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下雨了》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通过观察图片、听录音等方式,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下雨前小动物的活动变化。
3. 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尤其是读好对话部分。
2. 掌握生字新词,理解其意思,并在具体语境中加以应用。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小动物在下雨前的行为变化及其原因。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四、教学准备:
1. 课文录音、生字新词卡片。
2. 小动物图片或相关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观察大自然吗?在大自然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等着我们去发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看看小动物们是如何感知即将到来的雨水的。
2. 揭示课题:《要下雨了》,并板书课题。
3. 提问讨论:你们知道要下雨了和下雨了有什么不同吗?这篇课文可能会讲些什么内容呢?
老师:(微笑着走进教室)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们要一起开启一段新的学习旅程。首先,我想问问大家,你们喜欢观察大自然吗?
学生A:(兴奋地举手)老师,我非常喜欢观察大自然!每次去公园或者山上,我都会仔细观察周围的一切。
老师:很好,A同学。大自然中确实隐藏着许多奥秘和有趣的现象。那么,你们有没有注意过,小动物们是如何感知即将到来的雨水的呢?
学生B:(好奇地思考)嗯……我知道蚂蚁会搬家,是不是因为它们能感觉到要下雨了呢?
老师:B同学观察得很仔细!蚂蚁搬家确实是下雨前的一个常见现象。那么,除了蚂蚁,还有没有其他小动物也能感知到雨水的到来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看看小动物们是如何预知天气的。
(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下课题《要下雨了》)
老师:同学们,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题——《要下雨了》。请大家跟我一起读一遍。
(学生们齐声朗读课题)
老师:很好!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要下雨了和下雨了这两个表述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C:我觉得要下雨了是说快要下雨了,但还没下;而下雨了是说已经在下雨了。
老师:C同学理解得很到位!那么,根据这个理解,你们觉得这篇课文可能会讲些什么内容呢?
学生D:我觉得这篇课文可能会讲小动物们如何提前感知到要下雨,然后它们是怎么做的。
老师:D同学的预测很有道理。那么,我们就带着这些好奇和疑问,一起走进课文,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听录音,感知课文: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播放课文录音,边听边想象课文中的画面。
2. 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用铅笔圈出你不认识的生字新词。
3. 检查生字新词学习情况:老师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并随机纠正发音。
老师:同学们,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我将播放课文的录音。请大家边听边在脑海中勾勒出课文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其中的情感与氛围。
(录音播放中,学生们闭上眼睛,专注地聆听。)
老师:好了,录音播放完毕。现在请大家睁开眼睛,打开课本,我们开始自读课文。请大家自由轻声地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用铅笔圈出你不认识的生字新词,待会儿我们一起来解决。
(学生们开始自读课文,教室里响起了轻轻的读书声。)
(一段时间后)
老师:好的,看来大家都读得很认真。现在,我将出示一些生字新词卡片,检查大家的认读情况。请同学们注意看卡片,大声朗读出来。
(老师出示生字新词卡片,学生们逐一认读。)
老师:很好,大部分同学都读得很准确。不过,我发现有几个字的发音还需要纠正一下。请大家看这里,(老师指向卡片上的某个字)这个字应该读xīn,而不是xīng。请大家跟我一起读一遍。
(学生们跟读,纠正发音。)
老师: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生字新词的发音问题。接下来,请大家继续读课文,尝试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中心思想。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举手提问,我们一起来讨论解决。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2)讨论交流:小白兔在做什么?天气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白兔有什么感受?
(3)指导朗读:注意读出小白兔的疑惑和好奇的语气。
老师:好的,我们请A同学来为我们朗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请认真听,边听边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A同学开始朗读第一自然段)
老师:感谢A同学的朗读。现在,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呢?
学生A:这一段主要讲了小白兔在割草,然后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天阴沉沉的,小白兔感到很疑惑。
老师:很好,学生A总结得很到位。那么,我们再具体一点,小白兔在割草的时候,天气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学生B:天气突然阴沉沉的,小白兔感到很疑惑。
老师:对的,学生B也抓住了关键信息。那么,小白兔为什么会有疑惑呢?他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C:小白兔感受到天气突然变化,由晴转阴,他可能担心会下雨,影响他割草,所以感到疑惑。
老师:很棒,学生C的解读非常到位。那么,在朗读这一段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学生D:在朗读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读出小白兔的疑惑和好奇的语气,尤其是在描述天气变化和小白兔感受的部分。
老师:非常好,学生D提醒得很对。在朗读时,我们确实要注意读出小白兔的疑惑和好奇的语气,以更好地表达文章的情感。现在,我们再请一位同学来试着朗读一下这一段,注意读出小白兔的情感哦。
(另一位同学尝试朗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感受朗读者的情感表达)
2. 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视频资料,了解小燕子低飞的现象。
老师微笑着引导学生们:同学们,我们先来观察一下这张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
小明兴奋地举手回答:老师,我看到了小燕子飞得很低!
老师点头肯定:很好,小明观察得很仔细。小燕子低飞,这是一个很特别的现象。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小红思考了一下说:是不是因为天气要变了?
老师赞赏地看了小红一眼:说得不错,小红的猜测很有道理。接下来,我们就通过第二、三自然段的学习,来深入了解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2)分角色朗读小白兔和小燕子的对话,理解小燕子低飞的原因。
老师让学生们分角色朗读小白兔和小燕子的对话。
小白兔疑惑地问:‘小燕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
小燕子回答:‘要下雨了,空气很潮湿,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飞不高。我正忙着捉虫子呢!’
朗读结束后,老师提问:通过这段对话,你们理解了小燕子低飞的原因了吗?
小刚举手回答:我理解了,小燕子低飞是因为要下雨了,空气潮湿,虫子的翅膀沾了水珠飞不高,所以小燕子在低处捉虫子。
老师满意地点头:小刚总结得很好。这就是小燕子低飞的原因。
(3)讨论交流:小燕子为什么要低飞?这与下雨有什么关系?
老师引导学生们讨论交流:那么小燕子低飞和下雨有什么关系呢?
小丽举手回答:我认为小燕子低飞是下雨的前兆。因为空气潮湿,虫子飞不高,所以小燕子也只能在低处飞行。这就像是告诉我们快要下雨了。
老师给予肯定:小丽的想法很正确。小燕子低飞确实是下雨的一个信号。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现象,我们可以提前预知天气的变化。这也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一个重要收获。
通过这样的师生对话,学生们不仅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还学会了观察和思考,培养了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四)总结拓展
1. 总结本课学习内容: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下雨前小动物的一些行为变化,这些变化都是它们适应自然环境的方式。
2. 拓展延伸:课后请同学们留心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看看还有哪些事物能够预测天气变化。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探索更多有趣的自然现象。
老师:好了,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的内容就要结束了。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我们都学到了什么呢?
学生A:老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下雨前小动物的一些行为变化,比如蚂蚁搬家、燕子低飞,这些都是它们预测天气的方式。
老师:很好,A同学总结得很到位。确实,这些小动物的行为变化都是它们适应自然环境的一种方式,也给我们人类提供了预测天气的线索。
老师:那么,除了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些,大家还知道哪些事物能够预测天气变化吗?
学生B:老师,我记得奶奶说过,如果早晨看到蜘蛛网上有水珠,那就表示今天可能会下雨。
老师:很棒,B同学!蜘蛛网上的水珠确实是一个预测天气的小窍门。这说明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自然现象等待我们去发现和探索。
老师:那么,作为课后的拓展延伸,我希望大家能够留心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看看还有哪些事物能够预测天气变化。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探索更多有趣的自然现象。
学生齐声:好的,老师!我们一定会认真观察的!
老师:非常好,期待大家下节课的分享。现在下课,同学们再见!
学生:老师再见!
(五)作业布置:
1. 熟读课文,准备下节课的朗读表演。
2. 收集关于天气变化的自然现象资料,准备下节课的交流分享。
六、教学反思:
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通过听录音、自读、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理解下雨前小动物的行为变化及其原因。同时,通过拓展延伸和作业布置,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究精神。在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