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培养审美的眼睛--… 课件(1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课 培养审美的眼睛--… 课件(11)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5-12-09 10:08:39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 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学校:甘肃兰州皋兰一中 授课人:魏优邦
什么是美术鉴赏?如何去培养我们审美的眼睛?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欣赏视频1、视频2、图片
天安门广场
(摄影)
黄山日出
面对这些景观你有何感受?
壮观 神圣 崇高
两种不同的美:
一种是自然景观
一种是人文景观
培养审美的眼睛有两个途径:
一是欣赏大自然;
二是欣赏第二自然——由人创造的艺术品。
我们许多同学可能都喜欢旅游,希望到北京去看看雄伟庄严的天安门,到黄山去观赏烟波浩淼的云海和壮观美丽的日出。
但这是两种不同的美——一种是自然景观,一种是人文景观。
同学们对这幅作品又有何感受?
生 命
两幅作品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捣练图卷》(中国画)
拾穂(油画,1857年)
米勒(法国)
从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材料
2、主题内容
3、历史背景
4、作者创作意图
中国画
宫廷妇女
优雅平和
油画
贫穷妇女
辛苦劳做
为什么同是描绘妇女劳动场面的绘画而给人的感受不同呢?
这里既看到了唐代人的衣饰、生活等,其人物造型和工细劲健的线条、富丽华贵的用色也明确传达出唐代人的审美观和审美情趣。
这里我们看到了农民的贫穷与地主的丰收形成鲜明的对比,但这种对比不是利用脸部的表情而是略去细节的人物动作与环境,他使人物具有了雕塑的力量,从而歌颂了劳动者质朴、勤劳的美德。
《捣练图》中国画 张萱(唐)
《拾穗》油画 米勒(法力)
由此可见,所谓美术鉴赏就是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感受,它是一个综合的审美活动。具体地说,就是要弄明白一件美术作品的作者、创作年代、材料、语言形式和表达内容、以及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作者创作的意图等等。
梁楷表现的是:
中国古代文人的放浪情怀,
徐悲鸿表现的是:
他的民族意识,
吴冠中则关注的:
主要是艺术的形式语言。
美术作品是如何 分门别类的?
欣赏书中作品,思考
蒙娜丽莎的微笑达芬奇(油 画)
秋瑾组画之一(木刻,1980年)王公懿
版 画
白蛇传(中国画,1956年)关良
掷铁饼者(雕塑)
米隆
《闻一多》 雕塑
街头雕塑
书 法
《红黄蓝椅》(工艺设计)
里特维尔德
中国奥运中心垒球场设计方案
这是为2008年中国北京奥运会设计的一个垒球场场馆方案。作为建筑设计,既要从审美的角度实现其造型上的美观,又要考虑其功能上的适应性,同时还要兼及其周围的环境(其中包括色彩、造型和高低等方面)。从造型上看,该设计极为简化,只在一面形成一个敞开的盖顶,这种极少主义式的设计显然是来自现代主义的设计观,就像里特维特的《红蓝椅》一样;在功能上,该设计以三角形来适应垒球比赛的需要,在其周围建起层级式的观看台,并在周围建有相应的配套设施;在环境上,我们虽然无法看到周围的情况,但从其视图上就可以看出其高度、造型和明亮的盖瓦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
中国银行(标志设计)
周恩来像(摄影,1975年)洛蒂(意大利)
绘 画
雕 塑
建 筑
工艺设计
按艺术门类划分
书 法
摄 影
美术在形式语言——不同特征
以写实性客观再现为主的“具象艺术”--------------1
以写意性主观表现为主的“意象艺术”--------------2
以艺术语言的本体性表现为主的“抽象艺术”-----3
1
2
3
美术是社会存在的产物担负着社会功能的角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
认识功能:
通过美术作品的内容或形式,
认识不同文化环境下的人类生活与情感。
《捣练图》 37X147cm
波士顿博物馆藏
张萱(唐)
——优雅平和的大唐生活。
教育功能:
美术作品的内容和主体影响着人们对待自然、社会、人生以及自我的态度。
《千年土地翻了身》 董希文 1963年
审美功能:
培养人们对美的事物、美的形式的辨别力、敏感性和感受力。
《根扎南国》 吴冠中以点、线、面、色的结合,给人以强烈的形式美享受。
说一说这些作品是如何反映出民族、地域的艺术特征的?
·收集各民族的服饰和民居图片,说说他们有哪些不同,为什么?·
北京 故宫博物院
香港 现代建筑
不同的历史、
不同的文化背景,
产生出多元化的建筑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