵船轮船之制,尤属无奇不出,往往为华人耳目心思所未逮。” 桂林《海防考略》(1873)
“帝国主义者,语其实则商国主义也。而商业势力之消长实 与海上权力之兴败为缘,故欲伸国力于世界, 必以争海权为第一义。” 梁启超《论太平洋海权 及中国前途》(1903)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海洋意识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海洋意识的变化及其原因。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越来越多的商人组成商业公司,当时出现的“孔佩尔”和“毛恩”股份集团,阿尔贝蒂、佩鲁齐和关第奇等大银行和大公司是杰出的代表。当时商人群体中流行的格言是“尽量不要使你的钱成为死钱”“行动迅速是财富的母亲”。西欧商人为了国际贸易的便利,组织商业公会,建立国际市集和国际市场。文艺复兴中后期,西欧商人积极参与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等重大历史事件,充当了西欧封建庄园体制的挑战者和掘墓人。
——摘编自陈华东《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商人》
材料二 二战后,美国倡导世界贸易自由化。在美国推动下,23个国家于1947年10月签订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关贸总协定的序言明确规定其宗旨是:缔约各国政府认为,在处理它们的贸易和经济事务的关系方面,应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持续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商品生产与交换为目的。各缔约国应通过达成互惠互利协议,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等措施,以对上述目的做出贡献。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 2021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20年来,中国全面履行入世承诺,关税总水平由15.3%降至7.4%,低于9.8%的入世承诺:中央政府清理法律法规2300多件,地方政府清理19万多件。这期间,中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货物贸易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一位,服务贸易从世界第十一位上升到第二位,利用外资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摘编自环球网《在20年节点,回顾中国加入 WTO历史性时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时期西欧商人经营所产生的社会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在二战后倡导世界贸易自由化的表现和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经济的意义。
(4)综合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角色定位。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影响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依据材料概况可知:材料反映了汉武帝垄断酒类经营权,实行酒专卖。这一做法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B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手工业,没有体现农民的生活状况,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虽实行抑商政策,但商业依然获得一定发展,“凋敝衰败”说法错误,排除C项;实现了全国市场管理统一化,叙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明以来的中国。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宋明以来,中国的核心区域由集中在黄河中游演变为分为南北两部分,由于南北两部分不再相连,所以南北之间就会出现跨区域的贸易,因此中国核心区的变化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D项正确;核心区的变化能够促进跨区域贸易的繁荣,但并不一定能够推动生产的专业化,排除A项;宋明以来,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南北经济文化格局没有再发生变化,排除B项;核心区的变化并不一定有利于强化中央对江南的控制,排除C项。故选D项。
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从题干中可知,封建社会的商业发展的最大影响因素并不是商业利润,宋代经济虽然繁荣,但是仍然以小规模的商贩为主,究其主要原因,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国家政策对商业发展抑制作用的体现,D项正确;重商主义盛行于16、17世纪资早期资本主义原始资本积累阶段,与宋代的历史特点不符,排除A项;商税是国家收入的重要来源,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商业的发展,但是不是题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重义轻利的儒家思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商业的发展,但是也不是题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4.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古代有关利率的规定,表明政府比较注重规范商业契约,D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出政府限制商人逐利增财,材料反映出古代中国政府注重规范商业契约,排除A项;材料为经济方面的相关规定,没有涉及个人合法收入,排除B项;这些法律规定有利于商品交易有序进行,但“确保了”说法欠妥,排除C项。故选D项。
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公元前11至前6世纪的腓尼基。根据图示及所学可知,西亚地区腓尼基人的殖民活动大约开始于公元前1000年前后,其最著名的殖民地莫过于北非的迦太基,同时在意大利的西海岸、塞浦路斯岛南部沿海地区以及爱琴海的一些岛屿上,他们也建立了自己的殖民地,说明这一时期腓尼基构建起地中海地区的商业网络,D项正确;罗马共和国建立于公元前509年,“挑战罗马的区域霸权”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相关信息,表述不准确,排除B项;腓尼基并未建立起对北非的有效统治,表述不准确,排除C项。故选D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围绕其交易、炒作,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资本市场”“根窝虽可交易,但须受盐运使司、总商严密控制”“朱单在经系列改革后,成为可通过引行中介进行交易的有价证券”等信息可知,朱单在经系列改革后,成为可通过引行中介进行交易的有价证券,这种变化使得朱单的交易频率增加,使得朱单成为保值增值的有价产品,提高了引盐运销商成本增加,B项正确;材料中的做法有利于朱单的流通,有利于商人参与官盐的经营,排除A项;材料中的“引窝”是一种重要的金融工具,具有炒作性,实际上不利于金融市场稳定,风险性增加,也不是资本性借贷显著发展,排除CD项。故选B项。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东汉时期。根据材料“东汉初年,官府手工业作坊还有相当大的规模,盐铁业仍然为国家所掌握。”“先帝(章帝)恨之,故遗戒郡国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入税县官如故事。”及所学可知,东汉章帝与和帝时期,由恢复盐铁官营到允许民间在交税的前提下经营盐铁买卖。由此可见,东汉政府对工商业的控制有所放宽,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重农的相关信息,况且重农抑商政策并未废弛,排除A项;“工商食官”是国家对工商业的一种管理制度。“工商食官”制盛行于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私营手工业的出现,以及官营手工业效率低下,周王室的衰微,导致了工商食官制的衰落,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膨胀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8.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元朝时期。根据材料可知,元朝时期,市舶司负责管理海外贸易活动,并且对从事下海贸易百姓的家属采取优抚优恤政策,这说明元朝政府重视发展海外贸易,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民间对外贸易活跃的相关信息,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元朝对海外贸易的重视情况,未涉及开放的外贸政策,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抑商政策发生变化的相关信息,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9.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正向、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材料涉及部分史料中对春秋战国时期有关军市的记载,据所学可知,商周时期我国实行“工商食官”制度,商业受到官府的严格的控制,春秋战国时期军市的出现,说明“工商食官”的制度被打破,A项正确;B项符合先秦时期的史实,但是材料无法体现政府对商业直接管理,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部分史料对军市的记载,据材料无法得出军市的出现适应了战争需要,遍及边疆地区,排除C项;D项表述错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主要是因为中央王权衰弱,地方诸侯的独立性导致,排除D项。故选A项。
10.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埃及。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古埃及发现的莎草纸中记录了红海某港口的运货合同,对双方职责、交货的时间地点进行了明确规定,说明当时大规模商业活动比较常见,因此才形成了职责明确的运货合同,A项正确;古埃及并未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阿拉伯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一则合同,并未涉及法律,无法说明商业活动逐渐法制化和体系化,排除C项;材料只提到红海某港口的运货合同,不一定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无法说明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主要商路,排除D项。故选A项。
1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明清时期。根据材料“明清时期棉织业较普及的直隶、……其中有322个县明确记载为商品布,这322个县中有122个县以生产大宗外销布为主,说明有200个县主要是地区内销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棉纺织产品主要用于销售,说明棉纺织业家庭自给性副业性质发生了一定变化,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区域间长途贩运和大额贸易发展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传统的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排除B项;材料未对比不同区域棉纺织业的发展情况,无法得出差异呈日益缩小趋势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
1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中国)。依据材料概况可知:葡萄花鸟纹银香囊,葡萄是汉朝之后通过张骞通西域,从西域传入中国的,所以最有可能得出现的朝代是唐朝,D项正确;在商朝时期还没有葡萄,排除A项;在周朝时期还没有葡萄,排除B项;在秦朝时期还没有葡萄,排除C项。故选D项。
1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巴比伦时期(西亚)。据材料,在神职人员、政府官员的借贷肯定不是因为生活困难,而是出于经商、投资等经营性目的以获取利润,故这些借贷活动从侧面反映了古巴比伦时期商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A项正确;古巴比伦时期活跃的借贷活动中,借贷人身份多样,涉及众多领域,在这些人中,贫困自由民的借贷主要是为了维持生计,通过借贷来度过难关,排除B项。借贷发达和封建生产关系无必然联系,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生产要素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1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料“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生绢、白绫及大量瓷器”及所学可知,宋代海上贸易发达的条件主要有航海图和天文定位技术的应用,D项正确;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市舶司”体现了官府对海外贸易的监管,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宋朝国家实现统一、国力强盛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朝贡”贸易,是指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进贡和回赐关系,材料未涉及这种贸易体制,且宋代之前就有“朝贡”贸易,排除C项。故选D项。
15.A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用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北宋(中国)。由材料中“泉州人稠山谷瘠,虽欲就耕无地辟,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可知,泉州山地多,耕地少,但却是本国商人出海经商的重要港口,展现了福建泉州的对外贸易较为发达,A项正确;材料强调泉州海外贸易繁荣,并未涉及移民相关内容,排除B项;材料并未对比,无法得出领先世界,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渔业捕捞技术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16.(1)特点:区域特色明显;受自然地理环境影响;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各经济文化区具有相互依存性和互补性。(任答三点即可)意义:中国古代民族经济的分布特点,不仅造就了中华民族的多元特色,而且孕育出了凝聚核心,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2)原因: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中原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增加了大量掌握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的劳动力;南方地区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具备发展经济的良好基础;南方的生产力水平得到快速发展;南方政权的重视。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至西汉。
特点:根据材料“地处温湿带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以粟为代表的旱地农业文化;地处亚热带的长江中下游是以水稻为代表的水田农业文化;东北北部、蒙古、新疆等地,经济以狩猎和采集为主”可知区域特色明显;根据材料“经济以狩猎和采集为主。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因自然条件良好,所以开发得较早,经济发展水平也较高。游牧民族处在沙漠草原地带,传统的生产方式又使他们不太从事种植业生产”可知受自然地理环境影响;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根据材料“因而对农业民族的依赖性很大;同时,内地人民也需要肉食和皮毛,必须仰仗于牧区”可知各经济文化区具有相互依存性和互补性。
意义:根据“区域特色明显”的特点可知这种分布特点造就了中华民族的多元特色;根据“各经济文化区具有相互依存性和互补性”可知孕育出了凝聚核心,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东汉至唐。
原因:根据材料“自东汉末年以来,北方一直战乱频繁”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中原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增加了大量掌握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的劳动力;根据材料“南方开发少,水资源丰富,相对于较冷的北方,南方气温更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可知南方地区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具备发展经济的良好基础;南方的生产力水平得到快速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方政权的重视。
17.(1)特点:起源早、历史悠久;强调契约主体要诚实守信,履行契约内容;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完善—简约的过程。
(2)变化: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契约;秦汉以后,凡是涉及买卖、租、借贷等财产关系和收养、雇佣、立嗣等人身关系的事宜,当事人之间几乎都要订立契约,契约具有诉讼书证的作用;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张成为契约的主要载体;北魏至唐朝前期,契约应用相对较少;唐朝中后期及宋以后契约的应用更加广泛。
因素: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科学技术的进步(造纸术的改进);赋税制度、土地制度的调整(租调制、均田制);规范市场秩序的需要。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由材料“早在先秦时,人们就已将‘诚’和‘信’联在一起教化人,严律于己了。”可得出起源早、历史悠久;由材料“中国古代的各种契约关系,正是建立在这种道德规范和思想基础之上、靠诚信来维系的各种人际之间约定的关系。”可得出强调契约主体要诚实守信,履行契约内容;由材料“由秦汉到魏晋,租佃券约只写明租佃双方姓名、年月、亩数,租额、租期:魏晋已后,至唐五代,券契文字愈益丰富,从固定租额的明确,交租时间和质量的保证,双方权利和义务的责任,违约受罚的规定,保人对契约内容的担保等,都具体写进了契文,使得租佃契约完善化。宋元以至明清,租佃契又逐渐趋于简约化”可得出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完善—简约的过程。
(2)本题是对比、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第一小问变化:由材料“《周礼》云:‘凡以财狱讼者,正之以傅别、约剂。’”可得出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契约;由材料“到了秦汉时代,土地交易日趋频繁,土地买卖契约包括标的、价格、证人等内容。当时的契约具有诉讼书证的作用。”可得出秦汉以后,凡是涉及买卖、租、借贷等财产关系和收养、雇佣、立嗣等人身关系的事宜,当事人之间几乎都要订立契约,契约具有诉讼书证的作用;由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张开始成为契约的主要载体。”可得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张成为契约的主要载体;由材料“北魏以来,在广大的中原地区,土地买卖开始受到限制。唐代的法律对土地买卖设定了很多前提条件,口分田等在原则上禁止买卖,现存的唐代中前期的敦煌文书中很少见到土地买卖文书。”可得出北魏至唐朝前期,契约应用相对较少;由材料“到了唐代中后期,特别是吐蕃占领与归义军时期的敦煌文书中又开始出现了土地买卖契约。宋太祖开宝二年(969),‘始收民印契钱,令民典实田宅输钱印契,税契限两月’”可得出唐朝中后期及宋以后契约的应用更加广泛。第二小问因素:由材料“到了秦汉时代,土地交易日趋频繁,土地买卖契约包括标的、价格、证人等内容。”“土地买卖空前活跃”可得出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由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张开始成为契约的主要载体。”及所学可得出学技术的进步(造纸术的改进);由材料“北魏以来,在广大的中原地区,土地买卖开始受到限制。唐代的法律对土地买卖设定了很多前提条件,口分田等在原则上禁止买卖”“到了唐代中后期,特别是吐蕃占领与归义军时期的敦煌文书中又开始出现了土地买卖契约”及所学可得出赋税制度、土地制度的调整(租调制、均田制);由材料“交易有争,官司定夺,止凭契约”可得出规范市场秩序的需要。
18.(1)特征:以海为界的海疆安全意识;宋代注重利用海洋贸易获利的海洋经济意识;明清通过海禁强化政治安全意识。
(2)变化:从以海为界的海疆意识到海权意识不断增强;从将海洋经济发展与政治安全对立到发展海洋经济以应对时局。
原因: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意识的觉醒:国人对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入。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古代中国。关于中国古代海洋意识的特点,据材料“秦汉统治者采取了诸多措施加强海疆管控,塑造了以海为界的海疆自然实体。”可知,以海为界的海疆安全意识;据材料“从中央政策制定到地方行政管理,再到民间海商都积极参与海洋经济活动,整个社会弥漫着较为浓厚的海洋经济意识。”可知,宋代注重利用海洋贸易获利的海洋经济意识;据材料“明清时期欲利用海洋阻断陆地与海上力量的来往,人为制造沿海的‘空心地带’以维系政治统治。”可知,明清通过海禁强化政治安全意识。
(2)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近代中国。第一小问,关于中国近代海洋意识的变化,据所学可知,中国自古以来存有以海为界的海疆安全意识;据材料“故欲伸国力于世界, 必以争海权为第一义。”可知,近代中国海权意识不断增强;据材料“明清时期欲利用海洋阻断陆地与海上力量的来往,人为制造沿海的‘空心地带’以维系政治统治。”可知,以前中国将海洋经济发展与政治安全对立;据材料“帝国主义者,语其实则商国主义也。而商业势力之消长实与海上权力之兴败为缘,故欲伸国力于世界, 必以争海权为第一义。”可知,近代中国意识到要发展海洋经济以应对时局。
第二小问,关于原因,据所学可知,近代自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大多通过海上对中国进行侵略,因此中国逐步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意识到海权的重要性;伴随着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国人渐渐意识到可以利用海洋发展经济;此外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也是近代中国海洋意识变化的重要原因;国人对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入使得国人意识到海洋权益的重要性。
19.(1)作用:促进经营方式的转变,推动了新航路开辟;推动了重商主义的形成;促进文艺复兴等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冲击封建统治,推动了欧洲的社会转型。
(2)表现:在美国的推动下签订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
影响:提高了缔约国的生活水平保证了充分就业;保证缔约国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持续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减少关税壁垒,有利于商品和货币的自由流通;有利于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建立经济新秩序。
(3)意义:有利于扩大进出口;优化贸易结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与发展,激发了市场和社会活力;推进了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
(4)角色定位:积极参与者、贡献者、推动者、引领者。
【详解】(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解析题。时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世界。社会作用:据材料一“出现的“孔佩尔”和“毛恩”股份集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西欧商人经营所产生的社会作用:促进经营方式的转变,推动了新航路开辟;“西欧商人为了国际贸易的便利,组织商业公会,建立国际市集和国际市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西欧商人经营所产生的社会作用:推动了重商主义的形成;“西欧商人积极参与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等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西欧商人经营所产生的社会作用:促进文艺复兴等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冲击封建统治,推动了欧洲的社会转型。
(2)本题是背景影响类材料解析题。时空是:二战后的世界。表现:据材料二“在美国推动下,23个国家于1947年10月签订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可得出,在美国的推动下签订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据所学知识可知,除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之外,还有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影响:据材料二“应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持续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商品生产与交换为目的”可得出,提高了缔约国的生活水平保证了充分就业,保证缔约国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持续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各缔约国应通过达成互惠互利协议,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等措施”学知结合识可知,美国在二战后倡导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影响有:减少关税壁垒,有利于商品和货币的自由流通,有利于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建立经济新秩序。
(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解析题。时空是:现代的中国。意义:据材料三“中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货物贸易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一位,服务贸易从世界第十一位上升到第二位,利用外资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意义有:有利于扩大进出口;优化贸易结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与发展,激发了市场和社会活力,推进了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
(4)本题是特点类材料解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材料二“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等措施”、“材料三“2021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角色定位是:积极参与者、贡献者、推动者、引领者。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