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安塞要鼓》《灯笼》任务群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3《安塞要鼓》《灯笼》任务群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01 16:00:5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了解民俗文化 绘制家乡名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安塞要鼓》《灯笼》任务群教学设计
【群 属】文学性阅读与创意表达
【学习主题】了解民俗文化,绘制家乡名片
【学习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理解其中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2.分析课文的写作手法,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重点)3.通过品味课文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难点)
【核心任务】学校准备举办一个“家乡的名片”征集活动,制作一本“尼勒克名片集”,请大家动手绘制家乡的名片,积极参与本次征集活动。
【关 键 词】民俗文化;品味语言;朗读;多种表达方式
【学习资源】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吴伯箫的《灯笼》

第一课段 美文美读,梳理结构
【主要任务】初读课文,积累字词,感知内容,梳理结构,绘制结构图或思维导图
【具体任务】
1.查阅资料,结合课下注释,认识作者;
2.朗读这两篇课文,勾画自己拿不准的字音和不懂得词语,互相讨论,积累字词;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绘制课文结构图或思维导图。
【学习过程】
一、 直接导入
同学们,了解民俗的意义和价值,是增进对民俗文化、民族文化的理解和热爱。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和吴伯萧的《灯笼》。学习这两篇课文,同学们要完成一项任务:学校准备举办一个“家乡的名片”征集活动,制作一本“尼勒克名片集”,请大家动手绘制家乡的名片,积极参与本次征集活动。
要求:
1.选择典型的人、物、事和风土民情作为家乡名片的构图主体;
2.根据主图,写一段简单的介绍文字;
3.迁移运用本单元习得的方法使语言生动。

二、完成学习任务一:查阅资料,结合课下注释,认识作者
过渡语:在学习之前,先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哪位同学能结合课前自己查阅的资料和课下注解,给大家介绍《安塞腰鼓》和《灯笼》的作者?
明确作者。
了解什么是安塞腰鼓
三、 完成学习任务二:朗读这两篇课文,勾画自己拿不准的字音和不懂得词语,同桌互相讨论,积累字词。
过渡语:现在请同学们朗读这两篇课文,勾画自己拿不准的字音和不懂得词语,同桌互相讨论,积累字词。
(1)检测学生的交流讨论情况。
读准字音;解释词语;造句练习

(2) 美文美读
过渡语:这两篇课文都是抒情散文,适合朗读,现在请同学们,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课文朗读,同桌听读并及时指正。朗读时注意重音和停连,并做好标记。
指名朗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或合唱式朗读。
朗读指导示例:
《安塞腰鼓》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斜画线表示朗读的节奏,着重号落在中心词上,强调的是人)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要读出加粗词语的重音,朗读的语调要一个比一个更重,读出渐次高昂的气势)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引诗字字读出重音,读得慢些,显示厚重,表达气势)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两个句式相似,后一句读的声调要得比前一句更重,表示气势是昂扬向上的)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这是与高原腰鼓对比衬托的语句,可以读得平缓,不必读得高亢)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行文至末尾,腰鼓停歇,场面“寂静”,所以要读得慢,读得轻,“鸡啼”不读重音,而读成降调,最后在轻声中结束)

《灯笼》
虽不像/扑灯蛾,(连)爱光明/而至焚身,(停,转折)小孩子/喜欢火,(连)喜欢/亮光。(连)却仿佛/是天性。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连)点亮了灯/哭声/就止住了。岁梢/寒夜,(连)玩火/玩灯,(连)除夕/燃滴滴金,(连)放焰火,(连)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尽管大人们/怕火火烛烛的危险,(连)要说/“玩火黑夜溺炕”/那种迹近恐吓的话,(停)但偷偷/还要在神龛里/点起烛来。(读这一段时,注意语速的变化,开头不宜快,快了就流于飘忽;最后一句要读出深情)
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排比句读出气势,读得激昂些)
四、完成任务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绘制课文结构图或思维导图。
1.学生自主绘制结构图

2.全班同学的哪一篇课文的结构图最特别?请你挑选出来并说明原因。
评价方法:1.构清晰明了,一目了然;
2.构图设计是否有创新和特色;
3.构图是否美观。
【布置作业】
抄写课后词语,积累雅词佳句。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二课段 再读美文,体会情感
【主要任务】阅读两篇课文,整体感知文章情感,梳理两篇课文在选材、组材、情思方面的不同特点,总结“物”与“情”之间的内在规律。
【具体任务】
1.阅读美文,体悟情感;
2.速读课文,梳理两篇课文在选材、组材、情思方面的不同特点,完成一下表格,总结“物”与“情”之间的内在规律。
【学习过程】
1、 导入
现在我们继续学习这两篇课文。

二、完成学习任务一:再读美文,体悟情感。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请用“好一个----,你看(听)----”开头,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主体部分,借助想象力,去目睹那击鼓后生们茂腾腾的风姿、与“灯笼”相关的一些生活景象等,体会作者的情感。
明确:
“好一个场面壮观的安塞腰鼓!你看----”
“好一个雄壮激越的安塞腰鼓!你听----”
“好一个震撼你、灼烧你、威逼你的安塞腰鼓!你看----”
“好一个绮丽多姿的安塞腰鼓!你看----”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你看----”
“好一个长幼情笃的灯笼!你看----”
“好一个母子情深的灯笼!你看----”
“好一个岁月沧桑的灯笼!你看----”
“好一个慰藉路人的灯笼!你看----”
“好一个饱含历史文化的灯笼!你看----”
......

三、完成学习任务二:速读课文,梳理两篇课文在选材、组材、情思方面的不同特点,完成一下表格,总结“物”与“情”之间的内在规律。



四、小结归纳
物是情感的载体,物是行文的线索
典型人、物或事件,凝聚情感
【布置作业】
1. 分析“安塞腰鼓”和“灯笼”所具有的民俗文化意义。
2. 选取家乡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人、物或事件拍照,并收集相关的素材。
【课时安排】1课时

第四课段 美文品析 仿写训练
【主要任务】通过品析语言,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完成小练笔。
【具体任务】
1.速读课文,结合课后“阅读提示”,运用圈点勾画法,从用词、修辞、句式、描写方法、写作手法等角度入手,选择自己对两篇课文的句式和语言感触最深的2—3处加以批注。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批注,最后各小组展示本组最佳的批注;
2.迁移两篇课文中习得的写作方法,结合自己选取的具有家乡代表性人、事、物或景,写一段的介绍“尼勒克的名片”的语段,300字左右。

【学习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把握了作者的情感,本节课我们将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文本,学习写作方法。
二、完成学习任务一:速读课文,结合课后“阅读提示”,运用圈点勾画法,从用词、修辞、句式、描写方法、写作手法等角度入手,选择自己对两篇课文的句式和语言感触最深的2—3处加以批注。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批注,最后各小组展示本组最佳的批注。

示例:
“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连用七个动词和感叹号,语句铿锵,气势强劲,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
“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
“坡野里想起跳跳的磷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语言简洁、含蓄,有声韵之美。
三、完成学习任务二:迁移两篇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结合自己选取的具有家乡代表性人、事、物或景,写一段简单的介绍“尼勒克名片”的语段,300字左右。
小组内展示自己的小练笔,其他成员从内容、用词、修辞、写作手法的运用等方面进行互评,然后选出四个优秀的小练笔进行展示。

四、小结归纳
排比和叠句,加强散文的气势和力量;
复叠咏叹,加强散文情感的传达;
材料琐碎而主题集中(散文的特点)。
【布置作业】
根据课堂上的小练笔和收集的照片等素材,绘制“尼勒克名片”。
【课时安排】1课时
第四课段 交流展示,凝聚成果
【主要任务】展示学生的成果,制作“尼勒克名片”集
【学习任务】
1.小组内推选出来四个“尼勒克名片”进行展示。
2.各组依次展示,其他小组根据展示的内容,评星级,发表各组的评论。

评价量表


3.获星最多的“名片”,根据人、事、物和景进行分类整理成“尼勒克名片”集,参加学校的征集活动。
【布置作业】
1. 为班级制作的“尼勒克名片”集,设计制作封面。
2. 完成练习册相应习题。
【课时安排】1课时