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1) 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课件(25张ppt)+教学设计+同步练习(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1) 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课件(25张ppt)+教学设计+同步练习(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2-09 11:47:10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第19课
1.普列汉诺夫说《四月提纲》是梦话,又说,“俄国历史还没有磨出能够烤制社会主义馅饼的面粉”,他的意思是(  )
A.社会主义理论不符合俄国的国情
B.俄国当时尚不具备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基础
C.反对俄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革
D.俄国应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2.1907年7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决议指出:“国内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极不适应……革命的客观历史任务还没有解决。”文中“革命的客观历史任务”是(  )
A.反帝反封建 B.反对外来侵略
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3.有人说二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短短8天之内,俄国变成了一个‘自由’的国家。”这里“自由”的含义是 (  )
A.俄国人获得了和平和面包 B.俄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C.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D.建立了工农兵苏维埃政权
4.《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写道:在那动乱的一九一七年的四月,吓得昏头昏脑的小市民,早上起来,揉着惺忪的睡眼,推开窗户,提心吊胆地询问比他起得早的邻居:“今天城里是哪一派掌权?”正确的回答是(  )
A.罗曼诺夫王朝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工兵代表苏维埃 D.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5.列宁在二月革命以后回到俄国,并发表了重要演说。一位支持者在整理他这一演说的内容时共列举了四条,其中错误的是(  )
A.要坚持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沙皇统治
B.无产阶级需要夺取政权,然后去实行土地改革
C.要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D.提出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6.将下列两幅图结合起来,可以看出两图反映的主题是(  )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 B.巴黎公社革命
C.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 D.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
7.《四月提纲》被称为十月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主要是因为它(  )
A.给予俄国人民“和平、土地和面包”
B.提出由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C.确定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方针
D.确定和平过渡的方针
8.列宁说:“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受到沙皇政府极其野蛮的压榨,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列宁谈及的“革命”是指 (  )
A.十月革命 B.七月事件
C.巴黎公社革命 D.二月革命
9.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他论述的是(  )
A.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进步意义 B.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为现实
C.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具有必然性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
10.阅读下列材料:
第一次革命高潮提出的我们党过去宣传的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曾是使革命和平发展、使小资产阶级逐渐清除其幻想的口号。
现在和平发展和使政权无痛苦地转归苏维埃已不可能,因为政权事实上已经转移到反革命资产阶级手中。
现在只有彻底消灭反革命资产阶级专政才是正确的口号,只有得到贫苦农民支持革命,无产阶级才能完成这个任务,完成新高潮的任务。
——摘自《1917年8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布)第六次代表大会关于政治形势的决议》
请回答:
(1)材料中的“第一次革命高潮”以及后来完成的“新高潮”分别指哪两次革命?
(2)根据材料判断,1917年8月前后,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的方式有哪两种?最终选择了哪一种?
(3)为“得到贫苦农民的支持”,布尔什维克党在“新高潮”之初采取了什么措施?
11.下图是一枚为纪念俄国十月革命45周年而发行的邮票《攻打冬宫》。我们纪念十月革命的理由有(  )
①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②它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③它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④它鼓舞和推动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2015·江南十校联考)“退出帝国主义战争,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一切官员由选举产生;没收一切地主土地,国内斗争的主要任务不是‘实行’社会主义,而是立即过渡到由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材料反映(  )
A.俄国“二月革命”前人民的要求
B.“十月革命”后巩固议会的措施
C.“二月革命”后俄国革命发展的方向
D.《土地法令》和《和平法令》的要求
13.《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成立人民委员会
14.毛泽东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对第一个“新纪元”的准确理解是(  )
A.推翻了沙皇的统治
B.在俄国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C.人类社会进入到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D.不再参加帝国主义战争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目前俄国的特点是由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
——《四月提纲》
材料二 中央委员会认为,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业已成熟。中央委员会建议各党组织以此为指针,并从这一观点出发讨论和解决一切问题。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1917年10月10日
(公历10月23日)会议有关武装起义的决议
材料三 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俄国工农最明确最坚决地要求的和约,就是立即缔结没有兼并……没有赔款的和约。
——《和平法令》
材料四 1917年11月10日中国《民国日报》报道的几则消息:“八日伦敦电:俄国公报云:彼得格勒戍军与劳动社会已推翻克伦斯基政府。”“七日俄京电:海军士座,奉美克齐美尔党之命令,携械占据俄官立通讯社。……”“八日伦敦电:路透社电接俄官立通讯社报谓:美克齐美尔党占据都城,已四处拘捕大员。此次主谋者为里林氏,现在里林氏要求即行休战媾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革命的第一阶段”和“革命的第二阶段”各指什么性质的革命?各自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材料二中“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的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俄国人的什么要求?
(4)材料四报道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美克齐美尔党指什么? 主谋者里林氏指的是淮?被推翻的克伦斯基政府是什么性质的政权?
第五单元 第19课
1.【答案】 B
【解析】 面粉是烤制馅饼的原料,没有面粉就没法烤馅饼,意即普列汉诺夫认为当时俄国缺乏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基础。
2.【答案】 D
【解析】 解答本题注意题干中的时间是1907年,这一年俄国处于沙皇专制统治之下,故“革命的客观历史任务”是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3.【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二月革命的斗争对象和结果。“自由”指的是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的沙皇专制统治。
4.【答案】 B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917年4月”,据此结合所学可知B项符合题意。
5.【答案】 A
【解析】 二月革命已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且在1917年7月,布尔什维克党才确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6.【答案】 D
【解析】 干扰项是C项,但列宁没有领导二月革命,二月革命是自发的。
7.【答案】 B
【解析】 《四月提纲》提出由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为俄国革命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方向,因而成为十月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8.【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知,当时俄国处在沙皇专制统治之下,同时,罪恶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痛苦,这反映了二月革命前的俄国状况,故选D项。十月革命和七月事件发生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统治时期,排除A、B两项; 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革命明显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
9.【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根据题干信息“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分析,说明应是1917年由俄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推翻封建王朝的二月革命,其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因此应选D项。
10.【答案】 (1)1917年二月革命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2)和平夺取政权和暴力夺取政权。暴力革命,彻底消灭反革命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3)通过《和平法令》宣布退出帝国主义战争;颁布《土地法令》,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使农民无偿得到土地。
11.【答案】 B
【解析】 ③指的是巴黎公社,排除含③的选项。
12.【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二月革命”后列宁指出革命发展方向,即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要求。故本题选C。
13.【答案】 C
【解析】 第二次革命是指十月革命,其“直接”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是二月革命。
14.【答案】 B
【解析】 对于俄国而言,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意义在于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第一个工人阶级掌权的社会主义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15.【答案】 (1)革命的第一阶段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是推翻沙皇专制制度;革命的第二阶段是社会主义革命,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使用武力镇压革命。
(3)反映了人民要求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实现和平的要求。
(4)报道的是1917年11月发生的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布尔什维克党。里林氏指列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原因和条件,了解《四月提纲》和武装起义,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理解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讨社会主义在俄国胜利的原因,使学生学会认识历史必然性;引导学生结合世界大事分析十月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关心时政,认识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进程的讲述,使学生认识:无产阶级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与否,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通过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历史意义的讲述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教学重点】
重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和历史意义。
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发生在俄国不是偶然的,认识它发生的历史条件,对理解十月革命的重大意义,由此认识中国革命的发生、胜利都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难点】
难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
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发生在俄国不是偶然的,认识它发生的历史条件,理解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对于学生理解十月革命首先在俄国取得胜利很有帮助。
【导入新课】
演示1989年东欧剧变有关录像资料,以及1991年冬莫斯科,镰刀斧头苏联红旗被俄罗斯取代。将学生注意力从现实引向历史纵深,激发起探究新质的兴趣
教学导言:1991年,飘扬了74年的苏联红旗在莫斯科悄然降落,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宣告终结。然而,任凭时光流逝、沧海桑田,人们总会想起苏联曾有的荣光。每当十月革命纪念日到来之际,前苏联境内的各共和国都会举行隆重的庆祝仪式,怀念那段入火的岁月。历史与现实的反差是如此巨大,让人不禁感慨万千。现在就让我们把努光投向80多年前的俄国大地,追寻历史的足迹把
【讲授新课】
一、革命前的沙皇俄国——背景
在1861年俄国发生了农奴制改革,这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它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政治上沙皇专制,贵族特权依然没有废除,经济上贵族地主占有大量土地,获得自由的农民依然一贫如洗,所以俄国国内市场依然十分狭窄,这些成为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正是俄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处于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环节的原因。
利用多媒体演示材料,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归纳俄国发生革命的原因
材料一:
1913年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石油产量只及美国的27.1%;俄国的人均收入只及美国的1/7,英国的1/5。俄国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存在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农村保留有封建剥削形式。
1901年,西欧资本家向俄国工业和银行投资,控制了俄国工业中最重要的部门。
学生答:工业的发展水平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里是相对落后的
材料二:课本两幅图,可以看出十月革命发生的什么条件?
学生答:资本主义发展落后,贫富悬殊,社会矛盾尖锐。
材料三:
1914年的东普鲁士之战,俄军伤亡25万人之多;1915年的春夏大战中,俄军更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伤亡和被俘的人员超过了170万。1916年底,前线俄国装备困难,有20多万士兵连步枪都没有。1917年,全国男性劳动力中已有1500万人(近一半)被强迫入伍,使得农田荒芜、交通不畅,造成粮食供应紧张,饥饿席卷全国,首都彼得格勒的存粮只够维持一个月。
材料三说明了十月革命发生的哪一条件?
学生答:一战激发了矛盾,加速了革命的爆发。
材料四:课本P78小方框里的“布尔什维克”。
前面三项条件都是十月革命发生的客观条件,由材料四可以看出十月革命发生的主观条件是什么?
学生答:拥有成熟的政党布尔什维克党(俄国无产阶级深受压迫,又相对集中,有很强的革命性和战斗力。1905年革命后,俄国工人运动已处在国际工人运动前列。)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
教师归纳总结:上述三点俄国革命的历史条件,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中唯一具备成熟的革命条件的国家,其它国家或是主观条件不具备,如德国;或是主客观条件都不具备,如英、法、美。
过渡:十月革命的发生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十月革命又是如何迎来胜利曙光的呢?它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二、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过程
1.二月革命
1917年3月8日(俄历2月23日),首都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市民举行武装起义,起义工人和士兵占领了冬宫,俄罗斯帝国的双头鹰国徽被摘了下来,革命的红旗也代替了沙俄的白、蓝、红三色旗在首都上空飘扬,统治俄国长达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顷刻间被推翻。这次革命在历史上被称为“二月革命”。那么,这场自发的武装起义是一场什么性质的革命?
学生答: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为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一个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它是主要政权,掌握着各级权力机构;另一个是工兵代表苏维埃,它得到武装工农的支持,拥有实权,但它自愿把政权让给资产阶级,甘居次要地位,成为辅助性政权。但是,临时政府没有满足民众的要求,拒绝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俄国社会发展,继续进行战争。在这种情况下,是采取暴力手段建立一个苏维埃领导的政权,还是继续支持临时政府,两个政权长期并存,友好相处?革命后的俄国到底向何处去呢?
2.《四月提纲》的发表
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流亡国外的列宁在1917年4月16日回到彼得格勒。第二天,列宁在布尔什维克党的会议上发表了《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的报告,这就是著名的《四月提纲》。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了什么新方针?
学生答:提出了无产阶级要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通过无产阶级政权实行土地改革并退出战争的方针。
列宁为什么在《四月提纲》中提出要实现社会主义革命?(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小字内容,并进行比较分析)
学生答:列宁提出的“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主张,主要指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及利用政权解决当时俄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不是指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些迫切的问题,一是经济问题(土地和面包),一是和平问题(退出战争)。列宁认为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性和组织性不够,二月革命后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现在应当设法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阶层手中,并利用无产阶级政权进行土地改革和退出战争。可以说,列宁发表的《四月提纲》解决了二月革命后俄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指明了革命发展的正确方向。《四月提纲》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纲领,逐步得到人民的支持拥护。
革命和平发展的可以及其丧失:鉴于二月革命后俄国革命的特殊形势,列宁还提出了“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希望以和平的方式取得政权。列宁认为,在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下,“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没有外力压制人民”,这两个条件保证了革命有和平发展的可能。但是,临时政府用武力对付示威群众,并下令通缉列宁,使革命失去了和平发展的条件。面对新的形势,布尔什维克党及时调整政策,在1917年7月底召开会议,作出了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政权的重要决议。
3.彼得格勒起义
1917年8月底,原沙皇将军科尔尼洛夫发动叛乱,一周后被平息,到9月15日,科尔尼洛夫被逮捕。在粉碎科尔尼洛夫叛乱的过程中,布尔什维克党的威信大增,越来越多的地方苏维埃政权的领导权转到布尔什维克党手中,其中包括彼得格勒,莫斯科等重要城市苏维埃的领导权,这一切表明:武装起义的时机已逐渐成熟了。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了解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爆发的时间及简要过程。
注意: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名称使用的都是俄历,公历时间分别是在3月和11月,识记时不要搞错了。
俄国革命的过程:沙皇尼古拉二世统治【罗曼诺夫王朝(1613-1917)末代君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二月革命(1917月俄历2月23日),推翻沙皇专制,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工农临时政府→人民委员会→十月革命【(1917年俄历10月24日)推翻临时政府,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讨论:通过了解十月革命的过程,总结出十月革命的道路,与中国的革命道路有何不同?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1)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首先是在城市取得的,再由城市扩展到全国乃至广大农村,这就是“城市中心论”;(2)中国的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3)必须按照本国的国情来制定政策,而不能照搬别国经验
三、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1.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巩固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俄国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1917年11月7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彼得格勒举行。
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指导学生进行知识归纳)
学生答:主要有四点:政治上,发表了列宁起草的《告俄国工人,士兵和农民书》,正式宣布临时政府已被推翻,全国政权归苏维埃;外交上,通过了《和平法令》,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经济上,颁布了《土地法令》,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土地国有化,分配给劳动者使用,以争取广大农民的支持;组织上,选举产生了以列宁为首的新政府——人民委员会。
材料:
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俄国工农最明确最坚决地要求的和约,就是立即缔结没有兼并……没有赔款的和约——《和平法令》
立即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土地法令》
通过教材和上述材料,你认为新政权的性质如何?
学生答:新政权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是社会主义政权。
苏维埃政治体制有何特点?与欧美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
学生答:特点是立法权与行政权统一,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而人民委员会则拥有立法权和行政权。欧美实行的是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
十月革命胜利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并且确立起了一套新的苏维埃政治体制。1918年,全俄苏维埃通过第一部宪法,正式定国名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苏俄。1922年,成立苏联。
讨论: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大家可以从领导力量、国内阶级力量对比和国际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学生答:从领导力量来看,十月革命之所以取得胜利,是因为拥有无产阶级的政党——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列宁的正确领导是其突出体现。
从俄国国内的阶级力量对比来看,十月革命之所以取得胜利,客观上是因为俄国资产阶级比较软弱。
从国际环境来看,十月革命之所以取得胜利,是因为一战期间,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厮杀,无暇援助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1)它是俄国历史上最深远的革命,揭开了俄国历史的新篇章。它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废除了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建立了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为俄国迅速摆脱封建落后,建成一个强大繁荣的社会主义国家创造了条件。
(2)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打破了资产阶级一统天下的局面,开辟了世界范围内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新纪元,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
(3)它极大地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斗争,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各国的无产阶级运动和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运动蓬勃发展。
【知识升华】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俄国十月革命的过程,归纳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
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有着自己的特点,首先在于它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俄国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其次在于它走的是一条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再发展到全国各地的革命道路,这是俄国革命的特殊性(中国则是由农村包围城市)。再次就是俄国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从而形成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阶段的革命。
课件25张PPT。 沙俄,指的是沙皇统治时期的俄国。莫斯科大公伊四世在位时,希望自己能像古代罗马皇帝凯撒(“沙”是凯撒的俄文音译)那样行使权力,不满大公这一称号,于是在1547年1月16日加冕改称沙皇。莫斯科公国由此成为沙皇俄国,简称沙俄。1917年3月10日(俄历2月25日),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沙皇统治至此结束。
苏俄,是苏维埃俄国的简称。二月革命后,建立了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不过实权仍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掌握。1917年11月(俄历10月),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发动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革命取得了胜利,史称十月革命。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1918年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 苏联,1922年12月,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包括: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包括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四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随后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相继加入。共有15个加盟国: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乌兹别克、哈萨克、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吉尔吉斯、塔吉克、土库曼、亚美尼亚、摩尔多瓦、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 1991年解体。
俄罗斯联邦,苏联最大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继承国 。俄国(1918年之前)—苏俄(1918-1922)—苏联(1922-1991) —俄罗斯联邦(1991- )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17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材料一一战前夕,各主要国家工业总产值所占比例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虽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但仍然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值的42.1%。在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中俄国实力最为薄弱。与其他列强相比,20世纪初的俄国实力如何?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材料二 在工业领域,工人每天工作12—14小时,有些企业甚至达到l6—18小时。工资很少,一个月仅有6—19卢布,完全不够养家糊口。工人被剥夺了参加自己组织的权利,如果罢工将被关押2—8个月。材料三穷人在施粥棚
内勉强果腹上流社会举行
的豪华酒宴人民大众沙皇专制政府矛盾俄国是帝国主义国家中最薄弱的环节在矛盾重重的情况下,沙皇又采取了什么行动呢?参加一战一战对俄国造成的硬伤
1914-1917年,俄国有1500多万人应征入伍。
在各交战国中,俄国的战线最长。战争在5万平方公里的俄国领土上进行。300万难民无家可归,缺衣少食。很多人在战争中断送生命、受伤致残和死于瘟疫。
大战爆发后,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耕地面积减少 1千万俄亩。 1915年在欧俄因饥饿引起的农民暴动达684起。
为了维持战争,沙皇政府的军费开支与日俱增,到1917年3月,达300亿卢布以上。
至1917年,俄国约有150万人死于战争,400多万人伤残。
列宁曾经说:“假如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内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
因为参加一战,在1917年,农村男劳动力减少47.4%。粮食收获量减少1/4。
  参战造成300万难民无家可归,缺衣少食。很多人在战争中断送生命、受伤致残和死于瘟疫。
因为饥荒,1916年罢工有1500起,参加人数超过100万。农村头5个月就有510次起义。 材料四 参加一战给俄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激化了社会矛盾。沙皇政府参加一战给俄国带来了什么影响?1、俄国是帝国主义国家中最薄弱的 环节2、俄国国内矛盾十分尖锐3、一战给俄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激化了社会矛盾十月革命前的俄国二月革命爆发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二月革命后的政治形势两个政权并存工兵代表苏维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合法的全国政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政策:
继续战争
拒绝8小时工作制
不实施土地改革 4月16日,列宁回到了彼得格勒……即刻发表了《四月提纲》,提出了立即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
──《全球通史》和平夺权⑴根据材料指出《四月提纲》的主张。
⑵当时列宁认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手段和方式是什么呢?《四月提纲》发表内容: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实行土地改革
退出战争

《四月提纲》是纲领性文件,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七月流血事件临时政府公开反对革命,政权完全转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和平夺权失败。7月临时政府镇压游行队伍布尔什维克党确定了武装起义方针地方苏维埃权利转移到布尔什维克党手中十月革命爆发七月流血事件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4日)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十月革命的结果和意义标志: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及其决议《和平法令》:退出“一战”(外交)《土地法令》:无偿分土地给农民(经济)选举新政府:人民委员会(组织)结果: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一切权力归工兵代表苏维埃政治(政治)列宁宣告苏维埃政府成立一、对俄国
使经济文化并不发达的俄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开辟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十月革命的意义及影响二、对世界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
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找到了新的解放道路。1917.31917.1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产阶级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推翻资产阶
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关键突破:考点比较 无论是法国人、德国人或英国人,都不能单独赢得消灭资本主义的光荣”。“无产阶级的解放只能是国际的事业” (1893年)社会主义革命应该发生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马克思
结合十月革命相关知识,指出十月革命与马、恩预言的不同之处?一国胜利理论多国胜利理论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国家多国同时发生多国胜利理论一国胜利理论创新感悟之二:十月革命是一种创新毛泽东: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共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鼓舞中国进行民族解放运动,指引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十月革命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二月革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兵代表苏维埃列宁《四月提纲》继续战争七月流血事件十月革命本课线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