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培养审美的眼睛-… 配套教学设计(8)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课 培养审美的眼睛-… 配套教学设计(8)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5-12-09 10:18:12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2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审美的眼睛,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本课教学难点,主要是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
同学们,有没有去过博物馆或美术馆看过画展,当我们看到各类美术作品时,大家可能会疑惑,这些作品哪些是好作品,画的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去表现?这其实就涉及到美术鉴赏的问题,因为提问正是鉴赏的开始。同学们自读课本第2到6页,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是美术鉴赏?如何进行美术鉴赏?2、美术作品的门类有哪些?3、美术鉴赏的意义与价值?
活动2【讲授】讲授
1.出示图片《天安门广场》《黄山日出》提问:面对这些景观有何感受?学生回答:壮观、崇高、神圣教师总结:两种不同的美: 一种是自然景观;一种是人文景观。培养审美的眼睛有两个途径:一是欣赏大自然;如:黄山、九寨沟瀑布等。二是欣赏第二自然——由人创造的艺术品。如:天安门周围的建筑、艺术家的作品等。2.话题1:什么是美术鉴赏?怎样进行美术鉴赏?出示张萱《捣练图》和 米勒《拾穗》,思考:两幅作品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讨论并思考。提示: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分析:}主题内容}年代}材料}历史背景}作者创作意图学生回答:相同点:都是一劳动妇女为题材不同点:前者:贵族妇女 平和优雅的美 中国画后者:贫穷妇女 让人产生同情 油画提问:为什么同题材的作品而给人的感受不同呢?教师总结:《捣练图》的作者张萱处于盛唐,他是唐玄宗时期的宫廷画师,“练”是一种丝织品,刚织成时质地坚硬,必须经过沸煮,日晒漂白,再用杵捣,最后才能使丝绸变得柔软洁白,画中分成三组,捣练、理线、熨烫,还有一个年少的女孩淘气的从布底下窜来窜去,可见当时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没有血腥的战争和激烈的社会矛盾,因此画面平和优雅。《拾穗》是19世纪法国画家米勒所画,画中3个贫穷的农妇正在捡拾麦田里散落的麦穗,因为当时法国正处贫富差距加大,阶级矛盾尖锐的时期,米勒本身出生在农村家庭,从小在农田里长大,这也决定了他以后的审美取向,歌颂劳动者质朴、勤劳的美德,永远散发着泥土的气息。以上对两幅作品的分析实际上就是美术鉴赏的全过程。我们在欣赏作品和针对作品思考解决以上问题的过程,其实就已经进行了美术鉴赏。总结出美术鉴赏的概念:美术鉴赏就是运用我们的感知、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从而获得审美感受。怎样去鉴赏?具体地说,就是要弄明白一件美术作品的作者、创作年代、材料、语言形式和表达内容、以及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等等。3.话题2:美术作品的门类有哪些?请学生们从课本中找出答案并大声朗读出来,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们更深入了解。教师总结:u根据其艺术门类划分为: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摄影等六大类。绘画按材料和功能:油画、中国画、水粉画、水彩画、版画、年画、壁画等等。雕塑按空间:圆雕、浮雕。设计按内容和材料:服装设计、工业设计、广告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家具设计、网页设计等。u4.话题3:美术鉴赏对我的人生真的那么重要吗?(美术鉴赏的意义与价值)衣、食、住、行只是最简单的生存层面,它们都离不开美术,自然也离不开美术鉴赏。我们来看一下美术作品带来的价值与功能。美术从诞生之日起,就承担着自己的社会角色。它的价值与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认识功能:通过美术作品的内容或形式,认识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下的人们的生活、历史、风俗、观念等。 如张萱《捣练图》教育功能:美术作品的内容和主题对观众形成思想和道德上的感染和影响,以培养人们对待自然、社会、人生以及自我的态度。如董希文《千年土地翻了身》审美功能:培养人们对美的事物、美的形式的辨别力、敏感性和感受力。如《根扎南国》吴冠中
活动3【作业】布置作业
从本书中选取一件你最喜欢的美术作品,进行鉴赏并填写鉴赏报告单。鉴赏报告单作品年代门类(材料)形式语言时代背景表达内容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