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
【学习目标】
1. 了解逻辑推理的三种有效形式,理解各种推理形式的推理规则。
2. 通过实例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开发逻辑思维。
3. 在阅读中增加思考的深度,培养比较探究能力。
【活动方案】
学校利用课余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你准备参加“侦探”社团,请了解逻辑推理知识,提升基本逻辑推理能力,以参加社团选拔。
请研读“资料链接”部分,辨析公孙龙“白马非马”论的真假。
“白马非马”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逻辑学家公孙龙(约前320—前250)提出的一个著名的逻辑问题。据说有一天,公孙龙牵着一匹白马出关被阻,关吏说:“按照惯例,人可以过关,但是马不行。”公孙龙便说白马不是马,一番论证,说得关吏哑口无言,只好连人带马通通放行。
原文:
“白马非马,可乎?”曰:“可。”
曰:“何哉?”曰:“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
曰:“有白马,不可谓无马也。不可谓无马者,非马也?有白马为有马,白之非马,何也?”
曰:“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使白马乃马也,是所求一也,所求一者,白者不异马也。所求不异,如黄、黑马有可有不可,何也?可与不可其相非明。故黄、黑马一也,而可以应有马,而不可以应有白马,是白马之非马审矣。”
曰:“以马之有色为非马,天下非有无色之马也。天下无马,可乎?”
曰:“马固有色,故有白马。使马无色,有马如已耳,安取白马?故白者非马也。白马者,马与白也;马与白马也,故曰:白马非马也。”
曰:“马未与白为马,白未与马为白。合马与白,复名白马,是相与以不相与为名,未可。故曰:白马非马,未可。”
曰:“以有白马为有马,谓有白马为有黄马,可乎?”曰:“未可。”曰:“以有马为异有黄马,是异黄马于马也,是以黄马为非马。以黄马为非马,而以白马为有马;此飞者入池,而棺椁异处;此天下之悖言乱辞也。”
曰:“有白马,不可谓无马者,离白之谓也。是离者有白马不可谓有马也。故所以为有马者,独以马为有马耳,非有白马为有马。故其为有马也,不可以谓马马也。白者不定所白,忘之而可也。白马者,言定所白也。定所白者,非白也。马者无去取于色,故黄、黑皆所以应。白马者,有去取于色,黄、黑马皆所以色去,故唯白马独可以应耳。无去者非有去也。故曰:白马非马。”
译文:
问:“可以说白马不等于马吗?”公孙龙说:“可以。”
问:“为什么?”公孙龙说:“‘马’这个名称是命名形体的;‘白’这个名称是命名颜色的。对‘色’方面的规定与对‘形’方面的规定自然是不同的,所以说‘白马’这个名称不等同于‘马’这个名称。”
问:“(虽然如此,)当我们有一匹白马时,不可以说没有马。既然不可以说没有马,那不就是说白马是马吗?既然有白马即为有马,为何用白来称呼的马就不是马呢?”
公孙龙说:“假如要一匹马,那么无论是黄马还是黑马都可以送来;但是如果要白马,则黄马、黑马都不可以送来。假使把白马等同于马,那么要白马就等于要所有颜色的马,这都是一样的,如果所要的不管什么颜色都一样,则那些白色的马与其他颜色的马就没有两样。所要的马的颜色没有区别,然而要马的时候,送黄马或黑马有的可送,有的不可送,这是什么缘故呢?可以送与不可以送,两者是相反的,这一点十分明显。因此,如果将黄马与黑马看成一样,则可以说有马,而不可以说有白马,由此可见,白马非马这一命题的正确是非常明白的了。”
问:“照您的意思看来,马有了颜色就不同于马了,可是世界上没有无颜色的马。那么,能说世界上有颜色的马都不算是马了吗?”
公孙龙说:“马本来有颜色,所以有白马。假使马没有颜色,就只有‘马’而已,怎能称它为白马?但是,规定马是白色的马就与‘马’有区别了。所谓白马,是马限定于白色的;限定于白色的马自然与马是有区别的,所以说:白马非马。”
问:“马是不受‘白’限定的马,白是不受‘马’限定的白。把白与马两个概念结合起来而相与限定,变成一个新的概念来称呼不受限定的概念,这当然是不可以的。所以说:白马不是马,是不对的。”
公孙龙说:“照您看来,有白马就是有马,但是,能够说‘有白马就是有黄马’了吗?”问:“当然不可以那样说。”公孙龙(答难者再说):“既然承认了‘有马区别于有黄马’,就是把黄马与马区别开来了,这就是说黄马非马了。既然把黄马与马区别开来,反而要把白马与马等同起来;这不就像叫飞鸟沉到水里飞翔,而让棺与椁各在西东那样好笑吗?这是十足的逻辑混乱。”
公孙龙说:“认为有白马不能说是没有马,这是不去考虑‘白马’而就马形来说的。但是,‘白马’却是与马相结合(而不能分开)的概念,因此,作为白马的概念不能称为马。所以,称为‘马’的,仅仅是以马形而称为马, 而不能以白马称为马。因此,称为马的概念,是不能作为任何一匹具体有色之马的概念的。白色并不限定于哪一种事物的白,具体事物对‘白’来说并不妨碍作为‘白’的本质,因而可以忽略不计。白马,则是限定于白色的马。限定于具体事物的白(如白马)是与抽象的、一般的‘白’有区别的。(同样的理由,)‘马’,是不限定于哪一种颜色的,所以,黄马、黑马都可以算数。白马,只限定于白色的马,黄马、黑马都因具有与‘白马’不同的颜色而不能算数,所以仅仅只有白马才能算数(换言之,只有白马才能答应‘白马’的概念,黄马、黑马都不能答应‘白马’的概念)。不加限定的概念与加以限定的概念是有区别的。所以说:白马与马是有区别的。”
找出下列推理的前提和结论,进而概括其中的推理形式。
1.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晏子使楚》)
2. 《河中石兽》中的老河兵凭借自己的丰富经验,判断出石兽在上游。但有人认为老河兵即使没有相应的河道经验,也能够通过已知的情况推理出同样的结论,因为课文第1段交代了:“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如果这段话语序无误的话,说明一开始就在原地找过了,然后又到下游找,都没有找到,那石兽还能在哪儿呢?
3. 《红楼梦》第六十四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在私室内用瓜果私祭时想:“但我此刻走去,见他伤感,必极力劝解,又怕他烦恼郁结于心;若不去,又恐他过于伤感,无人劝止。两件皆足致疾。”
4.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鲁迅《藤野先生》)
5.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
总结逻辑推理的基本方法,对故事进行推理:
Q先生和S先生、P先生在一起做游戏。Q先生用两张小纸片,各写一个数。这两个数都是正整数,差数是1。他把一张纸片贴在S先生额头上,另一张贴在P先生额头上。于是,两个人只能看见对方额头上的数。Q先生不断地问:“你们能猜到自己头上的数吗?”S先生说:“我猜不到。”P先生说:“我也猜不到。”S先生又说:“我还是猜不到。”P先生又说:“我也猜不到。”S先生仍然猜不到,P先生也猜不到。S先生和P先生都已经连续三次猜不到了。可是,到了第四次,S先生喊起来:“我知道了!”P先生也喊道:“我也知道了!”问:S先生和P先生头上各是什么数?
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前提推出新结论的过程。一般来说,推理中前提和结论都以判断的形式出现,因此,推理又可以看作从一个或多个已知判断推出新判断的过程。第一,推理是属于理性认识阶段的逻辑思维形式,是人们思维活动的主要体现者;第二,判断是由概念组成的,推理是由判断组成的。但推理与概念、判断不同,有自己的特点:也就是说它能够从已知的判断推出未知的判断;第三,推理的客观基础是客观事物相互之间的关系。推理的思维形式不是先天具有的,也不是人们相互之间随意约定的,而是客观事物相互之间的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
按照前提与结论的联系性质,可将推理分成必然性推理与或然性推理两个大类:
凡前提与结论有必然性联系,即前提蕴涵结论、前提真结论一定真的推理,叫必然性推理;
凡前提与结论无必然性联系,即前提不能蕴涵结论、前提真结论未必真的推理,叫或然性推理。
如果根据推理方向的不同,即推理中从前提到结论的思维进程的不同,也可以把推理分成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三种。
这三种推理中,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中的完全归纳推理属必然性推理,类比推理和归纳推理中的不完全归纳推理属或然性推理。
一、 演绎推理
(一) “三段论”推理
三段论:由一个共同概念把两个简单性质判断连接起来,得出一个新的简单判断作为结论的推理。整个推理由三个判断组成,所以称“三段论”。例如:
①前提:所有的虚词都是词
所有的介词都是虚词
结论:所有的介词都是词
②前提: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
借代是一种修辞手法
结论:借代是比喻
若是把上边两组推理中不可替换的成分保留,可以替换的用大写字母M、S、P表示,再用横线把前提和结论隔开,就会得到如下的抽象形式:
①所有M都是P
所有S都是M
所有S都是P
②所有P都是M
所有S都是M
所有S都是P
我们发现,上述推理是由两个前提推出一个结论,我们把第一个前提称为“大前提”,把第二个前提称为“小前提”;把前提中重复的项叫“中项”(M),把其他两个分别称为“大项”(P)和“小项”(S)。推理中“大项”“中项”“小项”各出现两次,而且“中项”是“大项”和“小项”之间的桥梁,推理通过“中项”让“大项”和“小项”建立联系。
这两组推理中,中项M的位置不一样,且上边两组推理只是“大前提”的“大项”和“中项”的位置进行了对换,“小前提”和“结论”的表述完全一样,但推理形式却大相径庭。第一组的推理形式是“三段论”的一种基本形式。要保证“三段论”推理形式有效,我们必须遵守它的推理规则:
1. 一个正确的三段论,有且只有三个不同的项,否则就会犯“四词项错误”。
2. 三段论的中项至少要周延一次。
中项作为联系大小前提的媒介,如果中项在前提中一次也没有周延,那么,中项在大小前提中将会出现部分外延与大项相联系,并且部分外延与小项相联系,这样大小项的关系就无法确定。
我们的第二组推理就是因为比喻和借代都只是修辞手法的一种,而“一种修辞手法”恰恰又是我们的中项,在两个前提中都没有周延,所以得出的结论就是不正确的。
3. 在前提中不周延的词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
如果前提中的大项或小项是不周延的,那么它们的大项或小项的外延就没有被全部断定,若结论中的大项或小项变为周延的,那么就等于断定了大项或小项的全部外延。这样,造成了前后不一致,所推出的结论当然是不可靠的,其结论也不是由前提必然推出的。违反这条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称为“大项不当扩大”或“小项不当扩大”。
4. 两个否定前提不能推出结论。
如果两个前提都是否定的,那么中项同大小项发生排斥。这样,中项就无法起到联结大小前提的作用,小项同大项的关系也就无法确定,因而推不出结论。
5. 前提有一个是否定的,其结论必是否定的;若结论是否定的,则前提必有一个是否定的。
6. 两个特称前提推不出结论。
7. 前提中有一个是特称的,结论必须也是特称的。
(二) 选言推理
除了上述“三段论”推理,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做出选择来权衡利弊,那我们就要进行选言推理。根据选言前提各选言支之间的关系是否为相容关系,可分为相容选言推理和不相容选言推理。
比较下列两组推理:
①他是教师或律师,
他不是教师,
他是律师。
②他是教师或律师,
他是教师,
他不是律师。
在这两组推理中,“教师”和“律师”就是相容的关系,也就是说他可以既是教师又是律师,那这种推理就是相容选言推理。相容选言推理的推理规则就是“否定肯定式”。
用p和q来表示就是:
p或q
非p(或q)____
q(或p)
再看这样一组推理:
要么小李得冠军,要么小王得冠军,
小李没有得冠军,
小王得冠军。
这组推理中“冠军”只有一个,所以“小李得冠军”和“小王得冠军”就是不相容选言推理,因而不相容选言推理的推理规则是“否定肯定式”和“肯定否定式”,也就是说以下的推理也是有效的:
要么小李得冠军,要么小王得冠军,
小李得了冠军,
小王没有得冠军。
用p和q来表示就是:
要么p,要么q
非p________
q
要么p,要么q
p__________
非q
或:
要么p,要么q
非q________
p
要么p,要么q
q__________
非p
选言推理的推理规则是十分简单的,最重要的就是要判断出它是相容的还是不相容的,在日常推理中一定要留心。
(三) 假言推理
假言推理是一种有条件的推理,可分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三种。
我们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经常把“只要……就……”和“只有……才……”这两组关联词用错,其实从逻辑的角度,他们就是不同的假言推理。我们来比较这样两组推理:
①只要努力学习,就能拥有好成绩。
②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拥有好成绩。
这两组推理有什么区别?
明确:“只要……就……”结论的出现只有一个条件,推理①中“努力学习”是“拥有好成绩”的唯一条件,只要达到“努力学习”这一条件,就必然会产生结论,同样,如果没有“拥有好成绩”,就必然没有“努力学习”。
“只有……才……”结论要出现就必然要有前提,没有前提就不会有结论。
这样,我们就会明白“只要……就……”和“只有……才……”的推理方向是完全相反的。那我们就把有前提就必然有结论的这种推理叫“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把有结论就必然有前提的这种推理叫“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所以,“只要……就……”就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而“只有……才……”则是“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那么,我们就知道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有两条规则:
1. “肯前必肯后”: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
2. “否后必否前”: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根据规则,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有两个正确的形式:
(1) 肯定前件式
如果p,那么q
p__________
所以,q
(2) 否定后件式
如果p,那么q
非q________
所以,非p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也有两条规则:
1. “否前必否后”: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
2. “肯后必肯前”: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根据规则,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有两个正确的形式:
(1) 否定前件式
只有p,才q
非p________
所以,非q
(2) 肯定后件式
只有p,才q
q__________
所以,p
当然,还有一种特殊的假言推理即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就是前提和结论能够互推,都是有效的推理形式。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有两条规则:
1. 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
2. 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
根据规则,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有四个正确的形式:
(1) 肯定前件式
p当且仅当q
p__________
所以,q
(2) 肯定后件式
p当且仅当q
q__________
所以,p
(3) 否定前件式
p当且仅当q
非p________
所以,非q
(4) 否定后件式
p当且仅当q
非q________
所以,非p
以上几种都是演绎推理,所谓的演绎推理,就是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推导即“演绎”,得出具体陈述或个别结论的过程。演绎推理就是一种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那如果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就自然是归纳推理了。
二、 归纳推理
所谓归纳推理,就是从个别性知识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可分为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事物的每一个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从而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的结论。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属性,从而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的结论。
(一) 完全归纳推理
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事物的每一个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从而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例如:
在科学史上,科学家通过逐个考察太阳系的所有大行星,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认识到它们都是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从而推出结论:太阳系所有大行星都是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
完全归纳推理有两个重要特点:
1. 前提考察了某类事物的全部对象。
2. 结论断定的范围没有超出前提断定的范围。
完全归纳推理的前提蕴涵了结论,其前提真时结论必真,属于必然性推理。
尽管完全归纳推理结论断定的范围没有超出前提断定的范围,但完全归纳推理却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认识。在完全归纳推理中,前提所断定的是关于某类事物中每一个个别对象的知识,而结论所断定的是关于某类事物的全部对象的知识,因此,结论的知识绝不是前提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概括和深化,例如:
在化学发展史上,化学家通过考察元素周期表零族元素中的每一种元素,发现氦是惰性气体,氖是惰性气体,氩是惰性气体,氪是惰性气体,氙是惰性气体,氡是惰性气体,氦、氖、氩、氪、氙、氡是零族元素中的全部元素,由此得出结论:所有零族元素都是惰性气体。
化学发展史上的这一发现,从思维过程看,就是运用了完全归纳推理。它的前提是关于每一种零族元素性质的分析,而结论则是关于全部零族元素性质的总结,前提和结论的内容不是一个层次上的,结论使人们站在理论、原则的高度上来认识零族元素。
(二) 不完全归纳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属性,从而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因此,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前提不蕴涵结论,是或然性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又分为枚举归纳推理、科学归纳推理、统计归纳推理和概率归纳推理。
1. 枚举归纳推理
枚举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属性,并且在枚举中没有遇到相反情况,从而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例如:
科学家通过考察认识到:太阳是运动的,地球是运动的,月球是运动的,火星是运动的;又知道太阳、地球、月球、火星是宇宙中的部分星球,并且在考察中没有遇到星球不运动的情况,从而推出结论:所有的星球都是运动的。
枚举归纳推理结论断定的范围已经超出了前提断定的范围,虽然在被考察的对象中没有遇到反例,但并不意味着事实上不存在反例或将来也不会遇到反例,例如:
很早以前,人们观察到英国的天鹅是白色的,德国的天鹅是白色的,法国的天鹅是白色的,所以,一段时间内欧洲人长期都以为“天鹅都是白色的”。但后来,人们在大洋洲发现了黑色的天鹅。
可见,枚举归纳推理的结论是或然的。
尽管枚举归纳推理的结论是或然的,但我们不能因此忽视它的认识作用。在现代精密科学中,枚举归纳推理已不再被广泛采用,但作为一种逻辑方法,因其明快、简便的特点,仍在科学研究及日常生活中有着一定的地位。枚举归纳推理富于探索性和创新性,它能帮助人们从个体事例中引出全称性的结论,为进一步掌握对象与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线索。科学上的重要发现,往往是由这种推理而得出假设,进而发展起来的。只要我们不把它的结论看作定论,而看作是有待证明的,并以此作为线索继续考察,它对于我们获得可靠的结论就有很大帮助。例如:
“瑞雪兆丰年”“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等许多民间谚语,都是根据生活经验中这些事例的多次重复出现而概括出来的。这些谚语的产生,就运用了枚举归纳推理。
2. 科学归纳推理
科学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属性,并且这一部分对象与该种属性之间又具有因果联系,从而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也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例如:
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城附近有个石灰岩洞,人们带牛、马等高大牲畜通过岩洞时从未发生过什么问题,但猫、狗、鼠等小动物走进洞里就会倒地死去。人们通过进一步研究得知:小动物之所以死去,是因为石灰岩洞的地面附近沉积二氧化碳,缺乏氧气,头部靠近地面的小动物走进石灰岩洞时不能呼吸到氧气,以致缺氧而死。
科学归纳推理与枚举归纳推理都属于不完全归纳推理,它们的前提都只考察了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它们的结论断定的范围都超出了前提断定的范围,都是或然性推理。这是科学归纳推理与枚举归纳推理的相同之处。
3. 统计归纳推理
统计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事物的样本有n%具有某种属性,从而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有n%具有的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例如:
为了调查一个饮料厂生产产品的合格率,质检员们对这个厂一周内生产的1 000箱共24 000瓶饮料进行了抽样检查。他们按照生产时间,抽取每日的1%,共随机抽取240瓶饮料组成样本。经检查,样本饮料合格率为96%,进而推测出1 000箱饮料的合格率为96%。
为了提高统计归纳推理结论的可靠性,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①样本数量尽量多。
②样本要有代表性。
③随机抽样。
4. 概率归纳推理
概率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事物的样本有n%具有某种属性,从而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有n%可能具有的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例如:
在相同的条件下抛掷一枚硬币,其结果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实验次数越多,正面朝上的概率越是接近50%。因此,每一次抛掷硬币,其正面朝上的可能性都是50%。
为了提高概率归纳推理结论的可靠性,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①观测的次数尽量多。
②考察的范围尽量广。
③注意客观情况的变化。
三、 类比推理
还有一种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形式,叫作“类比推理”,亦称“类推”。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通过比较而推断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可分为完全类推和不完全类推两种形式。完全类推是两个或两类事物在进行比较的方面完全相同的类推;不完全类推是两个或两类事物在进行比较的方面不完全相同的类推。例如:
美国发明家富兰克林曾把天空中的闪电和地面上的电流做过类比:它们都能发出同样颜色的光,爆发时都有噪声,都有不规则的放射,都是快速运动,都能射杀动物,都能使易燃物燃烧;同时又知地面上的电流可以用导线传导。由此推想天空中的闪电也可用导线传导。后来,富兰克林通过有名的风筝实验证明了这一结论。
类比推理的构成是有客观依据的。客观事物有多种属性,这些属性之间往往有一定的关联。A事物的a、b、c属性与d属性之间可能具有内在的联系,若B事物具有与A事物相同的a、b、c属性,则可能也具有d属性。但是,事物之间不仅具有相似性,也具有差异性。A、B两个事物尽管许多属性相同或相似,但它们毕竟是不同的事物,总会有某些方面的差异,有可能d属性正好为A事物所有而为B事物所没有,例如:
过去曾有科学家拿火星跟地球做类比: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行星,是球体,自转并绕太阳运行,有大气层,温度适中,有水分,有高等动物存在;火星也是太阳系的一颗行星,也是球体,自转并绕太阳运行,有大气层,温度适中,有水分;所以,科学家认为火星上也可能有高等动物存在。
但后来科学研究推翻了这个结论,这说明类比推理的结论具有或然性。【答案解析】
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
【活动方案】
活动一:
“白马非马”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割裂了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马是总称,属于“种”;白马是具体事物,属于“属”。公孙龙过分夸大这两个概念的差异,否认“一般”只能存在于“个别”之中。离开了白马、黄马、黑马等(个别)有色的马,那也就无所谓“马”(一般)的存在了。可见,不能正确认识“个别”和“一般”的关系,必然会得出违背客观事实的错误结论。
活动二:
1. 这是一个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
只有出使狗国,才会从狗门入;
我出使的不是狗国;
所以,我不从狗门入。
2. 这是一个不相容的选言推理:
石兽要么在上游,要么在原地,要么在下游;
不在原地,也不在下游;
所以,石兽在上游。
3. 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演绎推理,叫二难推理,它的推理形式如下:
如果去劝解,黛玉会烦恼郁结于心而致疾;
如果不去劝解,黛玉会过于伤感而致疾;
或者去劝解,或者不去劝解;
总之黛玉会致疾。
4. 这是一个简单枚举的归纳推理:
白菜因稀缺而珍贵;
芦荟因稀缺而珍贵;
事物因稀缺而珍贵。
5. 这是一个不完全的类比推理:
前提:“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类比“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结论:“皆以美于徐公”类比“王之蔽甚矣”。
活动三:
P头上是7,S头上是8。如果P头上是1,S当然知道自己头上就是2。S第一次说猜不到,就等于告诉P先生,你头上的不是1。这时,如果S头上是2,P先生当然知道自己头上应当是3(1已经排除了),可是,P说猜不到,就等于说S头上不是2。第二次S又说猜不到,就等于说P先生头上不是3,如果是,S头上一定是4,S就能猜到了。P又说猜不到,说明S头上不是4。第三次S又说猜不到,说明P头上不是5。P又说猜不到,说明S头上不是6。(理由同前)以此类推,第四次说猜到了就说明P头上是7,S头上是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