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齐白石的艺术作品.了解他的艺术主张,体会他作品中的似与不似。
2.学习如何欣赏美术作品。
2学情分析
学生对我国的国画大家及作品不了解,不熟悉,对其没有正确的审美评价标准。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齐白石的艺术作品。
教学难点:体会齐白石作品中的艺术韵味。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培养审美的眼睛——齐白石艺术赏析
一、组织教学互致问候,稳定情绪。
二、导入新课(约1分钟)教师:请翻开书1页第1课,上节课我们对美术的概念及其分类进行了学习,今天这节课我们将通过欣赏齐白石的艺术作品.了解他的艺术主张,体会他作品中的似与不似。学习如何欣赏美术作品。
三、讲授新课(约23分钟):A:教师:在欣赏之前,我们对作品的背景知识作必要的了解。首先了解作者齐白石。请看大屏幕,这就是齐白石[指大屏幕上齐白石的《齐白石像》。
提问:你们了解他吗?他是干什么的?
齐白石(1864-1957)
中国近、现代中国画家、篆刻家。生于湖南省湘潭县杏子坞星斗塘。其绘画,以花鸟草虫为大宗,具兼工、写两种作风,造意高深,是将质朴天真的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与传统的文人画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得他的绘画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作品洋溢着健康、欢乐、诙谐、倔强、自足和蓬勃的生命力。此外,他在诗书画印等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齐白石(1864~1957),我国20世纪著名画家和书法篆刻家。湖南湘潭人,原名纯芝,字渭清,兰亭,后改名璜,字萍生,小名阿芝,号白石、白石翁、老白、又号寄萍、老萍、借山翁、杏子坞老民、齐大、木居士、三百石印富翁等,别号借山馆主者、白石山人、寄萍老人等。 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上,齐白石是唯一一位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授予“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称号的中国画大师。
B:齐白石晚期作品《游虾图》(1949年)
我们欣赏画首先从他的形式和形象入手。
提问:这幅画画的是什么?知道这是什么画种的画吗?
下面进入第二步:对内容的理解体验。
提问:谈谈你看到画上的虾的感受?
一代艺术大师齐白石以善于画虾著称,他所画的虾,活泼生动,就像正在水中游动着一样,一节节的虾身透明而富有弹性,长长的虾须和两只虾螯也好像在不停地摆动。
一群普通的虾子,通过齐白石的笔墨处理,一个个变得晶莹透亮,生动可人。通过齐白石巧妙的空白处理,不着一笔而将虾群置于水中。
下面进入第三步:对内蕴的探究和领悟。
提问:大家见过虾吗?虾是什么样的?
齐白石画虾是在总结了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去掉了真河虾身上的许多小结构,抓住虾的主要特征。作画要形神兼备,似与不似的例子:白石老人画虾,可以说非常像,大家觉得像活的一样,活灵活现,这是白石老人的似,可是呢,他画的虾又是现实中没有的,他晚年画虾虾身是五节,真虾六节,(这是他画错了吗?不是。)这就是他的不似.。虾倾注了一生的情感智慧和心血,河虾和海虾的结合体,河虾得长嵌和海虾的透明,用几十年提炼出来的艺术虾。有人评价他的画:“前人画虾,始于八大,继之板桥,大成于白石”。
以至他的虾子成为以后任何一个中国画研习者的经典和必修课,也成为普通老百姓认识中国画认识齐白石的着眼点。
讲解:
由于与众不同,齐白石的画曾有一度遭人否定与攻击,说齐白石画出来的东西,说是又不是,有点像狐狸精,说变就变了。说画山,又不像山,讲画鱼,又不像鱼。而齐白石回应说,“太似媚俗,不似欺世”。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齐白石有一套把世间万物描绘下来的真功夫,他什么都能画,只要是能让他看到的,不管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他都能画.他还是驱笔运墨,百变神通的高手,他能根据笔墨的微弱的变化就能营造出客观世界的不同.
C:大家刚才以说起齐白石给我一个感觉,很亲切,像说起自己的老朋友一样。提问:有没有知道他的艺术主张?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这是一代书画大师齐白石对艺术的独特见解。用一句简单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就解决了多少年来艺术界一直争论不休的关于艺术创作的基本问题。在他看来,太似则媚俗,写生不是绘“标本”,如果这样艺术家就成为了自然的奴隶,放弃了对自然与生活的概括提炼,是对艺术创作的不负责任。太不似则欺世,艺术也是对客观自然的一种反映,太不似则是对客观自然的一种歪曲,同样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它失去了艺术“真”的根本,是不会从根本上得到观赏者共鸣的。齐白石的成功之处就是找到了似与不似之间的巧妙连接,为中国画的创造与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与语如兰》 镜心 水墨纸本 32.2×26cm 钤印:借山翁题识:与语如兰。秀芳老弟命。八十七岁白石。丁亥(1947年)。提问:这幅画画的是什么?
这是大家非常常见的情景,一个玻璃杯,里面有两支灵气飞动,清香馥郁的兰花,常见的场景,画得很生动,大家一看,哟,非常像,似
提问:谈谈你看到画上的这两朵兰花的感受?
可是你看着看着,你就会觉得,这怎么就不像是两朵兰花,这不分明画的是两位君子远离了城市的喧嚣,躲在一个安静角落里,窃窃私语吗?多像两个人在这里交谈啊,那这就是白石老人的不似啦,
提问:对内蕴的探究和领悟。
那在这个时候,还有人去关心他的似与不似吗?那大家都非常清楚,白石老人画的是一种精神,这幅画《与语如兰》非常有意境,有“与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之感。多像两个人在这里窃窃私谈,看到这张画,我们就仿佛看到了白石老人那空旷澄明的精神世界,毫无尘染的心,一个俗人的笔下,是画不出这种的画来的。
提问:这幅画画的是什么?《黄花草虫图》
《蝈蝈》 《蜻蜓》 :无论是色彩还是造型都极为细致,包括头须、爪钩刻画得活灵活现、生动逼真,看到这些,蝈蝈的精到就会抓住欣赏者得目光。让人久久不忍离去。
《蜜蜂》:他画的蜜蜂,头身画得很清楚,用浑圆一片淡墨表示翅膀的振动,让人感受到蜜蜂真的在空中飞舞。
提问:谈谈你看到画上这些昆虫的感受?
在他的笔下,无论花鸟虫鱼,还是瓜果鱼虾,总是栩栩如生,都呈现大自然生命的跃动和儿童般的情趣。
齐白石就是这样,把昆虫身上的经络和腿上的刺都画得清清楚楚,颜色上的变化都画得淋漓尽致,像活的一样.这是他的似
《百岁寿酒》这就是他的不似了,哪里的桃子有箩筐那么大,2006年的拍卖会上以一百九十万零八千成交《树塘双牛图》 他画春牛就是个两个墨,这是他对现实中事物的浓缩,这就是他的不似。《瑞林图》梅花盛开的季节严冬季节怎么会有昆虫呢,怎么会有蝴蝶呢?严冬季节什么昆虫都不会有,这就是他的不似。
提问:这幅画画的是什么?讲解《荔枝螳螂图》
取三枝硕果累累的荔枝置于图中,在上部的一枝荔枝的枝头上,爬着一只螳螂,下部两枝荔枝并列交错,构图新颖。
讲解用笔
荔枝的枝干,线条苍劲遒韧,行笔老辣,凡顿笔、折笔处有如写篆书,富立体感。叶子先用淡墨沿着枝干点画,再以稍浓的墨线迅速勾筋叶。果实则用鲜艳的红色点画,因作者巧妙地把握好了色和水的度,使画出的荔枝,犹如刚摘下的,尚挂着露珠的荔枝,新鲜嫩美。爬在枝头上的螳螂,是用赭色精细勾出的,笔法细腻,极为生动传神。这种工细的昆虫与豪放写意的荔枝融为一体,使画面更为活泼。他的荔枝作品很多是枝干粗放,而草虫十分工谨。有的“写意”作品把形简到了极致,有的接近抽象,但物形又藏在其中。这个“妙”字,不仅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形,而重要的是妙在内在的艺术生命。在他笔下,小生物大都是活蹦乱跳呼之欲出。
D:《古代文人画》
提问:古代画家绘画题材有些什么?
“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
提问:古代画家作品都是用墨画的,颜色是什么颜色呀?
按色彩审美观,大红大黑组配是黄金搭档。如舞台女子,红裙必用黑腰带,街上姑娘,黑裙必挎红皮包。黑色显得高雅,红色表示喜庆。
提问:我们来看看齐白石先生怎么画荷花的?《荷花水鸟》
红花墨叶,花为泼彩,叶为泼墨的大写意,在似与不似之间追求艺术上的创作与突破的融合,这正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画法.
讲解:“红花墨叶派”
齐白石的画风在他七十岁后更是别具一派。那就是“红花墨叶派”。白石老人自七十岁后,画风陡然一别:形神兼备,豁达开朗,观天地之造化,富万物于胸中,下笔如游神,运墨见虚实。真是百变神通,取材无禁忌,拈来皆成画。轻松欢快,雅俗共赏。深得大众喜爱。
《他日相呼》
提问:这幅画画的是什么?谈谈你看到画上的小鸡感受?
毛茸茸的,很形象。
提问:我们来看看他的作品名称,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构图简单\意韵深长,他的动物世界是儿童的世界,动物之间的关系是儿童伙伴之间的关系,表现出儿童在游戏时流露出的友善、顽皮、好奇、天真、好胜、同情等美好情感,因此,他的画是充满浓情和讴歌真善美的,他把这种情感上升为作品的灵魂,这就是意境。
他有一颗永远不变的童心,一颗永远对故乡眷念的乡土之情。他把这种情绪寄托在他的很多作品之中。
《灯鼠图》08年拍卖23万1千元本幅乃齐白石创作的老鼠油灯图,画面左上方一蜡烛灯,一鼠跳向蜡烛,另一鼠正在啃着一函书,画面非常的恬静,老鼠的题材齐白石的作品中我们比较常见,主要是借老鼠来比喻目光短浅的功利之人,本幅老鼠油灯图色彩明快,笔墨简练,老鼠造型区区几笔勾勒得非常精确,是文人绘画似与不似的最高境界。
齐白石笔下的形象是饱含情感的,他喜欢画鼠,有上灯台的老鼠,偷油的老鼠,啃书的老鼠。老鼠情节石老人童年情节的自然流露,在他的潜意识里,老鼠永远是胆怯、顽皮、滑稽的小动物,老人不仅惟妙惟肖的模仿他们的神态,而且赋予动物以人的感情和社会性。
《螃蟹 游鱼 白菜 葫芦》
齐白石笔下的蔬菜瓜果、花鸟草虫、虾蟹鱼蛙都充满了一种情趣,一种鲜活的生命力。
感悟:
齐白石的很多小品,绘画手法轻松随意,给人一种随心所欲的感受,但他的作品意境无穷独具一格,有着极其旺盛的生命力。他的许多小品,虽然显得很轻松,随意画成的样子,其实是画家有意安排并精心布局了的构图,总是力图表现在自己感动过和觉得有趣的东西。
F:《蜻蜓 》
内容:
一只挺立的莲蓬,吸引来一只蜻蜓,寥寥几笔水波纹,构成一幅充满生机而又耐人寻味的作品.全画用大写意画法,但粗放中不乏精细,构图奇特,虚实对比强烈,用笔简练生动,真正达到了笔”见”简”意不简\以少胜多的艺术境界,且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
《莲蓬蜻蜓》的画法:
写意画莲蓬\蜻蜓,莲蓬背后用线条画出秋水,蜻蜓背景衬以空白,突出了蜻蜓,在同一幅画中形成虚与实的强烈对比,巧夺天工,奇趣鄢然,从画面中可以看出,齐白石的主观情思,完全熔铸在他的笔下各种工虫形象之中,情、理、形、神融为一体得种种形象及其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观者想象力,构成了内蕴深邃的意境。
尤称绝技的是简笔水波曲线,在有意无意之中,在刚劲柔弱之间。碧波清流,尚在纸面荡漾。深厚的书法功底,加之以乡村文人的情致,使得再平常不过的凡物凡景,成为过目难忘的美画美景,中国文人画的魅力,尽在此乎。
总结特点:像儿童画
新:无论是构图、造型、笔墨还是点景人物等,都像儿童画一样画得无拘无束,富有新意,不同寻常。
简:齐白石的画酷似儿童画,寥寥几笔,单纯简洁,主题宣明,点到为止。
拙:用大写意手段,金石笔法,铸造了粗拙、朴茂的笔墨特色,恰似儿童画给人的一种拙拙的感觉。
童心、童趣是齐白石绘画精神特色之一,我们从他的作品中感受到老人的童真之心,勾起观者对儿童生活的回忆和怀恋。
构图与画境 造型与笔墨都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意味、中国风韵。
G:《大富贵、世多子、清白传家、多寿》作品寓意吉祥
本课小结(朗诵)
齐白石先生的作品不仅寓意吉祥,具有新、简、拙的特点,而且他作品中的造型、笔墨、色彩,源于生活,也源于他的想象,那似与不似的境界,是客观世界高度凝聚的结晶。有妙造神意的艺术构思和令人浮想联翩的神力,齐白石经过近一个世纪的艺术实践得出艺术真谛“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将中国画的内在理论推上了一个更高的崭新境界。
一代大师齐白石,一天才的能力开创了红花墨叶派,他在用传统水墨表现现实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他拓展了花鸟画的题材范围,同时给传统绘画注入了时代的特征;同时他的作品始终没有离开民族文化的根基,他的作品自始至终洋溢着浓郁的、地道的中国味道。
齐白石是最能代表中国绘画的艺术大师。
这就是上个世纪五百年来,我们出了那么多位艺术大师,为什么大家会不约而同地把齐白石列在第一位的原因。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