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结合初中所学的知识把握美术的含义以及分类
2.要求学生通过收集图片,观察、分析、总结,解决三个问题:
1).什么是美术鉴赏
2).美术作品要通过什么方法来鉴赏
3).为什么学习美术鉴赏,即美术鉴赏的意义。
2学情分析
从高中美术鉴赏学习信息表中可以看出,学生对美术和美术鉴赏绝大多数没有明确的认知或清楚的认识。但全部都认为对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其中提到了可以陶冶性情,提高文化素质,培养审美能力,但又都不能具体说明。每一个学生都遇到过美术上的问题,其中最多的问题是怎样鉴赏一幅作品及自己怎样才能画的满意,这些情况说明一个问题:大部分学生都明白学习美术的必要性,但缺乏学习的机会或重视不够,同时,对美术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缺乏足够的认识。孤立的看待美术现象、美术作品、美术行为,这种现象的结果就增加了美术的神秘感,与现实生活割裂开来。
3重点难点
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及意义。
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用罗丹的名言导入美术的含义:
(展示课件):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
介绍罗丹: 奥古斯迪·罗丹(1840-1917),法国著名雕塑家,现实主义雕塑大师,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就如诗人但丁在欧洲的地位一样。
罗丹的观点:艺术即感情
代表作品: 《青铜时代》、《思想者》、《雨果》、《加莱义民》、 《巴尔扎克》、《吻》
著作: 《艺术论》
活动2【讲授】精讲
(一):什么是美术,它是如何分门别类的/
教师提问:美术顾名思义是美的艺术,要求学生结合初中所学的知识提问什么是美术,美术紧紧是绘画吗?它是如何分门别类的?(展示图片)
学生讨论:包括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工艺美术)、书法(篆刻)、摄影摄像等六大类。
它们的共同点:用眼睛看
教师活动:美术,又称为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它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色、纸张、泥土、木材、金属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
了解美术并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是现代人应具有的一种文化素养。作为高中生,面对琳琅满目的美术作品却不知如何去欣赏,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愿意欣赏艺术,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是可以培养的,经过训练,人的审美眼光是可以提高的。具备了一定的艺术修养,不仅可以从美术作品中得到丰富的精神享受,更重要的是具备了完备的知识结构,有利于人的长远发展。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从本课开始学习艺术鉴赏的入门之道,以培养审美的眼睛。
(二):什么是美术鉴赏?怎样欣赏美术作品?
1.课本第一段(P 2~3)
(展示图片) 《捣练图》 中国画 张萱(唐)
《拾穗》 油画 米勒(法)
A:教师提问:如果有美术作品摆在你的眼前,我们从来没有见过,对它一无所知,但是却被它吸引住了,那么你想对它有那些方面的了解,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作者、年代、手段(方法)、材料、语言形式和所表达的内容
教师分别分析两幅作品的以上方面
总结:1).从分析作品的形式和形象入手。
B:教师提问:当我们了解掌握了以上情况,再看作品,又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通过看画面,有一些自己的想象和联想。
教师总结:2).对内容的理解、体验。
C:提出问题:除此之外,还想知道些什么?
回答:画面背后的故事等。
总结:3).对内涵的探究及领悟。
以上就是如何欣赏美术作品。
2.总结“美术鉴赏”的含义: 课本第4页,二段
什么是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的“鉴”与“赏”
教师总结:美术鉴赏是被动接受与主动参与的综合审美活动。
(三):美术鉴赏的意义?
课本第8页
活动3【练习】学生练习
教师展示图片《蒙娜丽莎》和《虾》,要求学生按照所学,分组讨论对作品的感受,各组派代表总结发言。
活动4【活动】学生活动
1)选取一件自己喜欢的美术名作,搜集资料并作出总结,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分组选取不同的美术名作,按照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和过程进行尝试性的鉴赏,最后由组长作出总结。
活动5【测试】自我评价
美术鉴赏是怎么回事,我懂了吗?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