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培养审美的眼睛-… 配套教学设计(9)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课 培养审美的眼睛-… 配套教学设计(9)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5-12-09 10:18:25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2学情分析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3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审美的眼睛,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本课教学难点,主要是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培养审美的眼睛
同学们,有没有去过博物馆或美术馆看过画展,当我们看到各类美术作品时,大家可能会疑惑,这些作品哪些是好作品,画的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去表现?这其实就涉及到美术鉴赏的问题,因为提问正是鉴赏的开始。
活动2【讲授】培养审美的眼睛
1.出示图片《天安门广场》《黄山日出》提问:面对这些景观有何感受?学生回答:壮观、崇高、神圣教师总结:两种不同的美: 一种是自然景观;一种是人文景观。培养审美的眼睛有两个途径: 一是欣赏大自然;如:黄山、九寨沟瀑布等。二是欣赏第二自然——由人创造的艺术品。 如:天安门周围的建筑、艺术家的作品等。2.话题1:什么是美术鉴赏? 怎样进行美术鉴赏?出示张萱《捣练图》和 米勒《拾穗》,思考:两幅作品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讨论并思考。教师总结:《捣练图》的作者张萱处于盛唐,他是唐玄宗时期的宫廷画师,“练”是一种丝织品,刚织成时质地坚硬,必须经过沸煮,日晒漂白,再用杵捣,最后才能使丝绸变得柔软洁白,画中分成三组,捣练、理线、熨烫,还有一个年少的女孩淘气的从布底下窜来窜去,可见当时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没有血腥的战争和激烈的社会矛盾,因此画面平和优雅。《拾穗》是19世纪法国画家米勒所画,画中3个贫穷的农妇正在捡拾麦田里散落的麦穗,因为当时法国正处贫富差距加大,阶级矛盾尖锐的时期,米勒本身出生在农村家庭,从小在农田里长大,这也决定了他以后的审美取向,歌颂劳动者质朴、勤劳的美德,永远散发着泥土的气息。以上对两幅作品的分析实际上就是美术鉴赏的全过程。我们在欣赏作品和针对作品思考解决以上问题的过程,其实就已经进行了美术鉴赏。总结出美术鉴赏的概念:美术鉴赏就是运用我们的感知、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从而获得审美感受。怎样去鉴赏?具体地说,就是要弄明白一件美术作品的作者、创作年代、材料、语言形式和表达内容、以及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等等。3.话题2:美术作品的门类有哪些?请学生们从课本中找出答案并大声朗读出来,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们更深入了解。教师总结: 根据其艺术门类划分为: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摄影等六大类。绘画按材料和功能:油画、中国画、水粉画、水彩画、版画、年画、壁画等等。雕塑按空间:圆雕、浮雕。我们来看一下美术作品带来的价值与功能。美术从诞生之日起,就承担着自己的社会角色。它的价值与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认识功能 ●教育功能 ●审美功能上完一堂后,我感觉课堂上要多多师生互动,尽量让学生踊跃去回答,才能激发他们发挥一定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活动3【作业】培养审美的眼睛
课后作业:从本书中选取一件你最喜欢的美术作品,进行鉴赏并填写鉴赏报告单。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