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课件(29张PPT)+教学设计+同步练习(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课件(29张PPT)+教学设计+同步练习(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2-09 12:23:38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第17课
1.(2014·甘肃河西)他们孤傲、狂热、浪漫,却充满了反抗精神;他们内心充满了孤独与苦闷,却又蔑视群小。这就是英国诗人拜伦笔下的“拜伦式英雄”。这些“拜伦式英雄”体现了(  )
A.光荣革命时代的理性之光 B.启蒙运动时代的自我意识
C.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D.蒸汽时代社会的黑暗现实
2.“卡门有强烈的个性,独特的道德标准,她邪恶堕落,却又独立自由,宁肯付出生命,也要坚持个性自由和忠于自己。”这是观众对歌剧《卡门》的评价,这部歌剧的创作风格属于(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3.“这是一种纯文学的写作手法。它借用虚构等艺术手法在作品中去尽政治谎言,道德谎言,商业谎言等谎言,客观地呈现现实生活,人性特征等。”下列人物的名作符合这一艺术风格的是(  )
A.拜伦 B.雨果
C.巴尔扎克 D.贝克特
4.“从19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人们想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下列作品能够反映这种愿望的是(  )
A.《唐璜》 B.《西风颂》
C.《人间喜剧》 D.《等待戈多》
5.一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他阅读了《巴黎圣母院》、《基督山恩仇记》、《唐璜》、《悲惨世界》等一系列相关的作品。依据你的判断,他研究的课题可能与哪一文学流派有关(  )
A.现实主义 B.古典主义
C.现代主义 D.浪漫主义
6.“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这位文学家是(  )
A.司汤达 B.狄更斯
C.巴尔扎克 D.托尔斯泰
7.法国作家雨果这样描写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暴行:“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分别叫做法兰西和英格兰。”这种写作风格属于(  )
A.现实主义 B.现代主义
C.荒诞派 D.浪漫主义
8.“至于他那两只脚,有时每只脚都穿一只袜子,或者一只脚穿短袜,另一只脚穿长袜,或一只靴子,或一只鞋,或一只拖鞋,或一只短袜和靴子,或一只短袜和拖鞋,或一只长袜和靴子,或一只长袜和鞋,或一只长袜和拖鞋。”这种语言风格的小说最有可能属于(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9.俄国作家契诃夫说:“创作应该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它的任务是无条件的、直率的真实。”下列文学作品中,创作风格与其观点一致的有(  )
①《西风颂》 ②《红与黑》
③《人间喜剧》 ④《双城记》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右图分别是西方两种不同文学流派的代表人物,这两种文学的相同点是(  )
A.揭露社会问题
B.表现人们的失望、苦闷和迷惘
C.鼓吹暴力革命
D.崇尚理性主义
11.有一作家在小说中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写主人公的内心独白,没有标点,不分段落,充分体现了人物意识的自然流动。据此,你认为他属于哪一文学流派(  )
A.古典主义 B.现代主义
C.现实主义 D.浪漫主义
12.法国文学巨匠雨果创作的小说《悲惨世界》呼唤用善良、仁慈、爱情等道德力量战胜邪恶,挽救人类。这反映了这部小说属于(  )
A.浪漫主义流派 B.批判现实主义流派
C.革命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流派
13.王家卫的《东邪西毒》经典台词:“很多年之后,我有个绰号叫做西毒。任何人都可以变得狠毒,只要你尝试过什么叫做嫉妒。我不会介意其他人怎么看我,我只不过不想别人比我更开心”,从其中流露的情绪来看,它属于哪个派别(  )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古典主义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恩格斯说,巴尔扎克“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所学到的知识,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
材料二 列宁在《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中说:“他一方面是天才的艺术家,不仅创作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插图,而且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另一方面,是一个发狂地信仰基督的地主。”
请回答:
(1)恩格斯为什么如此评价巴尔扎克?
(2)列宁为什么称托尔斯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举例说明)
(3)从恩格斯和列宁的评价中,可以看出两位作家作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郡主(绮思梦达)冲破封建门第观念,与仆人相恋,事情败露后,父亲暴跳如雷,将仆人关入地牢,痛骂女儿不顾身份,竟与下贱的奴仆相爱。绮思梦达却宁死不屈,并愤然驳斥父亲:“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十日谈》
材料二 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呵,
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西风颂》
材料三 葛朗台阴森森的老房子年久失修,楼梯踏级都被虫蛀坏了,女仆差点摔了跤,他还怪她不挑结实的地方落脚;每一顿饭的面包食物、每一天要点的蜡烛,他都亲自分发,一点儿不能多;女儿生日那天,有客人来,只不过多点了一支蜡烛;他限制妻子的零用钱,连别人送给她的一点,也要想方设法刮走;来了亲戚,他不让加菜,吩咐佃户打些乌鸦来煮汤;妻子卧床不起,他首先想到的是请医生得破钞。葛朗台的吝啬渗透到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中。这种吝啬的可恶在于贪得无厌地赚钱。
——《欧也妮·葛朗台》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作者的什么主张?这反映了什么时代精神?
(2)指出材料二、三作品的风格特点。
(3)“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请结合材料二、三的时代背景,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第四单元 第17课
1.【答案】 C
【解析】 材料所反映的是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拜伦是这一时期的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故应选C。
2.【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的繁荣。从材料信息“强烈的个性,独特的道德标准”“宁肯付出生命,也要坚持个性自由和忠于自己”体现出了浪漫主义歌颂人的本能感情的特点。故正确答案为B。
3.【答案】 C
【解析】 “客观地呈现现实生活”体现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风格,拜伦和雨果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贝克特是现代派戏剧的代表,只有巴尔扎克是现实主义代表人物,故选C项。
4.【答案】 C
【解析】 “如实表现这个世界”体现了现实主义的特点。A、B两项均为浪漫主义作品,D项为荒诞派作品,只有C项是现实主义作品。
5.【答案】 D
【解析】 只要依据题干中的四部作品中的任何一部的风格,就可作出判断。
6.【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中的“现实、喜剧”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评价的文学家是现实主义文学《人间喜剧》的作者巴尔扎克。
7.【答案】 D
【解析】 由描述内容可知,写法上侧重于对丑恶现象的揭露与批判,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属于浪漫主义。
8.【答案】 D
【解析】 题干所述夸张、怪诞,体现出了鲜明的现代主义风格。
9.【答案】 B
【解析】 “真实”等信息体现了契诃夫描述的作品风格是现实主义,而《西风颂》是浪漫主义,故排除①即可。
10.【答案】 A
【解析】 雪莱是浪漫主义文学流派,托尔斯泰是批判现实主义流派,两个流派都揭露社会问题。
11.【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是手法比较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所以选B项。
12.【答案】 A
【解析】 重视道德力量的感召,这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13.【答案】 C
【解析】 台词流露出迷惘、变态的心理,体现了现代主义风格。
14.【答案】 (1)巴尔扎克是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他的《人间喜剧》被称为“资本主义社会百科全书”。
(2)《战争与和平》通过1812年卫国战争,把众多人物与事件组织到一起,描写了俄罗斯社会的整整一个时代。
(3)都是现实主义作品,都反映了各自国家的整整一个时代的历史。
15.【答案】 (1)主张:提倡生而平等,反对封建等级观念。时代精神:人文主义精神。
(2)材料二:浪漫主义;材料三:批判现实主义。
(3)正确。资产阶段革命后的欧洲并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的自由、民主、平等的美好景象,人们普遍感到失望,对现实不满导致了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
第15课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
【课程标准】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影响。
【教学重点】19世纪以来诗歌.小说.戏剧的主要成就及产生的背景和文学价值。
【教学难点】从文学艺术作品中透视历史的发展变化。
【重点问题】拜伦.雪莱.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贝克特等文学家的思想倾向及其代表作品;19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国家整体的发展阶段特征;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等。
【教学过程】
导课: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世界政治与经济的巨大变化。不同的人们怀着惊奇、喜悦、迷茫或者痛苦的眼光,观察着这个变动中的世界。那些目光敏锐、思想活跃的文学家用自己的文字表达他们对社会变动的深刻思考。
一、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后半期----19世纪初)
(一)、代表人物及作品 英国 拜伦 《恰尔德·哈罗德游记》 《唐璜》
英国 雪莱 《西风颂》
德国 海涅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法国 雨果 《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
课本重点给我们介绍了两个浪漫诗人?拜伦和雪莱
有表情的朗读拜伦与雪莱作品节选谈谈两位诗人创作风格有何不同?从材料那里可以反映出来?
材料一《唐璜》节选:
希腊群岛呵,美丽的希腊群岛!火热的萨弗在这里唱过恋歌;在这里,战争与和平的艺术并兴,狄洛斯崛起,阿波罗跃出海面!
永恒的夏天还把海岛镀成金,可是除了太阳,一切已经消沉。
材料二《西风颂》节选
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呵,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答: 拜伦:通过塑造孤傲、倔强、狂热、浪漫的叛逆式英雄形象,来抨击丑恶现实,以此展现作者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狄洛斯崛起,阿波罗跃出海面!体现出追求自由、幸福、民主。可是除了太阳,一切已经消沉。蕴含着批判封建专制。永恒的夏天还把海岛镀成金
。丰富的想象力。)
雪莱:对未来充满幻想和憧憬,展现作者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这句话恩格斯赞美雪莱是“天才的预言家”。这句充满憧憬的话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勇敢走出人生的低谷。)
从两个诗人的特点及课本知识我们来归纳一下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是什么?这样的特点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二)文学特点
⑴在揭露丑恶现实的同时,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体现着理想主义的追寻。
⑵想象力丰富,注意通过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情感世界。
(三)影响
(1)积极:对下层劳动群众寄予同情、极富感召力、给人鼓舞。
(2)局限:用人道主义的道德感化去改变世界的愿望流于空幻。
(四)背景:结合材料三、必修一和课本知识思考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法国大革命“自由女神引领人们战斗”图片
“同启蒙学者的华美预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恩格斯
?
分析材料:法国大革命中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革命不断被人民群众
推向高潮。但革命后法国社会并没有稳定下来,波旁王朝复辟,大资产阶级的统治,使人们生活并没有好转。启蒙理想所宣传的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在人民群众的生活中也没有很好的体现,新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制度只是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统治,革命大众任然处在社会的底层,被压迫、被奴役,现状使人们对现实不满。但对新生的资本主义制度又保抱有幻想。所以,充满幻想与憧憬的浪漫主义文学应运而生。背景简单归纳为:
1、处于革命与改革的年代(法国大革命和19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革命与改革)
2、人们对启蒙理想所宣传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感到失望。
3、对社会现实感到不满。
过渡:紧随浪漫主义之后的是现实主义文学
二、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
(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结合课本及必修一、必修二分析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背景:
生回答,师补充,分析:产生于19世纪二三十年代,自由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经由改革与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普遍确立。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也日益暴露。社会的贫富分化更加严重,资本主义所追求的金钱至上弥漫于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们的不满加剧。认识到幻想与憧憬解决不了生活的困境,促使人们对社会现实进行冷静、深刻的审视与批判。背景简单归纳为:
1、产生背景
(1)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贫富分化、金钱至上
(2)人们不满加剧,促使对社会现实进行冷静审视与批判。
2、代表人物及作品:法国 司汤达 《红与黑》
法国 巴尔扎克 《人间喜剧》
英国 狄更斯 《双城记》
俄罗斯 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
课本重点介绍了法国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和俄罗斯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一个是对法国19世纪前期整个社会生活的真实描述,一个是对俄国人民反抗法国侵略战争现实的描述。(克里木战争又叫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土耳其、法国、英等国向俄国宣战,争夺巴尔干的控制权,以俄国失败而告终。之后俄国看到自己沙皇专制的腐败,开始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这就是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3、特点:
生读材料四,并找同学扮演葛朗台临死前动作,感受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如何刻画人物特点的?(指导学生扮演人物时,主义自己的语言、表情、动作要符合人物形象)
对于金钱,葛朗台的反应是“像人一样是活的,会动的”,“会来、会去、会流汗,会繁殖”。
(2)对于储藏室的钥匙贴身放着,还不时地用手抚摸。
(3)对于他的妻子去世,他逼迫他的女儿放弃继承权,说:“孩子,你给了我生路,我有了命啦。不过这是你把你欠我的还了我,这才叫做公平交易。”
(4)对于临死之前,神甫为他做法事,他还想抢神甫的镀金十字架,却因为用力过度而一命呜呼。
生回答,师补充,分析:不时地用手抚摸储藏室的钥匙,临死前的法事,还去抓镀金十字架,却因为用力过度而一命呜呼。一个简单的细节动作深刻刻画出现实中资产阶级对金钱的追逐,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金钱至上。简单归纳为:
特点:注重细节描写,真实再现典型人物,剖析社会本质问题。
4、影响:
结合课本“俄国作家高尔基对欧洲文学中的批判现实主义思潮于创作方法进行的概括”的材料和特点,分析讨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
积极:作品揭露被金钱扭曲的丑恶灵魂,抨击罪恶的社会现实,提供了认识社会人生的镜子,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局限:未能指出社会发展必然趋势。
过渡: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不能指出正确的出路,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却指出了正确的出路。
什么出路?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二)无产阶级革命现实主义文学
1、代表人物及作品 高尔基 《母亲》 《海燕》
找两个同学分角色朗读材料五感悟:材料体现人物怎样的精神?从哪里看出?讨论什时代特征造就这样的人物形象?(指导学生:母亲的声音应该急促有力,省略号处好稍有停顿。有人低声附和声应该低)
材料五:
革命者把巴威尔在法庭上的演说印成传单。母亲担当起到塔尼亚去送传单的任务。但在一个小车站上,她被暗探发现了。最初,她想逃跑,忽然她想到这是给儿子丢脸的可耻行为。于是,她当众把箱子打开,把传单散发给群众,并高声地向群众说道:“昨天审判了一批政治犯,里面有个叫符拉索夫的,是我的儿子!他在法庭上讲了话,这就是他演说的稿子!……请你们相信母亲的心,和她的白发,我们可以告诉你们:因为他们要向你们诸位传达真理,所以昨天被判了罪!……这种真理……没人能反抗!……我们一辈子都在劳动里,在污泥里,在欺骗里,一天一天地葬送自己的生命!可是别人却利用我们的血汗来享乐,坐享其成……我们的生活就是黑夜,墨黑的黑夜!”“对啊!”有人低声地附和起来。
这时宪兵冲进来了。宪兵用拳头来阻止母亲的演讲。并且殴打她。母亲用手抓住了门框,两脚硬撑在地上,高声地喊道:“复活了的心,是不会被杀死的!”“真理是用血的海洋也不能扑来的!”“诸位,团结起来!”
-------《母亲》
精神:不畏强暴、坚持革命斗争的大无畏精神。
师生分析:母亲在被暗探发现时本来可以逃脱,但为了完成发传单的任务,不但没逃反而在散发传单同时进行有力的演讲。当宪兵殴打她时,她任然在进行革命的演说。这些体现了母亲的不畏强暴的大无畏精神。“复活了的心,是不会被杀死的!”体现了坚持革命斗争的精神。
时代特征:19世纪中叶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
师生分析:这时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跟我们必须一讲的什么事件有关?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有了理论指导,所以19世纪中叶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
过渡:文学艺术领域在深刻批判现实的同时,兴起了反传统、反理性的现代主义潮流。
三、现代主义文学(19世纪中期以后)
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众多,课本重点讲了荒诞派。结合必修一、必修二及课本分析荒诞派产生的背景:
1、背景:
师生分析:19世纪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及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大萧条,使人们饱受了,战乱、动荡、饥饿、痛苦。战后人们还无法从社会的危机中走出。二战中国际法西斯势力的到处肆虐(独裁专制、恐怖屠杀),二战中原子弹的应用,使人们战后短期内还无法走出心灵的阴影,造成精神危机和心理变态及悲观情节。而前一段的批判现实并没带来现实的好转,所以精神危机与社会危机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了现代主义文学的荒诞派。简单归纳:
(1)、世界大战的创伤,经济大萧条,使人们战后还无法从社会危机中走出。
(2)、国际法西斯的肆虐,原子弹的威胁使人们战后短期内无法摆脱精神的创伤。
2、代表人物及作品:法国 贝克特 《等待戈多》
问:《等待戈多》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如何,看课本回答:荒诞派的开山之作,经典之作,是世界戏剧史上一座不可忘却的里程碑。
阅读材料六思考现代荒诞剧的特点:(要求:一个人读旁白,两个人经典对白。经典对白要读三遍,深刻体味。)
材料六:《等待戈多》是两幕剧,主要描述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两位流浪汉在等待一位叫“戈多”的神秘人士的情况,至于戈多是谁,为什么等待,剧情都没有交代,唯一的主题就是等待,但戈多最终也没出现。剧中两个流浪汉是被社会挤扁了的“非人”,他们卑微、低贱、肮脏;他们迷离恍惚,浑浑噩噩,没有自我,也没有尊严,只是胆战心惊地向奴隶主乞讨吃剩的骨头;他们糊涂到连自己苦苦等待的戈多是谁都不知道。剧中反复出现两个流浪汉的经典对白:
爱斯特拉冈:咱们走吧。
弗拉季米尔:咱们不能。
爱斯特拉冈:为什么不能?
弗拉季米尔:咱们在等待戈多。
2、特点:反传统。没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舞台形象和情节支离破碎,人物语言但三到四,道具功能奇特怪异。
总之,荒诞派展示理性丧失和生活的毫无意义,反映当代人精神世界:虚无、悲观。
小结:19世纪以来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世界进行了改革与革命,资本主义制度也从开始确立到普遍确立到走向成熟。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也日益暴露,经济危机越演越烈,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观念弥漫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文学也在发展,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相伴而生。这也体现了我们历史中的一个规律?文化是一定时期内政治经济的反应
课件29张PPT。蒸汽火车卢梭19世纪以来,欧洲都经历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1871年德意志统一看图说史 十九世纪以来,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都经历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 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资产阶级的统治基本确立;
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行工业革命
思想上:启蒙运动。时代特征?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19世纪以来,世界的政治和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而文学艺术作为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必将生动的反映这一社会变迁。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第18课:音乐与美术第19课:电影与电视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课标: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 认识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反作用批判现实主义(巴尔扎克、托尔斯泰)
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高尔基)
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浪漫主义(拜伦、雪莱)
18C后半叶——19C中叶现代主义(荒诞派:贝克特)
19C末以来一、浪漫主义文学——拜伦与雪莱
(18C后半叶——19C中叶)(一)历史背景1.18世纪后半叶到19世纪中叶,欧洲资产阶级改革与革命相继成功。 商业日益变成欺诈。革命的箴言“博爱”化为竞争中的蓄意刁难和忌妒。贿赂代替了暴力压迫,金钱代替刀剑成了社会权力的第一杠杆……同启蒙学者的华美预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
——恩格斯 2.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欧洲并没有出现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美好景象。
3.人们对社会的失望催生了浪漫主义文学。
①代表作:
3、代表:(1)拜伦(英国)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一夜醒来竟成了诗坛上的拿破仑”《恰尔德·哈罗德游记》
《唐璜》伦敦的市民啊,巴黎的市民啊!
想一想,战争是一种怎样的神圣的消遣?
……
不论那巨大的蝗虫,“毁灭”如何地糟蹋
你们碧绿的田野,吃尽你们的庄稼。
面目狰狞的灾荒决不会临近帝王——
虽然爱尔兰饿得慌,乔治王却体重二百八十磅。
——《唐璜》诗里想表达什么?思考:对丑恶社会现实的嘲讽和抨击 ①代表作:
《恰尔德·哈罗德游记》

《唐璜》3、代表:(1)拜伦(英国)②作品特点: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一夜醒来竟成了诗坛上的拿破仑”具有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抨击现实丑恶,辛辣讽刺社会积弊。作品塑造追求个人幸福、爱情、自由的人物,被人们称为 “ 拜伦式英雄 ”。(2)雪莱(英国) ① 代表作:《西风颂》——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② 诗作风格:乐观主义精神——将人类的未来寄托于普遍的爱,诗中充满幻想和憧憬拜伦 猛烈抨击社会雪莱 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自测1:两人的诗歌各具什么风格特点?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   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 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呵,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西风颂》节选“天才的预言家”△请问:雪莱的预言是什么?4、浪漫主义文学特点:(1)表现手法:
(2)作品内容: 浪漫主义作家想象力丰富,注重通过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情感世界。 在揭露社会现实的同时,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体现了理想主义的追寻。(一)历史背景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人间喜剧》《战争与和平》
(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 )19C中期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工业革命开展并扩展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对现存的社会秩序进行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泰戈尔狄更斯(1)巴尔扎克:自称法国社会的“书记员”代表作品:(二)代表: 展示了……,尤其在揭露……?《人间喜剧》——
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他想象着,他的金币“像人一样是活的,会动的”,
它们“会来、会去、会流汗,会繁殖”。
瘫痪之后,他把储藏室的钥匙贴身放着,不时用手
抚摸。
妻子死后,他又迫使女儿放弃继承权,并厚颜无耻地说:“孩子,你给了我生路,我有了命啦。不过这是你把欠我的还了我,这才叫做公平交易。“
临死之前,神甫为他做临终法事,他在弥留之际还想将神甫的镀金十字架抓到自己手里,攫为己有。由于用力过猛,终于一命呜呼。贪婪、自私、冷酷,视钱如命的吝啬鬼揭露了资产阶级的惟利是图和虚情假意(2)托尔斯泰: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①代表作品:《战争与和平》被誉为“人民战争的英雄史诗” ②评价:是最伟大的史诗,是近代的《伊利亚特》?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也不要气愤!
在愁苦的日子里要心平气和,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会来临。
心儿为将来而热烈地跳动,
眼前的事情虽叫人悲戚,
但一切转眼就会消逝,
事情一过去便成为欢愉。普希金诗歌欣赏(四)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 他们的作品揭露被金钱扭曲的丑恶灵魂格外犀利,抨击罪恶的社会现实更具震撼力,提供了认识社会人生的镜子,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三)特点:(1)注重细节描写;
(2)真实的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3)剖析社会本质;消极:没有指出社会的必然趋势三、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母亲》
(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 )(一)历史背景(二)代表人物及作品:19世纪中叶之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高尔基(俄国) 《海燕之歌》
《母亲》被誉为“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四、现代主义文学1、时间:
2、背景:
3、文学特点:20世纪五、六十年代 面对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等社会危机的冲击,人们从理想主义的幻梦中惊醒,深深陷入怀疑、迷惘和苦闷之中。强调个人主观感受,用夸张怪诞的手法警醒世人,淋漓尽致的渲染苦闷、迷惘、虚无情绪和变态心理等精神创伤。现代主义文学的典型流派--荒诞派戏剧①法国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②《等待戈多》的思想价值:
“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使现代人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等待戈多》的经典对白:
爱斯特拉冈:咱们走吧。
弗拉季米尔:咱们不能。
爱斯特拉冈:为什么不能?
弗拉季米尔:咱们在等待戈多。特点: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是反传统的:没有鲜明的人物刻画、台词对话、情节结构、完整的主题等。全剧自始至终就是两个流浪汉在小路上等待着戈多。戈多是谁?什么时候来?来干什么?谁也不知道答案。《等待戈多》胡言乱语、大段独白充斥整个剧本,这么一部无聊的戏在巴黎首演时,能让观众看得打哈欠,但随着演出场次的增加,加上众多名家的推荐,它连续演出了300场,之后风靡世界。显示现代人的空虚单调,机械压抑戈多到底是什么呢? “我要是知道,早在戏
里说出来了。”《等待戈多》 《等待戈多》于1953年在巴黎初演时就获得
了巨大的成功,仅在巴黎就连演了三百多场。该
剧的支持者与反对者曾因对此剧毁誉褒贬争持不
下,在休息厅里大打出手。1957年,旧金山实验
剧团为圣昆廷监狱的1400名罪犯演出时,仅几分
钟,就吸引住了这些世界上最粗鲁的观众,并且
在心灵深处受到了震惊。据说,从此以后,剧中
的台词、角色,都成了圣昆廷特有的语言。两个
熟人见面打招呼,一个问:你在干什么?另一个
则回答:我在等待戈多。 1969年,主要因为此
剧,贝克特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思考:如何看待《等待戈多》在现代戏剧中的思想价值?围绕“迷惘的等待”这个主题,“戈多”也许只是某种生活的名称,它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它引发人们对于更深度问题的思考,如:从未征求我们的意见,我们就被投入到了世界,投入了生存——我们如何才能和这个事实妥协?我们是谁?自我的本质是什么?看似荒诞不经的喜剧,却引发人们关于本质问题的深度思索,而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正是《等待戈多》的思想价值。 反映
社会
现实个性解放、揭露现实、憧憬未来,想象力丰富,注重心理描写注重细节,真实再现,剖析本质,抨击现实反传统、反理性;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夸张怪诞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拜伦
雪莱
雨果等
巴尔扎克
托尔斯泰等
贝克特等
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19世纪中期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
对现实失望社会矛盾
日趋尖锐世界大战
经济危机 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是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