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1)知识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美术鉴赏的意义。
(2)能力问题: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情操。
2学情分析
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结合隆昌富有特色艺术资源进行教学,培养了学生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学生非常感兴趣,从而提高了学生美术鉴赏的能力。
3重点难点
(1)重点:审美应是一种主动地行为,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培养学生送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2)难点:如何结合实例讲解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同学们,罗丹有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领略隆昌的美:欣赏美丽隆昌,感受隆昌的美。(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去发现美)
活动2【活动】
师提问:-------面对这些景观,你有何感受?
生回答(学生谈感受!)
师表扬(肯定学生的回答的问题)
活动3【讲授】
教师讲解培养审美的眼睛的两个途径:
一是欣赏大自然,即自然景观。如:日出、风景等。
二是欣赏第二自然——由人创造的艺术品。即 人文景观如:石牌坊、亭台建筑等。
活动4【活动】分组讨论活动
展示图片:p2—p4张萱的《捣练图》、米勒的《拾穗者》区别相同点和不同点。
(1)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年代
第二:材料
第三:主题内容
第四:历史背景
第五:作者创作意图
(2)(请同学们以前后四个人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讨论5分钟,进行总结。
(3)教师适时表扬学生讨论的情况。
(4)每组汇总讨论的的结果,每组选一位同学回答问题。
活动5【讲授】教师概述
相同点:都是妇女劳动为题材
不同点:前者:盛唐贵族妇女平和优雅的美中国画
后者:19世纪法国贫穷妇女让人产生同情
活动6【活动】讨论
师生共同讨论:
为什么同是描绘妇女劳动场面的绘画而给人的感受不同呢?
(1)生回答
(2)师小结:
A、《捣练图》的作者张萱处 于盛唐,他是唐玄宗时期 的宫廷画师,“练”是一 种丝织品,刚织成时质地 坚硬,必须经过沸煮,日 晒漂白,再用杵捣,最后 才能使丝绸变得柔软洁白。 画中分成三组,捣练、理 线、熨烫,还有一个年少 的女孩淘气的从布底下窜 来窜去,可见当时社会稳 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没有血腥的战争和激烈的社会矛盾,因此画面平和优雅。
B、《拾穗》是19世纪法国 画家米勒所画,画中3个 贫穷的农妇正在捡拾麦田 里散落的麦穗,因为当时法国正处贫富差距加大, 阶级矛盾尖锐的时期,米勒本身出生在农村家庭, 从小在农田里长大,这也决定了他以后的审美取向,歌颂劳动者质朴、勤劳的美德,永远散发着泥土的气息。
活动7【讲授】美术鉴赏概念:
概念:美术鉴赏就是运用我们的感知、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从而获得审美感受。对象:美术作品过程:感受→归类→分析→判断→体验→想象→评价
目的:获得审美享受理解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
本质:综合的审美活动
“鉴”:甄别,归类,分析,判断
“赏”:欣赏
活动8【作业】课堂作业:
在书中选择一件最喜欢的作品,进行鉴赏,并填写鉴赏报告单。鉴赏报告单作品年代(门类)材料主题内容时代背景画家创作意图
活动9【讲授】课堂小结
(1)让学生去发现美。
(2)什么是美术鉴赏?
(3)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美术鉴赏的意义
活动10【活动】板书
第1课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一、培养审美的眼睛的两个途径:二、讨论活动:
张萱的《捣练图》、米勒的《拾穗者》
相同点:都是妇女劳动为题材
不同点:前者:盛唐贵族妇女平和优雅的美中国画
后者:19世纪法国贫穷妇女让人产生同情
三、美术鉴赏概念: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