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哈三中高三学年第五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23题,共150分,共10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
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
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
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
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四十或五十年前,欧美大多数正统气候学家相信,气候在历史时代是稳定
的。这种见解,已为世界近数十年来收集的气象资料所否定。在我国,古代作
家如《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农丹》的作者张标和《广阳杂记》的作者刘
献廷,均怀疑历史时代气候的恒定性,且提出各朝代气候变革的事例,记载于
上述书籍中。
对我国近五千年来的气候史的初步研究,可得出不列初步结论:(1)在近
五千年的最初二千年,大部分时间的年平均温度高于现在2℃左右。一月温度
比现在要高3-5℃。(2)在那以后,有一系列的上下摆动,其最低温度在公元
前1000年、公元前400年、1200年和1700年;摆动范围为1-2C。(3)在每
一个四百至八百年的期间里,可以分出五十至一百年为周期的小循环,温度范
围是0.5-1℃。(4)上述循环中,任何最冷的时期,似乎都是从东亚太平洋海
岸开始的,寒冷波动向西传布到欧洲和非洲的大西洋海岸。同时也有从北向南
的趋势。
我国气候在历史时代的波动与世界其他地区比较,可以明显看出,气候的
波动是全世界性的,虽然是最冷年和最暖年可以在不同的年代,但彼此是先后
呼应的。如十七世纪的寒冷,中国比欧洲早了五十年。欧洲和中国气候息息相
关是有理由的。因为这两个区域的寒冷冬天,都是由西伯利亚气压的控制。如
西伯利亚的高气压向东扩展,中国北部西北风强,则中国严寒而欧洲温暖。相
反,则北欧受灾而中国温和。只有当西伯利亚高压足以控制全部欧亚时,两方
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
都要同时出现严寒。
一千七百年来,我国的气温升降与格陵兰的相比照几乎是平行的,只是有
些情况的出现在时间上稍有参差,如高低温、骤寒等天气。由于格陵兰和我国
纬度高低不同,但都处在大陆的东缘,虽面临海洋,仍然是大陆性气候,与西
欧的海洋性气候所受大气环流影响不相同。地球上气候大的变动是受太阳辐射
所控制的,所以,如冰川时期的寒冷是全世界一律的。但气候上小的变动,如
年温1-2℃的变动,则受大气环流左右,大陆气候与海洋气候作用不同,在此
即可发生影响。
(摘编自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有删改)
材料二:
记者:C3$(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日前发布公报称,
2023年是地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C3S是如何确认这一点的?使用了怎样
的方法?
埃默顿(欧盟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高级科学家):C3S发布的《2023全
球气候总结》报告主要是基于ERA5数据。ERA5是由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制
作、对全球气候的第五代大气再分析的数据集。这些数据来自卫星观测、全球
气象站观测等。可以说,该数据集提供了自1940年以来每天的全球气候数据。
据此,03S得出了2023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一年的结论。
记者:我们近些年来一直在谈论全球变暖,那2023年成为地球最热一年
是反常现象还是必然现象?
埃默顿:我认为,可能既必然又反常。首先,随着全球气候持续变暖,我
们将不可避免地看到最热日、最热月、最热年的纪录不断被打破,尤其是当全
球变暖与厄尔尼诺现象相结合之时。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2023年全球平均气温超出长期平均水平和上一个
最热年份2016年的幅度确实相当大。此外,2023年或许是“反常”的另一个
原因是,这一年创纪录的气温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不断加强而不是减弱的一
年。
记者:如你所说,厄尔尼诺现象仍在持续。世界气象组织此前表示,厄尔
尼诺现象预计至少会持续到2024年4月。这是否意味着2024年会比2023年更
热?
埃默顿:鉴于最近的情况,以及厄尔尼诺现象将持续到2024年年初,我
们认为截止到2024年1月或2月的12个月时间段,其气温可能会比工业化前
水平高出1.5摄氏度。我们也不能排除2024年比2023年更热的可能性。
记者:C3S在报告中称,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化和厄尔尼诺现象是2023
年气温破纪录的主要原因。你认为哪个因素影响的比重更大一些?
埃默顿:目前我们还无法对2023年全年的情况进行全面归因,这个问题
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复杂。当然,在较长时间维度上,人类引起的气候变化是导
语文试题第2页共10页2024年哈三中高三学年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1.D(张冠李戴。材料二中所给的信息显示,“厄尔尼诺现象预计至少会持续到2024年4月”是世界
气象组织的看法,并没有提及是埃默顿的看法)
2.B(A“五千年”,选项表述范围过大了。C材料二显示,埃默顿认为2023气温是最热的两个因
素不存在主次关系。D除了两方面外,还有对未来的展望。)
3.C(材料一第三、四段的主要观点是“气候的波动是全世界性的”,A不是气候变化。B只提到
了中国,没有显现世界性。D论证的是气候变化受太阳辐射的控制,它虽是材料二第三、四段的一
种观点,但并不是主要观点)
4.D(中国和格陵兰在气温升降变化上几乎是平行的,意味着它们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只是会有时
间稍有参差的时候。另外,从图中也能看出,这段时期,两地气温变化都处于上升期。)
5.①气候的波动是全世界性的(气候变化全世界是一律的)。②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各种极端灾难是全球
性的。③应对气候带来的极端灾难需要全球合作,共同呵护地球家园。(每点2分)(此题如有其它答
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6.D(A项,时间顺序错误,后两次偷青为插叙,应为先“目送”,再“又掰了七八穗”并“帮秦大奶
奶送回了家”,最后“眼睁睁地看着”;B项,“充满信心”“下决心不放过任何一个偷青者”错误,此
时“他”刚放走老蔫媳妇,应是感慨看青的困难;C项,“看似表扬实则讽刺”“并不满意”错误,他
虽放走偷青村民,但与队长实际的想法一致。)
7.C(C项,应为第三人称中的限知视角。)
8.①队长种苞米本就是为了方便村民们“偷”。队长将苞米地从偏远的坝外换到村头,是为了给村民
偷青创造条件。(2分)
②队长坚持选择脾气好的他看青。队长将去年认真看青、导致老蔫摔瘫的四愣子换成他,并在苞米被
偷光后表扬他,说明队长需要的恰是他这样“监守自盗”纵容村民偷青、善良心软的看青人。(3分)
9.①“偷青”是文章的主要情节和内容。“看青的帮偷青的唱双簧”,他的工作虽为“看青”,其实却
是帮助村民们“偷青”。(2分)
②更能突显他心软善良、乐于助人的形象。不忍看到村民们忍饥挨饿,放弃了自己“看青”的任务,
最后帮着村民“偷青”,实际上也成了“偷青”的一分子,可他极富同情。(2分)
③赞美艰苦条件下人们温暖的关怀。对于生活艰难的村民们偷青一事,大家不约而同选择了体凉和默
许,赞颂了人们彼此帮助的温情力量与美好人性。(2分)
10.BDF
11.D吾其还也的“其”表推测,还是。
12.CA项“天气不再寒冷”错误,“予与同志之友以登高之盟不可寒也”中,“寒”指背弃。B项“高
启等人弹琴奏乐来与清越的水声相应和”错误,“作泠泠琴筑声”意为泉水发出类似琴筑的清越的声
音。D项“观察自然想要有所收获,应该去危险、偏远、人迹不能到达的地方”错误,二者不具备因
果关系。
13.(1)于是准备好了饭菜酒水,一起去天平山游玩。
(乃:于是,就;治馔载醪:置办(备办,准备)饭菜酒食;相与:一起,结伴;诣:到。)
(2)我心里恐惧,俯身向下大呼,有樵夫听到,终于引导我走出去。
(下,名词做状语疾呼:大喊;在樵者:正在砍柴的人(樵夫):相导:引导我;句意1分。)
14.材料一中,高启认为面对未知的美景奇观,应勇敢追求,不惧艰难。(2分)
材料二中,王安石认为“志、力、物”相互配合,方可实现理想。
15.D(不是只有视觉描写,“胡笳”一句为听觉。)
16.①观秋高气爽、赏心悦目之景,有愉悦之感;②由观久雨初晴之景联想到不妨碍农事,关心农家、
心念农事的思想感情溢于言表;③借写高空之雁,传达出思念之情。
17.(1)稳泛沧浪空阔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2)高低冥迷
不知西东
(3)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