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长征胜利万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①__________的,是中华民族②__________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年轻一代要自觉继承并发扬光大,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为我们广大青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指明了奋进的方向。
20世纪60年代,为了林县人民解决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靠党和政府的支持下,自发组成的10万人的修渠大军。在没有任何现代机械设备的情况下,用近10年时间,硬是靠双手用一锤、一钎、一铲,削平1_250个山头,凿通211个隧洞,架设152座渡槽,在太行山腰上建成了全长1_500公里的“人造天河”。今天,人们置身于红旗渠俯瞰一渠清水穿山越岭奔向田野,依然能够感到无比震撼。当年“劈开太行山,高举红旗永向前”的号子声犹在耳边,300名青年突击队队员在坚硬的岩壁上穿山凿洞的场景犹在眼前。
正是一个个这样③__________、艰苦奋斗的故事,铺就了我们通往复兴的宽广大路;正是一代代青年的顽强拼搏,奠基了今天的中国模样。也正因此,今天我们青年一代才有了较好的物质条件和教育资源,有了与父辈不一样的视野,能够更加自信从容地与世界同代人比肩而行。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数字,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我伸手摸摸身旁的东西,那是一把雨伞和一袋青稞麦。摸着它们,我心里说不出是个什么滋味;在长征中这两件东西是无价之宝,有了伞就有了房子,就不怕雨淋日晒;有了粮就能活下去。在这种极端困难的时候,她不会想不到,万一我俩失散了,她没有了粮食会怎样;但是,但是她却①悄悄地给我留下了。
直到月亮从山后面升上来,照到了沟壁上,她才回来。她把背上的一些东西放下,把一件破棉衣盖到我的身上,坐在我的身旁。映着月光,我看见她的脸色惨白,两眼②直直地发呆。她喘息了一阵,压低声音说:“老滕,我们掉队了!”我看她实在太累了,就说:“小何,你先躺下歇歇,咱们再想办法吧!”她轻轻地在我身旁躺下。这时已经是下半夜了,天空好像比往常低了许多,半圆的月亮斜挂在天上,③冷冷地盯着这空旷无人的山野;风,不知什么时候刮大了,茅草发出唰唰的响声……她脑袋枕着两手,向着夜空呆望着。映着月光,我看见她的腮边垂着两颗大大的泪珠。我想:也许她刚才受了些惊吓,有些沉不住气了。
4. 下列各句中的“好像”与文中加点的“好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新建成的阅览室好像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各种精美的书刊闪着光。
B. 过了一会儿,雾渐渐淡了些,好像给大自然披上了一层薄薄的婚纱。
C. 他想到明天的军训,心里非常激动,好像一下子成了一名威武的战士。
D. 我来到校门口,看到有个人在和王瑞说话,那个人和王瑞长得好像。
5. 对文学作品来说,叠词有时很有表现力。请从文中画横线的三处叠词中任选两处,分析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10~20段,完成6~8题。
6. 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二马骑兵的尾追和鲁大昌的妄图报复严重影响红军的修整,威胁边区人民的革命胜利果实,基于这些原因,中央军委决定发起吴起镇歼灭战役。
B. 敌人的骑兵一队接着一队,敌众我寡,中央军委制定了各部各自围歼的战略,我们一纵队四大队独立完成了消灭左侧敌人的任务。
C. 这场战役消灭了敌人一个骑兵团,打垮了敌人三个骑兵团,粉碎了蒋介石的“追剿”计划。
D. 二马骑兵对红军围追堵截,其战略意图是阻止红军进入陕北与刘志丹会合。
7. 第10段中说“除非敌人穷追、拦阻,惹怒我们的时候,我们才给予还击,搬去前进路上的障碍”,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吴起镇歼灭战场面精彩而又震撼,作者是如何达到这种艺术效果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我们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长征胜利80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推进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夺取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伟大胜利。长征永远在路上。必须清醒认识到,夺取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成效,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今天,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地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新的长征路上,要深刻认识到:只有坚定理想信念,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不论条件如何变化,都风雨如磐不动摇,才能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只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才能战胜一切风险挑战。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胜利而矢志奋斗;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而矢志奋斗;必须把握方向、统揽大局、统筹全局,为实现我们的总任务、总布局、总目标而矢志奋斗;必须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而矢志奋斗;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为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而矢志奋斗。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激励和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发愤图强、奋发有为,继续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我们就一定能在新的长征路上续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
(摘编自《在新长征路上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四》)
材料二:这是10月的一天早晨,秋高气爽,太阳还没有升到头顶,毛主席率领部队进入吴起镇一带的山头阵地。我们一纵队四大队担负着迂回敌人左侧的任务,一路上只见兄弟部队也都进入各自的伏击阵地。
8时整,我们在川道左侧的山沟里埋伏得都有些急了,这时突然见到前方川道里冒起一团团尘土,我与大队长黄开湘同志各自拿起望远镜仔细一看,嗬,果真马大胡子的骑兵来了,一队接着一队,还真不少。
战士们在一旁手里握着枪,眼睛紧盯着川里,从他们的神情可以看出,此刻谁都心里痒痒的,恨不得一下扑过去,将敌人彻底消灭。但是,这次是联合行动,必须听从统一指挥。我知道,现在两边山沟里,数百挺轻、重机枪都等着他们,只要一声令下,便可见到万马奔腾、千钧雷霆之势。这时,我习惯地转过头去,看看后边阵地。
突然,“啪!”山谷里响起了清脆的枪声。
霎时间,两边山沟里的轻、重武器一齐吼叫起来,两厢伏兵一齐杀了出来。敌人此时才知道进了我们的伏击圈,但已经晚了。我们一个迅猛突击,把走在前面的那个团打了个七零八落。受惊的马狂奔乱跳,敌人无法控制坐骑,纷纷从马背上跌落下来。有的腿还挂在镫里,硬给马拖着跑了。敌人后边的三个骑兵团,阵势还没有摆定,一家伙就给他们自己的败骑冲散了。真是人喊马嘶,不打自垮。我们就这样轻轻松松地消灭了敌人一个骑兵团,打垮了敌人三个骑兵团。在缴获的文件中,我们看到了蒋介石的密电,电报称:
“……红军长途行军,疲惫不堪,企图进入陕北会合刘志丹,命令你部骑兵前往堵截,相机包围,予以歼灭。”
“红军长途行军”“企图进入陕北会合刘志丹”这话都不假,但却是我们“相机包围”了蒋介石的骑兵,并把他们给歼灭了。
(摘自杨成武《长征胜利万岁》)
9.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共穿越十余省,走过了二万五千里,经历大小战役战斗六百余次。
B. 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行军极为艰难;娄山关、腊子口是险要之地,在这里进行过激烈的战斗。
C. 在新的时代,推进党的建设,取得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仍然要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D. 马家军的骑兵团在蒋介石的指挥下包围红军,结果却被红军反包围,这使国民党的中央军受到了重创。
10.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发扬长征精神,建设同国家发展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就能维护好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
B. 面对风险挑战,要“逢山开道、遇水架桥”,这表现了党和人民轻轻松松便可战胜困难的信念。
C. “秋高气爽”写出了红军与马家军作战的环境特点,字里行间透露着愉悦的心情和夺取胜利的信心。
D. 材料二特意交代了蒋介石的电报内容,旨在对国民党进行讽刺,并从正面写出了红军长征的艰难。
11. 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长征精神的一项是( )
A. 红军在前四次反“围剿”中获胜,除战略战术运用成功外,民众的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B. 红军翻越夹金山时,一位军需处长把棉衣让给了战友,自己却因严寒而冻死。
C. 红3军团某连炊事班只有一个铜锅,炊事员接连冻死饿死,但铜锅一直随军而行。
D. 湘江之战时,红军师长陈树湘伤重被俘,趁敌不备,用手绞断自己的肠子牺牲。
12. 两则材料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请依据材料一,谈谈学习《长征胜利万岁》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战中的插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画《百团大战》中,画家用质朴而激昂的笔墨,展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北敌后抗日军民齐心协力,①__________,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的场面,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②__________的战斗精神。作品在构思上③__________,借鉴电影蒙太奇的叙事手法,以前线指挥、摧毁敌军碉堡、缴获敌军装备以及八路军战士冲锋陷阵等场景构成了整个战役的恢宏概貌。画面中,八路军战士形象孔武有力,扑面而来的冲锋队伍气势如虹,视觉冲击力强烈,与左右两侧并置的局部场景相互呼应,真实还原了历史,从而关照了众多动人的精彩细节。油画《四渡赤水》描绘了红军深夜渡过赤水河的场景。在创作中,画家大胆运用红与黑的强烈对比来营造画面氛围,战士手中的耀眼火把是作品的灵魂,它映亮了水,映红了天,表达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________________。作品以创新的色彩营造和象征性的表现手法,展现了画家心中的历史场景,红色题材的诗意之美让人动容。
此外,油画《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峥嵘岁月》等作品,皆以崭新的视角诠释历史,在深刻而宏大的史实呈现中,积极寻找新的表现方式,在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相互交融中,积蓄和传递出强大的精神力量。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仿照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再写一句话,使分号前后的内容、句式对应,表现方法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列各句中,破折号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我们的部队——三团一营的战士们救起了两个日本小女孩,大的五六岁,小的还在襁褓之中。
B. 她们的父亲——井陉火车站的日本副站长,受了重伤,经抢救无效殒命,她们的母亲也在炮火中死亡。
C. 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D. 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1980年春,日本著名的《读卖新闻》头版头条刊登了标题为《美穗子姐妹,中国元帅聂荣臻想念你们》的文章,立刻吸引了日本人民的目光,当然也__①__。美穗子决定:__②__!
1980年7月的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人民大会堂大厅里聚满了各大媒体的记者,他们是来记录美穗子面谢救命恩人这一历史时刻的。1980年,中日两国关系在各个领域都开始升温。“将军救孤女”这样一段将流芳千古的佳话,__③__。例如,中央相关新闻媒体就拍摄了记录美穗子访华的电影《美穗子探亲》。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完成6~8题。
6. 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考虑到眼前的处境,从关心爱护孩子的角度出发,决定还是把两个孩子送回日方。
B. 美穗子在指挥所停留期间常常跟随着“我”,是因为她感谢“我”救了她,决定长大后要报恩。
C. 给两个孩子找“最好的交通工具”“在筐里堆了许多梨子”,表现了我党我军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
D. “我”给日本官兵写信的直接目的是保护孩子和送护人,重要目的是对敌军进行政治 工作。
7. 课文开头说“这是激烈的战火中一个很有意义的‘插曲’”,句中的“很有意义”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美穗子为什么会“开始不肯吃”?后来为什么又“显得不那么拘束了”?从中你可以感受到聂将军是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
材料一:
日本军官长士兵诸君:
日阀横暴,侵我中华,战争延绵于兹四年矣。中日两国人民死伤残废者不知凡几,辗转流离者又不知凡几。此种惨痛事件,其责任应完全由日阀负之。
此次我军进击正太线,收复东王舍,带来日本弱女二人。其母不幸死于炮火中,其父于矿井着火时受重伤,经我救治无效,不幸殒命。余此伶仃孤苦之幼女,一女仅五六龄,一女尚在襁褓中,彷徨无依,情殊可悯。经我收容抚育后,兹特着人送还,请转交其亲属抚养,幸勿使彼辈无辜孤女沦落异域,葬身沟壑而后已。
中日两国人民本无仇怨,不图日阀专政,逞其凶毒,内则横征暴敛,外则制造战争。致使日本人民起居不安,生活困难,背井离乡,触冒烽火,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父母。对于中国和平居民,则更肆行烧杀淫掠,惨无人道,死伤流亡,痛剧创深。此实中日两大民族空前之浩劫,日阀之万恶罪行也。
但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为仇敌,所以坚持抗战,誓死抗日者,迫于日阀侵略而自卫耳。而侵略中国亦非日本士兵及人民之志愿,亦不过为日阀胁从耳。为今之计,中日两国之士兵及人民应携起手来,立即反对与消灭此种罪恶战争,打倒日本军阀财阀,以争取两大民族真正的解放自由与幸福。否则中国人民固将更增艰苦,而君辈前途将亦不堪设想矣。
我八路军本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必当与野蛮横暴之日阀血战到底。深望君等幡然觉醒,与中国士兵人民齐心合力,共谋解放,则日本幸甚,中国亦幸甚。
专此即颂
安好
聂荣臻
八月二十二日
(摘自聂荣臻《大战中的插曲》)
材料二:21世纪以来,印度洋海啸、汶川地震、卡特里娜飓风以及新冠疫情等灾害接踵而至,据统计,自1980年以来全球共有16亿人死于灾害。破坏性的灾难,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物质损失,也会挑战乃至根除相关主体的联结关系,对人们的情感造成开放性的创口。而这种形势下的相互帮助,则有助于产生新的情感联结,将处于同一环境中的人联系在一起,重塑信任与认同,乃至形成新的情感共同体。
面对这种情况,美国学者迈克尔·格兰茨首次提出了“灾难外交”这一概念。“灾难外交”就是一国以救灾为契机,同其他国家,特别是受灾国家共同应对灾难挑战,围绕灾难的预防、救援和重建开展一系列外交活动,从而促进国家间关系的改善或深化。
已有对“灾难外交”的认识仍局限于传统的创造性介入外交分析框架之中,强调“灾难外交”通过发挥其政治、经济和文化功能来促进国家间关系升级。然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情感因素对“灾难外交”的实践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如喜爱、信任等积极情感可以使援助国免受受援国对其动机的怀疑,而担忧、恐惧等负面情感可能使受援国拒绝接受援助或只接受援助但不改变对援助国的刻板印象和态度,从而使灾难外交难以达到改善国家间关系的目的。
从心理层面上看,灾难外交是一种情感交流的实践,当受灾者和援助者寻求一种方式来表达其经历或感受时,灾难外交通过向双方传达对方的情感来吸引两国民众形成情感联系——援助者可以借此表达同情与友谊,受灾者则从中感受到被理解和被接纳,孤立的个人情感由此被嵌入更大的集体之中,这个集体有着对灾难共同的情感理解。
近年来我国的灾难外交实践,也证实了灾难外交培育共同情感的作用。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时,我国作为受灾国收到多国帮助,我国在疫情好转后又主动向他国伸出援手,在相互的援助与协作中增进了国家间的互信,巩固了国际团结,促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化。疫情前期,日本官方和民间慷慨地向我国捐赠了口罩等医疗物资,我国的社交媒体、人民和政府也积极主动回馈着这份善意。外媒评论称,中日两国民间和政府在抗击新冠疫情中的相互支援“缓和了中日几代人的敌意”。
当然,灾难外交要尊重受援国的文化、价值观和情感基础。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这一点可以从美国民主党在“9·11”事件后针对中东受众的一项旨在促进民主价值观的重要倡议的失败中得到证明——仅展示了美国的观点,缺少同中东国家经历与情感的相互承认。遵从受援国情感表达的规则也不是可有可无的。不同国家在情感交流的方式上存在差异,例如,日本文化对公开展示震惊和恐怖的表情有规定,而美国文化则没有。规则表达了某种社会确定的规范或习俗对情感信息交流方式的期望,包括语言、强度等,在跨文化环境中,违反特定文化的情感表达规则就会导致沟通障碍和敌意,不利于人类的共同情感建设。
(摘编自韦红、马赟菲《论灾难外交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情感建设》)
9.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日阀造成妻子失去丈夫、孩子失去父亲、老人失去儿女,此两弱女成孤仅是其中一例。
B. 聂荣臻元帅的信,蕴含着平等、和平、人道和友爱的思想,表现了他胸怀宽广、境界高远。
C. “灾难外交”理念的提出,为国家救灾提供契机,也将促进国家间关系的改善或深化。
D. 彼此尊重、相互认同是灾难外交援助的重要基础,舍此,往往会失却灾难外交的意义。
10.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日阀发动了侵华战争,但两国士兵、人民不宜交恶,应携手反战,赢得自由和幸福。
B. 破坏性的灾难有坏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即它能为重建“情感共同体”提供契机。
C. 在灾难外交中,相较于传统手段,发挥情感因素的影响来升级国家间关系更为重要。
D. 中日如能在外交实践中相互支援,就能培育共同情感,消除中日几代人之间的敌意。
11. 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在灾难外交中重塑人类情感共同体”观点的一项是( )
A. 糟糕的埃博拉危机提供了认识真正的朋友的机会,而中国则是利比里亚真正的朋友之一。
B. 新冠疫情蔓延,中国把多国联结在一起,善意在各国民众之间传递,显示了民族间的情感力量。
C. 在形成共同情感的路径中,人们通过互动传递情感,并共同理解灾害中的情感,从而使情感聚合。
D. 情感可以在媒体上自由地表达和传递,即使远在天涯的人们坐在家中,也可以感受到异国“遥远的情感”。
12. 聂荣臻将日本人分为“日阀”和“日本士兵及人民”两部分进行阐述,这样行文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结合文本,请就“灾难外交培育共同情感”,整合出几点合理化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
2. 长征胜利万岁
1. 示例:①一脉相承 ②不可磨灭 ③披荆斩棘
2. 示例一:林县人民为了改变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自发组成了10万人的修渠大军。
示例二:林县人民为了解决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问题,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自发组成了10万人的修渠大军。
3. ①使用数字,突出工程之大、困难之多、任务之重、成就之高,更具真实性,更有说服力、震撼力;②有力地衬托出林县人民攻坚克难、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
4. A(A项和原文中的“好像”都是在推测中有比较。B项,表比喻。C项,表想象。D项,是“很相似”的意思)
5. ①“悄悄”,指不动声色、偷偷地、不惊动他人,突出小何对“我”的关心和爱护,赞扬了小何的革命精神;②“直直”,写眼神发直、发呆的样子,突出了小何的劳累,以及面对掉队的失神;③“冷冷”,指寒冷,写出月光清冷,突出夜里天气的寒冷,暗示面临形势的严峻。(任选两处分析即可)
6. B(“各部各自围歼的战略”错误,原文第15段为“这次是联合行动,必须听从统一指挥”;另外,一纵队四大队“独立完成”的说法也错误)
7. ①长征途中,红军为了突破蒋介石的围追堵截,牺牲巨大,为了保全和发展红军的力量,所以尽量避免与敌人正面交锋。②日军侵略中国,抗日势在必行,红军为了迅速北上抗日,一般不和敌人硬打。③长征途中战士们长途跋涉,缺衣少食,异常疲惫,急需修整。
8. ①运用细节描写。“战士们在一旁手里握着枪,眼睛紧盯着川里”,一“握”一“盯”,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战士们的斗志昂扬。②对比手法。我军“轻、重武器一齐吼叫起来,两厢伏兵一齐杀了出来”,敌军“受惊的马狂奔乱跳,敌人无法控制坐骑,纷纷从马背上跌落下来。有的腿还挂在镫里,硬给马拖着跑了”,对比鲜明,场面壮观。③用词精当形象。“万马奔腾”“千钧雷霆”“七零八落”“人喊马嘶”等词语的运用,贴切生动。
9. D(“结果却被红军反包围,这使国民党的中央军受到了重创”错误,红军并没有反包围,只是打了伏击。另外“马家军”并不是“国民党的中央军”)
10. C(A项,“就能维护好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说法过于绝对,原文为“必须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而矢志奋斗”。B项,“这表现了党和人民轻轻松松便可战胜困难的信念”错误,根据原文“在新的长征路上,要深刻认识到:只有坚定理想信念,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不论条件如何变化,都风雨如磐不动摇,才能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只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才能战胜一切风险挑战”可知,应该是表现了党和人民在新长征路上坚决克服一切困难的信念。D项,“并从正面写出了红军长征的艰难”错误,应为“从侧面写出了红军长征的艰难”)
11. A(前四次反“围剿”还没有开始长征,所以不能体现长征精神)
12. ①材料一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阐述长征精神的内涵和作用。②材料二主要运用了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式,描述长征途中的一次战斗。
13. ①能够深入了解红军长征过程中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了解我们党领导的红军的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②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等长征精神。③激励我们树立远大、崇高的理想,并在成长路上努力奋斗。
*大战中的插曲
1. 示例:①前仆后继 ②不屈不挠 ③另辟蹊径
2. 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与左右两侧并置的局部场景相互呼应,既真实还原了历史,又关照了众多动人的精彩细节。
3. 示例:它指明了路,照亮了心,呈现了中国革命的红色之魂永远长存。
4. C(C项表示话题的转换,A、B、D三项均表示解释说明)
5. 示例:①引起了美穗子的注意 ②到中国去面谢救命恩人 ③是任何一个新闻媒体都不会放过的
6. B(“感谢‘我’救了她,决定长大后要报恩”无中生有。文中小女孩失去了父母,孤苦无依,跟着“我”是因为“我”精心照顾她,使她对我产生了依赖)
7. ①八路军在战斗中救治了两个日本小女孩,拯救了两条鲜活的生命。②以送还日本小女孩为契机,向日本侵略军展示、宣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践行的革命人道主义,针对日本军队开展了一次有效的政治工作。③拯救日本小女孩的事情,战争结束后在中日两国引起巨大反响,促进了日本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的认识,也促进了日本人对侵华战争的反省与认识,对中日关系产生了积极影响。
8. 美穗子见父母在战火中失去了生命,充满了恐惧,因此“开始不肯吃”。后来,聂将军的精心照料让她打消了顾虑,渐渐淡忘了战争的创伤,所以“显得不那么拘束”了。从中可以感受到聂将军是一个和善、具有宽广胸襟的人。
9. C(“为国家救灾提供契机”错误。“灾难外交”是以救灾为契机而进行外交活动,即救灾为外交活动提供契机,促成灾难外交,而不是灾难外交“为国家救灾提供契机”)
10. A(B项,“也有好的一面”错误,能提供契机并不是“好处”,只是一个机会,利用好才会带来好处。C项,“相较于传统手段,发挥情感因素的影响来升级国家间关系更为重要”于文无据,依据原文“已有对‘灾难外交’的认识仍局限于传统的创造性介入外交分析框架之中……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情感因素对‘灾难外交’的实践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可知,并没有和传统手段进行比较。D项,“就能……消除中日几代人之间的敌意”说法过于绝对)
11. D(该项内容是说媒体带来的情感表达形式的变化,与“灾难、重塑、情感共同体”没有必然关系,所以不能体现“在灾难外交中重塑人类情感共同体”这一观点)
12. ①既能鲜明地谴责日本人的侵略行径,又利于团结日本人中的人道和正义力量去抵制战争。②先分点阐述,再文末总结,明确立场,并发出警告,行文思路更清晰。
13. ①利用机会,主动伸出援手,增加人道主义输出,强化情感联系。②尊重受援国的文化、价值观和情感基础。③遵从受援国情感表达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